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0-17276085836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0-172760858375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0-17276085837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1-17276085884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1-172760858846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204300/1-172760858852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原卷版docx、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答案】C【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时,是研究运动员的形体动作的,因此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误;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错误;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可忽略,因此运动员可视为质点,C正确;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C。2.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艺术性地表达了运动的相对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是以小船为参考系的B.“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C.不论选取谁为参考系“百里榆堤” 总是不动的D.即使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榆堤”和“我”的运动情况也是不相同的【答案】C【详解】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首诗,诗人躺在船上,观看被风吹走的云是不动的,说明云相对于船或者诗人来说是静止的,对地面(或“榆堤”)来说是运动的。A.“卧看满天云不动”是以小船为参考系的,选项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选项B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如果选取船(或诗人)为参考系, “百里榆堤” 运动的,选项C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因为“榆堤”和“我”是相对运动的,所以即使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榆堤”和“我”的运动情况也是不相同的,选项D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迷途不知返”的驾车一族,如图是物理老师去机场时开的手机导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43公里”、“37公里”、“37公里”指的是位移B.图中的“43分钟”、“45分钟”、“54分钟”指的是时刻C.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平均速度为60km/hD.图中推荐的三种方案位移相等【答案】D【详解】A.图中的“43公里”、“37公里”、“37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A错误;B.图中的“43分钟”、“45分钟”、“54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C.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由于位移未知,则不能求解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选项C错误;D.图中推荐的三种方案初末位置一样,则位移相等,选项D正确。故选D。4.图为运动场400m标准跑道的平面图,所有径赛的终点线相同,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400m比赛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400mB.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00mC.100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D.100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最大【答案】C【详解】A.400m比赛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零,路程为400m,故A错误;B.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4×100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运动轨迹为曲线,路程为100m,故B错误;CD.100m比赛时,运动轨迹为直线,冠军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根据速度定义式可知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但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最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无人配送小车某次性能测试路径如图所示,半径为3m的半圆弧BC与长8m的直线路径AB相切于B点,与半径为4m的半圆弧CD相切于C点。小车以的速率从A点驶入路径,并保持速率不变沿着圆弧依次经过BC和CD。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位移大小为17mB.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平均速度大小为C.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为11sD.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大小为【答案】B【详解】AB.由几何关系可得,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位移大小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平均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B正确;C.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为故C错误;D.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位移大小为运动时间为平均速度大小为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为公路边上的指示牌,圆牌上的数字为100,方牌上标有“前方区间测速,长度66km”。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8km/h和90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长66km属于位移 B.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度是94km/hC.起点速度98km/h属于瞬时速度 D.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没有超速【答案】C【详解】A.全长66km属于路程,故A错误;B.该汽车在测速区间的位移未知,无法计算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起点速度98km/h属于瞬时速度,故C正确;D.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率是故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超速,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等于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随时间而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答案】D【详解】C.加速度的正负由所选正方向决定,当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时取正值,反之取负值;速度增大还是减小(加速还是减速)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故C错误;AB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根据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故AB错误,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是小张运动过程的x-t图象,x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则(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6s的速度为C.第30s的加速度为D.距离出发点最远60m【答案】B【详解】A.由图象可知,10-20s小张相对出发点的位移不变,则静止不动,故A错误;B.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第6s的速度:v==3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小张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为0,故C错误;D.由图可知,小张距离出发点最远为30m,故D错误.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2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6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4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答案】BD【详解】AB.