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习题
展开考点:体会结合景物表达道理(即借物喻理)的好处。
好处: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内阅读】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段话出自《 》。这一段作者详细地写了父亲和我们
的经过。借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这样的写作方法叫 。
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 。在叙述时作者写桃子、石榴、苹果是为了 ,这是 的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有用的人”、“体面”是什么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4.花生让我们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看到下面的事物会想到哪些人?学着作者写一写。
竹子 梅花 路灯 蜜蜂
【类文阅读1】
我爱昙花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儿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我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1.在横线上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变化的词语。
—有点儿心急— —
2.“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这句话中,“心情也就淡然了”的原因是什么?
3.“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
4.请谈谈你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的理解。
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我爱昙花”。这种写法叫 ,作用是
6.★结合“我”从昙花三年才怒放中悟出的道理,谈谈你对成功的看法。
【类文阅读2】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 苍老的 准确的
不失时机地 用心地 一再地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3.★瞧,短文怎么没有结尾?快来试一试给它加个结尾吧!
4.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类文阅读3】
杨 柳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yōnɡ)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柳。
1.说说短文围绕“杨柳”写了哪些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蒸蒸日上:
贪婪之相:
★从2、3然段中看出杨柳具有 的特点,作者借杨柳告诉我们
的道理。
4.本短文和课文《落花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及解析】
【课内阅读】
落花生
1. 落花生 对话 借物喻理
2. 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和花生进行对比 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进行比较,使形象更鲜明,对事物的印象更深刻,感受更强烈
3.有用的人:是指对他人、对社会有好处的人。体面:是指外表排场而不实际。句子的意思:人要做对社会有帮助的,有贡献的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
4.看到“路灯”,我便想起了那些燃烧自己,照亮世人,大公无私,默默无闻的人。如:老师。
【分析】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选段出自《落花生》这一段作者详细地写了父亲和我们对话的经过。
借物喻理:就是通过一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这种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状物为主的,其实,状物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某种道理。
结合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内容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可知是借物喻理的写作手法。
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写作手法。
结合文章第二自然内容“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可知花生最可贵的特点。
“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也有助于充分展示事物的矛盾,强调所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提高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有用的人是指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体面的意思外表好看。
这句话是点名文章主旨,同时也是作者对父亲的话的感悟,这个道理是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相反只讲外表美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危害他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是没有存在价值的,我们应讲究心灵美而不是外在美。
4.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可联系实际生活,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如:看到“竹子”,我便想到那些柔中有刚,做人有原则的人。如:警察、法官。
【类文阅读1】
我爱昙花
1. 高兴极了 淡然 欢喜欲狂
2.因为“我”认为昙花只要是生长着就可以了。
3.昙花开与不开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不仅写出了昙花花瓣展开时的动态美,而且交代了昙花的香气袭人。
5. 首尾呼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
6.要想成功,就要像昙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解析】
1.第2自然段“我”初得昙花时:高兴极了。第3自然段,昙花三年不开,时间久了,“我”就淡然了。第5自然段,“我”如愿以偿,昙花开放,“我”欢喜欲狂。
2.从本句话后文写“我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可知“心情也就淡然了”的原因是“我”认为昙花只要是生长着就可以了。
3.自然一词的意思为理所当然,在这句话中指:昙花开与不开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4.比喻,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这句话为比喻句,将花瓣展开比作玉女提裙起舞。不仅写出了昙花花瓣展开时的动态美,而且交代了昙花的香气袭人。
5.首尾呼应,又叫首尾照应、首尾圆合,即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要作出解释、说明、交代、回应等。其作用是:1.使文脉相通,内容更加完整。2.使文章含义深刻,进一步强调主题。3.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密、严谨、自然明确。4.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6.本题为开放性题型,围绕昙花三年才成功开放来说。故答案为:要想成功,就要像昙花一样,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类文阅读2】
最大的麦穗
1. 麦穗 声音 判断 摘下 挑挑捡捡 错失良机
2.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解析】
1.考查了学生辨析词语的能力。“的”前面为形容词,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名词,如沉甸甸的麦穗;“地”前面为形容词,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动词,如不失时机地摘下。据此结合文章内容,正确选填即可。
2.考查了辨析比喻和拟人的修辞能力。比喻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要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拟人就是赋予物体人格化的动作。从“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可知,把“苏格拉底苍老的声音”比作“洪钟一般的声音”,故是比喻句;“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一句赋予“麦穗”人格化的动作“晃着、嘲笑”,故是拟人句。
3.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写作能力。结合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写出明白的一个道理即可,如: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4.考查了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把自己感悟最深、最先说的合理写出即可,如: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的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类文阅读3】
杨 柳
1.杨柳的样子、生命力强、谦虚
2. 本文中指植物向上生长。 本文中指别的树木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
3. 美丽、生命力强、谦虚的特点。 做人也要像杨柳一样谦虚。
4.都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小学统编版(2024)忆读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a href="/yw/tb_c16087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忆读书同步练习题</a>,共7页。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3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松鼠一课一练</a>,共8页。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6083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太阳课后测评</a>,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