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化学-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原卷版).docx
    • 化学-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解析版).docx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1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2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3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1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2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试卷03
    还剩2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考前最后一课-化学,共17页。

    目 录
    考前必备篇
    【考点】 1
    【考查内容】 1
    【考查方式】 1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现象】 6
    【重要的规律】 9
    【常见物质的用途】 14
    【化学研究方法】 16
    【化学仪器正确使用】 20
    【知识总结】 24
    【重要书本实验】 85
    考前预测篇
    【选择题】 97
    【填空题】 137
    【计算题】 172
    中考热点题型专精篇
    图像题 177
    模型题 177
    检验和鉴别题 191
    除杂题 195
    离子共存题 201
    性质与用途对应专题 205
    物质之间的转化题 209
    推理和归纳题 214
    气体制取和净化题 220
    化工流程题 227
    框图推断题 23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 242
    综合实验题 248
    实验探究题 271
    考前提醒篇
    化学考前策略篇 293
    【明确考纲要求和命题趋势】 293
    【回归教材,注重基本知识】 293
    【专项训练,熟练答题技巧】 293
    考前心态调整篇 293
    考前一周应考策略篇 296
    考场注意篇
    化学临考解题策略篇 299
    考场忠告篇 301
    考场战略篇 278
    终极押题篇
    2023年中考终极押题卷(一) 306
    2023年中考终极押题卷(二) 328









    考前必备篇
    命题规律
    【空气和氧气】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空气的组成
    ☆☆☆
    选择题
    2. 纯净物与混合物
    ☆☆
    选择题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
    选择题、填空题
    5.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6.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
    选择题
    7.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
    选择题、实验题
    8.催化剂的概念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9.分解反应的判断
    ☆☆
    选择题、填空题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
    2.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
    选择题、实验题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选择题、实验题
    4. 二氧化碳的性质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5. 一氧化碳的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
    6. “低碳”生活
    ☆☆☆
    选择题、填空题
    【自然界的水】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爱护水资源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2. 水的净化方法综合考查
    ☆☆☆
    选择题、填空题
    3. 水电解实验
    ☆☆☆☆☆
    选择题、填空题
    4. 物质的简单分类
    ☆☆☆☆
    选择题、
    5.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
    ☆☆
    选择题、填空题
    6.化合价与化学式
    ☆☆☆☆☆
    选择题
    7.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选择题、计算题
    【溶液】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溶液的形成
    ☆☆
    选择题
    2.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填空题
    3.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选择题
    4. 溶液特征和乳化现象
    ☆☆☆☆
    选择题、填空题
    5. 溶解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
    选择题
    6. 溶解度曲线
    ☆☆☆☆
    选择题、填空题
    7.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选择题、填空题
    8. 溶液的稀释计算
    ☆☆☆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9.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
    计算题
    【金属和金属材料】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金属材料
    ☆☆
    选择题、填空题
    2. 合金的性质与应用
    ☆☆☆
    填空题
    3.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探究
    ☆☆☆
    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
    4. 金属与酸反应的相关计算
    ☆☆☆☆
    选择题、计算题
    5. 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
    选择题、实验题
    7.金属的锈蚀与防护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8.含杂质物质的相关计算
    ☆☆☆
    计算题
    9.金属锈蚀条件的探究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酸碱盐】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
    选择题、填空题
    2. 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
    ☆☆☆
    选择题、填空题
    3. 酸的化学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4. 碱的化学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5. 溶液的酸碱度——pH的测定
    ☆☆
    选择题、填空题
    6.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选择题、填空题
    7. 了解溶液酸碱性对生活的实际意义
    ☆☆
    选择题、填空题
    8. 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及使用探究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盐和化肥】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常见盐的性质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3.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
    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4. 常见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
    选择题、填空题
    5.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
    选择题、填空题
    6. 化肥的鉴别
    ☆☆
    选择题、填空题
    【物质的分类】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
    2.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3. 酸碱盐的概念
    ☆☆
    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4.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
    5. 高分子化合物(天然、人工合成)
    ☆☆
    选择题、填空题
    6. 复合材料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元素】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区别与联系
    ☆☆☆
    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2.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3. 判断构成物质的粒子
    ☆☆
    选择题
    4.原子的构成
    ☆☆☆
    选择题
    5. 粒子结构示意图
    ☆☆☆
    选择题、填空题
    6. 元素的概念
    ☆☆☆
    选择题、填空题
    7. 元素周期表
    ☆☆☆
    选择题、填空题
    【化学式与化合价】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
    ☆☆☆
    选择题、填空题
    2.化合价与化学式
    ☆☆
    选择题
    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
    选择题、计算题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
    选择题
    2.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选择题
    3. “新”物质理化性质
    ☆☆☆
    选择题
    4. 变化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
    选择题、填空题
    2.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
    3.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和意义
    ☆☆☆☆
    选择题、填空题
    4. 化学方程式的类型
    ☆☆☆
    选择题、填空题
    5.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
    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 燃烧的条件及探究
    ☆☆☆
    选择题、实验探究题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选择题、填空题
    3. 化石燃料
    ☆☆
    选择题
    4. 能源与环境
    ☆☆☆
    选择题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选择题、填空题。
    6. 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
    选择题、填空题
    【化学与生活】
    考点预测
    概率预测
    题型预测
    1.六大类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
    选择题、填空题
    2. 平衡膳食
    ☆☆
    选择题、填空题
    3. 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
    ☆☆
    选择题、填空题
    4.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
    选择题、填空题
    5.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
    选择题、填空题
    6. 有机合成材料
    ☆☆
    选择题、填空题
    7. 白色污染
    ☆☆☆
    选择题、填空题














    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现象
    一、气体的制法
    1.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加热一段时间才产生O2)
    3.加热高锰酸钾: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
    4.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HCl≠稀盐酸)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所制得的CO2会混HCl气体,可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
    6.工业高温煅烧大理石制取CO2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气(《石灰吟》所包含的反应:烈火焚烧若等闲)
    二、物质的燃烧
    7.红磷在空气中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发光,生成白烟,不能说白雾或烟雾)
    8.硫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火焰,生成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9.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10.镁条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1.铝在氧气中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气(铝在常温下也和O2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12.铜在空气中加热: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紫红色的固体表面变黑色)
    13.木炭不充分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4时,只生成CO)
    14.木炭氧气中充分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发出白光,当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8时,只生成CO2)
    15.CO的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产生蓝色火焰,CO作为尾气时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烧掉)
    16.氢气燃烧(爆炸):金属单质+氧气―金(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17.甲烷的燃烧(天然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18.乙醇的燃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乙醇俗称酒精,是可再生能源)
    三、还原反应(三大还原剂是 C、CO、H2 ,它们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19.木炭还原氧化铜: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现象:黑 色的固体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0.木炭还原氧化铁: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1.CO还原氧化铜: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先通一会CO,才加热,防止加O与空气混合,可能爆炸)
    22.CO还原氧化铁: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3.CO还原四氧化三铁: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吗?不属于)
    24.氢气还原氧化铜: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现象: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雾)
    25.氢气还原氧化铁: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现象:红色的固体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雾)
    26.木炭还原CO2: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气 (此反应吸收热量,记住是CO2转化为CO的方法)
    四、金属与溶液的反应(均属于 置换 反应)
    27.锌与稀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现象:固体逐渐 溶解 ,产生 气泡)
    28.镁与稀硫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现象:固体逐渐 溶解 ,产生 气泡,反应放热明显)
    29.镁与稀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固体逐渐 溶解 ,产生 气泡 ,反应放热明显)
    30.铁和稀硫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所得溶液呈 浅绿 色,因为含有Fe2+)
    31.铁和稀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所得溶液呈 浅绿 色,因为含有Fe2+)
    32.铝和稀硫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固体逐渐 溶解 ,产生 气泡 )
    33.铝和稀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固体逐渐 溶解 ,产生 气泡 )
    34.铜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铜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蓝 色)
    35.铁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铁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 浅绿 色)
    36.铝片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铝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无色)
    37.铝片投入硝酸银溶液中: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五、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1)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是否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不属于 )
    38.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是否属复分解反应? 否 )
    39.检验二氧化碳: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生成 白 色沉淀)
    40.石灰浆吸收二氧化硫: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石灰水浓度太低,用石灰浆吸收效果好)
    (2)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属于 复分解 反应)
    41.稀硫酸溶解氧化铜: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 蓝 色)
    42.硫酸除铁锈: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 黄 色)
    43.盐酸除铁锈: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固体逐渐溶解,所得溶液呈 黄 色)
    44.盐酸和铝表面的氧化膜反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氧化膜反应完,内层的铝再反应,放出H2)
    (2)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
    45.盐酸中和氢氧化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借助 酚酞 溶液,溶液由 红色 变 无色 ,证明中和反应发生)
    46.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不能用氢氧化钠,碱性强,成本高)
    47.氨水中和过多的硫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氨水中含有NH4+和OH-)
    48.向纯碱中加入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反应速率太快,不适宜用于实验室制CO2)
    49.向小苏打加入盐酸: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50.盐酸与硝酸银的反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的沉淀是否溶于酸? 不溶 )
    51.由纯碱和石灰水制取烧碱: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CaCO3→CaO→ Ca(OH)2→NaOH)
    52.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 红褐色 的沉淀)
    53.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 蓝色 的沉淀)
    54.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
    55.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
    56.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产生的沉淀是否溶于酸?不溶 )
    六、其它反应
    57.正常雨水呈酸性的原因: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将CO2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 红 色)
    58 .碳酸不稳定分解: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将通了CO2的石蕊溶液加热,溶液由 红 色变回 紫 色)
    59.水通电分解: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负极放出单质,正极放出 O2 ,体积比为 2:1 ,质量比是 1:8 )
    60.生石灰(CaO)与水反应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此反应 放出 热量)
    61.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和两种氧化物: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重要的规律

    一、核心物质的性质规律
    1.氧气的化学性质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2)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3)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4)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如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2)与碱反应,如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
    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2)还原性: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金属单质+氧气―金属单质(现象:黑色固体变红,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4.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O2Fe3O4,2Cu+O22CuO。
    (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如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
    (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如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
    注意:
    ①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腐蚀,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2的亚铁盐,而非+3价的铁盐;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也显+2价。
    5.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

    (1)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酸+碱―→盐+H2O,如HCl+NaOH===NaCl+H2O。
    (3)酸+某些金属―→盐+H2,如2HCl+Fe===FeCl2+H2↑。
    (4)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如6HCl+Fe2O3===2FeCl3+3H2O。
    (5)酸+盐―→新酸+新盐,如2HCl+CaCO3===CaCl2+H2O+CO2↑。
    6.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或碱溶液中都含有OH-)。

    (1)碱+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碱+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简记为“蕊”蓝、“酚”红)
    (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2NaOH+CO2===Na2CO3+H2O。
    (3)碱+酸―→盐+水,如2NaOH+H2SO4===Na2SO4+2H2O。
    (4)碱+盐―→新碱+新盐,如2NaOH+CuCl2===Cu(OH)2↓+2NaCl。
    7.常见盐的化学性质

    (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如CuSO4+Fe===FeSO4+Cu。
    (2)盐+酸―→新酸+新盐,如AgNO3+HCl===HNO3+AgCl↓。
    (3)盐+碱―→新碱+新盐,如MgCl2+2NaOH===Mg(OH)2↓+2NaCl。
    (4)盐1+盐2―→新盐1+新盐2,如Na2SO4+BaCl2===BaSO4↓+2NaCl。
    二、金属活动规律(按5个一组背诵)
    (一)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二)排在氢以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如:Zn+H2SO4=ZnSO4+H2↑
    (三)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
    如:Fe+CuSO4=Cu+FeSO4
    (四)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
    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
    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
    4、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二)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
    1、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3、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
    5、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高;
    四、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参与反应的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六个不变
    不变
    微观 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五、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六、酸碱度(pH)规律

    (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七、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

    (一)酸与碱反应:
    如:2NaOH+H2SO4=Na2SO4+2H2O
    (二)酸与盐反应:
    如:Na2CO3+2HCl=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
    (三)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Ca(OH)2+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
    (四)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Na2SO4+BaCl2=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
    (五)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如: Fe2O3+3H2SO4=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
    (六)酸性氧化物+碱→盐+H2O
    如:CO2+Ca(OH)2=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


    常见物质的用途
    物质
    性质
    对应用途
    O2
    助燃性
    炼钢、气焊、航天
    供给呼吸
    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
    H2
    可燃性
    做燃料
    还原性
    冶炼金属
    密度比空气小
    氢气球
    N2
    化学性质不活泼
    食品包装的保护气
    液氮温度很低
    医疗冷冻麻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保护气
    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电光源
    CO2
    干冰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制冷剂、舞台人工烟雾。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灭火
    参与光合作用
    气体肥料
    C
    金刚石:自然最硬的物质
    钻头、切割玻璃
    石墨: 导电性
    电极、电刷
    活性炭:吸附性
    防毒面具、净水剂、制糖脱色
    焦炭: 可燃性
    做燃料
    焦炭: 还原性
    冶炼金属
    CO
    可燃性
    作燃料
    还原性
    冶炼金属
    CH4
    可燃性
    做燃料
    C2H5OH
    可燃性
    做燃料
    几种酸的用途
    1. 盐酸的用途: 金属除锈,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帮助消化 、制造药物等。
    2. 硫酸的用途: 金属除锈 、 生产化肥、农药、燃料、精炼石油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 干燥剂
    几种碱的用途
    1. 氢氧化钙的用途:建筑材料、漂白粉、处理污水、改良 酸性土壤 、配制波尔多液(与硫酸铜反应)
    2. 氢氧化钠的用途:制 肥皂 、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
    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 潮解 ,可做干燥剂
    3. 治疗胃酸过多的碱: 氢氧化镁 、 氢氧化铝
    几种盐的用途
    1. 食盐的用途:化工原料、医用生理盐水、代替消毒剂清洗伤口、调味品、防腐剂、融雪剂、农业选种。
    2. 硫酸铜的用途:湿法炼铜、与熟石灰混合配制农药 波尔多液 。实验室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水蒸气 。
    3. 草木灰:主要成分 碳酸钾 作 肥料 。
    4. 碳酸钠:制 玻璃 ,造纸、纺织、洗涤剂等。
    5. 碳酸氢钠:烘焙面包时作 发酵粉 ,还可治疗 胃酸过多 。
    6. 碳酸钙:是 大理石、石灰石 的主要成分,用于实验室制取 CO 。
    用途: 建筑材料 、 补钙剂 。









    化学研究方法
    一、分类法
    【题型特点】
    分类法是将整体化为各类,把各类组成整体的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方法,是深入理解概念的重要途径。明确分类的标准,把握各种问题在标准下的异同是利用分类法解决问题的关键。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根据指定的标准将所给物质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或者判断类别之间的关系(包含、并列、交叉)的;二是对已分好的物质总结组成的过滤,找出分类标准。
    分类法其实就是系统化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实质是把化学概念和知识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系统化呈现的形式。
    【主要考查内容】

    二、归纳法
    【题型特点】
    由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前提推出一般的、普遍的结论,称为归纳法;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整理法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通常以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与有机合成材料等知识设题,主要是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每个选项涉及一类知识,侧重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考查。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此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较高。
    三、推理法
    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的、特殊的结论,称为推理法。推理法是以科学原理或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和推理,通常利用前面的事实为依据判断后面的推理和结论是否正确。常用连接词“所以、因此”等衔接,特别要注意结论中的“一定”字眼。推理类思想方法的应用在中考中是高频点,主要在选择题中考查。
    【主要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比较广泛,无论是物质的结构、分类、性质、用途,还是化学用语,甚至是实验操作,都会依据它们的内在联系,加以归纳总结,并判断其正确与否,综合性强,但难度不大。
    四、定性到定量的方法
    【题型特点】
    定性的思想,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的确定;而定量的思想,则是在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地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深度的、量化的表达。
    定量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而定性分析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出特别的解释。
    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力度,定性研究试图发掘深度。
    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精细化思想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主要考查内容】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催化剂的判断;
    2.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多角度之间的关系;
    3.溶液酸碱度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五、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方法
    【题型特点】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思想。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此类题目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要根据题意仔细辨析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多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六、控制变量方法
    【题型特点】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
    【主要考查内容】
    1.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3.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4.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七、数形结合思想
    【题型特点】
    所谓数形结合试题,就是将已知条件或信息、变化过程中的某些量的变化以曲线、直线等图象的形式来表示的习题。这类题目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清晰、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等特点。在化学教学中,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非常广泛,多用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化学计算、物质结构、化学反应等方面。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快速掌握化学计算,可拓宽思路、开阔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数形结合思想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关键在于:读图、识图、用图。即对所给图像中的“数、形、义、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弄清图像中的“四点”(起点、交点、转折点、终点)及各条线段(含横、纵坐标)的化学含义,分析曲线的走向,挖掘图像中的隐含条件,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主要考查内容】
    主要有化学反应过程、溶液稀释、溶液导电性、沉淀量、溶解度等图像题;从形式上来看,有单线图像题、多线图像题、图表结合题。
    八、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
    【题型特点】
    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又称化学建模,就是利用图画、图表、漫画、计算机图像、实物模型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建立模型能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是把难以把握又存在复杂关系的问题,转变为直观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这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思想,也是讲事物直观化的表现。近几年此类试题在初中化学中出现较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
    要正确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各种图所表示的意义,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相应的知识点,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 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 细致地分析题意( 或图表信息) 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 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主要考查内容】
    1.给出物质的微观模型图,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式的意义;
    2.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辨别反应类型;
    3.给出容器中的微粒示意图,辨别物质的种类;
    4.给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辨别微粒的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5.给出变化前后的微观示意图,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
    九、物质的微粒观
    【题型特点】
    从微观的视角认识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物质微粒观”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基本观念, 它的形成对于学生理解和解释宏观的事实和现象,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了解化学符号的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 物质微粒观的建立, 是他们开启化学之门的基础。
    “物质微粒观”其核心是微粒作用观, 即不同层次的微粒本身是有结构的,微粒结构就是内部微粒间作用的结果; 物质变化是微粒间的“强”相互作用代替“弱”相互作用。物质微粒观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在初中阶段, 对物质微粒观的认识是以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为标志的。
    【主要考查内容】
    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2.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的;
    3.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隔;
    4.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十、守恒思想
    【题型特点】
    所谓“守恒”就是指物质在发生变化或两物质在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某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思想是如何变化过程中永恒的主题,主要包括:能量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等诸多关系。
    初中化学中利用物质质量守恒,溶液中溶质守恒,反应前后原子和元素守恒等知识.在选择题、填空题中以表格、图示等形式出现。在计算题中也会出现。解答此类题时只需考虑所有过程的始态和终态,而无需考虑反应的过程,利用变化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量来做文章。
    【主要考查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讨论;
    2.技巧性计算;




    化学仪器正确使用
    1.认清仪器


    2. 熟练掌握实验操作
    (1)闻药品的气味

    (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

    (5)量筒的读数           

    (6)固体药品的称量

    (7)酒精灯的使用          

    (8)给固体加热

    (9)给液体加热           

    (10)蒸发

    (11)检查装置气密性        

    (12)过滤

    (13)测定溶液的pH         

    (14)稀释浓硫酸

    (15)初中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总结
    ①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②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等。
    ③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等。
    ④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等。
    ⑤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等。
    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等。
    ⑦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等。
    ⑧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坩埚钳等。






    考点梳理篇
    基本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多样性
    01.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物质三态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三态转化包括汽化、熔化、液化、凝固、升华、凝华
    1.汽化: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收热量,包括沸腾和蒸发,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在不同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同,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沸点越低。2.蒸发是指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就越快,反之蒸发越慢。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收热量
    4.升华: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吸收热量,如干冰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灯泡钨丝加热升华,遇到灯泡壁凝华成黑色颗粒
    5.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释放热量
    6. 凝华: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释放热量,如冬天玻璃上的冰花
    7.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释放热量,如水结冰
    8.形态转化图如下,方便记忆。

    说明:
    1. 物质的三态之间的转化全部是物理变化!
    2. 初中化学中的转化除上述物理变化以外,还包括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考点02. 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
    纯净物
    宏观
    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由一种物质组成
    微观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由同种分子构成
    性质
    没有固定的组成,各组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具有固定的组成,具有固定的熔点、沸点;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空气是混合物,由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含有N2、O2、CO2、H2O等不同种分子
    水是纯净物,由水(H2O)分子构成;氧气是纯净物,由氧(O2)分子构成
    【易错提醒】
    (1)不要被“洁净、混合”等字眼迷惑,洁净物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洁净的空气、干净的矿泉水就是混合物。
    (2)不要被物质的名称迷惑,例如:二氧化碳是物质的名称,“氧”“碳”指组成物质的元素,不是两种物质,二氧化碳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考点03. 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类别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判断
    方法
    必须是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
    必须是纯净物;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必须是化合物
    举例
    氮气(N2)、氢气(H2)、氧气(O2)、铁(Fe)和碳(C)等
    水(H2O)、二氧化碳(CO2)、高锰酸钾(KMnO4)、碳酸钠(Na2CO3)等
    水(H2O)、一氧化碳(CO)等
    关系

    【易错提醒】
    (1)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元素的种类来分的。
    (2)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可能是混合物),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3)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MnO4等。

    考点04. 有机物和无机物

    定义:含有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
    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类例:甲烷、酒精、葡萄糖、蛋白质、纤维素、橡胶、纤维等

    定义:不含有元素化合物,但包括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
    类例: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酸碱盐等

