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考前最后一次模拟化学试卷
展开2. 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共20分)
1. 图所示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恒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不断加水
2. 下表中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正确的是D. Zn 分别向等质量的 Mg和 Zn中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 pH=9的NaOH溶液
B. 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
A
B
①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除去
②常用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洗去餐具上油污
①酒精溶液是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②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
D
A. A B. B C. C D. D
3. 向 AgN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溶液中有 Fe²⁺,,不溶物为 Ag
B. 溶液中有 Fe²⁺,,不溶物为 Fe、Ag
C. 溶液中有 Fe²⁺、Ag⁺,不溶物为 Fe
D. 溶液中有 Fe²⁺、Ag⁺, 不 溶物为 Ag
4.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❶”代表氧原子, “◯”代表硫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 变化Ⅱ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
C. 变化Ⅱ中涉及的三种分子 的个数比为 2:1:2
D. 在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6. 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可用水来区分 NaCl和 CaCO₃固体
②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①可燃物燃烧必须与 O₂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使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烧碱和熟石灰
滴加稀盐酸, 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溶于水观察溶解性
B
黄金和黄铜
灼烧后观察颜色
加入稀盐酸
C
氧气和氢气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食盐水和稀盐酸
闻气味
滴加硝酸银溶液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 将t₂℃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t₃°C,原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
D. 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7. 下列有关生活、环境、能源、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 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B.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O₂等气体引起的
D. PM₂.₅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 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至 H₂SO₄、MgSO₄和 CuSO₄的混和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 M和滤渣N,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滤液 M中一定存在 Fe²⁺
B. 滤渣N的质量一定小于加入铁粉的质量
C. 滤渣 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
D. 滤液 M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阳离子
9. 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铝、镓( Ga)、铟(In)、锡(Sn)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氯化铝的化学式是 AlCl₃
C. 铟的原子序数比锡大
D. 镓与铝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0. 下列有关能源、生活、环境、资源问题叙述错误的是
A. 加速石油、煤炭的开采,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B.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O₂等气体所引起的
D. 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煮沸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1小题,共4分)
11.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前,要先 ,以免发生爆炸液氨有望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和一种氧化物,同时放出大量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 1小题,共5分)
12.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 200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 上表中m的数值是 ;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 次实验; 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8分)
13.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化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 (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请你帮助它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连接
起来表示所走的路线)。 。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 (填写物质名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物质是 (填写物质序号)如果将盐酸换成硝酸钡,它能沿着盐酸走出的路线“走出”这个迷宫吗? 为什么? 。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氢气和氧化铜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 。五、探究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13 分)
15. 化学小组同学在帮实验员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 1所示),为确定其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做出猜想)
根据标签内容, 推测溶质可能为 NaOH、NaCl、Na₂SO₄、NaNO₃、Na₂CO₃、NaHCO₃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上述六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分析讨论) 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NaHCO₃,其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小组同学对其余五种猜想继续进行探究。
(反思交流)
小红结合药品的存放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溶液中的碳酸钠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的,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只含 Na₂CO₃:第二种情况是含有 。(进一步探究)
Al
Ga
In
Sn
实 验
一
二
三
四
加入样品的质量/g
5
10
15
20
生成 CO₂的质量/g
1.76
3.52
4.4
m
物质
NaOH
NaCl
Na₂SO₄
NaNO₃
Na₂CO₃
NaHCO₃
常温下的溶解度/g
109
36
19.5
87
21.5
9.6
水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中性
中性
中性
碱性
碱性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或现象
得出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测溶液的pH
PH>7
溶质不可能是_____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加入2mL 稀盐酸
观察到______
溶质是碳酸钠
为最后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小组同学按如图 2所示过程进行实验(已知 CaCl₂溶液呈中性),步骤③中观察到溶液为 色,因此确认第二种情况成立。
(总结提高)
倾倒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标签损坏,应注意 ,且药品取用完毕后应及时盖好瓶塞。
16. 在一次实践活动中,某环保小组同学调查发现汾河某段水域附近有一座小型造纸厂,从该造纸厂造纸的过程中得知,造纸厂废水中可能含有 NaOH、Na₂SO₄、 Na₂CO₃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检验该段河水是否受到了造纸厂的污染,同学们采集了该段水域的水样,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Na₂SO₄ 溶液呈中性。
[探究过程]
(1) 甲同学检测了水样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是 ,由此得出该水样pH>7,于是得出废水中含有NaOH。
(2) 乙同学取少量水样,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于是得出废水中含 Na₂SO₄。
[交流讨论]
通过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甲、乙两位同学得出的结论均不正确,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同学的实验进行评价: 。
[继续探究]