根据速度变化量的表达式Δv=v﹣v0由题意可知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1=6m/s﹣2m/s=4m/s或Δv2=6m/s+2m/s=8m/s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整理可得加速度大小a1=4m/s2或a2=8m/s2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0.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秒内和第3秒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秒内和第3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3秒内和第4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秒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D【详解】A.第2秒内和第3秒内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则A错误;B.第2秒内和第3秒内的图像斜率一个为正值,一个为负值,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则B正确;C.同理可得,第3秒内和第4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同,则C错误;D.第5秒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则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D正确;故选BD。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那么对甲、乙两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每经过,甲的速度增加【答案】ABD【详解】A.加速度大小为其数值的绝对值,故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B.甲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乙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甲、乙的初速度未知,且二者运动时间未知,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故C错误;D.根据故每经过,甲的速度增加,故D正确。故选ABD。12.如图所示,在一个棱长为a的立方体木箱上,一辆可操控的小车沿着木箱的表面,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由顶角A点处运动到G点处。小车运动过程中保持速度大小为v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运动的路程为3aB.小车运动的位移为C.小车运动的位移为D.小车运动的时间为【答案】BD【详解】A.小车运动的路程为选项A错误;BC.小车运动的位移为选项B正确,C错误;D.小车运动的时间为选项D正确。故选B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实验题(满分14分)13.(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如图中为 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 (选填“220V”或“6V以下”)。(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B.安好纸带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D.接通电源E. 取下纸带F. 断开开关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它工作电源的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测量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60Hz,而仍按50Hz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 交流 电火花 220V (2)CBDAFE (3)偏小【详解】(1)[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2]图示为电火花计时器。[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220V电源。(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安好纸带,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断开开关,取下纸带。即顺序为CBDAFE。(3)若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60Hz,则实际的打点间隔为如果仍按50Hz进行计算,即计算时代入的打点间隔为则代入的打点间隔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偏小。14.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纸带下方的数字为计数点A、B、C、D、E、F到O点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50 Hz。(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下A、B、C、D、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在表中。(结果保留三位小数)(2)若打下O点开始计时,以v为纵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图2所示坐标纸上标出B点对应的坐标点,保留描点痕迹,并画出小车的v-t图像。 (3)根据v-t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0.810 1.98【详解】(1)[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周期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B点的瞬时速度为(2)[2]在坐标纸上标出B点对应的坐标点,由表格中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3)[3]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它的加速度为三、计算题(满分38分)15.某质点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正方向,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表所示:求:(1)第2s内质点的位移?方向如何?(2)质点在前5秒的平均速度?方向如何?【答案】(1)-9m,方向向西;(2)0.2m/s,方向向东【详解】(1)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移等于等于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可得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为负号表示位移方向向西。(2)质点在前5s的位移为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质点在前5秒的平均速度为方向向东。16.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若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在空中飞行0.3 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答案】(1)300 m/s2;(2)400 m/s2,方向与球被踢出时的方向相反【详解】(1)规定罚点球后球获得的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罚点球瞬间,球的加速度为(2)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为即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400 m/s2,方向与球被踢出时的方向相反。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建立xOy坐标系,一玩具小车该坐标系内运动。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求:(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100m,180m;(2)2m/s【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运动距离为s1=v1t1=100m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运动距离为s2=v2t2= 60m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运动距离为s3=v3t3=20m则路程s=100m+60m+20m=180m位移为(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1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在某次测量中,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根据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3)根据图像分析: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答案】(1)170m;(2);(3)102m【详解】(1)有图乙可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的时间为0.5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2)有图乙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的时间为0.4s,则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由图可知,汽车在受到两次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是 则汽车的速度为 (3)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为1.8s,则第三次发出信号的时间为第3.6s,则汽车从遇到第二次信号到测速仪向汽车发出第三次信号之间,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此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 设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则有关系式 解得即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102m。