    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01. 原子、分子、离子
    (一)分子
    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氢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念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构成
    由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构成
    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相同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有间隔;不断运动。
    ②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不同点
    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成原子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应用
    ①物理变化只是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化学变化发生了变化;
    ②化学变化是生成了化学变化;
    ③混合物是不同分子或不同原子或不同分子与原子构成的;
    ④纯净物是同种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3. 用微粒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微观粒子的性质
    实例
    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1个水分子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等
    微粒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微粒运动得越剧烈
    远处闻到气味;物质的溶解;蒸发、沸腾;晴天晾衣服干得快等
    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体积变化;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固体碘、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等;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4.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a.Ⅱ无明显现象。 b.ⅢA烧杯中溶液变红。
    (3)实验分析:a.大烧杯的作用是防止氨气污染空气(或使氨气在小范围空间内运动,增大该空间内氨气的浓度,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b.产生Ⅲ中现象的原因是B烧杯中浓氨水易挥发,挥发出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使A烧杯溶液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
    (4)实验结论: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5.物质变化的微观解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图① 水蒸气液化      图② 水通电分解
    (1)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如图1,水蒸气液化只是水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图2,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
    (二)原子
    1. 原子结构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特别提醒】①在原子中,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②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2. 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约等于该原子核内质子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之和。
    (2)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特别提醒】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3. 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认识
    ①通常用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第一层最多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电子层数)。
    ②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说明:圆圈表示原子核,里面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弧线表示电子层,上面的数字表示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②元素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8个( He为2个)
    一般<4个
    一般≥4个
    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不易得失电子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化学性质
    稳定
    较活泼
    较活泼
    规律
    稀8稳
    金少失
    非多得
    【特别提醒】对于原子而言,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氢、氦除外。
    (三)离子
    1.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2.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

    3.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或“-”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如Na+、Cl-。
    4. 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
    结构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粒子
    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
    显负电
    表示
    方法
    用元素符号表示,如Na、S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如Cl-
    联系

    【特别提醒】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是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带正电。
    考点02.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化学式
    1. 概念: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
    2. 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表示的意义
    以CO2为例
    以Fe为例
    宏观
    表示这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表示铁这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
    微观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或构成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 化学式的读法与书写
    物质类型
    化学式的写法
    化学式的读法
    单质
    金属
    元素符号
    铁—Fe
    元素名称:铁
    稀有气体
    氦气—He
    “某气”:氦气



    固态
    硫—S
    元素名称:硫
    气态
    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出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数字。如:氮气—N2,氢气—H2
    “某气”:O2—氧气



    氧化物
    氧元素符号在右,另一种元素符号在左,如CuO,Fe3O4等
    从右向左读作“氧化某”或“几氧化几某”,如:CuO—氧化铜,Fe3O4—四氧化三铁
    金属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
    金属元素在左,非金属元素在右(金左非右),如:NaCl
    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如:NaCl—氯化钠
    【特别提醒】
    (1)并非所有化合物的化学式都是正价元素写在左边,负价元素写在右边,如CH4、NH3等。另外H2O2、C2H4等不能用上述方法书写。
    (2)当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H2O2除外)。
    (3)化学式中原子团个数不为“1”时,原子团必须加括号,如(NH4)2CO3。
    (二)化合价
    1.定义: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
    2.表示方法:①位置: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②书写顺序:先写正负,后写数值,用“+n”或“-n”表示,n为1时不能省略。
    3.一般规律:
    ①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②氢元素通常显+1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
    ③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④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⑤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巧学妙记】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莫忘单质都为零。
    4.化合价和离子符号的区别和联系

    化合价
    离子符号
    表示
    方法
    用+1、+2、-1、-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正上方(1不省略)
    用+、2+、-、2-等表示,标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1省略不写)
    规律
    ①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根的化合价为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且一定不等于零
    实例
    、 M
    Na+、Mg2+、Cl-、O2-、CO32-
    巧记
    头戴化合价
    肩扛离子
    联系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的电荷数值相等,正负号相同,但位置不同,正负号与数值顺序不同
    5.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考点01. 元素及元素周期表
    1. 元素及其分类
    概念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性质
    ①元素是宏观概念,它只能组成物质,而不能构成分子或原子;
    ②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的质量和种类保持不变
    分类
    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三大类
    含量
    ①在地壳中氧元素最多,其次为硅、铝、铁等元素;
    ②在空气中,氮元素最多,其次是氧元素;
    ③在生物体细胞中,氧元素最多,其次是碳、氢元素
    【易错警示】
    ①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一定相同,而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Na+和
    NH4+;
    ③同种元素的离子因所带的电荷数不同,性质也不同,如Fe2+和Fe3+;
    ④同种原子和其所形成的离子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和Na+。
    2. 元素符号及意义

    规定
    举例
    元素
    符号的书写
    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元素,若第一个字母相同,就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
    氢—H、钙—Ca、铁—Fe
    元素符号
    的意义
    宏观
    表示一种元素
    如O:表示氧元素
    微观
    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
    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金属、稀有气体和部分非金属的元素符号,还表示这种物质
    Na—钠、He—氦、S—硫
    【温馨提示】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该符号只表示微观意义,表示几个该原子,如5Fe表示5个铁原子。
    3.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定义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①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②用于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
    ③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①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用于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
    ③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改变
    联系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4. 元素周期表
    (1)原子序数: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原子序数与原子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在数值上相同。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且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②族: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且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到下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4)由元素周期表一格获取的信息(以锌元素为例)

    【特别提醒】
    元素周期表是由许多元素单元格组成的,因此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查找元素所在的周期、族、元素名称、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信息,但不能查到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数目。
    考点02. 元素符号
    1. 表示方法
    园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
    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 表示的意义
    (1)宏观上,表示一种元素。
    (2)微观上,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其元素符号就表示这种物质。如Mg表示镁元素、一个镁原子和镁单质。

    (二)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01. 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延展性、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
    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酸碱性、腐蚀性等
    判断依据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温馨提示】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变化的内因,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可以根据表达加以区别,性质在汉语表述中常用“可”“能”“易”“会”“不容易”“难”“不能”等加以区别。
    考点02.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宏观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微观概念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一般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
    伴随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变化,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举例
    ①状态变化:如升华、挥发、蒸发、液化、融化(融化)等
    ②形状变化:如弯曲、破碎等
    ③混合物分离:如蒸馏、过滤、吸附、海水晒盐、榨汁等
    燃烧、酿酒、变质、生锈、冶炼、发酵、腐烂、发霉、光合作用、除垢等
    判断依据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生成其他物质
    联系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温馨提示】发光、放热、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时发光和放热等是化学变化,但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灯泡发光和放热等都是物理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温馨提示】
    ①“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②“参加反应”是基础。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③“质量总和”是核心。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
    ④“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2.实质

    3.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六个“不变”
    两个“一定变”
    两个“可能变”
    4.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详见实验突破)
    (1)反应:必须发生化学反应。
    (2)装置:如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5.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依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2)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依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一物质的质量(依据: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进行各物质间量的计算(依据: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5)对微观反应示意图的分析、判断。
    (6)处理表格数据。
    考点02. 化学反应方程式
    1.概念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和读法
    意义(以2H2+O2 2H2O为例)
    读法
    质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燃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量的方面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化
    4∶32∶36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2∶1∶2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3. 书写
    (1)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配平,但不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式。
    (2)书写步骤
    (1)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P+O2—— P2O5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就是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4P+5O2—— 2P2O5
    (3)等:将短横线写成“===” 4P+5O2=== 2P2O5
    (4)标:标明反应发生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或“↓” 4P+5O22P2O5
    (5)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条件和物质状态标注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考点03. 化学反应类型
    1. 化合反应
    (1)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反应物有多种,生成物只有一种。
    (3)表达式:A+B+C……→C。
    2. 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
    (3)表达式:A→B+C+D……
    3. 置换反应
    (1)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
    (3)表达式:A+BC→B+AC。
    4. 复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4)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①盐+酸→新盐+新酸。如碳酸盐和盐酸的反应。
    ②盐+碱→新盐+新碱。如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③盐+盐→新盐+新盐。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④酸+碱→盐+水。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⑤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如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三)身边的化学物质
    空气与氧气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
    1.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混合物,主要由氮气(N2)和氧气(O2)组成,在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氧气用途
    ①供给呼吸(如登山医疗潜水等)
    ②支持燃烧(如炼钢气焊航空等)(3)氮气用途
    ①作保护气(如汽车安全气囊、灯泡、食品袋等充氮气),利用N2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制硝酸和化肥;
    ③冷冻麻醉;
    ④制造低温环境。
    (4)稀有气体用途
    ①电光源,利用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②作保护气(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灯泡内保护气),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注意:“稀有气体”是一类气体的总称,不是一种气体。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详见课本P27)
    3.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空气污染物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有有害气体和粉尘。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PM10,又称飘尘)和臭氧等。
    【特别提醒】
    二氧化碳属于空气的组成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但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2)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环境,其中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也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3)防治空气污染: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特别提醒】
    目前,我国采取的空气质量等级分为五级,等级越低,空气污染指数数值越小,即空气质量越好,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考点0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低温、高压时,可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或雪花状固体。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够助燃或支持燃烧,利用此性质可以区别N2和O2、CO2和O2。
    (2)常见物质在氧气或空气中的燃烧
    Ⅰ.与单质的反应
    类型
    物质
    燃烧时出现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反应示意图或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红热,离开火后变冷,不燃烧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 Fe3O4

    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2Mg+O2 2MgO









    木炭
    不同点: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
    相同点:均放热;将充分燃烧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O2


    不同点: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相同点: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SO2
    集气瓶预先装入适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红磷
    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烟
    4P+5O2 2P2O5

    氢气
    在空气和氧气中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火焰上方罩着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2H2+O2 2H2O
    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
    Ⅱ.与几种化合物的反应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方程式
    注意事项
    一氧化碳
    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释放出热量
    2CO+O22CO2
    点燃以前要验纯
    甲烷
    在空气中点燃,发出明亮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和液体,释放热量
    CH4+2O22H2O+CO2
    点燃以前要验纯
    乙醇
    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气体和液体
    C2H5OH+3O23H2O+2CO2

    考点03. 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
    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采用蒸发的方法,液氮随温度的升高先汽化,而制得液氧,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空气液态空气
    2.实验室制取
    (1)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
    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
    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利用KMnO4或者KClO3制备O2
    利用H2O2制备O2
    发生装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可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考点04.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概念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特点
    (1)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可增大反应速率,也可减缓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2)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3.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水与溶液

    考点01. 自然界的水
    (一)爱护水资源
    1.水资源的分布: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淡水只约占全球水资源储量的2.53%,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1)节约用水
    ①生活上:a.使用节水器具;b.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等;
    ②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
    ③工业上:循环使用。
    (2)防治水体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垃圾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特别提醒】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中磷元素含量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
    (二)水的净化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含有许多杂质,是混合物。
    1.水的净化
    (1)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取水→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投药消毒→用户。其中,只有投药消毒为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的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的物质,不是纯水,煮沸后方可饮用。
    (2)常见的净水方法
    净化方法
    原理
    作用
    沉淀
    静置,使不溶性大颗粒物质沉淀下来,与水分离
    除去大颗粒不溶性物质
    过滤
    把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与水进行分离
    除去难溶性(或不溶性)物质
    吸附
    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去自然界水中的一些色素和异味
    除去色素和异味
    杀菌
    消毒
    利用杀菌剂的强氧化性杀死水中病毒、细菌
    杀死水中的病毒、细菌
    蒸馏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其分离
    除去各种杂质(净化程度最高)
    【特别提醒】
    ①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沉淀、吸附、过滤等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用氯气或漂白粉对水进行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②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所得到的水仍然是混合物;
    ③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蒸馏→吸附→过滤→沉淀。
    2.硬水和软水
    (1)概念、鉴别和转化

    硬水
    软水
    概念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不含或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鉴别
    加肥
    皂水
    产生的浮渣多、泡沫少
    产生的浮渣少、泡沫多
    蒸发
    蒸发皿底部有白色固体
    蒸发皿底部没有或有很少量的白色固体
    转化
    生活中:煮沸;实验室:蒸馏
    (2)硬水的危害
    ①生活上,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②生产上,锅炉用水硬度高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结成水垢,导致局部过热引起变形或损坏,甚至引起爆炸。
    (三)水的组成
    1.氢气
    (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b.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能会发生爆炸。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②还原性:氢气能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Cu+H2O。
    (3)验纯的方法

    2.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
    (1)原理:通过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判断反应物的元素组成,电解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2)装置(如图)
        
    (3)现象:接通直流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大约为1∶2。
    【特别提醒】
    ①电解水时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它们本身不参与反应;
    ②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4)产生气体的检验及产物的判断(针对图2装置)
    ①负极: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甲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气体能燃烧(或点燃时有爆鸣声)并产生淡蓝色火焰,证明是氢气。
    ②正极: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靠近乙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5)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6)结论的推广及应用
    ①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断出水分子组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②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④通过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我们可计算出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溶液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液、气体)
    (2)组成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常为液体,有水时水总是溶剂)
    注意:溶液从宏观上看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液从微观上看是由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溶剂分子构成的。
    (3)特征:均一性。(指任意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如密度、浓度等均相同)
    稳定性。(指温度不变、溶剂不减少,溶质与溶剂不分离)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碘酒是褐色的。CuSO4溶液是蓝色的(因含有Cu2+)。FeCl3是黄色的(因含有Fe3+)。FeCl2是浅绿色的(因含有Fe2+)。
    ②溶液是均一、稳定的,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酒精等纯净物。
    ③注意: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搅拌、升温、将固体研碎
    (4)读法:一般读作“xx(溶质)的xx(溶剂)溶液”,水溶液常省掉溶剂水的名称。
    【温馨提示】
    ①均一、稳定的液体并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②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③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物质。
    ④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特别提醒】常见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气液型
    固液型
    液液型
    无水
    有水
    溶质
    气体
    固体
    量少
    非水物质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二)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类型
    解释
    举例
    吸热
    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最终表现为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硝酸铵
    放热
    有些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最终表现为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氢氧化钠、浓硫酸
    吸放热
    不明显
    大多数物质溶解于水后,整个过程最终表现为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氯化钠
    【易错警示】
    CaO加入水中也能放热,但不是溶于水放热,而是因为CaO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
    (三)乳化作用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洗涤剂可去除油污,是因其具有乳化功能。
    (3)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
    方法
    原理
    举例
    溶解
    利用溶解原理,使污垢溶解于某些溶剂中,从而除去污垢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乳化作用
    利用乳化原理,使乳化剂作用于污垢,发生乳化现象,从而除去污垢
    用洗涤剂洗去碗碟上的油渍
    化学变化
    利用化学反应,使污垢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从而除去污垢
    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考点03.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
    (1)在条件(温度、溶剂的量)不变时,继续向溶液中加入这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若不再溶解则为饱和溶液,反之,则为不饱和溶液。
    (2)一定条件下,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则溶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降低温度或蒸发溶剂析出晶体后所得到的溶液一定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3.相互转化
    (1)对于大多数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

    (2)对于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

    【易错警示】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同一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对另一种溶质来说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二)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
    (1)固体溶解度
    ①定义: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②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2)气体溶解度
    ①定义:该气体的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②影响因素
    2.结晶
    (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KNO3。
    (2)蒸发溶剂法(浓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NaCl。
    3.溶解度曲线
    (1)概念: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用它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2)意义
    溶解度曲线
    ①曲线的意义: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
    ③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应用
    ①查找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若某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交点,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据此可以判断结晶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曲线向上且“陡”)的,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的方法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曲线变“平缓”)的,常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④判断适合某物质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⑤比较变化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考点04. 溶液的浓度
    1.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公式:
    ①所有溶液:×100%=×100%
    ②饱和溶液:×100%(S为溶解度)
    【温馨提示】计算时要考虑溶质是否全部溶解;加入的溶质是否和原溶液中的溶质一致;某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应计算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1)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2)公式:A×a%=B×b%(其中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A、B分别为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即B=A+水的质量)。
    【特别提醒】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混合液的体积不等于混合前各溶液的体积之和,而质量可以相加。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1)解题关键: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并求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的质量=参与反应的固体质量+液体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4.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注意: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 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01. 碳的单质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金刚石、石墨和C60
    名称
    金刚石
    石墨
    C60
    结构模型



    色、态、形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
    形状似足球,又叫足球烯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软,有滑腻感

    导电性
    不导电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常温下不导电
    用途
    用作钻探机钻头、玻璃刀头、装饰品
    制铅笔、用作电极材料、润滑剂等
    有可能广泛应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学等领域
    区别与联系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
    【特别提醒】C60由分子构成,C60可以表示一个C60分子,每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
    (2)木炭、活性炭、焦炭和炭黑
    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
    ①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常用于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制糖、吸附色素和异味。
    ③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④炭黑:常用于制造墨、油漆、颜料等。
    【特别提醒】①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该变化为化学变化;③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化学方程式
    用途
    稳定性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作墨汁等
    可燃性
    ①氧气充足: ;
    ②氧气不足:
    说明了相同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作燃料
    还原性
    ①与氧化铜反应: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与氧化铁反应:
    ③与二氧化碳反应:
    冶炼金属
    【要点补充】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3.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现象: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操作要点:
    ①实验时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②实验完毕后,要先把导管从直立试管中撤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直立试管内的液体倒流回试管内,使其破裂。
    考点02. 碳的氧化物
    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由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差异。
    1.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2)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可燃性(点燃前要验纯): (化学方程式),火焰呈蓝色,用作燃料。
    ②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③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CO有毒,在实验室中应特别注意尾气处理;用煤等含碳燃料取暖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2.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体积比约为1∶1),密度比空气大。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原因是CO2溶于水中,使瓶内气体减少,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瓶子变瘪。
    (2)化学性质
    性质
    一般情况下,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

    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后又变成无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或化
    学方程式
    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物理性质)
    (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后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
    CO2+Ca(OH)2
    ===CaCO3↓+H2O(检验二氧化碳)

    2NaOH+CO2===Na2CO3+H2O(吸收或除去二氧化碳)
    (3)用途
    ①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
    ②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其可以作气体肥料;
    ③二氧化碳是化工生产的原料(如生产尿素、纯碱等);
    ④固态二氧化碳(即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
    鉴别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无现象的是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无现象的是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
    通过灼热氧化铜
    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
    点燃
    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不燃烧的是CO2
    除杂
    CO2(CO杂质)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O2 杂质)
    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或灼热的炭粉
    【易错警示】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其中的CO点燃。
    考点03. 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取
    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室制取
    1.实验装置
    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进行,选择固液不加热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步骤
    (1)连接装置;
    (2)检查气密性;
    (3)在锥形瓶中装入大理石(或石灰石);
    (4)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5)收集气体;
    (6)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检查装置气密性 →加入固体药品 → 加入液体药品 → 收集气体并验满 → 正放在桌面
    规律小结:
    Ø 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Ø 锥形瓶中的导管只能刚刚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Ø 集气瓶中的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目的:便于排净空气)。
    3.收集方法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4.验满与检验二氧化碳
    (1)检验:将收集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否则,不是。如图所示:

    (2)验满: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满;否则,未满。如图所示:


    考点04. 碳循环和温室效应
    1.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

    【特别提醒】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之前,必须先做灯火试验。
    3.温室效应
    (1)加剧的原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CO2)含量过高。
    【特别提醒】
    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会参与大气中的碳循环,是氧气的间接来源,但是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只是影响环境,不能算污染。
    (2)危害: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③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④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4.低碳生活
    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可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金属与金属矿物

    考点01. 金属材料
    1.分类

    2.物理性质

    【特别提醒】铁可以被磁铁吸引,利用此性质可区分铁与其他金属单质。
    3.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铝;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钙;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铁;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熔点最高的金属——钨;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4.合金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注:混合物)
    ★: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应用】鉴别合金和纯金属可以采用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硬度的方法:相互刻画后,有划痕的是纯金属,无任何变化的是合金。 
    考点0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1)规律: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不同,主要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
    (3)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条件
    金属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常温下反应

    (铝耐腐蚀的原因)
    缓慢氧化,放出热量,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点燃或加热
    反应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生成黑色物质
    不反应

    很稳定,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结论
    铝、镁比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特别提醒】铝的抗腐蚀性能好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而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表面,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1)规律:金属+酸―→盐+氢气(置换反应)
    (2)反应发生的条件:金属的活动性必须排在氢之前。
    (3)镁、锌、铁分别与酸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金属
    现象
    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特别提醒】
    ①当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硫酸铜等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
    (Fe2+),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②金属与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均增加。
    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规律: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2)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必须是前面金属置换后面金属(K、Ca、Na除外)。
    ②反应中盐必须可溶。
    (3)常见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硫酸铜
    铁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铜与硝酸银
    铜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置换反应
    (1)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元素。
    (3)通式:A+BC===AC+B。
    【特别提醒】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但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
    CO+CuOCO2+Cu。
    考点03. 金属活动性顺序
    1.金属活动性顺序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巧学妙记】金属活动性顺序“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可采用谐音法记忆,即“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判断方法
    结论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反应现象
    与酸反应
    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比不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活动性强
    与盐溶液反应
    该金属的活动性比盐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比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属活动性强
    化学方程式(置换反应)
    反应物中金属的活动性比生成物中金属的活动性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详见实验突破)
    4.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用于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及反应的剧烈程度。
    ①位于氢前面的金属可以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②位于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3)根据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判断滤液和滤渣的成分。将多种金属放入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或将一种金属放入多种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时,反应除遵守“前换后”的原则外,还遵循“远距离先置换(间隔越远,越优先反应)”的规律。
    考点04. 金属的冶炼
    1.金属资源
    (1)分布及存在形式:地球上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铁矿石
    矿石名称
    赤铁矿
    磁铁矿
    菱铁矿
    黄铁矿
    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FeCO3
    FeS2
    【特别提醒】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应合理开采。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1)原理: 。
    (2)装置

    (3)操作顺序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氧化铁粉末装入玻璃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点燃右端酒精灯:防止未参与反应的一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④给玻璃管通入一氧化碳: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
    ⑤点燃酒精喷灯,加热装有氧化铁的玻璃管;
    ⑥停止加热,熄灭酒精喷灯;
    ⑦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⑧熄灭右端酒精灯。
    【小结】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喷灯“迟到早退”。
    (4)现象: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变黑,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玻璃导管尖嘴处有蓝色火焰。
    (5)尾气处理: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所以实验装置中必须要有尾气处理装置。除图中所示加酒精灯外还可以在尖嘴处系一个气球收集一氧化碳。
    (6)注意事项
    ①装置内有空气,加热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应先通入一氧化碳,待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后,再点燃酒精喷灯。
    ②实验结束后,若立即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减小,空气进入硬质玻璃管内,会使还原出来的铁粉再次被氧化,同时石灰水倒吸入硬质玻璃管中,会使硬质玻璃管炸裂。故应继续通一氧化碳,直至装置冷却至室温。
    考点05. 铁的锈蚀与防护
    1.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





    条件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
    铁钉全部在水中
    铁钉与空气和蒸馏水同时接触
    铁钉与蒸馏水和氧气接触
    图示