接着,大家又重新整理思路,再次对水样成分做了探究:
[实验结论]
综上探究,该环保小组同学得出了水样的成分,并得出汾河该段水域受到了造纸厂污染的结论。
[反思评价]
步骤一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总结提升]
为减少造纸厂对汾河的污染,请你为造纸厂提一条合理化的治污建议: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本大题共 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酸与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过程; 中和反应中溶液的 pH的变化; 金属与酸反应的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温度不变,氯化铵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变化,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B、向盛有未打磨氧化膜的铝片的试管中加稀盐酸,开始与氧化铝反应不产生氢气,然后与铝反应产生氢气,说法正确; 故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pH=9的NaOH溶液,最终溶液的pH<9,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D、消耗相同质量的等浓度的稀硫酸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说法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2、A
【解析】
A、①热水瓶上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可用食醋除去;
②洗涤剂中含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正确;
选项A全部正确,符合题意;
B、①酒精溶液是由乙醇和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乙醇由乙醇分子组成,水由水分子组成,说法正确;
②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如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C、①氯化钠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用水区分,说法正确;
②白酒和白醋都是无色的,不能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D、①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说法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水样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写一个即可)
步骤二
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____
观察到_
水样中含有 NaOH
步骤三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观察到白色沉淀全部溶解, 且有气泡产生
水样中______
②森林灭火使用隔离带是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说法错误;
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 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3)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C
【解析】
A、向AgN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恰好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则溶液中有 Fe²⁺,,不溶物为 Ag,不符合题意;
B、向AgN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是过量的,则溶液中有Fe²⁺, 不溶物为 Fe、 Ag, 不符合题意;
C、溶液中有 Fe²⁺、Ag⁺, 说明铁已经完全与硝酸银发生了反应,不溶物为 Ag,不可能有铁,符合题意;
D、向AgNO₃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若铁的量不足,硝酸银溶液有剩余,则溶液中有 Fe²⁺、Ag⁺, 不溶物为 Ag,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4、D
【解析】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变化Ⅱ中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详解】
A、由微粒变化Ⅰ的变化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一定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Ⅱ可知,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改变,故B 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变化Ⅱ中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 1: 1. 故C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在示意图中有一种物质是氧气,属于单质,三氧化硫和二氧化硫都属于氧化物,故D 错误。故选 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前后的物质种类及其原子种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
5、B
【解析】
A、烧碱和熟石灰与盐酸混合都没有气泡产生,不能鉴别; 烧碱易溶于水且放热,熟石灰微溶于水,加水溶解的方法能鉴别; 故错误;
B、黄铜加热变黑,黄金加热不变色,可以鉴别; 稀盐酸与黄铜混合有气泡产生,与黄金混合没有现象,加盐酸能将鉴别,故正确;
C、氧气和氢气都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能鉴别;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不变的是氧气,有变化的是氢气,可以鉴别; 故错误;
D、食盐水和稀盐酸都没有气味,闻气味不能鉴别; 滴加硝酸银溶液,食盐水和稀盐酸都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6、D
【解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A错误;
B、t₂℃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状态、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不能确定。B错误;
C、t₂℃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升温至 t₃°C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D 正确。
故选 D。
7、A
【解析】
A、石油、煤炭燃烧会污染环境,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合理使用,故A错误;
B、正常雨水的pH为5.6, 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故 B 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CO₂等气体引起的,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PM₂. s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故D 正确。故选 A。
8、B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镁、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氢>铜。所以向 H₂SO₄、MgSO₄和CuSO₄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铁粉,能发生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和氢气, 铁不能与 MgSO₄反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滤液M中一定存在硫酸亚铁和 MgSO₄,故滤液 M中一定存在 Fe²⁺和 Mg²⁺,故 A 正确;
B、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铁置换出铜,会使固体的质量增加,铁和稀硫酸反应会使固体减少,因此滤渣 N的质量和加入铁粉的质量可能大、也可能小,也可能相等,故B错误;
C、由于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铁不能将镁置换出来,故滤渣 N中一定没有单质镁,故说法 C正确;
D、滤液M中至少含有 Fe²⁺和 Mg²⁺两种金属阳离子, 故 D正确。故选 B。
9、C
【解析】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选项 A正确;
B、铝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3价,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通常呈-1价,故氯化铝写作 AlCl₃,选项B正确;
C、在同一周期中自左向右原子序数递增,因此锡的原子序数比铟大,选项 C错误;
D、题目已知铝、镓和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三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 D正确。故选C。
【点睛】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依次是氧、硅、铝,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0、A
【解析】A、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如粉尘、有害气体等,所以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会增大对环境的影响,错误; B、目前一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正确; C、二氧化碳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 CO₂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正确; D、硬水是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的水,加热煮沸水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正确。故选 A。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1小题,共4分)
11、CH4+2O2点燃CO2+2H2O 验纯 4NH3+3O2点燃2N2+6H2O
【解析】
(1)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故填:
CH4+2O2点燃CO2+2H2O;