位置ABCDEv/(m·s-1)0.605 0.9961.1761.390t/s012345x/m05﹣4﹣1﹣7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分数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答案】C【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如何踢出“香蕉球”时,是研究运动员的形体动作的,因此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A错误;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错误;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可忽略,因此运动员可视为质点,C正确;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体不可忽略,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D错误。故选C。2.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艺术性地表达了运动的相对性,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卧看满天云不动”是以小船为参考系的B.“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C.不论选取谁为参考系“百里榆堤” 总是不动的D.即使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榆堤”和“我”的运动情况也是不相同的【答案】C【详解】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这首诗,诗人躺在船上,观看被风吹走的云是不动的,说明云相对于船或者诗人来说是静止的,对地面(或“榆堤”)来说是运动的。A.“卧看满天云不动”是以小船为参考系的,选项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云与我俱东"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选项B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C.如果选取船(或诗人)为参考系, “百里榆堤” 运动的,选项C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因为“榆堤”和“我”是相对运动的,所以即使选取不同的参考系“榆堤”和“我”的运动情况也是不相同的,选项D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手机给人民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某些出行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某些“迷途不知返”的驾车一族,如图是物理老师去机场时开的手机导航,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43公里”、“37公里”、“37公里”指的是位移B.图中的“43分钟”、“45分钟”、“54分钟”指的是时刻C.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平均速度为60km/hD.图中推荐的三种方案位移相等【答案】D【详解】A.图中的“43公里”、“37公里”、“37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A错误;B.图中的“43分钟”、“45分钟”、“54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B错误;C.图中推荐的第一种方案由于位移未知,则不能求解该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选项C错误;D.图中推荐的三种方案初末位置一样,则位移相等,选项D正确。故选D。4.图为运动场400m标准跑道的平面图,所有径赛的终点线相同,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400m比赛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400mB.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00mC.100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D.100m比赛时,冠军运动员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最大【答案】C【详解】A.400m比赛每位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零,路程为400m,故A错误;B.位移是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4×100m比赛中最后一棒运动员运动轨迹为曲线,路程为100m,故B错误;CD.100m比赛时,运动轨迹为直线,冠军运动员所用时间最短,根据速度定义式可知冠军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最大,但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不一定最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5.无人配送小车某次性能测试路径如图所示,半径为3m的半圆弧BC与长8m的直线路径AB相切于B点,与半径为4m的半圆弧CD相切于C点。小车以的速率从A点驶入路径,并保持速率不变沿着圆弧依次经过BC和CD。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位移大小为17mB.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平均速度大小为C.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为11sD.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平均速度大小为【答案】B【详解】AB.由几何关系可得,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位移大小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平均速度大小为故A错误,B正确;C.小车从A点运动到D点,所用时间为故C错误;D.小车从B点运动到D点,位移大小为运动时间为平均速度大小为故D错误。故选B。6.如图所示为公路边上的指示牌,圆牌上的数字为100,方牌上标有“前方区间测速,长度66km”。一辆汽车通过监测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分别为98km/h和90km/h,通过测速区间的时间为30mi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长66km属于位移 B.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度是94km/hC.起点速度98km/h属于瞬时速度 D.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没有超速【答案】C【详解】A.全长66km属于路程,故A错误;B.该汽车在测速区间的位移未知,无法计算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C.起点速度98km/h属于瞬时速度,故C正确;D.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率是故该汽车在测速区间内超速,故D错误。故选C。7.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等于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随时间而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答案】D【详解】C.加速度的正负由所选正方向决定,当加速度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同时取正值,反之取负值;速度增大还是减小(加速还是减速)取决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故C错误;AB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根据可知,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故AB错误,D正确。故选D。8.如图所示是小张运动过程的x-t图象,x表示它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则( )A.做匀速直线运动B.第6s的速度为C.第30s的加速度为D.距离出发点最远60m【答案】B【详解】A.由图象可知,10-20s小张相对出发点的位移不变,则静止不动,故A错误;B.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则在第6s的速度:v==3m/s故B正确;C.由图可知,小张在20-4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加速度为0,故C错误;D.由图可知,小张距离出发点最远为30m,故D错误.9.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2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6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4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答案】BD【详解】AB.根据速度变化量的表达式Δv=v﹣v0由题意可知速度变化量大小为Δv1=6m/s﹣2m/s=4m/s或Δv2=6m/s+2m/s=8m/s故A错误,B正确;CD.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整理可得加速度大小a1=4m/s2或a2=8m/s2故C错误,D正确。故选BD。10.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秒内和第3秒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秒内和第3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C.第3秒内和第4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反D.第5秒内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答案】BD【详解】A.