    生锈
    程度
    不生锈
    不生锈
    易生锈
    最易生锈
    分析
    能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的组合是Ⅱ和Ⅳ,需要水的组合是Ⅰ和Ⅲ,编号Ⅱ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氧气
    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注意事项】
    a.实验中所用的水是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将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除去,迅速冷却的目的是减少或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于水中;
    b.铁的纯度、环境的温度、酸碱性等也是影响铁锈蚀的因素。
    【特别提醒】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②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制品内部的铁与O2和水继续反应。
    2.防锈措施
    (1)保持金属表面的洁净干燥。如:菜刀用完后擦干挂起来。
    (2)金属表面涂保护层。如:刷漆、涂油、电镀等。
    (3)改变金属单质的单一结构,制成合金。如:不锈钢。
    3.金属资源的保护
    (1)防止金属的腐蚀。
    (2)金属的回收利用。
    (3)应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严禁不顾国家利益的乱采矿。
    (4)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考点06. 金属相关图像
    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曲线
    1.当等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时,
    m氢气=m金属×,因为金属质量相等,所以“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得数越大(注:Al为+3价),产生氢气越多:Al()>Mg()>Fe()>Zn()。
    2. 当等质量的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时,酸不足,以酸来算,与哪种金属及金属质量都无关。如果同种酸和酸的质量浓度都相等,则产生氢气的量一样。
    3.当横坐标的意义不同时,图像也会不同。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以镁、锌、铁为例):
    A、类型一: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m-t图)
    1. 反应特点:
    金属消耗完,酸过量。
    2.图像

    3.分析
    横坐标是时间,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快,开始时曲线越陡。酸足量,金属完全反应,“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得数越大,产生氢气越多。
    B、类型二:等量的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m-m图)
    1. 反应特点:
    金属消耗完,酸过量。
    2.图像

    3.分析
    横坐标是酸的质量,开始时,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加入等质量的酸产生气体的质量相等,曲线重合。“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得数越大,最终产生的气体越多。
    C、类型一:等量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m-t图)
    1. 反应特点:
    酸消耗完,金属过量。
    2.图像

    3.分析
    横坐标是时间,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与酸反应的越快,曲线越陡,越先将酸消耗完。由于金属足量,酸一定,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C、类型一:等量的稀盐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m-m图)
    1. 反应特点:
    酸消耗完,金属过量。
    2.图像

    3.分析
    横坐标是金属的质量,开始时,金属不足,酸过量,“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的得数越大,产生氢气越多,曲线越陡。由于金属足量,酸一定,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考点07. 金属与混盐的反应的滤液和滤渣
    方法一:定量分析法
    如将铁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第一步:将题目中涉及的金属,按照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如Fe、Cu、Ag。
    第二步: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加入盐溶液中的金属,其顺序为Ag、Cu、Fe。
    第三步:根据加入金属的量分析,如下表:
    情况
    反应情况
    滤液
    滤渣
    ①加入极少量的Fe
    部分AgNO3反应
    Fe2+、Cu2+、Ag+
    Ag
    ②加入少量的Fe
    AgNO3恰好反应
    Fe2+、Cu2+
    Ag
    ③加入较少量的Fe
    部分Cu(NO3)2反应
    Fe2+、Cu2+
    Cu、Ag
    ④加入适量的Fe
    Cu(NO3)2恰好反应
    Fe2+
    Cu、Ag
    ⑤加入过量的Fe
    无反应
    Fe2+
    Fe、Cu、Ag
    方法二:优先法
    判断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的依据:远距离先置换,即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或位置距离越远),反应优先发生。
    1.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
    先:Fe+2AgNO3 === Fe(NO3)2+2Ag
    后:Fe+Cu(NO3)2 === Fe(NO3)2+Cu

    反应情况
    滤液成分
    滤渣成分

    Fe(NO3)2、Cu(NO3)2、AgNO3
    Ag

    Fe(NO3)2、Cu(NO3)2
    Ag

    Fe(NO3)2、Cu(NO3)2
    Ag、Cu

    Fe(NO3)2
    Ag、Cu

    Fe(NO3)2
    Ag、Cu、Fe
    2. 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到一定量铁和铜的混合物中
    先:Fe+2AgNO3 === Fe(NO3)2+2Ag
    后:Cu+2AgNO3 === Cu(NO3)2+2Ag

    反应情况
    滤液成分
    滤渣成分

    Fe(NO3)2
    Fe、Cu、Ag

    Fe(NO3)2
    Cu、Ag

    Fe(NO3)2、Cu(NO3)2
    Cu、Ag

    Fe(NO3)2、Cu(NO3)2
    Ag

    Fe(NO3)2、Cu(NO3)2、AgNO3
    Ag

    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常见的酸
    (一)酸碱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
    酸碱指示剂     
    酸性
    中性
    碱性
    紫色石蕊试液
    红色
    紫色
    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
    无色
    红色
    【巧学速记】石蕊“酸里红、碱里蓝”;酚酞“遇酸色不变,遇碱红艳艳”。
    【方法指导】
    ①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酸碱性溶液;
    ②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CuSO4溶液为显酸性的盐溶液;
    ③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溶液为显碱性的盐溶液。
    (二)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酸→H++酸根离子,如:HCl、H2SO4等。
    【特别提醒】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2.浓盐酸和浓硫酸
    常见的酸
    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溶质(化学式)
    HCl
    H2SO4
    色、态、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无色、无气味、黏稠状液体
    密度(与水比较)
    大于水
    大于水
    挥发性(打开瓶塞时的现象)
    有白雾产生
    无明显现象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原因
    HCl气体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保存
    密封保存,玻璃塞
    密封保存,玻璃塞
    主要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做干燥剂
    其他常见的酸除盐酸、硫酸外,还有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3.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干燥剂。常用来干燥O2、H2、CO2、CH4、CO等中性和酸性气体,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如NH3。浓硫酸吸水属于物理变化。
    (2)强腐蚀性(也称为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都由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因而实验室制H2时不用浓硫酸。
    (4)浓硫酸的稀释

    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如果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能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造成危险。
    【温馨提示】稀释浓硫酸口诀:酸入水,沿器壁,缓慢倒,不断搅。
    4.酸的化学性质(酸“五条”)
    (1)酸的化学通性: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

    盐酸(HCl)/硫酸(H2SO4)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与氢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置换反应)
    铁与稀盐酸: (写化学方程式,下同)铁与稀硫酸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氧化铁与稀盐酸: ,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氧化铜与稀硫酸: ,
    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钙与稀盐酸:
    氢氧化钙与稀硫酸: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碳酸钠与稀盐酸: ,
    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酸的化学特性:不同的酸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阴离子不同(或酸根离子不同)。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HCl+AgNO3===AgCl↓+HNO3,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考点02. 常见的碱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化合物。
    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化学式
    NaOH
    Ca(OH)2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色、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吸水性
    在空气中容易吸水而潮解,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不可以干燥CO2等
    几乎不吸收水分
    腐蚀性
    有强烈的腐蚀性
    有腐蚀性
    制取
    Ca(OH)2+Na2CO3===CaCO3↓+2NaOH
    ,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于除去油污,如炉具清洁剂
    作建筑材料,中和酸性土壤,涂刷树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其他常见的碱: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
    【特别提醒】
    ①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②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氢氧化钙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而发生变质,质量增加。
    3.碱的化学性质(碱“四条”)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在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不同的碱具有个性的原因是阳离子不同。

    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使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写化学方程式,下同)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 (检验二氧化碳)
    与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
    氢氧化钙与盐酸:
    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 ,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点03. 中和反应和pH
    (一)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与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特别提醒】①中和反应一定放出热量。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图1                     图2
    (1)操作(如图1)
    (2)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
    (4)实质: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H++OH-===H2O)。(如图2)
    (5)中和反应情况分析
    ①酚酞作用:帮助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发生。
    ②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及溶质成分的判断:
    Ⅰ.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如图3)
     
               图3                  图4
    Ⅱ.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如图4)
    【特别提醒】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观察到少量气泡产生,则可能所用氢氧化钠已变质。
    3.应用
    (1)改良土壤:如酸性土壤中可加入熟石灰(填名称)。
    (2)处理工厂废水:含有稀硫酸的废水可用熟石灰来中和,反应的方程式是 。
    (3)用于医药:中和胃酸可服用碱性药物。
    (4)生活中的应用:被蚊虫叮咬处有蚁酸(HCOOH),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减轻痛痒。
    【特别提醒】
    ①治疗胃酸过多症的其他试剂有:Mg(OH)2、NaHCO3。
    ②不能用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药物中和胃酸,因为它们有很强的腐蚀性,会损害肠胃。
    (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表示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一般在0~14之间。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
    3. pH的测定方法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pH,此法测得的pH为整数。
    【特别提醒】
    ①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液,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③在半分钟内显色读数;
    ④pH取整数。
    4.溶液酸碱度的应用
    (1)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都必须在一定pH的溶液里才能进行。
    (2)农业生产中,通过调节pH来改良土壤酸碱性。
    (3)监测雨水pH,了解空气污染情况,以便采取必要措施。
    (4)测定人体pH,帮助人们了解身体健康状况。

    盐和化肥

    考点01. 常见的盐
    (一)几种常见的盐
    1.概念: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名称
    氯化钠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钙
    俗名/主要成分
    食盐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石灰石或大理石
    化学式
    NaCl
    Na2CO3
    NaHCO3
    CaCO3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咸味,粗盐含有CaCl2、MgCl2等杂质易潮解
    白色粉末,易溶于水
    白色固体,能溶于水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水溶液的酸碱性
    中性
    碱性
    碱性

    用途
    可作调味品、防腐剂、医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农业选种等
    可用于生产玻璃、洗涤剂、造纸、纺织等工业
    治疗胃酸过多、烘焙糕点的发酵粉
    建筑材料、补钙剂
    【温馨提示】①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盐。②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曾作出杰出贡献。
    3.常见盐的特性
    常见的盐
    特性
    化学方程式
    NaCl
    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Na2CO3
    能与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NaHCO3
    受热易分解

    CaCO3
    高温下分解

    (二)盐的通性
    1.盐的化学性质

    规律
    举例
    备注
    与金属反应
    盐+金属→新金属+新盐(遵循“前换后”的规律)
    CuSO4+Fe===
    K、Ca、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单质
    与酸反应
    盐+酸→新盐+新酸
    BaCl2+H2SO4
    ===
    碳酸盐或碳酸氢盐与酸反应会生成CO2,利用此性质可以检验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与某些碱反应
    盐+碱→新盐+新碱(反应物能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Na2CO3+Ca(OH)2===

    碱和铵盐反应时不一定要有沉淀生成
    与某些盐反应
    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溶于水,生成物中有沉淀)
    Ba(NO3)2+CuSO4===




    考点02. 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3)表达式:AB+CD→AD+CB。
    (4)反应发生的条件
    两种化合物中至少有一种溶于水,相互交换成分后必须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特别提醒】
    ①根据“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盐和碱的溶解性,结合复分解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条件,进而可以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②初中必须掌握的八大沉淀(四盐四碱):
    白色沉淀:BaSO4、AgCl(不溶于酸);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蓝色沉淀:Cu(OH)2,红褐色沉淀:Fe(OH)3(可溶于酸)
    (5)复分解反应可以细分为以下五个小类型
    反应类型
    反应物的条件
    生成物的条件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至少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的一个:
    ①有沉淀生成;
    ②有气体生成;
    ③有水生成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盐可溶或难溶(BaSO4、AgCl除外),酸需可溶
    碱+盐→新碱+新盐
    需二者都可溶
    盐1+盐2→新盐1+新盐2
    需二者都可溶
    考点03. 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概念
    常用化肥
    主要作用及缺乏症状
    氮肥
    只含营养元素(N、P、K) 中的N元素
    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
    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叶);缺乏时叶片发黄、枝叶细小
    磷肥
    只含营养元素(N、P、K) 中的P元素
    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缺乏时植株矮小,果实发育不良,产量低
    钾肥
    只含营养元素(N、P、K)中的K元素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使茎秆粗硬;缺乏时,易倒伏
    复合肥
    含营养素(N、P、K) 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
    同时供给几种养分,有效成分高
    【巧学妙记】“氮磷钾,一根筋(叶根茎)”。
    2.化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状
    加水
    全部溶于水
    大多不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
    加熟石灰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尿素除外)
    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3.铵态氮肥的检验及注意事项
    (1)检验:铵态氮肥遇碱性物质能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如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使用注意事项:铵态氨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因为NH4+与OH-会生成NH3,从而降低肥效。
    4.化肥的合理施用
    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施用效率,并注意减少负面作用。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一)燃烧与灭火
    1. 燃烧
    (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
    三者缺一不可
    【特别提醒】
    ①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
    ②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与,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
    ③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有:可燃物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
    2. 燃烧条件的探究(详见实验突破)
    3. 灭火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方法
    三者具备其一就行
    (3)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灭火器
    灭火原理
    适用范围
    泡沫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
    隔绝空气
    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
    隔绝空气
    一般火灾,油、气等引起的火灾
    CO2灭火器
    降温;隔绝空气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引发的火灾
    【特别提醒】通过降低温度的方式灭火时,不能描述为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只能描述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其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措施
    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②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灭火——隔绝氧气
    ③酒精灯被打翻在实验台着火时,立即用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
    ④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消除可燃物
    ⑤楼房着火,高压水枪喷水——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1.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比较

    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概念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而引起爆炸
    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放热明显
    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
    放热
    明显
    温度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否发光
    发光
    发光
    无明显现象
    发光
    联系
    都属放热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特别提醒】①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但自然界中的爆炸现象并非都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如气球爆炸、车胎爆炸等。②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燃烧现象,但缓慢氧化不一定都会引发自燃。例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败变质等。
    2.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常识
    (1)发生火灾时,要冷静采取措施自救,如拨打119火警电话,用湿毛巾和口罩捂住口鼻,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沿楼梯跑出火灾区。
    (2)使用煤炉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烟火。
    (4)煤气、天然气一旦泄漏,应立即关闭燃气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5)进入枯井、地窖时要先做灯火试验。
    考点02. 能源的利用
    1. 化石燃料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属于混合物。
    (2)三大化石燃料的比较

    主要成分
    主要用途
    主要污染

    主要含有碳元素
    “工业的粮食”;燃料;提取煤气、煤焦油等
    燃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气体(如SO2、NO2、CO等)、固体废物(炭粒、尘粒)等,其中SO2、NO2 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石油
    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工业的血液”;提取汽油、柴油、煤油等
    天然气
    甲烷(CH4)
    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较清洁,几乎无污染
    【特别提醒】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吸热和放热现象。
    ①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从始至终需要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属于吸热反应。如:C+CO2 2CO。
    ②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如:物质的燃烧、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
    (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
    ①生活燃料的使用:如取暖、做饭等;
    ②利用燃料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③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及意义
    ①燃料燃烧需要足够的氧气(或空气),如做饭时,调节燃气灶或煤炉的进风口等;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工业燃烧煤时,常将煤块粉碎成煤粉等;
    ③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特别提醒】燃料燃烧不充分的缺点: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的一氧化碳等物质污染空气。
    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
    对空气的影响
    防止污染的措施

    产生可吸入颗粒物、CO、SO2、NO2等污染物,容易形成酸雨(主要是SO2和NO2)
    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排放(如除尘脱硫)等
    汽油和柴油
    (汽车用燃料)
    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CO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用无铅汽油,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对尾气处理后再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等
    【温馨提示】
    (1)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无关。
    (2)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但它含量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
    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
    概念
    实例
    可再生能源
    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
    不可再生能源
    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等
    (2)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常见的清洁能源有乙醇和氢气,这两种能源均为可再生能源。
    ①氢气与乙醇

    氢气
    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
    H2
    C2H5OH
    性质
    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无色透明、易溶于水、酒精易燃烧,

    优点
    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热值高、来源广泛
    可用粮食作原料生产,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制法
    实验室制法:Zn+H2SO4===ZnSO4+H2↑
    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
    ②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a. 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 ↑
    b. 制取装置:
       
    c. 气体的收集: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特别提醒】氢气目前不能被广泛使用,是因为其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最理想制氢气的途径是太阳能光解水。
    ③其他新能源
    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风能、氢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考点01.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化合物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2)分类

    【补充】其他材料
    无机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青铜、铁、不锈钢等)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等)
    复合材料: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复合成一体而形成的材料,如玻璃钢、钢筋混凝土等。
    新型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高性能材料、氟硅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3)天然有机材料与有机合成材料的优缺点
    ①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相比:优点为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缺点为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
    ②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优点为高弹性、绝缘性好、耐油、耐高温和不易老化等,缺点为强度差,不耐化学腐蚀。
    (4)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鉴别
    纤维种类
    鉴别(燃烧法)
    天然
    纤维
    毛、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灰烬为灰色,细而软,用手可捏碎
    棉、麻(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有烧纸的气味,灰烬为黑褐色、易碎
    合成纤维
    有特殊气味,燃烧熔化成黑色硬球,不易捏碎
    (5)使用合成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使用有机合成材料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白色污染”。
    危害
    解决途径
    回收标志
    ①破坏土壤;
    ②污染地下水;
    ③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④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塑料包装 其他垃圾
    制品回收
    垃圾
    考点02. 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1)发展方向:新型有机合成材料逐渐向对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2)新型材料的类型:
    ①具有光、电、磁等特殊功能的合成材料;
    ②隐身材料;
    ③复合材料等。
    (3)材料的分类

    (4)新型材料:如碳纳米管、高温超导材料、高能储氢材料、高温结构陶瓷等。

    化学物质与健康

    考点01. 重要的营养元素
    (1)六大基本营养素包括 。
    (2)各类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及食物来源
    营养素
    主要功能
    食物来源
    供能
    营养

    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牛奶、大豆、鸡蛋、猪肉、豆腐等
    糖类
    主要供能物质(60%~70%)
    大米、小麦、薯类等
    油脂
    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植物油脂:花生油等
    动物油脂:脂肪
    不供
    能营
    养素
    维生素
    调节新陈代谢,如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水果、蔬菜等
    无机盐
    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


    调节体温、溶解物质、排泄废物

    【特别提醒】①淀粉、纤维素均属于糖类。②营养均衡:我们每天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考点02. 微量元素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1)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2)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
    (3)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
    (4)人体中的常量元素:钙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5)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
    (5)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即使是必需元素,也要合理摄入。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特别提醒】
    ①日常生活中,饮用瓶装矿泉水比饮用蒸馏水好,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②必需元素摄入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考点03. 有害元素与物质
    (1)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元素:汞(Hg)、铅(Pb)、镉(Cd)、砷(As)等。
    (2)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一些物质
    有害物质
    危害原理
    生活中常见事例
    一氧化碳
    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
    家庭用燃煤取暖时产生的煤气、家庭用火、洗浴时也产生一氧化碳
    甲醛
    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失去生理活性而凝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室内装修中的空气污染物,海产品保鲜用到的甲醛水溶液
    黄曲霉毒素
    存在于霉变食品中,误食会使人中毒
    大米、花生、面粉、玉米、薯干和豆类等霉变食物中含有黄曲霉毒素
    重金属盐
    易与人体蛋白质反应,使之变性而中毒
    汞、铅、镉等重金属中毒
    甲醇
    由甲醇及其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
    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
    亚硝酸盐
    有毒,致癌物质
    代替食盐用于烹调或腌制肉制品
    瘦肉精
    引起心率加速,代谢紊乱,血压降低
    用含瘦肉精的饲料喂养生猪
    其他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工业明胶、硫酸铜等。
    【特别提醒】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的物质,包括甜味剂、鲜味剂、防腐剂、抗氧化剂、营养强化剂等。食用时应适量,过多会有损人体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考点01. 空气污染与防治
    1.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的原因
    ①含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
    ②工厂的废气;
    ③飞机、汽车等机动车辆的尾气
    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
    ③臭氧空洞;
    ④植物枯败、动物死亡、人的生命与健康受到威胁
    主要空气污染物
    ①二氧化硫(SO2);
    ②二氧化氮(NO2);
    ③一氧化碳(CO);
    ④可吸入颗粒物(粉尘)
    防治方法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清洁能源;
    ②改善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提倡“绿色化学”;
    ③工厂的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④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⑤提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
    ①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包括SO2、NO2、CO、
    可吸入颗粒物和O3
    ②首要污染物;
    ③空气质量级别(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④空气质量状况
    2.大气污染诱发的三大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是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
    ①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全球变暖;
    ②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建筑物、影响植物生长;
    PH<5.6的雨水,主要由SO2、NO2引起。
    ③臭氧层空洞:氟利昂、飞机尾气等引起臭氧消耗,使紫外光线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考点02. 水污染与防治
    1. 防治水体污染
    污染源
    防治措施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的任意排放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垃圾随意丢弃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2. 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工农业、渔业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释疑点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水华” 水体富营养化指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藻类疯长,破坏水质,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中叫“赤潮”,发生在湖泊、河流中叫“水华”。
    3.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①工业废水经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禁止生产和使用含磷洗涤剂;
    ③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农药;
    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⑤利用化学方法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
    考点03. 绿色化学与白色污染
    (一)绿色化学
    也称环境友好化学,是化学未来发展的趋势、方向。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①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反应物中所有的原子都转化成产品,实现“零排放”;
    ②生产出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③绿色化学的核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二)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
    我们将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危害
    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等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3.“白色污染”防治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
    (2)重复使用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重要书本实验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选择红磷的原因: 能在空气中燃烧 ; 生成物为固体 ; 不与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 。
    不选择木炭和硫的原因: 燃烧生成气体,不能形成压强差
    不选择铁丝的原因: 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不选择镁条的原因: 还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
    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白烟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烧杯内的水 沿导管流入集气瓶 ,约占 瓶内空气体积的1 /5 。
    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将银白色的液体汞加热,得到的氧化汞是 红 色粉末。
    4.实验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5.燃烧的红磷熄灭了,说明剩余的氮气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集气瓶内水面上了一定的高度后不再继续上升,说明氮气 不溶于水 。
    6.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少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未完全冷却就打开
    弹簧夹 ; 导管中有水残留
    7.误差分析: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多于1/5 的原因有哪些: 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过慢;
    弹簧夹未夹紧导致燃烧时部分空气逸出
    二、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1.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时,试管口 要略向 下 倾斜,原因是要防止 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 ;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
    发生装置的导管为何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应露出胶塞一点即可,目的是 便于气体导出 。
    2. 因为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 ,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故可用向 上 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为何导管要靠近底部 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 。
    3. 因为氧气 不易溶于水 ,且不与水反应,故也可用 排水 法收集氧气;
    当 瓶口有气泡冒出 时,说明气体已集满;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伸入集气瓶中的导管为何不宜太长? 便于观察气泡的速度和取出集气瓶 。
    4.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为什么刚开始加热产生气泡时,不宜立即收集? 刚开始的气体时装置内的空气 ;
    看到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才开始收集;实验完毕时先 将导管从水中移出 ,后熄灭酒精灯,
    目的是防止 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
    5. 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中 ;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为氧气。
    6. 氧气的验满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集气瓶口 ;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7. 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的实验步骤用七个字概括是 查装定点收移熄 。
    注意:检查气密性之前要先连接仪器。
    8. 实验过程中和实验结束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试管底部接触灯芯;停止加热时未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就洗刷试管;
    三、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
    1.过氧化氢溶液俗称 双氧水 ,常温下分解 缓慢 ,放出的氧气较少。
    2.二氧化锰可以 加快 过氧化氢分解的 速率 ,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都不发生变化,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起 催化 作用。
    3.验证二氧化锰质量不变的方法是: 称量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
    4.验证二氧化锰化学性质不变的方法是: 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仍能快速产生气体
    5.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装置
    装置优点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简单便于操作
    将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若长颈漏斗下端出现一段水柱,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向锥形瓶中注水,若分液漏斗中的水不能滴下,说明置气密性良好。


