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2 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展开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能描述运动的相对性,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的状态可能不同。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课时将带领学生认识机械运动,同时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本课时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理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学目标
1.知道描写运动必须要有参照物,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参照物。能用事例解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交流知道选定参照物来确定物体运动的方法。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通过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选取恰当的参照物。
难点: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速度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通过不同的方式比较运动的快慢,从而引入速度这个概念。让学生知道如何用速度去描述运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了,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知道速度这个概念,但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在本课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自然的引入速度这个新物理量。
教学目标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2.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
通过概念建立过程,让学生形成物理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公式、单位及其换算,会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难点: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观看“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图片。
设疑:“小小竹排江中游”我们是看见过的,那“巍巍青山”怎么会两岸走呢?
学生思考。
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环节二:参照物
教师:什么是机械运动?
教师:列车开动时,你看到了什么呢?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
设疑: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参照物。
教师: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提问:对于火车,人眼产生错觉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是怎么回事?
教师:有了参照物,不但可以判断物体是否运动,还可以判断物体是如何运动的。以火车为例,可说明火车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
教师: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来确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学生: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学生:看到一列火车在动,实际上不是这列火车在动,是另一列火车开动了。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做教材第25页的“观察——橡皮的动与静”并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学生自己用逻辑的语言阐述结论,并和书上的结论对照。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
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
通过列举身边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事例,让学生用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实验内容:在一瓶中灌满水,盖紧瓶盖,并在瓶盖上扎一个洞,插进一个吸管。让两位学生一人拿一个瓶子,要求在行走的过程中将瓶中的水加到空瓶中。
提问:以空瓶为参照物,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怎样才能将水安全倒入空瓶中?
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提问:如何判断高空花样跳伞的运动员的运动情况?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两名同学保持相同的速度和步调。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通过课堂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环节四:课堂例题
例1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例2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例3 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人不觉动”选择的参照物是(B)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例4 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C)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D.无法判断
例5 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B)
A.可能是运动的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D.无法判断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巩固新知,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第1课时 参照物 动与静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2章第2节第1课时。
2.自我评价第1、2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既然我们知道了如何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那么我们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和慢呢?
学生思考,相互讨论。
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环节二:快与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名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教师总结: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在物理学中,我们常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阅读教材第27页图2-2-6,这时我们应该怎样比较这两次短跑的快慢呢?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学生回答:(1)看谁跑在最前面。
(2)看谁先到达终点。
学生思考。
让学生观察现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体会生活的细节,增加个人体验,培养学科素养。
环节三:速度
教师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定义: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作运动的速度。
2.公式:v=st。
3.单位:
(1)国际单位:米/秒(m/s)。
(2)交通运输常用单位:千米/小时(km/h)。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速度
(3)换算关系:1 m/s=3.6 km/h。
4.理解:速度的定义是什么?物理意义是什么?定义方法和定义式是什么?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设问、巩固新知。
环节四:课堂例题
例 小丽同学每天骑自行车上学,她很想知道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丽骑行600 m,测得用时2 min,则小丽骑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小丽以同样的速度骑车到学校需要0.3 h,则小丽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解:(1)骑行的距离s=600 m,所用时间t=2 min=2×60 s=120 s,小丽骑行的平均速度v=st=600m120s=5 m/s。
(2)0.3 h=1 080 s,小丽家到学校的距离s'=vt'=5 m/s×1 080 s=5 400 m。
学生答题,教师答疑。
及时巩固新知,检验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速度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概念: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定义式:速度=路程时间(v=st)单位及换算关系:m/s、km/h,1m/s=3.6km/h
课堂练习
课堂8分钟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1.《七彩作业》第2章第2节第2课时。
2.自我评价第3题。
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1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48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 认识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3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a href="/wl/tb_c40494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3 物体运动的速度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4 能量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a href="/wl/tb_c40494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 能量教案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分析,内容和地位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