第2秒内和第3秒内速度都是正值,所以方向相同,则A错误;B.第2秒内和第3秒内的图像斜率一个为正值,一个为负值,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反,则B正确;C.同理可得,第3秒内和第4秒内加速度方向相同,则C错误;D.第5秒内物体做减速运动,则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所以D正确;故选BD。11.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那么对甲、乙两物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D.每经过,甲的速度增加【答案】ABD【详解】A.加速度大小为其数值的绝对值,故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B.甲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乙做减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甲、乙的初速度未知,且二者运动时间未知,甲、乙的速度无法比较,故C错误;D.根据故每经过,甲的速度增加,故D正确。故选ABD。12.如图所示,在一个棱长为a的立方体木箱上,一辆可操控的小车沿着木箱的表面,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由顶角A点处运动到G点处。小车运动过程中保持速度大小为v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运动的路程为3aB.小车运动的位移为C.小车运动的位移为D.小车运动的时间为【答案】BD【详解】A.小车运动的路程为选项A错误;BC.小车运动的位移为选项B正确,C错误;D.小车运动的时间为选项D正确。故选BD。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实验题(满分14分)13.(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在中学实验室里常用的有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如图中为 计时器,它的工作电压是 (选填“220V”或“6V以下”)。(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A.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B.安好纸带C.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D.接通电源E. 取下纸带F. 断开开关这些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它工作电源的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测量速度时,实验者不知道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60Hz,而仍按50Hz进行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 交流 电火花 220V (2)CBDAFE (3)偏小【详解】(1)[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2]图示为电火花计时器。[3]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220V电源。(2)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安好纸带,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断开开关,取下纸带。即顺序为CBDAFE。(3)若工作电源的频率已变为60Hz,则实际的打点间隔为如果仍按50Hz进行计算,即计算时代入的打点间隔为则代入的打点间隔偏大;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偏小。14.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选出了如图1所示的一条纸带(每两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纸带下方的数字为计数点A、B、C、D、E、F到O点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50 Hz。(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下A、B、C、D、E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填在表中。(结果保留三位小数)(2)若打下O点开始计时,以v为纵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图2所示坐标纸上标出B点对应的坐标点,保留描点痕迹,并画出小车的v-t图像。 (3)根据v-t图像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0.810 1.98【详解】(1)[1]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周期为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B点的瞬时速度为(2)[2]在坐标纸上标出B点对应的坐标点,由表格中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像如图所示:(3)[3]由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它的加速度为三、计算题(满分38分)15.某质点在x轴上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正方向,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表所示:求:(1)第2s内质点的位移?方向如何?(2)质点在前5秒的平均速度?方向如何?【答案】(1)-9m,方向向西;(2)0.2m/s,方向向东【详解】(1)在直线坐标系中,位移等于等于末位置的坐标减去初位置的坐标,可得质点在第2s内的位移为负号表示位移方向向西。(2)质点在前5s的位移为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质点在前5秒的平均速度为方向向东。16.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在罚点球时,设脚与球作用时间为0.1 s,若球获得30 m/s的速度并做匀速直线运动,又在空中飞行0.3 s后被守门员挡出,守门员双手与球接触时间为0.1s,且球被挡出后以10 m/s的速度沿原路弹回,求:(1)罚点球的瞬间,球的加速度的大小;(2)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答案】(1)300 m/s2;(2)400 m/s2,方向与球被踢出时的方向相反【详解】(1)规定罚点球后球获得的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罚点球瞬间,球的加速度为(2)守门员接触球瞬间,球的加速度为即球的加速度的大小为400 m/s2,方向与球被踢出时的方向相反。17.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建立xOy坐标系,一玩具小车该坐标系内运动。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求:(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100m,180m;(2)2m/s【详解】(1)由题意可知,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v1=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t1=20s,运动距离为s1=v1t1=100m接着以v2=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t2=20s,运动距离为s2=v2t2= 60m最后以v3=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t3=10s,运动距离为s3=v3t3=20m则路程s=100m+60m+20m=180m位移为(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1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在某次测量中,如图甲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根据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乙所示是测速仪前两次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s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超声波在空气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2)汽车的速度;(3)根据图像分析: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答案】(1)170m;(2);(3)102m【详解】(1)有图乙可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的时间为0.5s,则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2)有图乙可知,测速仪第二次向汽车发出信号到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的时间为0.4s,则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为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由图可知,汽车在受到两次信号之间的间隔时间是 则汽车的速度为 (3)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三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每次间隔时间相同为1.8s,则第三次发出信号的时间为第3.6s,则汽车从遇到第二次信号到测速仪向汽车发出第三次信号之间,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此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为 设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则有关系式 解得即当汽车遇到第三次超声波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为102m。位置ABCDEv/(m·s-1)0.605 0.9961.1761.390t/s012345x/m05﹣4﹣1﹣7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