    这两套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不能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二氧化锰为粉末状,不能固液分离

    四、分子的运动实验

    1. 现象:烧杯 B 中溶液变红色,烧杯 A 中溶液不变色。
    2. 结论: 分子在不断 运动 。
    3. 该实验说明: 浓氨水 具有挥发性; 氨水 能使 酚酞溶液 变红色;
    4.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氨分子 。氨气和液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相同
    五、电解水实验

    1. 电解水使用的电源是 直流电 (填“直流电”或“交流电”)
    2. 甲端连接电源 负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检验的方法是: 点燃负极产生的
    气体,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明是氢气
    3. 乙端连接电源 正 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检验的方法是: 用燃烧的木条
    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若木条燃烧的更旺,说明是氧气。(也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4. 实验时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5. 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由此可以得到结论,水是由 氢元素 和 氧元素 组成的。
    6. 实验推论:
    ①最终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1:8
    ②水分子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 构成
    ③验证了化学变化中 分子 可分而 原子 不可分。
    六、过滤操作

    1.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烧杯 、 漏斗 、 玻璃棒
    2.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3.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滤纸紧贴 漏斗内壁 ,防止产生气泡,减慢液体流速。
    ② 滤纸边缘 低于漏斗边缘; 滤液 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不经滤纸
    过滤就流入烧杯。
    ③ 烧杯口 紧靠在玻璃棒上,防止 液滴飞溅 ;
    ④玻璃棒 轻轻的斜 靠在三层滤纸一边,防止 戳破滤纸 。
    ⑤漏斗 下端 紧靠 烧杯内壁 , 加快滤液流下,防止滤液溅出。
    4.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有: 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
    此时应该 查明原因,重新过滤 ,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5.过滤可分离 不溶性固体和液体 的混合物。
    七、自制简易净水器

    1. 小卵石和石英砂的作用是 过滤 。
    2. 使用一段时间后,部分物质吸附杂质已达饱和,清洗后可以继续使用的是纱布、
    石英砂和 小卵石 ,需要更换的是 活性炭 和 蓬松棉 。
    八、蒸馏操作

    1.蒸馏是利用液体的 沸点不同,分离液体混合物。
    2.碎瓷片的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
    3.冷凝水 下端口 进,上端口 出,以使冷凝管中充满冷水。
    4.开始馏出的液体为 低沸点的杂质 ,应当弃去。
    5.简易蒸馏装置中长导管的作用是 导气和冷凝 。
    九、质量守恒定律验证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的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膨胀后变瘪 。
    气球的作用是 缓冲压强,防止橡胶塞被冲开 。
    锥形瓶底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 防止锥形瓶炸裂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2. 实验2的现象是 铁钉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 ,
    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Fe 。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 是 。
    3. 实验3结束后,天平是否平衡? 否 ,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CO2逸散到空气中 。
    如何改进装置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
    4. 实验4:反应前称量镁条和石棉网质量,反应后称量石棉网和燃烧后得到的产物质量:
    ①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大,原因 增加了的氧元素的质量 。
    ②如果测得反应后质量比反应前质量小,原因 镁条燃烧时形成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
    ③如果测得反应后的质量与反应前总质量相等,原因是增加的氧元素的质量与减少的白烟的质量相等。
    5. 如果所选化学反应有气体参加或生成,则反应必需在 密闭 容器中进行。
    十、CO2的性质实验
    1. CO2的密度实验

    向装有高低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
    现象: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结论:二氧化碳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 密度比空气大 (物理性质)
    2. CO2的溶解性

    现象: 塑料瓶变瘪
    结论:二氧化碳 能溶于水
    3. CO2与水反应
    实验
    内容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CO2中

    (Ⅳ)喷水后放入CO2中




    (Ⅴ)烘干第四朵花
    现象
    纸花 变红
    纸花 不变色
    纸花不变色
    纸花 变红
    纸花 变紫
    分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 碳酸 ,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
    酸 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红 色。
    烘干第四朵花所发生的现象,说明碳酸 不稳定易分解 化学方程式: H2CO3 ∆ H2O + CO2↑ 。
    十一、木炭的还原性
    A、木炭还原氧化铜

    1. 实验现象:固体由 黑 色变成 红 色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化学方程式: C+2CuO 高温 2Cu+CO2↑ 。
    2. 在酒精灯上加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检验生成的气体
    3. 反应完毕后,要先 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 ,然后 熄灭酒精灯 ,
    目的是 防止液体倒流,炸裂试管 。
    4.待试管冷却后才将粉末倒出的原因是 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
    B、木炭还原氧化铁

    1.CO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 ①玻璃管内的固体由红 色变为 黑 色,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③玻璃尖嘴导管处产生 蓝 色火焰。 化学方程式: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
    2.加热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是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装置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 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4.实验结束后,先熄灭加热的酒精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的原因是: 防止试管被液体倒流,炸裂玻璃管;防止铜再次被氧化
    十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1.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
    2. 实验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
    3. 实验2: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水中的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
    4. 实验 3:现象是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可燃物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所应用的实验方法叫 对比 法。
    5. 实验4:现象是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说明 乒乓球碎片 的着火点较低。
    十三、面粉爆炸实验

    1. 从胶皮管一端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
    现象: 面粉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
    2. 说明面粉具有 可燃 性
    3. 蜡烛的作用是 使面粉达到着火点 ,
    鼓吹空气的目的是 使面粉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
    十五、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1.甲中现象:铝丝表面出现 红 色固体,溶液由 蓝 色变为 无 色。
    2.甲实验的铝丝用砂纸打磨的目的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3.乙中现象:铜丝表面出现 银白 色固体,溶液由 无 色逐渐变 蓝 色。
    4.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l>Cu>Ag ,
    其中实验 甲或丙 (填“甲”“乙”或“丙”)不用做,也可以比较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十六、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1.试管A和B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氧气接触
    2. 试管A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接触
    3.试管A和B和C对比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 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
    4. 煮沸过的蒸馏水的作用是 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
    5.试管B中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的作用是 防止氧气再次溶解在水中
    6.棉花中包有干燥剂无水CaCl2其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
    十八、粗盐提纯及产率计算

    1. 以上是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过程,实验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 3 g,水的体积为 47 mL,应选用 50 mL量筒。
    2. 操作B中称量NaCl时,应该先在左右托盘各放 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若天平指针偏左,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减少部分药品 ;若天平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 继续添加药品 ;
    3. 配好的溶液应装瓶并贴标签,标签中应包括 溶液名称 和 溶质质量分数 ,在上图中写出标签内容。
    4.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②④ (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③⑤⑥ 。
    ①氯化钠不纯,含有其他杂质;②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③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④烧杯内壁有水;
    ⑤量取的水没有完全倒入烧杯中⑥砝码生锈或沾有污渍;⑦装瓶时有部分溶液酒出;
    5. 若用配好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25 g和水 25 g。实验中是否需要用到托盘天平 否 。
    下列做法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①④__(填序号,下同),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②③ 。
    ①量取浓溶液时仰视读数;②量取浓溶液时俯视读数;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十六、粗盐提纯及产率计算

    1.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目的是 防止液滴飞溅
    3.蒸发: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有 大量固体析出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将其蒸干。
    4.计算产率:用 玻璃棒 将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称量纸上称量。
    5.误差分析:下列做法会使产率偏高的是 ②③⑤ (填序号,下同),会使产率
偏低的是 ①④⑥ 。
    ①溶解时未溶解彻底; ②过滤时滤液浑浊就开始蒸发; ③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④蒸发时液滴飞溅; ⑤蒸发时晶体未干燥彻底; ⑥转移时有少量晶体粘在蒸发血上
    拓展:【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1. 过量NaOH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MgCl2
    2.过量BaCl2 的作用是完全除去Na2SO4
    3. 过量Na2CO3 的作用是 完全除去CaCl2和BaCl2
    4. 滤渣的成分有 Mg(OH)2 、 BaSO4 、 BaCO3 、 CaCO3
    5. 若BaCl2和Na2CO3的加入顺序颠倒,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含有 BaCl2
    6.稀盐酸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 NaOH 和 Na2CO3
    7.如何判断加入的稀盐酸为适量 不再产生气泡时,盐酸即为适量
    8.若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何将其除去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
    十七、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显 红 色,再向烧杯中
    逐滴加入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由 红 色
    变为 无 色时,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 = NaCl +HO
    2. 酚酞的作用是 帮助判断反应的发生及反应进行的程度
    3. 逐滴滴加盐酸的原因是 防止盐酸过量 ,边滴加边搅拌的目的是 使盐酸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4.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 和 氢氧根离子 结合成 水分子 。
    5.右图为该反应的pH变化曲线,

    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NaOH
    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NaCl 和 HCl ;
    在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剩余 。
    6.若滴加盐酸时没有边滴加边搅拌,反应后的溶液为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NaCl ,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HCl 。可用 镁、氧化铜、碳酸盐、碳酸氢盐、紫色石蕊溶液、pH试纸 进行检验。



    考前预测篇
    选择题
    1.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用竹制作笔杆 B. 烧炭集烟作墨
    C. 纸浆晾干成张 D. 选石磨光成砚
    2.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一模)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属光泽 B. 质软 C. 导电性 D. 可燃性
    3.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一模) 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不锈钢 B. 聚氯乙烯 C. 玻璃钢 D. 纤维素(C6H10O5)n
    4.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 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  )
    A. KNO3 B. NH4NO3 C. Ca3(PO4)2 D. K2SO4
    5. (2023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 疫情当下,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维生素的是
    A. 鸡蛋 B. 牛奶 C. 苹果 D. 馒头
    6.(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一模)小明为病愈康复期的奶奶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其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是
    A. 凉拌西红柿 B. 清蒸鱼 C. 紫菜汤 D. 米饭
    7.(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1日零点,卡塔尔世界杯正式开赛。世界杯比赛所用足球由聚氨酯合成皮革制成。聚氨酯合成皮革属于
    A. 天然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D. 复合材料
    8.(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一模)分子、原子和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葡萄糖 B. 氨气 C. 金刚石 D. C60
    9.(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中考一模)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金刚石 B. 石墨 C. C60 D. CuSO4
    10.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梅岭教育集团中考一模) 下列物质中,组成微粒为离子的是
    A. 水 B. 金属铁 C. 氯化钠 D. 干冰
    11.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一模)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 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2.(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体积发生了改变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13.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中考一模) 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白糖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溶解快——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体积发生了改变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子构成不同
    D. 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14.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中区中考一模) 硒被医药界和营养学界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如图,甲是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硒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4个质子
    B. 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 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D. 硒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15. (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中考一模)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冷凝变成液态水,体积减小——温度降低,分子变小
    B. 气体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隔较大
    C. 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化学性质相似——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16.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区中考一模)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铁 D. 铝
    17. (2023年天津市西青区中考一模) 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 氧 B. 碳 C. 铝 D. 钙
    18. (2023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中考一模) 多彩的化学物质组成了多彩的化学世界。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 黑色的碳粉 B. 白色的干冰
    C. 红褐色的氢氧化铁 D. 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19.(2023年重庆市开州区书院教育集团中考一模)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H B. N2 C. H2O D. Cu
    20. (2023年广东省佛山顺德区一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3个氨分子:3NH3 B. 氧化钾:KO
    C. 1个铝离子:Al+3 D. 2个氢原子:H2
    21.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C. 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很多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D. 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被称为“惰性气体”
    22.(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中考一模) 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对实验记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点压强最大,说明红磷燃烧结束
    B. a→b段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C. t1—t2时段,压强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大量被消耗
    D. 若在t3前打开止水夹,则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23.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东莞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 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C. 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很多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
    D. 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因此被称为“惰性气体”
    24.(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水和水资源的保护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排放
    B. 生活中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地球上的水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很少
    D. 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1:8
    25.(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管中得到的是氢气 B.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 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 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26. (2023年安徽省三海学地教育联盟中考一模)《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烧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7.(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中考一模)对乙酰氨基酚(化学式C8H9NO2)是治疗流感的一种很好的退烧止痛药。下列有关对乙酰氨基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含有O2
    B. 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 由8个碳原子,9个氢原于、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8. (2023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化学)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Ag2S+2H2O。下列化学用语或意义表示正确的是
    A. 硫离子:S﹣2 B. 4个银原子:4Ag
    C. O2中数字“2”:表示2个氧原子 D. 硫酸银的化学式:Ag2S
    29.(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一模)建构模型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 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 参加反应的甲和反应生成的丁质量比为7:8
    30. (2023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一) 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 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5.2
    2.3
    2.0
    1.3
    反应后的质量/e
    2.0
    1.5
    2.0
    X
    A. 丙一定是催化剂 B. X 的值是 5.3
    C. 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4:3 D. 丁可能是单质
    31.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中考模拟)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可能是化合物
    C.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32.(2023年安徽省黄山市中考一模化学) 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 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33.(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一模)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喝高钙牛奶可预防贫血
    C. 加明矾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 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34.(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中考一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将生石灰溶于水中后溶液温度升高
    C.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35. (2023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化学)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Ag2S+2H2O。下列化学用语或意义表示正确的是
    A. 硫离子:S﹣2 B. 4个银原子:4Ag
    C. O2中数字“2”:表示2个氧原子 D. 硫酸银的化学式:Ag2S
    36.(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一模)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
    C. 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有毒
    D.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37.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正确的是
    A.石墨质地柔软——用作电池电极
    B.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用于洗涤油污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
    38.(2023年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区中考一模)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油锅起火,立即用水灭火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原理是隔绝了氧气
    C. 木柴架空燃烧更旺,原理是增大了氧气的浓度
    D.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39.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一模) 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原理,已知:甲酸和98%的浓硫酸加热可以产生一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时,应先挤压盛放甲酸的胶头滴管,再点燃酒精灯
    B. 充分反应后B处留下黑色物质
    C. W型管中间凸起比两端高,可防止因A处产生的气体过多,导致A处液体溢出到B处
    D. 该装置还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40. (2023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一模)下列有关金属或合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和铝都有得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B. 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C.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 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41.(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中考一模)某同学为探究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①将Fe、Cu、Ag三种金属分别插入到稀硫酸中 ②将Cu片分别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③将Ag片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片插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 ④将Fe、Ag分别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其中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42. (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实验中学中考一模) 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43. (2023江苏宿迁一模)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或现象记录中正确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0.4%氢氧化钠溶液的pH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有大量白烟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D.加热蒸发皿中的食盐水进行结晶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44.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一模)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45. (2022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考三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金刚石可作钻头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④⑤
    46. (2023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含洗涤剂的水洗去油污是乳化作用
    B. 工业废水不需要处理就可以直接灌溉
    C.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电解水获取H2,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47.(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中考一模) 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 喝高钙牛奶可预防贫血
    C. 加明矾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 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48.(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零模)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 NH4NO3固体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升高
    C. 黄铜片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划痕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有大量白烟产生
    49. (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中考一模) 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下列关于二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者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
    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浓硫酸干燥
    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将一氧化碳点燃
    50. (2023年广东省中考适应性学业检测) 以下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Zn、Fe金属活动性强弱
    B. 探究铜在生成铜绿时是否需要CO2
    C. 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 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两个条件
    51.(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中考一模)下面是某同学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选项中的描述一致的是

    A. 向pH=1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水
    B. 将氢氧化钡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至过量
    C. 将一定量NH4NO3和NaOH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D.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52.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ρ水=1 g/mL)
    53. (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五校联考中考一模) 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54.(2023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一模)以化合价为纵坐标,物质类别为横坐标所绘制的图象叫价类图,碳的价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表示的物质类别是盐
    B. CH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C. b点对应的物质是CO2
    D. c点对应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d点对应的物质
    55.(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考一模)善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以下对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归纳不正确的是
    A. 化合反应:反应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是一种
    B. 分解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不止一种
    C. 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一种化合物
    D. 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56. (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一模)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下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多用塑料袋 B. 多植树造林
    C. 多用一次性木筷 D. 多开私家车
    57.(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八校联考中考一模)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化学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组成观: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变化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
    C. 守恒观:8g氢气和8g氧气反应,生成16g水
    D. 结构观: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58.(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溶液的pH>7,说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B. 加热石油可炼制出汽油、煤油等多种物质,所以石油炼制过程分解反应
    C. 金属铝的表面在空气中被氧化可以保护里层的铝,所以金属铁也有类似的性质
    D.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某反应产物是硫酸铝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硫酸和氢氧化铝
    59.(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中考一模)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A. 空气组成模型 B. 原子结构模型
    C. 溶液性质模型 D. 物质酸碱度模型
    60.(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一模)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常温下碱溶液的 pH 大于7, pH 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酸能和某些金属反应放出气体,能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6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一模)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不同溶剂中同种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B.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金、银的金属活动性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A. A B. B C. C D. D

    62.(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中考一模)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结论
    A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
    B
    某金属与盐酸反应比铝与硫酸反应剧烈
    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铝的强
    C
    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呈无色
    该无色溶液显酸性
    D
    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出现白烟
    浓盐酸化学性质活泼,敞口易分解
    A. A B. B C. C D. D
    63.(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一模)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没变,则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发生变化
    64.(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中考一模) 化学是实验的科学,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 探究甲烷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D. 验证分子运动实验
    65.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固体可以作溶质 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不同的 D.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66.(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教学质量监测)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正确的是

    A.20℃时,物质a与物质b溶解度相等
    B.欲将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C.若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的最佳方法蒸发结晶
    D.20℃时,向30g物质a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0g
    67.(2023安徽省滁州市中考一模)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gNaOH固体加入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1g固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右图中的曲线a相似
    B. 室温时,NaOH的溶解度为109g
    C. 乙和丙中的溶液都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D. 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68.(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中考一模) 如图是我国古代钱币之一,其“外圆内方”应“天圆地方”之说,寓意和谐顺畅。某同学构建了如钱币模型的常见不同物质关系图。H为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的盐,A、C、D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H、E、F的物质类别相同(“—”表示相连两种物质或其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或其溶液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的化学式是
    B. A是黑色粉末
    C. D→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为2NaOH+CuSO4=Ca(OH)2↓+Na2SO4
    D. 将C溶液滴入D溶液中,pH变大
    69.(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中考二模)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B. 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导致液体温度降低
    C. 变化观: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化
    D.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离子
    70.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 探究CO2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ρ水=1 g/mL)
    71.(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 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于干燥O2、CO2等气体
    B. 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下降
    C. 氯化铵可作氮肥,与碱性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72. (2023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一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盐酸中存在的微粒有水分子和氯化氢分子
    B.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C. Na+和Cl-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被消耗
    D.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
    73.(2023年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中考一模)实验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烧杯中缓缓滴加稀硫酸,观察到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为:亮→暗→熄→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当观察到灯泡熄灭时,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不存在粒子
    C. 灯泡亮度发生变化只因为溶液中的H+、OH-的浓度改变
    D. 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小灯泡也会出现亮→暗→熄→亮
    74. (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一模)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氯化钙的水溶液呈中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b段代表碳酸钠与氯化钙发生反应
    B. M点表示的溶液中阳离子有Na+和Ca2+
    C. ac段表示的溶液中溶质NaCl的质量先增加后减少
    D. d点处的溶液遇无色酚酞不变色
    75.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中考一模)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进行探究,获得pH—质量图像和温度—质量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溶液为稀盐酸
    B. 加入30gX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C. 从A点到B点温度下降,说明该反应吸热
    D. 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NaCl

    填空题
    1. (2023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一模)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现有①熟石灰 ②石墨 ③小苏打 ④稀盐酸,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2)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___;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______;
    (4)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
    2.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经开区中考一模)非遗“熏画”是一种用煤油灯烟火熏制而成的作画技艺,制作需经过剪样、熏烤、揭样等10道工序。