(2)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前,要先验纯,以免发生爆炸; 故填:验纯;
(3) 氨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故填 : 4NH3+3O2点燃2N2+6H2O。
三、计算题 (本大题共 1小题,共5分)
12、4.4 三、四 80% 14.6%
【解析】
(1) 当石灰石质量为15g时,就因50g稀盐酸量不足而石灰石没完全反应,所以,石灰石增加到 20g时,50g稀盐酸依然量不足,所以此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仍然为 4.4g;
(2) 第三次实验50g稀盐酸量不足石灰石没完全反应,第四次实验石灰石增加到 20g时,50g稀盐酸依然量不足而石灰石没有完全反应; 故答:三、四;
(3) 设1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x
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
100 44
x 3.52g
100: 44=x: 3.52g
解之得 x=8g
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8g10g×100%=80%
(4) 设生成4.4g二氧化碳消耗盐酸的质量为 y
CaCO₃+2HCl=CaCl₂+H₂O+CO₂↑
73 44
y 4.4g
73: 44=y: 4.4g
解之得 y=7.3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3g50g×100%=14.6%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8分)
13、③→⑥→⑩→⑦→⑪→⑫ 5 碳酸钠 Na₂CO₃+2HCl=2NaCl+H₂O+CO₂↑ ③⑩ 不能,硝酸钡会与硫酸反应
【解析】
(1) 利用图示的物质对相关的与盐酸不能反应的物质作出判断即可,由于盐酸不能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不活泼金属铜和银、氯化钠、硫酸反应。故路线为: ③→⑥→⑩→⑦→⑪→⑫;。
(2) 稀盐酸和锌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为置换反应; 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为复分解反应; 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为复分解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水,为复分解反应; 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为复分解反应; 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水,为复分解反应;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5个。与盐酸反应的盐是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3)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不与盐酸反应但是能与氢氧化钙反应,故选③⑩。
(4) 将盐酸换成硝酸钡,则硝酸钡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与氯化钠反应,不与二氧化硫反应,但与硫酸反应,因此不能走出迷宫。
14、S+O2点燃SO2H2+CuOΔ¯Cu+H2ONaOH+HCl=NaCl+H2O
【解析】
(1) 硫在空气中燃烧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S+O2点燃SO2;
(2) 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方程式为 H2+CuO¯Cu+H2O;
(3)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₂O。
五、探究题 (本大题共 2小题,共13 分)
15、室温时,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小于 15% 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产生气泡 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红 标签向着掌心
【解析】
[分析讨论]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室温时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质量分数为: 9.6g100g+9.6g×100%=
8.8%,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 15%,因此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NaHCO₃;[实验探究]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测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都显中性,溶质不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 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2mL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溶质是碳酸钠,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
溶液中的碳酸钠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的,这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₂=Na₂CO₃+H₂O;
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只含 Na₂CO₃; 第二种情况是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进一步探究]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足量的氯化钙能将也呈碱性的碳酸钠完全反应,步骤③中观察到溶液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确认第二种情况成立;
[总结提高]
倾倒液体药品时,为防止标签损坏,应注意标签向着手心,且药品取用完毕后应及时盖好瓶塞,防止试剂因接触空气而变质。
16、取水样于烧杯中,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 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值 甲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或乙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Cl₂+Na₂SO₄=BaSO₄↓+2NaCl(或 BaCl₂+Na₂CO₃=BaCO₃↓+2NaCl) 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含有 NaOH和 Na₂CO₃ 检验并将碳酸钠和硫酸钠全部除去,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排放前要在废水中加入酸性物质,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
【解析】
[探究过程]测定溶液酸碱度常用pH试纸,正确操作方法是:取水样于烧杯中,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 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 pH 值。故答案为:取水样于烧杯中,用玻璃棒蘸取水样滴在 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 pH 值;
[交流讨论]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其pH>7,所以甲的结论错误。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乙的结论也错误。故答案为:甲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或乙结论不正确,因为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继续探究]步骤一: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 BaCl₂+Na₂SO₄=BaSO₄↓+2NaCl(或) BaCl₂+Na₂CO₃=BaCO₃↓+2NaCl);
步骤二:上步实验中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除尽了硫酸钠和碳酸钠,而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此时可向滤液中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若观察到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故答案为: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步骤三:硫酸钡与盐酸不反应,而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实验中,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
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只有碳酸钡,没有硫酸钡。则溶液中还应该有碳酸钠。故答案为:含有 NaOH和 Na₂CO₃;
[反思评价]步骤一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和硫酸钠全部除去,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检验并将碳酸钠和硫酸钠全部除去,防止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总结提升] 该造纸厂产生的废水显碱性,直接排放会对水体造成污染,所以在排放前要在废水中加入酸性物质,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故答案为:排放前要在废水中加入酸性物质,调节至中性后再排放。
31,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综合质量评价模拟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31,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综合质量评价模拟化学试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9 g,7%,0gCuSO4溶液中加入6,4g,7g,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文件包含化学-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解析版docx、化学-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济南市化学中考最后一卷: 这是一份2023年济南市化学中考最后一卷,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