    (1)利用沸点不同的原理从石油中分馏而获得的煤油是一种含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①石油的分馏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煤油燃烧会产生烟炱(即炭黑),原因是______。欲检验烟炱的成分,可将其点燃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制作熏画时,会闻到强烈的煤油味,用微观角度解释这一现象:______。
    (3)从燃烧条件分析,烟熏前用水雾喷湿剪样和白纸的原因是______。
    3.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镓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变成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2)图中A、B、C所对应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周期的是______(填字母)。
    (3)第11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D所示,它与镓元素属同族元素,则第113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______个电子。
    (4)根据D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鉨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
    4.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中考一模)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饺子是中国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饺子的原料有小麦粉,小麦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馅料中常添加铁强化酱油,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久置的铁锅出现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3)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下列可回收垃圾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玻璃瓶 B. 塑料瓶 C. 铝质易拉罐 D. 旧报纸
    (5)在农业生产中,往往需要给农作物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下列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化肥是______(填字母)。
    A. NH4Cl B. KCl C. 磷矿粉 D. CO(NH2)2
    5. (2023年广东省河源市中考一模) 2023年春节,《流浪地球2》震撼登场,影片中的太空天梯是重头戏,到目前为止,碳纳米管是人类能造出来最坚固的材料,它是制造太空天梯的理想材料。碳纳米管是碳单质的一种,根据下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①是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
    (2)图②、图③、图④三种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写物质名称),它们性质存在这差异的原因是______。
    (3)图⑤是新兴纳米材料石墨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设想,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
    (4)我国科学家利用CO2人工合成了淀粉,其中关键的一步是用CO2制取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6. (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一模)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生活中使用活性炭净化水,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性。
    (2)化学实验室中经常用到水,如溶液的配制。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体积为______mL。
    (3)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①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
    ②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③10℃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KNO3”或“NaCl”)溶液。
    ④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将A点对应的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7.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一模) 化学与生活、科技、环境密切相关。
    (1)化学与生活
    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_有关。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或放入较多蔬菜。
    ③厨房中常备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和青菜,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化学与科技
    交警通过吹气法检查司机“酒驾”的化学原理是:橙色 K2Cr2O7的酸性溶液遇乙醇迅速反应生成硫酸铬,其溶液因含铬离子(Cr3+)而为蓝绿色。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酒中含有的酒精属于有机物 B. K2Cr2O7属于氧化物
    C. 交警能闻到酒味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空隙 D. 硫酸铬的化学式为Cr2(SO4)3
    E. 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
    (3)化学与环境
    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有专家提出:如果能够利用太阳能使燃料燃烧的产物如 CO2、H2O、N2等重新组合(如图),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

    ①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_______能。
    ②试根据图示写出氨气作为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酸雨是由 CO2、CO、SO2三种气体中的 ________气体造成的。
    8.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一模)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
    (1)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钠俗称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火碱 B. 纯碱 C. 烧碱 D. 苛性钠
    (2)生活中可用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固体氢氧化钠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但不能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侯德榜的“联合制减法”中有一个重要反应:NaCl+ CO2+H2O+NH3=NaHCO3↓+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5)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图中“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
    图中②③④的顺序能否改变?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写出一种改变的顺序______。
    9. (2023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一模)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填字母)。
    A. 质子数不同 B. 中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写出 11 号和 17 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两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______; 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10. (2023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一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研究金属性质的重要工具,请回答问题:
    (1)请补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______ Zn______ Sn Pb ( ) ______ Hg ______ Pt Au
    (2)金属材料使用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见证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历史上人类冶炼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如下。

    ①铜比铁、铝更早被人类利用,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欲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试剂是铁、______、银。
    ③酸雨多发地区钢铁易受腐蚀,这是因为酸雨中含有的极少量硫酸会与铁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B. 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C. 铝比钢铁中的铁活泼,因而铝的抗腐蚀性能比铁差
    D.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办法有很多,例如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镀耐腐蚀金属,我国中科院研发出了复层脂包覆密封材料,都是有效隔绝了氧气和水(或 O2和 H2O)
    11.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一模) 回答下列问题。
    (1)按要求从氮气、硝酸钾、碳酸、二氧化硫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 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气体单质____________。
    ② 可用作复合肥的盐___________。
    ③ 一种不稳定的酸___________。
    ④ 导致酸雨的氧化物___________。
    (2)“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平阴县在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作为市民更应该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废弃塑料瓶、书、报纸应投入印有下列哪种标识的垃圾箱_________。

    ②为响应“限塑令”,济南各大型超市全部更换成可降解塑料袋,其中一种可降解塑料袋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分子式为(C2H4O)n,聚乙烯醇属于__________(选填“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之一);在该物质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_________。
    A.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玻璃钢属于金属材料
    C塑料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D.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
    ④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影响生态环境。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现在的汽车排气管上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如图),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NOx)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就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其主要原因是_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之一)。

    A.生成的N2属于单质 B.生成的N2和CO2都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生成的N2和CO2都不能燃烧 D.生成的CO2属于氧化物
    12. (2023年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 201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 "Nature for water"。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
    (2)“直饮水机”可将自来水净化为饮用水,其内部使用的活性炭主要起____________作用,生活中常用_________检验饮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3)下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 组成的。

    (4)C1O2是饮用水常用的消毒剂,制取C1O2的化学方程式为:C12+2NaClO2=2C1O2+2X,X的化学式__________。
    (5)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甲实验的目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乙实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③丙实验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向内凹陷
    ④丁实验,酒精灯上放的金属网罩是为了提高温度
    13. (2023年天津市南开区中考一模)金属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应用广泛。
    (1)铜做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_______性。
    (2)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化学材料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铝合金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航天工业。一般情况下,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纯铝_______(填“高”或“低”)。
    (3)我国湿法炼铜很早就有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石胆主要成分为硫酸铜晶体)“能化铁为铜”,即将铁放在石胆溶液中浸泡,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4)若实验室中取氧化铁、氧化铜的固体混合粉末ag,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得到金属混合物2.4g,将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后,产生5.00g白色沉淀,则a的值为_______。
    (5)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镁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mg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不饱和的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发现质量仍为mg。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若忽略操作中的溶液损失,滤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14.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 扬州,可爱的家乡,美丽的城市,已拥有“一城三都”桂冠。

    I.世界美食之都—“吃”在扬州
    (1)扬州干丝天下一绝:干丝作为豆制品提供的主要营养成分为_______(填“淀粉”或“蛋白质”),除此还含一定量的钙,钙元素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体所需微量元素,适量补充钙可以预防____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甲状腺疾病 C.侏儒症
    (2)扬州包子闻名天下:面粉发酵时加入小苏打(NaHCO3),在蒸煮过程中小苏打受热分解生成Na2CO3并放出CO2气体,使蒸出来的包子更加的蓬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II.世界宜居城市—“住”在扬州
    (3)扬州公交新能源:感受出行之“绿”—新能源公交车逐步淘汰传统燃油车意义是_______。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其中一种轻质、高强度、防冲击的头盔材质是碳纤维与高新能树脂的结合,它属于_______(填字母)。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Ⅲ.世界旅游城市—“游”在扬州
    (4)“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花红柳绿,香气扑鼻。从微粒角度解释“香气扑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填字母)。
    A. 分子间有空隙 B. 分子非常小 C.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二十四桥明月夜”,在瘦西湖内修建的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汉白玉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石塔寺千年古银杏顶端安装钢管制成的避雷针,利用了铁的_______(填“导电”或“导热”)性。
    15.(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考一模)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
    (1)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水消毒时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2)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①通过航天食品摄取优质蛋白质有利于维持航天员的身体健康。下列航天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脱水米饭 B. 鱼香肉丝 C. 冻干水果
    ②空间实验室建造使用的记忆合金、铝基碳化硅(由颗粒状的铝和碳化硅组合)、芳纶纤维等新型材料。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 记忆合金 B. 铝基碳化硅 C. 芳纶纤维 D. 棉花
    (3)光伏发电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为硅)和铅酸蓄电池。
    ①光伏发电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_能。
    ②铅酸蓄电池的反应原理为:。放电过程中酸液的pH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③高温下SiCl4和H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Si,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6.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 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展开探究。
    探究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从______(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说明了反应的发生。
    (2)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标出,搅拌装置已省略),可得到曲线图______(填标号)。当溶液pH=7时,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g(已知溶液呈中性)(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某同学将NaOH固体加入装有稀硫酸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同学推理正确吗?你的结论和理由是______。
    (4)为探究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向NaOH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硫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后体系温度变化如图2。请在图3中将图2中的A、B两点对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______。

    探究二: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5)对于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提出:
    猜想1:只有Na2SO4;
    猜想2:Na2SO4和H2SO4;
    猜想3: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可选试剂:铜片、铁粉、Fe2O3粉末、KOH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猜想2正确
    17. (2023年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中考一模)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又历史悠久的食材。
    (1)每100 g豆腐中含各种营养成分如表所示。
    蛋白质/g
    水/g
    油脂/g
    铁/g
    钙/g
    磷/g
    X
    维生素
    B1/mg
    维生素
    B2/mg
    14.48
    89.3
    1.3
    1.4
    0.24
    0.2
    2.8
    0.06
    0.03
    ①豆腐中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则表中X代表______,蛋白质、油脂、维生素中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
    ②上述元素中摄入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不足,易得佝偻病。其中属于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有______。
    (2)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的主要工序有:选料、泡料、磨豆、滤浆、煮浆、点浆、成型等。
    ①在传统的豆腐制作中,“磨豆”时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研磨时要同步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其作用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减少摩擦阻力 b.稀释豆汁浓度 c.清洗豆子
    ②“煮浆”可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泡料”时需用软水,我们常用______(填物质名称)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④“点浆”时要用凝固剂,即在豆浆中加入某种盐,使溶解在水中的蛋白质溶解度变小而析出。则加入的盐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BaCl2 b.CuSO4 c.MgCl2
    (3)豆腐与菠菜一般不能大量同食,因为豆腐中含有一种钙盐(CaSO4),菠菜中含有草酸(H2C2O4),两者会反应生成草酸钙(CaC2O4)沉淀,形成结石,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下列物质中也可以用于补钙的是______(填序号)。
    a.碳酸钙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
    18.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中考一模)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图1所示微粒共表示______种元素。
    (2)图1中①所表示的微粒符号为______,图2中X的元素名称为______。
    (3)从图2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______(填字母)。
    a.元素符号 b.元素名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
    (4)“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图1中④所示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与图2中铝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
    (5)查阅资料得知,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则在图2的元素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原子是______。
    19.(2023年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中考一模)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新材料的开发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1)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可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回收的塑料瓶属于_______。
    A. 复合材料 B. 合成材料 C. 金属材料
    (2)古诗词中蕴含着很多化学知识。《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孟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化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石炭”指的是煤炭,煤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_______(填一种即可)随意排放会导致酸雨。
    (3)甲酸(HCOOH)具有清洁制氢的巨大潜能,其分解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回答问题:

    ①反应前后涉及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 (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过程中必须添加的元素是_______,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_______。
    20.(2022连云港灌南县一模)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密切相关。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解码智慧冬奥:

    ①2022年北京冬奥会,碲化镉发电玻璃成为绿色和科技办奥交汇的创新点。如下图是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信息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碲是金属元素
    B.碲的核电荷数为52
    C.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D.蹄元素位于第六周期
    ②氢能“黑科技”将亮相北京冬奥会。冬奥会“飞扬“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其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
    ③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减少屋顶所用钢材2800吨。金属资源储量有限,钢铁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你知道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什么___________。
    (2)近年来,我国高铁建设飞速发展,建造高铁需要大量的钢铁。上右图为模拟炼铁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b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1. (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中考一模)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中国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制作饺子的原料有小麦粉、肉馅、蔬菜、植物油、调味剂等。
    ①小麦粉中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
    ②肉馅中的蛋白质是由多种______(填字母)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
    a.维生素 b.无机盐 c.氨基酸
    ③铁强化酱油是常用的调味剂,长期食用可以预防______(填字母)。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肿大
    (2)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①下列物品中,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是______(填字母)。
    a.塑料油桶 b.纯棉帽子 c.碳纳米管
    ②C919飞机机身蒙皮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下列不属于铝锂合金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

    a.密度大 b.硬度高 c.抗腐蚀
    (3)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首次证实构成月幔的主要物质之一是Fe2SiO4。已知Fe2SiO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2. (2022南京市鼓楼区二模) 某校同学就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
    I.实验活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1)同学们在校园里取少量土壤样品,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具体操作是________,由此得出,该土样pH>7,呈______(填“酸性”或“碱性”)。
    (2)同学们经查阅资料获知:校园内土壤的酸碱度可能受城市建筑石灰性充填物的影响。据《本草图经》中记载:“石灰,今所在近山处皆有之,①此烧青石为灰也。…②以水沃之,则热蒸而解,力差劣。”文中的“青石”又名石灰石。请分别写出文中所述转化①和转化②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②________。
    II.课外实验:自制汽水。
    下图是家庭自制汽水的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3)从气体溶解度的角度解释:步骤②中使用凉开水制汽水的原因:_________。
    (4)为证明柠檬酸溶液中有H+,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填字母)进行验证。
    A. 酚酞溶液 B. 镁条 C. 铜片 D. 鸡蛋壳 E. 二氧化碳 F. 食盐
    23. (2023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考一模) 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钾的盐。同学们对草木灰展开探究。
    (1)取一些草木灰加入盐酸中,生成的气体可使_____________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
    (2)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_____________色,说明溶液显碱性。草木灰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3)经查阅资料可知,草木灰中还可能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探究一:草木灰中是否含有硫酸钾、氯化钾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澄清的草木灰浸出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硝酸钡溶液
    ______________
    草木灰中含有硫酸钾
    ②取少量步骤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草木灰中含有氯化钾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步骤①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
    探究二: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A中滴入稀硫酸,测定装置C实验前后的质量差,计算。

    ①装置B的目的是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试剂X的名称______________。
    ②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测得的结果略小于实际含量,除了装置漏气的因素外,还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4.(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考二模)北京冬奥,科技助梦,化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化学视角回答下列问题:

    (1)国产氢氧燃料电池豪华中巴在冬奥会投入使用。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氢气作燃料能实现“零排放”的原因是_________。
    (2)“冰丝带”速滑馆采用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将用钢量降到传统屋面的1/4,大幅减少了冶炼钢铁产生的碳排放。
    ①“冰丝带”速滑馆所用钢属于_______材料,与纯铁比较具有__________等优点;
    ②工业炼铁的原理是CO在高温下还原赤铁矿,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冬奥会纪念钞是我国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聚丙烯塑料钞。聚丙烯化学式可表示为(C3H6)n ,它属于_______ 材料,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冬奥会礼仪服“瑞雪祥云”采用了高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在-30 ℃也能御寒。石墨烯是单层石墨片,下列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属于化合物 B. 与金刚石的硬度相近
    C. 导热性能好 D. 室温下能够稳定存在
    25. (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一模) 同学们对铁及其化合物的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一:铁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煎炼时利用铁釜_______性。生活中,铁粉常用作脱氧剂,原理是_______。
    探究二:FeOOH(羟基氧化铁)在化工、建筑、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FeOOH,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_______。
    (3)活性FeOOH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H2S,并获得S,原理如下。
    FeOOHFe2S3·H2OFeOOH+S
    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2S气体相比,FeOOH除去硫化氢的优点为_______,过程2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
    探究三: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
    (4)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发生的反应为4FeCO3+O22Fe2O3+4CO2,它可以做阻燃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
    (5)FeCO3的制备
    某兴超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C中水面以下;
    b.装置A中打开K1、K3,关闭K2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将A中溶液导入B中产生FeCO3沉淀;
    d.将B中混台物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碳酸亚铁产品。
    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_______(选填“K1”“K2”或“K3”),并关闭其他开关,反应过程中控制B装置温度在50℃左右,原因为_______。
    (6)FeCO3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某样品中FeCO3的含量,称取20.0g固体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其它杂质与稀硫酸不产生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①反应结束后,缓缓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为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F增重0.88g,则20.0g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计算题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题型一:常考基础题型1.吸烟危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两百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C10H14N2)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含有氮气 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属于有机化合物 D.尼古丁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0:14
    题型二:相对分子质量2.一个NO2分子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3分子质量为b千克,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则N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题型三: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3.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 D.N2O3
    题型四:化合价计算4.实验测得某氯元素的氧化物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该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 )
    A.1 B.-1 C.+5 D.+4
    题型五:元素与化学式质量关系
    5.现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质量比为(  )
    A.1:1 B.7:2 C.11:14 D.5:3
    题型六:极值问题6.经测定,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两种元素,其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由CO2、O2组成 B.可能由CO 、 O2组成
    C.可能由CO2、CO、O2组 D.成可能由CO2 、CO组成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题型一】确定物质质量
    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现将12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完全加热后,剩余固体8.9克,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
    A.7g B.8.4g C.11.8 g D.10.9g
    【题型二】求相对分子质量
    2.有下列化学方程式: A+3B=2C+2D,7gA与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9g。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32 C.36 D.96
    【题型三】含杂质的相关计算
    3.用1000t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7%的生铁的质量约是(  )
    A.560t B.571t C.577t D.583t
    【题型四】表格型计算
    4.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0.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提示: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编号
    1
    2
    3
    4
    加水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4.5
    8.1
    6
    6
    试求:
    (1)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   g。
    (2)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题型五】函数图像型计算
    5.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中考热点题型专精篇
    图像题
    1.(2022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与足量镁、铁反应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
    D.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2.(2022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现有质量相等的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稀硫酸中,X不发生反应,Y、Z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Y、Z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Y>Z>X
    B.相对原子质量:Y>Z
    C.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Y D.Y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Y+H2SO4=YSO4+H2↑
    3.(2022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下列图像与对应的操作过程相符的是( )
    A. ①表示向pH=12的NaOH溶液中滴加pH=2的稀盐酸
    B. ②表示电解水
    C. ③表示向一定量H2O2溶液中加入MnO2固体
    D. ④表示分别向等质量镁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4. (2022年邵阳市中考)有关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向硫酸铜溶液中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
    B. 表示将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物质分别加热制取氧气
    C. 表示向一定温度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固体
    D. 表示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5.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7.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红磷 B.干冰 C.氯酸钾 D.食盐水
    8.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图像不能正确表示的是( )
    A.向盛有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过量
    B.将t2℃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10.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ag时,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②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uCl2+2NaOH═Cu(OH)2↓+2NaCl
    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dg时,溶液pH>7
    ④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先减小后不变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模型题
    1.(2022秋·重庆沙坪坝·九年级校考期中)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催化剂,可以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CH2O),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B.原子是最小微粒
    C.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组形成新的分子
    D.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2.(2022·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分子种类都没有发生改变
    3.(2022·北京·统考中考真题)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O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
    4.(2022·湖北·统考中考真题)“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及变化的本质。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B.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
    D.该微观示意图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5.(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模型认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科学方法。如图是工业制取硝酸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7:40
    C.反应前后金属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丙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6.(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4月2日,资阳燃气电站新建工程开始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5亿度。燃气发电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为甲烷的燃烧,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使甲烷完全燃烧应提供适当过量的空气
    B.甲烷燃烧需要点燃,说明甲烷燃烧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C.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没有变化
    D.图示可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7.(2022·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3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8.(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构成示意图(“”“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9.(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C.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D.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
    10.“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乙、丙是三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个过程发生的均是化学变化
    B.甲过程中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C.乙过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5:2(或者2:5)
    D.丙过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检验和鉴别题
    1.(2022扬州树人学校一模)检验下列物所选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待检验物质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葡萄糖
    硫酸铜溶液
    B
    CO2
    燃着的木条
    C
    O2
    带火星的木条
    D
    溶液中的NH
    NaOH溶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2.(2022扬州广陵一模)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一瓶是稀盐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试剂中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 酚酞试液 B. 镁条 C. 氯化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3.(2022苏州张家港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滴加酚酞试液
    B.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 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加一定量的水
    D.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4.(2022无锡梁溪一模)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A. 氢气和氮气:观察颜色 B. 硝酸钾和硝酸钠:取样,加水溶解
    C. 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D. 硬水和软水:取样,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5.(2022苏州张家港一模)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他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
    A. FeCl3、NaOH、NaCl、Ba(NO3)2 B. Na2CO3、Ba(OH)2、NaOH、HNO3
    C. Na2SO4、Na2CO3、HCl、HNO3 D. CaCl2、AgNO3、Mg(NO3)2、NaCl
    6.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未听到声音 D.试管炸裂
    7.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作为检验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酚酞试液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的是
    A.MgSO4、NaOH、HCl、H2SO4
    B.HCl、KNO3、Na2CO3、Na2SO4
    C.AgNO3、HCl、NaCl、HNO3
    D.BaCl2、Na2SO4、Na2CO3、HCl
    9.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NaCl、NH4Cl、Na2SO4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A.KCl溶液 B.Ba(OH)2溶液
    C.NaOH溶液 D.NaNO3溶液
    10.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除杂题
    1.下列除杂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后点燃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3.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4.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是杂质)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溶液(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O2(CO2)
    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和浓硫酸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MnO2(K2MnO4)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5.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加适量的水
    B.除去铁粉中少量的氧化铁:高温时通入足量的一氧化碳
    C.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使其燃烧
    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6.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
    序号
    物质
    操作方法
    A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B
    CO2气体(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
    C
    CaCO3固体(CaCl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7.除杂是化学学习和生产中常见的现象,下列除杂方法可行的是(  )
    A.除去二氧化锰粉末中混有少量的碳粉——加水、过滤
    B.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
    C.除去硫酸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加氯化钡溶液、过滤
    D.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O2——通过灼热的铜网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aC12溶液
    HCl
    加人过量的碳酸钙反应后,过滤
    B
    FeSO4
    Zn
    加入足量的水后过滤,蒸发结晶
    C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D

    木炭
    通氧气加热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
    CO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B
    N2
    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C
    CuO
    C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D
    ZnCl2溶液
    CuCl2
    加入足量的锌粉,过滤
    A.A B.B C.C D.D
    10.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稀硫酸

    过滤
    B
    盐酸
    稀硫酸
    适量BaCl2、过滤
    C
    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离子共存题
    1.(2022•齐齐哈尔一模)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Ag+、NO3﹣、Cl﹣ B.Cu2+、SO42﹣、OH﹣
    C.Na+、NO3﹣、OH﹣ D.Ba2+、SO42﹣、Na+
    2.(2022•谷城县模拟)下列溶液无色,在pH=10时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SO4 NaCl KNO3
    B.NaOH NaCl KNO3
    C.Na2SO4 NH4Cl NaNO3
    D.K2SO4 AgNO3 NaCl
    3.(2022•武江区校级三模)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
    A.ZnCl2 KNO3 KMnO4
    B.K2SO4 Al(NO3)3 BaCl2
    C.Na2CO3 NaNO3 KCl
    D.Na2SO4 KNO3 MgCl2
    4.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5.下列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Ba2+ Cl- NO
    B.Na+ NH SO CO
    C.Al3+ Na+ NO HCO
    D.Cu2+ Ba2+ Cl- SO
    6.在pH=3的某种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OH﹣、Ca2+、CO32﹣、Cl﹣ B.Na+、Mg2+、SO42﹣、Cl﹣
    C.K+、Na+、NO3﹣、HCO3﹣ D.Fe2+、Ba2+、NO3﹣、SO42﹣
    7.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H4+、SO42﹣、OH﹣ B.H+、Ba2+、Cl﹣、OH﹣
    C.Fe3+、Na+、NO3﹣、NH4+ D.Ag+、Na+、Cl﹣、CO32﹣
    8.下列是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溶质,合理的是(  )
    A.NaCl、Ca(NO3)2、NaOH B.FeSO4、MgSO4、H2SO4
    C.HCl、NaHCO3、NaCl D.CaCl2、K2CO3、KNO3
    9.下列各组无色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K+、NO3﹣、SO42﹣ B.Ca2+、Ba2+、CO32﹣、Cl﹣
    C.Cu2+、NH4+、NO3﹣、OH﹣ D.Na+、H+、Cl﹣、CO32﹣
    10.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Na+、C1﹣、SO
    B.H+、Na+、、CO
    C.K+、Ba2+、OH﹣、SO
    D.K+、Ag+、NO 、C1﹣
    性质与用途对应专题
    1.(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中考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 B. 不锈钢耐腐蚀,可制造医疗器械
    C.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灭火 D. 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2.(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市局属学校中考一模)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主题知识的归纳,不完全正确的是
    A.科学家及探究方法
    B.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①模型方法:卢瑟福建立原子的有核结构模型
    ②定量方法:拉瓦锡定量研究空气组成
    ①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②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浸泡鱼虾防腐
    C.合理调控化学反应
    D.化学与环境
    ①钙片咀嚼后服用更易消化吸收
    ②夏季将食物放入冰箱延长保存期
    ①汽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减少空气污染
    ②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污染
    A. A B. B C. C D. D
    3.(2023年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中考一模)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②二氧化碳用作气肥 ③用汽油擦洗手上的油污④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 ⑤金刚石用于做刻刀 ⑥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
    4.(2023年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二十二中学中考一模)下列对物质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A. 铁粉可以作食品防腐剂
    B. 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5.(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立达中学校中考一模)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作水中的色素吸附剂
    B. 石墨具有导电性——作干电池的电极
    C. 浓硫酸易吸水——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 氮气难溶于水——作保护气
    6.(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一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2难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充氮防腐
    B.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 浓H2SO4具有强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作干燥剂
    D. 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7.(2022-2023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第一次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烧碱能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 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CO2,可用于灭火
    C. 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用于制作金箔 D. 钨熔点很高,可用于制造灯泡中的灯丝
    8.(2022-2023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3月月考)下列的物质性质和用途,有直接联系的是
    A. 浓硫酸有腐蚀性,在实验室中可用作干燥剂
    B. 熟石灰溶于水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D. 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于制作钻头
    9.(2022-202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钟英中学3月月考)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盐酸易挥发,可用于除铁锈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铁锅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10. (2022-202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零模)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CO2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B. 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
    C. 金属铁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铁锅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物质之间的转化题
    1.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变化观念。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   B.CaCO3→CaO
    C.NaCl→NaNO3 D.C→CuO
    2.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铜绿甲Cu(OH)2乙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铜绿属于碱 B.乙为氧化铜
    C.④为分解反应 D.⑤为置换反应
    3.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优化&方案%》^教辅#]
    A.Zn→ZnSO4       
    B.CaCO3→CO2
    C.MgO→MgCl2
    D.BaCl2→BaSO4
    4.在“P+Q―→盐+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可能是(  )
    A.HCl,Ca(OH)2
    B.SO2,Na2O
    C.BaCl2,H2SO4
    D.H2SO4,ZnCl2
    5.如图表示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如图要求的是(  )

    物质


    盐1
    盐2
    A
    H2SO4
    Ca(OH)2
    BaCl2
    Na2CO3
    B
    H2SO4
    Ca(OH)2
    Na2CO3
    BaCl2
    C
    HCl
    NaOH
    Na2CO3
    BaCl2
    D
    H2SO4
    Ba(OH)2
    Na2CO3
    CuSO4
    ~
    6.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  ) [《*@~优&化%方案》教辅]

    A.C、CO、CO2 B.H2O2、H2O、O2
    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 [《~优化#方案》%&
    7.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选项




    A
    H2SO4
    Na2SO4
    NaOH
    NaCl
    B
    KCl
    K2CO3
    KOH
    HCl
    C
    O2
    CO
    C
    CuO
    D
    Fe
    CuCl2
    Zn
    HCl



    8.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可以按下图所示关系直接转化的是(  )
    ―→―→―→
    A.Fe―→Fe2O3―→FeSO4―→Fe
    B.CO―→CO2―→H2CO3―→CO
    C.NaOH―→NaCl―→Na2CO3―→NaOH
    D.HCl―→CuCl2―→BaCl2―→HCl
    9.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
    CCO2H2CO3CaCO3CO2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10.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物质
    选项



    A
    CuO
    CO2
    H2O
    B
    C
    CO
    CO2
    C
    CaCO3
    CaO
    Ca(OH)2
    D
    H2SO4
    H2O
    H2
    推理和归纳题
    1.(2022陕西泾阳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一模)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2.(2022云南昭通一模)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
    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②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③40g硫与3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4g二氧化硫,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④用盐酸中和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某同学绘制出溶液的pH与加入的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加入ng盐酸时,再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出现蓝色沉淀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2022江苏无锡一模)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一氧化碳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一定能将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4.(2022广东红岭中学一模)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酸
    C.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酸盐
    D.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5.(2022安徽蚌埠一模)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是金属材料,所以合金中一定含金属元素,一定不含非金属元素
    B.NaCl溶于水温度不变,则NaOH溶于水温度也不变
    C.CO2和水常用来灭火,是利用CO2和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
    6.(2022石家庄二十三中模拟预测)“证据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阴离子带负电,所以带负电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B.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金属元素,所以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C.人体所需元素摄入不足,不利于健康,则所需元素摄入越多越好
    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中阴离子都为氢氧根离子,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7.(2022湖北咸宁一模)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体积和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C.质量守恒定律是普遍规律,所以只要是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8.(2022湖北黄冈一模)归纳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引起酸雨的SO2是空气污染物,则引起温室效应的CO2也是空气污染物
    C.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同属于钠元素的Na、Na+质子数相同
    D.铝与空气形成的物质对铝有保护作用,则铁与空气形成的物质对铁有保护作用
    9.(2022广东茂名一模)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CO2是酸
    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10.(2022重庆市育才中学一模)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O2能供呼吸,所以CO2也能供呼吸
    B.风能熄灭蜡烛,所以室内起火应打开门窗通风灭火
    C.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可能不同
    D.CO2和SO2都能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气体制取和净化题
    1.【2022苏州工业园一模】某兴趣小组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 CO2,用 G 装置干燥 CO2,其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用 H 装置收集 CO2,检验 CO2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3)FeS 固体和稀硫酸之间可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常用于实验室制取 H2S。H2S 气体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氢硫酸。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 H2S 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某同学用图 1 装置组合收集 H2S。虚线框内的装置的作用是防倒吸,则虚线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___(填“甲”或“乙”,请从图 2 中选择),图 1 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022扬州宝应一模】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用C收集气体,收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选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F排水法收集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端通入。
    (5)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硫,装置中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①→②→_______→⑤(填序号)。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2022盐城建湖一模】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名称是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2)用装置F和装置______(填序号)收集并测量O2体积,实验时气体应从装满水的装置F中的导管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NH3)。若要制取并收集于燥的氨气,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4.【2022扬州广陵一模】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实验,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资料:碳酸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钠。

    (1)写出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
    (2)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该从______(填“a”或“b”)进入。
    (3)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装置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盐酸制取的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并未变浑浊。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M、N、O后,发现N中溶液不变浑浊,O中溶液变浑浊。则装置M中X溶液为______(填字母)。
    A. 饱和Na2CO3溶液 B. 饱和NaHCO3溶液 C. 饱和NaOH溶液
    (5)若集气瓶中充满CO2气体,将分液漏斗①中的NaOH溶液滴入瓶中,稍作振荡,发现气球______(填“膨胀”或“缩小”),其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______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的体积)。

    5.【2022盐城大丰一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D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装置B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的CO2,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再连接F装置,m处干燥的紫色石蕊纸片______(填“变”或“不变”)红,G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装置C可代替装置B,其优点是______。
    (4)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实验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6.【2022山东菏泽中考】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下列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请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若用B、C装置制取氧气,以下操作①装药品并固定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熄灭酒精灯;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将导气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用序号表示)。若将红热的铁丝伸入制得的氧气中,现象是___________。
    (2)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用装置序号表示),将干燥的CO2分别通入G、H中,G中试纸不变色、H中试纸变红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中试纸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

    化工流程题
    1.(2023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丹堤实验学校中考一模)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工业上以金红石(主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钛及钛合金,流程如图所示。

    根据流程图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金红石的主要成分是TiO2,纯净的TiO2是雪白的粉末,是最好的白色颜料。计算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反应①前要对焦炭和金红石进行粉碎处理,这么做的目的是_______。
    (3)已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反应②为化合反应,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钛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高温条件下极容易与氧气等多种物质反应,所以反应③要在氩气氛围中进行,其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6)向金属钛中加入其他金属铸造成钛合金的过程属于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2023年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中考一模)钴(Co)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小明同学利用某工业废料(废料中含有、、Co2O3和Fe2O3等物质)制备草酸钴晶体(CoC2O4·2H2O),其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
    ①物质溶解性:难溶于水,CoCO3难溶于水;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Li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④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Co2+
    Co3+
    Al3+
    pH(开始沉淀)
    1.9
    7.15
    -0.23
    3.4
    pH(完全沉淀)
    3.2
    9.15
    1.09
    4.7
    请回答:
    (1)步骤I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该生产流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
    (3)步骤Ⅲ中调节溶液的pH时,pH的范围是:_______。
    (4)写出步骤I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废渣中的主要成分有_______(填化学式)。
    3.(2022-2023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六校零模)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I、炼铁厂常以赤铁矿、焦炭、石灰石、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1)请写出步骤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Ⅱ、铝和铝合金是一类重要的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Al2O3和SiO2,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下:

    已知:①SiO2是一种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硫酸反应物质;
    ②铝盐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铵盐。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
    (3)检验滤液Ⅰ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选择______(填试剂名称),若现象是______,则表明滤液Ⅰ中仍然含有硫酸。
    (4)滤液Ⅱ中溶质的用途之一是______。
    (5)将熔融状态的氧化铝通电发生分解反应,得到单质铝和另一种单质的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6)工业上电解熔融的Al2O3时,还加入了冰晶石(Na3AlF6)作熔剂,其作用是降低Al2O3的熔点,冰晶石在物质中的分类属于______(填字母)。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4.(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中考一模)氧化锌具有优异的常温发光性能,在半导体等领域应用广泛。利用工业含锌废渣(主要成分是ZnO,还含有Fe2O3、Al2O3、CdO等杂质)制取氧化锌的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相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至完全沉淀pH范围如下表所示:

    Fe3+
    Al3+
    Zn2+
    Cd2+
    开始沉淀
    2.7
    3.4
    6.5
    7.4
    沉淀完全
    3.7
    4.7
    8.5
    9.4

    (1)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出一个),为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2)调pH的目的是将______完全沉淀,操作时需控制pH的范围是______。
    (3)沉时锌粉置换出镉,说明锌的活动性比镉______(填“强”或“弱”)。
    (4)过滤所得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
    (5)沉锌后所得的碱式碳酸锌【Zn2(OH)2CO3】灼烧后生成ZnO和另外两种氧化物,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中考一模)白云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CaMg(CO3)2,还含有少量的杂质。利用白云石制备高纯度的碳酸钙和氧化镁,流程示意图如下、(流程中杂质未参与反应)

    【资料】
    ①CaMg(CO3)2煅烧时可分解产生三种氧化物,碳酸镁高温分解可生成MgO和CO2
    ②浸镁时的反应原理:MgO+(NH4)2SO4MgSO4+ 2NH3↑+H2O
    ③NH3极易溶于水
    (1)煅烧前将样品“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流程中沉钙时为获得更多的产品,应先通______(填“NH3”或“CO2”)。
    (3)流程中沉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流程中除水、NH4Cl、(NH4)2SO4以外还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5)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1)①中“熬”至析出胆矾这个步骤相当于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2)②中“烹”而得铜的过程中,反应物CuSO4·5H2O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3)③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______。
    (4)④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以上两种制取铜的流程中,同学们认为流程③~④更佳,请简述原因______。
    框图推断题
    1.(2023江苏南京鼓楼区一模)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Cl、Ca、Cu、Ag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C、F、G、H由两种元素组成,组成H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4:1;C是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A、D均可用作建筑材料;B可用作干燥剂;反应①、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C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 (2023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一模) 已知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其中D的固体叫做“干冰”,C中只有两种元素,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H与F反应有刺激性的气体放出。如图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省略;“→”表示转化,“-”表示相互反应)。

    (1)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B的一种用途______。
    (2)F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2022南京鼓楼区二模)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C是一种蓝色固体,G、H由同种元素组成,D、E属于单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3)写出F和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H→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 (2022南京鼓楼区一模)图中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B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E可用于金属除銹;F是胃液中含有的酸。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E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A转化为B
    C与D反应 ;
    F转化为G 。
    5.(2022南京联合体二模)如图所示,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分别由H、C、O、Na、Al、S、Cl、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B是一种单质,C、E、F、G均由两种元素组成,A可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以治疗胃酸过多,H俗称纯碱。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 ”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C
    A
    D
    B
    E
    F
    G
    H
    I

    (1)写出化学式:A ,E 。
    (2)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B与F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6. ( 2023年南京市秦淮区钟英中学三月月考)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B、E、F为
    不同类别的化合物,B、D、G为氧化物,B常用作食品干燥剂,D在常温下为液态,E可用作洗涤剂,G、H为无色气体,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A、B、E放在水中能使酚酞变红。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的化学式______。
    (2)C的俗称______。
    (3)写出由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由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7. (2022南京玄武区一模) 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纯净物,且分别是由C、H、O、S、Na、Ca、Al、Cu、C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的。其中A、B、C、D、E分别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H为氧化物且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A和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生成物相同,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I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的氧化。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己略去。

    (1)写出化学式:H__________;G__________。
    (2)写出D-I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F→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
    1.(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一模)下列实验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u粉中的碳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分离KCl和KMnO4固体
    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
    C
    鉴别CO2和CO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检验CO2中的HCl气体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2.(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中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项目
    A
    B
    C
    D
    方案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点燃某气体后,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无色液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紫色石蕊溶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a中的铁钉生锈,b中的铁钉没生锈
    结论
    氢气较纯
    该气体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
    A. A B. B C. C D. D
    3.(2023无锡梁溪区外国语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隔绝空气加强热
    B. 配制100g 5%的氢氧化钙溶液:称取5.0g氢氧化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观察现象
    D. 验证酒精中含有氢元素:在95%的酒精燃烧的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
    4.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一模)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取样,将干燥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B
    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各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等量肥皂水,振荡
    D
    检验某固体是否为铵态氮肥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闻气味
    A. A B. B C. C D. D
    5. (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附中二模)请完成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铵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出现白色沉淀的试管中样品为氯化铵溶液,另一支试管中样品为硝酸铵溶液。
    6.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HCl
    加入适量的Na2CO3粉末,过滤
    B
    鉴别CH4和H2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
    分别加入少量铁锈,观察现象
    D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7.(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青岛市局属学校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选试剂及操作
    A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B
    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先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镁
    先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pH=7
    A. A B. B C. C D. D
    8.(2023年广东省清远市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制备氯化铁
    将铁粉加入适量稀盐酸中
    B
    检验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明矾,观察现象
    D
    除去CO2中少量HCl
    通过足量浓氢氧化钠溶液
    A. A B. B C. C D. D
    9.(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中考一模)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物
    B
    除去KCl溶液中的MgCl2
    滴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
    C
    分离Cu粉和Fe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固体NaOH与NaCl
    取样,分别溶于水中,观察溶液温度变化

    A. A B. B C. C D. D
    10.(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中考一模)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鉴别二氧化锰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C
    区分白酒和白醋
    闻气味
    D
    从KCl和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综合实验题
    1.实验室进行某项实验并检验反应产物的装置如下图:


    将足量浓氨水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烧瓶中后,如图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① 黑色氧化铜粉末变为光亮红色;
    ②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色
    ③ ③集气瓶中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虚线框内是否应添加必要的干燥装置?______(填“是”或“否”)。若需要,应选择的干燥装置是__________(填编号,若不需要,该空可不填)
    (2)在实验中NaOH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CuO粉末处发生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2MgO;
    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________;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3. 硫酸亚铁晶体(可表示为FeSO4•xH2O)又称绿矾。
    工业上,一般用含铁锈的废铁屑与稀硫酸原料来制备FesO4•7H2O,写出铁锈的主要成份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1)硫酸亚铁晶体加热时,容易先失去结晶水,温度升高则继续分解产生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两种非金属氧化物。
    (2)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进行实验】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品体(FeSO4•xH2O)样品,按图1装置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并对所得产物进行分析,利用热分析仪获得硫酸亚铁晶体热分解时的温度与剩余固体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数据分析】(假设反应均完全)
    (1)图1:B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填化学式,下同) ;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 。
    (2)兴趣小组的同学从理论上分析硫酸亚铁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写出FeSO4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3)请根据上述实验及图2中有关数据,计算出FeSO4•xH2O中的x为 ,绿矾样品的质量a为 。
    【交流讨论】
    (1)实验中选择通入氮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2)反应完全后仍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 实验。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活塞,制取 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 CO2,B 中盛有 (填试剂名 称)。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干燥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 。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
    打开活塞,待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后,点燃酒
    精灯加热。
    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
    2
    冷却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取出,并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物质,滤液为无色 溶液。
    ①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②为检验玻璃管中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 2 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 1 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化学式是 (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请写出它能与其他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 (任写一个)。
    ④ 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如图是小忻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忽略)制备CO2和验证CO2能与NaOH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   .
    (2)请补充画出装置C中a、b导气管.
    (3)小易同学分析实验后,发现此装置有明显不足,至少添加一个洗气瓶F,你认为应该在   (填装置编号)之间加入装有   (填试剂编号)的洗气瓶F.
    a.浓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2CO3溶液
    (4)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是   .可确定装置C收集满CO2.
    (5)当装置C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C中,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是   .
    (6)小平同学认为证明CO2与NaOH反应.还应把注射器NaOH溶液换成   ,再做一次实验,其目的是   .
    6. 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来研究者离子物质的性质(已知: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呈碱性;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1)称取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加入5mL水,振荡.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室温;
    ①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   ;
    ②向所得溶液中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后,溶液均呈   色.
    (2)①取少量NaHCO3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带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
    ②用   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
    (3)测定Na2CO3样品(含NaCl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证明反应后CaCl2有剩余的方法是   ;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测定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  .(2分)

    7. 过氧化钠是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之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可用于航空航天或潜水艇中作供氧剂。某学习小组对过氧化钠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
    结合下列装置回答: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猜想四:Na2CO3、NaOH和Na2O2。
    【实验验证】实验一:小明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________。
    证明猜想四错误。
    实验二:小刚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滤液变红。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交流】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②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①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实验二中加入的过量氯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
    ②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7. 兴趣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1)甲组同学利用A中产生的氧气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补充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③说明黑色粉末是炭粉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A中烧瓶内的气体可能含有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甲烷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4CuO4Cu+CO2+2H2O。
    Ⅰ. 将3.0g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Ⅱ. 按A→C→B→C→D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打开K2,排尽B中空气,加热B中足量的氧化铜固体,充分反应;
    Ⅲ. 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32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①打开K2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
    ② 两个装置C中试剂相同,装置C中的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③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9年5月,187个国家签署了限制塑料废物交易协定,应对“白色污染”挑战。已知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中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可能有氧、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测定其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无水氯化钙固体可做干燥剂;②有机物中的氯元素燃烧后通常转化为氯化氢。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过程中,在装置C中观察到________现象,证明该塑料样品中含有氯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记录数据】6.25g样品在A装置中充分燃烧,反应产物被完全吸收后,测得相关实验数据如表。
    装置
    B
    C
    D
    E
    反应后装置增加的质量/g
    1.80
    3.65
    0.09
    8.80
    【分析与结论】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与计算,6.25g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该塑料样品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
    【反思评价】电炉加热前要先通一会儿氧气,目的是________。
    9.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他们利用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二: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三:铝镁合金溶液称量灼烧产物的质量。
    (1)写出方案一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实验小组根据方案=设计了两个实验装置,如下圈(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

    你认为选择             (选填甲或乙)装置进行实验更合理,误差更小。
    (3)用方案三进行实验时,除了称量灼烧产物质量外,还需称量的是                。
    (4)拓展研究:在向铝镁合金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溶液体积的关系可用数轴关系表示:

    请你判断,根据上图数轴申的数据能否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    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下列①②两题选一题作答。
    ①若不能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请说明理由                   。
    ②若能求出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则镁的质量分数为               。
    (10. 多角度认识硫化氢气体
    硫化氢(H2S)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道尔顿等科学家对它进行过深入研究。请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1)~(4):
    资料一: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实验室中用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资料二:道尔顿在其著作《新系统》中时硫化氢的研究有以下记载(大意):
    A.硫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受热,生成硫和与硫化氢等体积的氢气;
    B.常温常压下,硫化氢与氧气按2﹕1的体积比混合,点燃,生成硫和水,无气体剩余;
    C.常温常压下,硫化氢与氧气按2﹕3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资料三: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1)从宏观上看,硫化氢由_________组成:从微观上看,硫化氢是由_________构成。
    (2)氢硫酸有酸性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资料一和二中描述的硫化氢的化学性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二的实验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C实验中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B、C实验中硫化氢均发生_________反应。
    (4)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探究硫化氢气体的性质。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②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③实验中,丙装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④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1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①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③相同质量的磷、铁、镁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
    (2)实验室可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CO,然后用CO还原Fe2O3并检验气体产物。已知CO发生装置中的反应为:H2C2O4H2O+CO2↑+CO↑。

    ①A装置中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要达到实验目的,装置中导管接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
    ④从环保角度考虑,还需对以上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述改进措施。
    (3)将30.9 g 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可以得到21.3 g 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12.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
    Na2CO3+H2SO4=Na2SO4+CO2↑+H2O。通过实验测定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求得样品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装置】

    ①如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将10.0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为300.0g
    ④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往试样溶液中滴入20%的稀硫酸,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原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至原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不再改变,测得质量为303.3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浓硫酸的作用是 。
    (3)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的目的是 。
    (4)B装置的作用是 。
    (5)该实验中能不能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为什么?

    (6)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
    【答案】(1)除去鼓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3)使锥形瓶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U型管内
    (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U型管内影响实验
    (5)不能,因为盐酸就有挥发性,会使得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影响实验
    (6)79.5%
    13. 欲在室温和1.01×105Pa条件下测定镁的原子量(已知该条件下的气体密度)。请利用图一给定的仪器(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用一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的先后顺序为a→h→ →d(填写字母)。
    (2)从A瓶中出来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
    (3)连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步骤有以下几步:
    ①待仪器B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从而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并将其投入试管B中;
    ③检查各装置的气密性;
    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
    上述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
    (4)若未将试管B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C中水的体积,这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下图装置来测定一定质量的镁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试管B中加入镁条;
    ③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量气管,D为可上下移动的水准管);
    ④由A向B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⑤B中不在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准确操作,记录C中液面刻度,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ml
    Ⅰ、甲同学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D管注水,C、D两管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冷至室温外,还应 ;
    Ⅱ、甲同学认为镁带在实验前应打磨,目的是 ;
    Ⅲ、通常实验前须估算药品用量,如果实验过程中,发现盐酸的量不足,应中途加酸还是重新实验:
    ;理由是 .
    Ⅳ、以上是乙、丙两位同学所用实验装置,在步骤⑤读数时所处的稳定状态图,则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假设其余步骤完善且操作准确无误):乙 ,丙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探究题
    1.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一模) 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对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一:酸与碱的反应。
    (1)向氢氧化铜蓝色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则氢氧化铜与硫酸能发生反应。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设计】设计如图装置,烧瓶中盛NaOH溶液,匀速滴加盐酸。

    【实验分析】pH传感器测得瓶内溶液pH的变化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温度传感器测得瓶内温度变化如图,则实验过程是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通过瓶内压强变化,也能推理得出能量变化,理由是______。

    探究二:用酸、碱和盐的性质制取物质。
    (3)工业上可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制取氢氧化钠。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过滤,得到滤液X和滤渣。设计实验证明滤液X中溶质成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滤液X中的溶质只有NaOH

    (4)取滤液X,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CuCl2溶液,CuCl2溶液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如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与n的比为_________。

    (5)由以上两个探究实验,可归纳得出碱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滤液X中的溶质只有NaOH

    2. (2023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中考一模) 实验时,某同学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倒入盛有生铁的烧杯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且烧杯外壁发烫。为了确定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生铁是铁的合金,含碳量一般在2%~4.3%;
    ②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并使其褪色;
    ④CuO+H2Cu+H2O;
    ⑤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提出问题】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H2、SO2、CO
    猜想二:H2、Cl2、CO2、CO
    猜想三:H2、SO2、CO2
    猜想四:H2、SO2、CO2、CO
    经讨论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二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
    【实验探究】小慧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她得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结论。
    【评价与改进】小枫认为小慧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继续进行探究,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该装置(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每步反应都是完全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装置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E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
    气体中含有 _______,
    不含 _______
    猜想 _______成立
    【反思与拓展】
    (1)实验后同学称重各装置:A装置增重3.2 g,B装置增重1.1g,E装置增重1.8g,则实验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否将C装置去除,_______为什么?_______。

    3. 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 中和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小组展开探究。
    探究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1)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实验从______(填“反应物减少或消失”或“新物质生成”)的角度说明了反应的发生。
    (2)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烧杯内溶液的pH变化(如图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已标出,搅拌装置已省略),可得到曲线图______(填标号)。当溶液pH=7时,消耗的稀硫酸质量为______g(已知溶液呈中性)(写出详细计算过程)

    (3)某同学将NaOH固体加入装有稀硫酸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同学推理正确吗?你的结论和理由是______。
    (4)为探究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向NaOH溶液中匀速加入初温相同的稀硫酸,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后体系温度变化如图2。请在图3中将图2中的A、B两点对应的微观示意图补充完整______。

    探究二: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5)对于NaOH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提出:
    猜想1:只有Na2SO4;
    猜想2:Na2SO4和H2SO4;
    猜想3:______
    为了验证猜想,进行如下实验。
    可选试剂:铜片、铁粉、Fe2O3粉末、KOH溶液、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
    ______
    猜想2正确
    4. ( 2022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于碳酸亚铁的制取和相关性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I.溶液pH大于8.8时,Fe2+可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
    II.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遇氧气、水会发生反应,生成Fe(OH)3;遇酸也会发生反应。
    III.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血红色,而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色。
    【进行实验】
    (1)制取FeCO3。
    ①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已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将除尽铁锈后的铁钉再放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黑色固体出现,说明除锈后的铁钉属于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③用上述溶液和pH=11.9的Na2CO3溶液反应制取FeCO3时,可能制得FeCO3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将少量的FeSO4溶液与大量的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烧杯中,边加边搅拌
    B.先将Na2CO3溶液加入烧杯中,再缓慢加入FeSO4溶液,边加边搅拌
    C.先将FeSO4溶液加入烧杯中,再缓慢加入Na2CO3溶液,边加边搅拌
    D.先将NaCO3溶液加入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最后加FeSO4溶液,边加边搅拌
    (2)探究久置于潮湿空气中FeCO3的成分。
    实验I:
    ①取少量久置于潮湿空气中的FeCO3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试管内_______,说明该固体中含有FeCO3。
    ②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进行了下一步实验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可观察到_______,说明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中还含有Fe(OH)3。
    实验Ⅱ:
    该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确定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0g固体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①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______(填字母);装置C中盛放的溶液最合适的是____(填字母)。
    A.浓盐酸 B.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②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和D共增重0.44g,则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实验结论】碳酸亚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变质,故需要密封保存。
    5.(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中考一模) 同学们对铁及其化合物的问题进行探究。
    探究一:铁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煎炼时利用铁釜_______性。生活中,铁粉常用作脱氧剂,原理是_______。
    探究二:FeOOH(羟基氧化铁)在化工、建筑、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2)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FeOOH,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_______。
    (3)活性FeOOH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H2S,并获得S,原理如下。
    FeOOHFe2S3·H2OFeOOH+S
    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2S气体相比,FeOOH除去硫化氢的优点为_______。
    探究三: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
    (4)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发生的反应为4FeCO3+O22Fe2O3+4CO2,它可以做阻燃剂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
    (5)FeCO3的制备
    某兴超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C中水面以下;
    b.装置A中打开K1、K3,关闭K2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将A中溶液导入B中产生FeCO3沉淀;
    d.将B中混台物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碳酸亚铁产品。
    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_______(选填“K1”“K2”或“K3”),并关闭其他开关,反应过程中控制B装置温度在50℃左右,原因为_______。
    (6)FeCO3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某样品中FeCO3的含量,称取20.0g固体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其它杂质与稀硫酸不产生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①反应结束后,缓缓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为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F增重0.88g,则20.0g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 (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区中考一模) 学科融合,让劳动教育“活”起来。劳动课上,演示制作馒头,老师向已自然发酵的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馒头疏松多孔,口感更好。
    一、成分探究
    【提出问题】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信息提示】
    ①老师指出白色粉末的成分只涉及到Na2CO3和NaHCO3。
    ②NaHCO3溶液不与CaCl2溶液发生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1:该粉末是Na2CO3;
    猜想2:该粉末是NHCO3;
    猜想3:该粉末是______。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根据步骤①②,甲同学认为猜想1一定正确,乙同学认为根据步骤①②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该结论,请解释其原因______。
    (2)结合步骤③现象及信息提示,可知猜想______一定不对。
    (3)步骤④中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a经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2.5g,白色沉淀b的质量______(填“等于”“小于” 或“大于”)2.5g,可得出猜想3是正确的结论。
    【实验与反思】
    (4)小斌同学指出只要向步骤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CaC12溶液,出现______现象,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二、组成测定
    某处获取的天然碱样品可表示为aNa2CO3·bNaHCO3·cH2O(a、b、c为最简整数比),为测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称取该天然碱样品16.6g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图中B处为两个单向阀;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处打开;拉注射器时,A1打开进空气,A2关闭。
    【实验步骤】
    Ⅰ、组装好装置,______。
    Ⅱ、反复推拉注射器后称量E、F的质量。
    Ⅲ、关闭弹簧夹,加热D处试管直到反应不再进行。
    Ⅳ、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
    V、再次称量E、F的质量。
    【问题探究】
    (5)完成步骤I短线上的操作______。
    (6)E中的药品为______;G的作用是______。
    (7)步骤Ⅳ中推注射器时缓缓的目的是______;若不进行该操作,则所测得的碳酸氢钠质量分数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根据下表数据计算可得:天然碱的化学式中a:b:c=______。
    反应前
    反应后
    E的质量为100.0g
    E的质量为102.25g
    F的质量为50.0g
    F的质量为51.1g

    7. ( 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锡东片区中考一模) 钙被称为人体中的“钢筋混凝土”。
    【人体中的钙】
    (1)人体缺钙可能会导致______。
    A. 佝偻病 B. 侏儒症 C. 骨质疏松
    【单质钙】
    提出问题:钙的化合物很多,为什么我们很少提起单质钙呢?
    思考猜想:钙的化学性质活泼。
    实验验证一:

    查阅资料:在一个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2)实验结论:
    ①写出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干燥剂中的钙】
    提出问题:一包生石灰干燥剂,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有哪些固体?
    猜想假设: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3)固体中除了氧化钙、氢氧化钙外,还可能会含有碳酸钙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二:
    (4)取固体样品加入水中,滴加酚酞后液体变红;继续加足量稀盐酸,如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认为酚酞变红,则固体中一定还含有氢氧化钙。小红却对此提出质疑,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样品的成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Ca(OH)2加热至580℃、CaCO3加热至825℃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①实验前首先要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入样品。
    ②在B装置中放入155g固体样品,控温加热使装置B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C、D分别增重18.0g和22.0g,则固体样品中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022年南京市玄武区中考一模) 宋代画家王希孟绘制的《千里江山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其中使用了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的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石青和石绿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石青的主要成分是2CuCO3·Cu(OH)2,石绿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都可以称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yCu(OH)2。
    【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取少量2CuCO3·Cu(OH)2粉末于试管中,充分加热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变黑,烧杯中溶液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3·Cu(OH)2______+2CO2↑+H2O,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取少量CuCO3·Cu(OH)2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气泡,生成蓝色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拓展提升】
    为测定某种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xCuCO3·yCu(OH)2]的组成,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说明:夹持仪器已省略,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实验中每一步吸收都是完全的)。

    步骤1:连接好装置并______。
    步骤2:装入药品。
    步骤3: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4: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步骤5:点燃酒精灯,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
    步骤6: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
    步骤7:熄灭酒精灯。
    步骤8: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称量相关装置的质量。
    【实验分析】
    (1)步骤3和步骤6的操作相同,但作用不同。请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简要分析步骤3和步骤6的作用:______。
    (2)若碱式碳酸铜已完全分解,实验后装置C增重4.5 g,装置D增重4.4 g,则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







    考前提醒篇
    中考化学考前备考策略
    【明确考纲要求和命题趋势】
    物理中考主要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是否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试题命题既要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察思维过程、判断推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提高试题情景设计水平。主要侧重于测评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考查的技能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因此,考生应该充分了解、把握考向,做到有的放矢,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备考
    【回归教材,注重基本知识】
    课本就是最好的考纲、最具体的考试说明。考生一定要有良好的应考心理状态,并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两年所学过的知识要点、难点、易错点,并积极主动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构建、完善知识网络。
    【专项训练,熟练答题技巧】
    物理学科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答题技巧尤为重要,特别是作图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所以要对相关的题型进行专项训练,以此来熟练答题的技巧。
    考前心态调整篇
    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到最佳点是中考冲刺阶段最为重要的一点。在这里给考生提供一些中考心理调节的窍门。
    窍门一:学点阿Q精神,学会微笑,积极进行自我心理暗示
      中考前,很多学生由于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总担心考不好,对不起家长、老师和支持自己的人,整天想时间不够用,很多知识点没掌握好等。每当产生消极情绪时,考生要学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例如"我能行""我会考好的""我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功夫不负有心人"。人在充满信心时往往春风满面,面带笑容,昂首挺胸,走路步伐坚强有力,而人在丧失信心时往往愁眉苦脸,无精打采,步伐软绵,面带愁容。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两者相互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建议考生学会微笑,经常微笑。学会发自内心的微笑,信心就会在心中滋长起来。千万不要在高考前受到较多的消极暗示,那样不利于增强自信心。
    窍门二:要"头脑简单" ,不攀比,不迷信
    备考期间,尽量不要想"考不好怎么办?其他人会不会取笑我?父母老师会不会怪我?",在结果没出来之前自己吓自己,越是到备考关键时刻,越要消除杂念,要"头脑简单",尽量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考生之间不要相互攀比,只要能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意味着高考成功,攀比只能挫折自己的信心,挫伤自己高考的积极性。有些考生会因为他们听见了什么或者身体有什么感受,这些将对考生考试产生影响,形成消极暗示,影响情绪,影响信心。如听到乌鸦叫了,梦见不祥之物等,预示着高考可能会失利,其实这都是不可相信的东西,实际上不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来控制考生的命运,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高考全凭考生的学习实力和心态来决定。至于模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不要太看重,更不要和别人比较,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就行。也不要有侥幸心理,指望考试能超常发挥。
    窍门三:以课本为本,查漏补缺增强实力
    中考前的复习要以课本为本,对照每一科所有的课本目录,回顾每一章节的学习内容,看看哪些内容已经彻底掌握,哪些内容还需好好复习一下。对于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要重点学习,对于非常陌生的知识点就不要花费太多时间。考生信心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只有考生有实力高考才会有信心。因此,考生在备考冲刺阶段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建立知识的网络体系,查漏补缺,以增强自身的实力,这样就有利于增强考生的信心。信心越足,压力越小。
    窍门四:学会减压,多交流,先做容易题
    不少考生当高考信心不足的时候,把自己的心事憋在心里。其实,这个时候最好主动与同学、朋友,老师、家长多交流,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把自己内心的苦衷倾诉出来就会得到心理上压力的释放。老师、同学、家长会给你安慰,鼓励和支持,这有助于改变信心不足的状态。建议考生在信心不足的时候,摆正心态,看看那些高考状元们介绍经验的文章,他们是怎么在没有信心的状态下从挫折中走出来的,对考生解决信心问题会很有好处。在考场上,如信心不足,可根据中考试卷特点(30%的容易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先做容易题,因为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容易题考生都会做出来的,这样就会增强你的信心。
    窍门五: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
    考前定目标,是不少学生要做的一件事,但要量体裁衣,订立适当的高考目标,考生要根据自己九年级以来的考试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中考目标。考生如果把中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考试发挥,考生把中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
    窍门六:调好生物钟和身体状态
    在最后冲刺阶段,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要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对于习惯挑灯夜战的学生而言,晚上学习时间应适度缩短一点,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及打疲劳战。如果考生之前是晚上一两点睡觉,现在可适度调整到十二点左右。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学到一两点,这样就会使自己精疲力竭,使自己第二天无精打采,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考生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学习效率,这样考生就有一种生物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就有利于增强信心,减轻压力。
    窍门七:合理调动自己的潜能
    1. 科学用脑
    (1)看、听、读、做(题)交替进行;
    (2)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休息一下。
    2. 按照记忆规律和生物节律来组织复习
    (1)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
    (2)分散复习:适宜在复习内容难、缺乏兴趣、容易疲劳时使用。
    (3)间隔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要注意间隔复习,间隔时间先短后长。
    (4)生物节律:精力充沛时用来复习有难度的部分;轻微疲劳时,用来复习容易的部分。
    (5)过度学习:一个人要掌握所学的知识,一定要经常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得到巩固。复习量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尝试背诵:边阅读边背诵,阅读与背诵交替进行,效果好于单纯阅读。
    3.讲究目标策略
    根据自己各科的基础和学习现状,制定相应的分数目标,有策略地复习。
    4.认清自己的学习风格
    明白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不一样,不要盲目与他人比较,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最重要。有的人是视觉型,有的人是听觉型,有的人是感觉型。视觉型的人往往对图像的记忆最好,而听觉型的人对声音的记忆和理解最深刻,感觉型的人对温度等可触可感的内容记忆最佳。如何知道自己是哪个知觉类型呢?比如,我说"咖啡",你想到的是什么呢?是一杯冲好的冒着热气的咖啡的景象;还是你倒咖啡时那种轻轻流动的声音呢?或是你喝咖啡时的嘴唇吧嗒的声响呢?是咖啡的颜色吸引了你,还是那浓郁的香味让你陶醉呢?
    如果你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是一幅景象,你的眼球是往上动,那么你就是视觉特征的人;如果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某种声音,你的眼球是直视前方,那么你就是听觉型的人;如果你的脑海中首先出现的是某种感觉,眼球是向下,那么你就是感觉型的人。视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让复习的内容可视化,将复习内容转换成图像,这样就可以很快的记忆下来。听觉型的人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将复习的内容转换成声音,通过出声的朗读来加强记忆。感觉型的人就可以通过增添复习内容的可感性来强化记忆。
    5.必要时借用外力:向他人请教。
    6.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如走路时、睡着前用来记忆或回忆单词、公式等需背诵的知识等。
    让每天都成功。也许我们偶尔会失败,甚至想放弃,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因为这一切终究会过去。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今天我们将度过一个全新的一天!

    考前一周应考策略
    【学习方面】
    一、看试卷和做过的错题,反思和总结解题方法,规范思维模式。
    最后几天,除了老师发的信息卷之外,同学们不要再自己找题做了。此时应该把每科以前做过的试卷和错题拿出来反复看,回味解题思路和方法,让自己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时间越短,越不能浪费,越需要聚焦和投入,这时候学习的方向和方法至关重要。提分的方向,来自中考模拟试卷和真题,经过模拟练习你已经知道自己的大概分数了,现在从试卷中找出能提分的知识点和题型,根据其对应的分值和难易程度进行区分,从你觉得最容易的知识点和题型入手,逐步解决了这些难题后,你的分数自然就能提高了。
    二、记录易错点、整理重难点、做好考前笔记,为轻装上阵做准备。
    即使马上中考,同学们也要看看书。考前看点东西能让自己更踏实。那么,到时看什么呢?总不能还抱着一大摞课本看吧?要想到时候轻装上阵,同学们这几天可以做个临时笔记。把各科的易错点、重难点、主要题型的解题流程、关键提醒、应试技巧……等都记录下来,到时候,只需要翻看这个记录即可。当别人拿着一摞书,茫然不知所措时,你却拥有这样一个省时省力又省心的考前"利器",既轻松又可靠,岂不帅哉!无论你平时的成绩如何,通过这种方式每科你都至少能够提高10—20分,这样总分就能提高30—60分。考前几天学习资料也不要再贪多,依靠模拟试卷和一轮总复习讲义,回到基础题目上,保证基础题目和平时会的知识点考试时不会失分。以上这些都做到以后,试卷中剩余部分的题型你可以结合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解题技能各个击破。这是冲刺阶段快速提分的最有效途径。
    三、规范解题,避免丢分  
    解题不规范是学生考试丢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些学生平时基础比较好,但考试成绩却总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标准步骤解题,造成了不必要失分。还有些学生,将丢分原因归结为粗心,其实也是在解题规范上出了问题。实践证明,良好、规范的解题习惯不仅能大大提高做题正确率,也能帮助你理顺思路、提高做题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规范解题呢?
    一是专注于笔尖。细想一下,为什么会将"1+1"的结果写成"3"呢?原因很简单,很多学生在写第3行时,脑子里就已经开始想第5行、第6行甚至是下一道题了。思路没有专注于笔尖,写错就很自然了。因此,良好的解题规范首先在于笔尖要写什么,脑子就想什么。
    二是先想而后写。为了达到较高的做题速度、做题效率,还需要做到:落笔之前,先将思路理清楚,然后一气呵成。事实上,凡是高考高分试卷,极少能看到有很多涂涂改改、思路不清、表达混乱的情况。
    三是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中最后的冲刺阶段,会有大量的模拟训练,如果因为解题不规范而造成不必要失分,势必会形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建议,考生做每道大题时,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步骤"解题,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避免在中时出现低级失误。
    【状态方面】
    一、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快,为中考储备能量。
    最后几天千万不要生病,以免影响考试时的正常发挥,更别提超常发挥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生活上注意不要用冷水洗头、洗澡;不吃垃圾食品和生冷食品;不做剧烈的、有风险性的运动,不要与他人发生矛盾……要保持身心愉快。
    二、应考策略:扬长避短、坚信自己能超常发挥。
    有跛腿学科,最后几天也不要在其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了。正确的做法和想法应该是:把优势学科考好,让跛腿学科少丢分。之前的学习可能一直都比较轻视优势学科,最后关头要转变思想,要靠"好兄弟"出力做贡献。还要坚信自己高考能超常发挥。每一个学生首先都要坚信自己高考可以超常发挥,考出自己最好的成绩。有信心不一定能行,但没有信心一定不行。
    三、按照中考时的作息时间作息。
    将自己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上午和下午的考试时间。调整的方法是临考准备阶段,坚持晚上11点前睡觉,早上6点准时起床,中午睡30分钟或1个小时。考生最好选择午睡,因为中午睡10分钟相当于晚上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午睡可以彻底消除上午的疲劳,从而保证整个下午高效的学习。
    四、保持良好的心态。
    这是第一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人只有在空闲时才会胡思乱想,如果有事情做是不会有时间乱想的。一旦你因为自己目前的成绩不理想,时间紧迫,产生压力时,就会胡思乱想,整天胡思乱想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呢?这样下去心态会越来越糟糕。所以,要想让心态正常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学下去,要让自己有事儿可干,哪怕是寻找和未来相关的信息都比什么都不干好,我不建议你虚度光阴——玩游戏、看小说更要不得,人只有在逃避空虚的时候才会让自己进入虚拟社会,但不管如何最终我们还是得回到现实社会。谁都会经历困难,成功的人比我们经受的煎熬更多,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挺过来了,坚持下去了。正如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三年的时间都坚持下来了,还在乎这最后的十天半个月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再长的路,只要你坚持走下去,都会有走完的那一天。能否在最后阶段证明自己,能否实现提分,根本上还在于你能否坚持学下去。那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成功也许只是在关键阶段比我们多走了一步。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先思考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而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退缩,就想放弃。唯有坚持,才能出成绩。这个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一个道理是天道酬勤,成功来自坚持!





    考场注意篇
    中考物理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来作为选拔的标准,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中考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物理中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考出理想成绩。
    中考化学临考解题策略
    一、调整大脑思绪,提前进入物理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物理情境,进而酝酿物理科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稳定情绪、增强信心,减轻压力、轻装上阵,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力,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四、“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在通览全卷,将简单题顺手完成的情况下,情绪趋于稳定,情境趋于单一,大脑趋于亢奋,思维趋于积极,之后便是发挥临场解题能力的黄金时间了。这时,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结合整套试题结构,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
    1.先易后难。即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果断跳过“啃”不动的题目,从易到难,也要注意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力求有效,不能走马观花,有难就退,伤害解题情绪。
    2.先熟后生。通览全卷,可以得到许多有利的积极因素,也会看到一些不利之处。对后者,不要惊慌失措,应想到试题偏难对所有考生也难,通过这种暗示,确保情绪稳定。对全卷整体把握之后,就可实施先熟后生的策略,即先做那些内容掌握比较透彻、题型结构比较熟悉、解题思路比较清晰的题目。这样,在拿下熟题的同时,可以使思维流畅、超常发挥,达到拿下中、高档题目的目的。
    3.先同后异。即先做同科同类型的题目,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中考题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小题一般是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取在解答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基础。
    5.先点后面。近年的中考物理计算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而前面问题的解决又为后面问题准备了思维基础和解题条件,所以要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
    五、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六、确保运算准确,争取一次成功
    物理中考需要在90分钟时间内完成25-28道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争取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的,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因为解答不对,再快也毫无意义。
    七、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中考物理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因为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八、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
    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如从最初的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把条件和目标译成物理表达式,而且可望在上述处理中,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产生顿悟,形成思路,获得解题成功。
    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就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多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也许后来由于解题的正迁移对中间步骤想起来了,或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经努力而攻下了中间难点,可在相应题尾补上。
    考场忠告篇
    忠告一:调节身心
    这一点很重要。由于物理考试是在上午进行,所以考生一定要学会适应在早上进行物理思维训练,并产生兴奋点。
    忠告二:思考全面
    有些物理的求解点往往有很多个,所以一定要全面思考,不然很容易踏进了题目所设的坑。
    忠告三:心态策略:良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没有审清题目就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每一题都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解题。
    2.犹豫心态。刚一接触到试题,好像就有不少思路,但每一种思路又都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下不了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妨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边,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考试时,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也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要想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更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了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时,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考生,认定"我难他们也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估计也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就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中考成功的一半。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忠告四: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考生们进入考场后,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特别容易慌乱,有时候面对着试卷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或者答题过程中有所疏漏。因此掌握好答题技巧,明确答题过程的步骤,有助于考生顺利进入考试状态,避免失误。
    第一,明确答卷的要求
    拿到考卷后,不要急于下笔答题,要先将试卷的要求看清楚,并按规定填好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码等内容,填完最好确认一遍再答题。其实,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调整心态的时机,考生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保持头脑清晰再开始答题。对于每道题要明确填涂的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第二,安排好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简单的题目分值通常较低,考生容易不重视,他们往往喜欢先做分值较大的题,希望能够拿到最多的分数。然而分值越大的题目,难度也越高。一开始考试就做难题的话,解答顺利的话还好,万一做不出来,不仅耽误了时间,更容易引起紧张情绪、造成慌乱。容易的题目虽然分值较小,但是累计起来也占了不小的分数比例,所以应该重视。如果从容易的题目做起,并顺利地完成,一方面能让考生找到解题的感觉,另外一方面也能增强考生的自信心,从而有助于完成难度较高的题目。先易后难的答卷法有两种,一种是照着试卷的顺序答题,试卷的编排一般都是遵循从易到难的;另一种是在通读试卷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难易程度安排答题顺序。
    第三,合理控制答题时间
    考试都有严格的时间控制,既考准确性又考速度。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中间有某道题答不出来,耽误了大量的时间,以致没有时间做后面的题目。最合理的就是根据题目数量和难易程度,给每道题分配好时间。例如一道题的时间是15分钟,在15分钟之内做不出来的话,就要先跳过它继续做后面的题。全部做完以后再用剩余的时间回过头来做这道题。说不定在后面的解题过程中,会忽然想起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另外,如果最后的时间确实不够了,千万不要气馁放弃,要抱着"能做多少是多少"的心态,千万不要让某些题空着不答,即便是写上一两句,有时也能够拿到关键的几分。最后,不要提前交卷,无论剩余多少时间,都要用来检查试卷。
    总之,中考就是你们走进战场的时刻,做好一切准备是保证胜利的充分必要条件。衷心地祝大家心想事成。
    考场战略篇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中考在即,对中考应采取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的策略。在"战略"上藐视,就是要像对待平常考试一样对待中考,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从容镇定地答题。在"战术"上重视,就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中考,以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一题一题地做,一分一分地拿,不轻易放过一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勇往直前。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拿到试卷后,先填好信息栏,将准考证号、姓名填在密封线以内。
    从进入考场到开考一般有一段时间,这时应当安定情绪使自己尽早地进入考试状态。可以这样做:在草稿纸上写出自己应当注意的事项、时间安排、该科的公式与方程式等,但是要注意尽量写得小一些、集中一些,要节省草稿纸。
    2.答题之前,先将试卷浏览一遍。
    了解全卷共几页、有多少题、各占多少分、难易程度如何等,使自己对试卷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合理地安排答题时间,按顺序一一作答。这样的做法较为主动,具体来讲:一定要先做选择题,做完后马上涂答题卡。第二卷的大题一般也要从前到后,因为试卷的整体难度是先易后难的。在做大题时,第一问往往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又非常关键,题目越难第一问就越关键,它往往是解答后面几问的方法提示,是"敲门砖""金钥匙"。因此第一问的分析、计算、解答必须小心谨慎,如果第一步出错,后面往往就步步皆错了。
    3.答题时,先易后难。
    首先做那些自己有把握做对的题目。要集中精力,先将这部分"拿得准"的题目做好,这样心里就会踏实一些。第二步,做那些基本能做但无十分把握的题目。对这部分"力争"的题目,只要定下心来,认真仔细地去做,也不难完成。对个别难题,一定要放到最后去做,千万不要因为一道难题耽误了答题时间,甚至影响到全局。考生在顺利完成简单题和中档题后,心里就有底了,情绪也比开始轻松多了,答题思路也较之前清晰了,这样再全力以赴攻克剩余的难题,也就更容易成功。即使不能全部做出来,也要争取多做出几步,尽可能多得分。
    4.认真审题。
    有的考生接到试卷后,匆忙解答,当解不下去时,才发现看错了题,只好涂掉,重新再做一次,时间浪费了很多,真是欲速则不达。因此,在答题时必须将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后,方可作答。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不能马虎大意,不能想当然地按照原题思路答题。具体来讲:一卷、二卷就是草稿纸。对于选择题,可以把关键词、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地方等全部画出来,就近计算,及时记录结果;对于第二卷,也可以把关键词、关键点、要点、要求、小数点、加"·"的部分醒目地标出,防止遗漏条件,便于集中精力找联系。特别是做第一问时,数据、公式、要求、条件等一定要看清楚后再进行计算。
    5.答题要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
    看准题目后,要力求解答问题准确无误,不仅要做到思路对、方法对,还要做到每一步推理正确、计算准确、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有少数考生,拿到试卷后就开始发慌,总担心题目做不完,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解题,结果是许多会做的题目也做错了。因此,答题时不要过分紧张,在准确的基础上,再争取时间。考生也要适当提高答题的速度,以免造成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完。在答题时要坚信自己的能力,要果断、不要犹豫。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不要耗费太多时间。若时间来不及了,就坚决放弃这类题目,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会做的题目上,争取多得分。高考面前人人平等,有不会做的题也是正常的,别人有可能也不会做,因此不必为此过分紧张,只要抓住基础部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6.检查和验算。
    只要时间许可,一定要认真地将试题答案从头到尾检查和验算一遍。其目的有两个:一是防止遗漏。主要是看一看有无漏做的题目,先看试卷背面有无题目未做,再看试卷的大题是否漏做,每个大题中的小题是否漏做。二是检查并纠正错误答案。检查要从审题开始,如果只看过程往往发现不了错误。如发现有题目做错,要将错误答案划去,然后将正确答案写在原题旁边。
    7.正确使用草稿纸。
    草稿纸上的字迹要清楚,标明题号,以备最后检查用;一道题打好草稿后,应立即准确无误地抄写到试卷上。有些题目,如果有把握,直接答到试卷上,这样可以加快答卷的速度。
    8.每门功课考完后,不必马上和其他同学对答案。
    很多考生考试结束后就立刻和同学对答案,这样难免会影响自己的情绪。考得好的,切不可自满。即使这一科考得不够理想,也不要烦恼和急躁,更不能一蹶不振,而应振作精神,分析学科共性的问题,争取把下一科目考好。












    终极押题篇

    2023年中考终极押题卷(一)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也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很多奇迹,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预报地震 D.粮食酿醋
    2.2020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发展低耗水生产技术 B.农作物采用大水漫灌 
    C.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规范的是( )
    A.3个氮原子: N3
    B.氧化铝: AlO
    C.2个铁离子: 2Fe2+
    D.高铁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K2F(+)e(6)O4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
    5.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收集氧气 B.稀释浓硫酸
    C.测定盐酸pH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6.如图是氧元素、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

    A.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Na+的结构示意图是⑥
    C.氧元素与钠元素的本质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①②两种元素可组成化学式为Na2O的化合物
    7.国家战略,精准扶贫,普及化学肥料知识势在必行。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关于化学肥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CO(NH2)2]属于复合肥料
    B.大量施用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C.棉花叶片枯黄,应施用硫酸钾等钾肥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用,会降低肥效
    8. 下列物质所对应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治疗胃酸过多 B. 焊锡——焊接金属
    C. 硫酸钾——用作钾肥 D. 氮气——可用作保护气
    9.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A. 中子数不同 B. 质子数不同
    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 核外电子数不同
    10.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水晒盐得到粗盐
    B. 水体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
    C. 甲醛水溶液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D. 在钢铁表面涂油可防止钢铁生锈
    11. 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 浓盐酸 B. 浓氨水
    C. 浓醋酸 D. 浓氢氧化钠溶液
    12.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可以转化为有机物
    13.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时刻的质量/g

    8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A.x=0.75y
    B.物质M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C.此反应中,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若将表中增加到96g,则会生成污染性气体
    14.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

    A.若甲是氢气,乙可以是铁
    B.若甲是硫酸,乙可以是硫酸铜
    C.若甲是一种盐,乙、丙、丁可以都是碱
    D.若甲是一氧化碳,乙、丙、丁可以都是氧化物
    15. “我爱生活,我爱化学”学习小组发现: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可以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茶氨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氨分子
    C. 茶氨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茶氨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6:1
    16.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5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7.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a2+、NH4+、NO3-、Cl- B. H+、 K+、 HCO3-、NO3-
    C. Ca2+、Ag+、CO32-、Cl- D. Na+、Cu2+、SO42-、OH-
    18.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KCl溶液
    CuSO4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C
    Cu
    Fe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D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9. 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乙烷(C2H6)和乙醇(C2H6O);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0.小余取8.0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试剂X可以是稀硫酸
    ②固体Y可以是生石灰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0.9g
    ④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1.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九年级三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常见气体。

    (1)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装置中a的作用是便于   ,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仪器a中逸出,必须使a仪器   。
    (3)G图中小花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   。
    (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明同学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均为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小明同学应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9分)
    22.(10分)金属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其中铁使用最为广泛。
    (1)某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铁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①写出图中A、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
    ②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符合的化学式是_____;
    ③铁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运用如图所示金属活动性顺序,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乙为铝,丙为银,写出乙与丙的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所以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C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3)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AB段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8分)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过滤可除去 _____ (填“难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_____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 (6分)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________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 (填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_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25. (5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列出的 18 种元素中,有____种属于金属元素。
    (2)从原子结构角度看,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数。某粒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
    (3)观察硫原子结构示意图,在下图中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6.(8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   (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  (写出一点).
    (3)有野外作业人员在酒精炉上用白纸做成的轻便纸锅煮食物(如图)。
    ①酒精(C2H5OH)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煮食物的过程中,纸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③请从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角度,说明图中让固体酒精与纸锅底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目的:   。

    五、化工流程(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7. (4分) 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储存时,部分NO和O2发生反应生成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吸收NOx(如NO、NO2)的物质是_____。
    (2)还原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六、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8. (10分)某班化学实验课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
    【实验一】自制酸碱指示剂
    (1)取少量紫包菜和白菜叶剪碎后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溶液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滤出,观察到紫包菜汁液为紫色,白菜汁液为无色。分别装好待用。
    (2)取四支试管分别用NaOH溶液和稀盐酸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如图。

    记录如下:

    NaOH溶液
    稀盐酸
    紫包菜汁液
    ①绿色
    ②红色
    白菜汁液
    ③无色
    ④淡黄色

    你认为两种汁液中,更适合做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
    (3)再用苹果汁进行相同实验,紫包菜汁液变红色,白菜汁液变淡黄色。则苹果汁溶液显_______性。
    【实验二】探究碱和盐的性质
    第一组学生进行CuSO4、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第二组学生进行BaCl2、Na2CO3溶液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实验三】废液再探究
    【实验二】结束后,两组同学将全部的废液集中倒进一个废液缸中。兴趣小组同学对废液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提出问题】
    滤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做出猜想】
    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还可能含有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
    (1)取少量滤液加入试管中,滴加紫包菜汁液,溶液显绿色。
    (2)继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溶液变成红色,无气泡和沉淀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______。根据实验(1)和(2)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3)为最终确定该滤液的组成,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该无色滤液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2023年中考终极押题卷(二)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Ag:108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劳动人民创造和使用的许多技术彰显了中华智慧。下列技术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古代湿法冶金技术 B.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C.用铁矿石冶炼钢铁 D.用黏土烧制陶瓷
    2.材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棉花 B.玻璃钢 C.武德合金 D.氮化硼陶瓷
    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断运动
    B.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变大
    C.水结成冰—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D.轮胎充气—分子间有间隔
    4.一些物质的近似 pH 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厕所清洁剂
    苹果汁
    纯鲜牛奶
    肥皂水
    炉具清洁剂
    pH
    2
    3
    6.5
    10
    13
    A.肥皂水显酸性 B.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C.纯鲜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强 D.厕所清洁剂可以和炉具清洁剂混合使用
    5.下列化学用语表达错误的是( )
    A.二硫化碳—CS2 B.2K—2个钾元素
    C.Al3+—1个铝离子 D.纯碱—Na2CO3
    6.下列图中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B.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C.探究水对铁钉生锈的影响 D.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7.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
    B.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了粮食危机
    C.某植物叶片发黄,应补充磷肥
    D.为减小污染,应根据作物、虫害和农药的特性按规定合理实施农药
    8.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上装载有新一代高精度铷原子钟。下图是有关物的一些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铷属于金属元素 B.x为37
    C.铷离子符号为Rb+ D.铷原子中子数为32
    9.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种名为瑞德西韦(分子式:C27H35N6O8P)的新药被寄予厚望,认为该新药或许会成抗击新冠肺炎的“特效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瑞德西韦属于氧化物
    B.瑞德西韦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2
    D.瑞德西韦由27个碳原子、35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8个氧原子和1个磷原子构成
    11.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
    B.安全常识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推广使用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能源
    加油站、面粉厂-严禁烟火,加强通风换气
    煤气泄漏-先关闭阀门,再打开排气扇
    C.化学与材料
    D.用“化学”眼光分析
    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湿衣服晾干-分子之间有间隔
    洗涤剂去除油污-洗涤剂有乳化作用
    1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把t2℃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晶体析出最多的是a
    B.把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都变为不饱和溶液
    C.物质c中混有少量b,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D.t2℃时a、b、c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中,a可以是饱和溶液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乙的质量为32g D.参加反应的甲、丁质量变化之比为2:1
    14.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腐蚀
    C.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5.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与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B.含盐酸的废水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是因为盐酸会与铁反应造成铸铁管腐蚀
    C.使用洗发露洗发后头发特别柔顺是因为头发上的油脂发生乳化现象
    D.幼儿患佝偻病和老年人骨质疏松都是因为碘元素的摄入过低
    16.按如图所示装置,玻璃棒末端固定一团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先加入物质X,再塞上带玻璃棒的橡胶塞。片刻后,能观察到喷有酚酞溶液的脱脂棉Y变红,则物质X可能是( )

    A.浓盐酸 B.浓氨水
    C.浓醋酸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7.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NaOH(Na2CO3):加入适量稀盐酸
    B.CO(CO2):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CuO(C):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MgSO4(Na2SO4):溶解,过滤
    19.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下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

    A.若甲是氢气,乙可以是铁 B.若甲是硫酸,乙可以是硫酸铜
    C.若甲是一种盐,乙、丙、丁可以都是碱 D.若甲是一氧化碳,乙、丙、丁可以都是氧化物
    2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

    第Ⅱ卷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超氧化钾为原料制取O2,设计出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乙图中图1、图2、图3中选择 ,写出装置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B装置的作用是 ,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2)表明D中的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 ,在宇宙飞船上可以安装盛有Na2O2(过氧化钠)的装置,它的作用是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请你写出F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G装置反应,请在下面的仪器中根据上述反应选择适当的仪器组成一套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各仪器从左到右的接口顺序是b→( )→( )→( )。(填各仪器接口处的字母)。

    (4)要测定生成的氧气的体积,必须选用除上图以外的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9分)
    2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石墨 ②淀粉③硝酸钾④氯化钠⑤硫酸铜 ⑥碳酸氢钠,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称小苏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大米中富含的糖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5)可配制生理盐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_______。
    23.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过滤可除去 _____ (填“不溶性”或“可溶性”)杂质。
    ②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来洗涤。写出其与Mg(OH)2反应化学方程式: 。
    (2)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_____ ;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属于 _____ 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②“海水晒盐”利用的方法是 _____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③20℃时,如要提纯5g粗盐(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 _____ (填“10mL”、“25mL”或“50mL”)规格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
    ④在t℃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____ (填序号)。

    A 甲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钠
    B 乙中的上层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t可能为24
    D 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4.2019年为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该年被命名为“元素周期表年”。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
    A He和Ne B He和Mg C Si和P D F和Cl
    (2)写出具有 10 个电子的阳离子、阴离子符号各一个:阳离子_____,阴离子_____。
    (3)写出 13 号和 16 号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并标出各元素化合价_____。
    (4)第二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_____。
    (5)建立“宏观—微观”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我国科学家研究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可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根据上图得到的启 示,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
    25.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医用口罩的鼻梁夹大多选用铝或铁,铝、铁能压成条,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性。
    (2)在铁制品表面喷涂防锈涂料,可防止铁制品生锈,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除防止金属腐蚀外,请写出一条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_______。
    (3)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镁片与 20mL10%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

    ①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可能的原因为_______(答一条)。
    ③把足量镁片换成足量锌片,同样与 20mL10%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_______(填字母)。
    A 镁比锌生成的多 B 锌比镁生成的多 C 一样多 D 无法确定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6.Mg(OH)2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在温度达到380°C时吸收热量并分解产生水,同时生成的氧化镁附着于可燃物的表面阻止了进一步燃烧。
    (1)Mg(OH)2 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工业常用氯化镁溶液与烧碱溶液制取Mg(OH)2,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氨水在实验室模拟制取Mg(OH)2的过程:一定温度下,往含一定量氯化镁的溶液中加入适量氨水(氨水易挥发),再经过滤、洗涤得到Mg(OH)2晶体。为探究获得较高Mg(OH)2晶体转化率条件,该同学进行如下对比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氯化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反应温度/°C
    Mg(OH)2转化率/%
    a
    10%
    30
    27.06
    b
    15%
    30
    56.77
    c
    15%
    40
    69.64
    d
    15%
    60
    54.30
    e
    20%
    60
    50.60
    ① 实验b和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由实验可知,能够得到最多Mg(OH)2的条件是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和温度__________°C。
    ③ 在氯化镁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15%的情况下,60°C 时Mg(OH)2的转化率比40°C时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Mg(OH)2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 清除可燃物 ② 使温度 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③ 隔绝空气
    (4)氯化镁溶液通过循环利用,理论上转化率可以达到100%。若生产了2.9 t Mg(OH)2,理论上需要原料20%的氯化镁溶液_______________t。
    五、推断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7.如图中的物质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他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甲与A溶液反应得到浅绿色溶液;A、B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之一是厨房内常用的调味品;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与D的溶液反应可得到B;C的溶液与乙的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生成两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请回答:

    (1)甲的化学式是 ;D的化学式是 。
    (2)欲通过一步实验证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应,需要向A、B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3)E→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与丙两种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五、化工流程(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28. 乙炔(C2H2)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原料。以电石(CaC2)为原料制取乙炔,并对电石渣综合处理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乙炔发生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煅烧炉内氧化钙含量的变化有下图所示的结果,煅烧控制的最佳条件是______。

    (3)碳化炉中,焦炭和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 CaC2 等,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写化学式),CaC2 中 C 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4)若将电石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最终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六、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
    (1)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可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发生装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实验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
    【查阅资料】
    ①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发生两步反应。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二步: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2CO3和NaHCO3部分溶解度表
    温度/℃
    0
    15
    20
    30
    40
    50
    60
    NaHCO3/g
    6.9
    8.72
    9.6
    11.1
    12.7
    14.45
    16.4
    Na2CO3/g
    7.1
    13.25
    21.8
    39.7
    48.8
    47.3
    46.4
    【实验设计】在室温为15℃时,将10gNaOH固体完全溶解于80g水中,而后匀速通入CO2,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1)通过图像分析,NaHCO3溶液显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2)为了确定M点溶液的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初步实验结论
    ①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Na2CO3、NaOH
    ②在①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
    _____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18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某同学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测得消耗盐酸与生成CO2的质量之间关系如图2、图3所示。(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1)图2中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写化学式 ),图3中从B点开始的变化关系与图2完全重合,图3中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O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扬州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扬州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徐州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徐州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苏州卷):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苏州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端午到,粽香飘”,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