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
展开《祖先的摇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识字与写字、阅读教学任务,结合课标相关学段要求对这几个方面作了如下分析:
识字写字注重方法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祖先的摇篮》秉承着“多元识字”的思路,将“部首归类识字法”与“随文识字”相结合,以“学方法、用方法”为主旨,把“随文识字”与重点段落放在一起,字义与文义密切结合。在与学生共同通过动作演示、思维拓展等方式识记“摘、掏”后,学生自己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识记“逗、逮”和“蔷、薇”这两组生字,老师做到了扶放结合。在学生自主识记“祖”字后,老师结合了“示补旁”的特点及之前对示补旁学习的一个小结进行归类。生字“忆”较为简单,直接放给学生在读文中识记生字。最后利用一个儿歌集中巩固识字。真正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以学生的发现代替了老师的讲授。
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祖先的摇篮》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这就需要我们将朗读指导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如在第一小节中读出“大”的感觉,第二、三小节中读好问句,第四小节中读出“苍苍茫茫”的感觉,通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在读书与思考中完成了学语文的过程。
三、关注语文要素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小诗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情感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在教学中做到以读代讲,多种形式读文,在不断读文中逐步攻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树立表达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参加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针对本课的一项重要语用点训练“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说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难度降低,先从动宾短语入手,为学生学习搭建梯子,在想象了一些祖先还可能会做的事情后,进行一个关于动宾短语的小结,随后再出示二三小节进行仿照说话的训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利用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的交流展示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充分地朗读课文之后,学生对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的快乐生活已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情感得到升华,带着情感再次读文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展示语文课堂的活力。
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世界之初”为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3篇课文。既有追想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诗歌,也有编制出世界之初简单自由、童话般生活的故事,还想象神奇的中国古代神话。课文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能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册第二单元已安排“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是“读句子,想画面”训练的发展和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3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和奇幻的色彩,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因素,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型想象能力。
本课教材分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歌,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
诗歌共有4小节,结构清晰明朗。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写出了森林广阔无边、绿荫蔽日的特点。第二、三小节具体推想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的情景,这些想象都源于真实的生活。第四小节,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我”对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深深的慨叹,真挚的情感由衷表露,强调辽阔丰茂的原始森林是祖先赖以生存的摇篮,与开头彼此照应。
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了范例。
课文配有彩色明丽、内容丰富的插图。远眺群山,苍茫起伏,森林茂密,郁郁葱葱。画面近处,树木参天,绿草如茵,松鼠、喜鹊、野兔、蘑菇、蔷薇等形象突出鲜明,与课文描述的事物一一对应。整幅画面充满了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无限想象的空间。
基于以上,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
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本课是一首诗歌,诗歌的语言比较凝练,内容较为抽象,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另外,《祖先的摇篮》出现了大量的问句,如“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这些句子生动地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的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通过这些词语的学习,为学生的表达提供范例。
基于以上两点:
可以把阅读感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圈画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要选择相应的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可以循序渐进从动词短语到仿写小诗,为学生学习搭建梯子。
注重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主要抓住“部首归类识字法”这样一个重要的识字方法,学生学后进行运用,授之以渔。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学习重难点】
1. 认识“祖、掏、逗、蔷、薇、逮、忆”7个生字,会写“摘、掏”两个字。
2.读好问句,准确的使用动词。能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学习过程】
图片导入,初识摇篮
1.出示摇篮的图片,认识摇篮,导入新课。
2.自主交流识记“祖”字。出示“示补旁”字源,在古时候,示补旁表示通过天象预示吉凶,引导学生交流认识的含有“示补旁”的生字,出示:《狐假虎威》“神气活现”,在《难忘的泼水节》“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进行巩固。
二、初读感知,探寻摇篮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进行正音。其他同学用心听,边听边思考,圈画出祖先的摇篮是什么。
3.学生交流祖先的摇篮是什么?(预设:原始森林。PPT中圈出并板书:原始森林)
4.指名读第一小节,鼓励学生用文中的一个字,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摇篮?(预设:“大”。)生读句子,“真有意思,这事多大的摇篮啊!”指导读出大的感觉,指导变调,为了读出这种惊叹的感觉,我们要“啊”读成na。教师泛读。学生进行练习读。
还能从哪个词看出“大”?(预设:一望无边)理解“一望无边”,想象一下在还有什么是一望无边的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相机回答“一望无边的草原、一望无边的天空、一望无边的沙漠、一望无边的大海”,巩固对“一望无边”的理解。
师小结:(出示一望无边的树荫图)祖先的摇篮里有一望无边的树荫,这个摇篮可真大啊!带着学习感受齐读这一小节。
三、深入研读,探索摇篮
1.引导学生读2、3小节,用“——”画出在原始森林这个摇篮里,我们的祖先可能会做些什么?(PPT出示相应要求)
请同学交流。(PPT相机用横线标出)师生共同说一说。(贴板贴:摘野果、掏鹊蛋、追野兔、看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
2.(1)(PPT标红在整小节中放大“摘”、“掏”两个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预设:“摘”和“掏”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都是提手旁。)通过创设情境边做动作编说可以摘什么(预设:摘苹果、摘桃子……),师相机总结:“摘”表示“用手采下、拿下”。
(出示鹊巢的图片)师生一起做做“掏鹊蛋”的动作,通过做动作思考生活中还可以掏什么?(预设:掏口袋,做做掏口袋的动作;掏耳朵,做做掏耳朵的动作)相机总结:“掏”表示“用手或工具伸进物体的口里把东西弄出来”。
学生交流自己认识的带有提手旁的字(出示:“搬、拍、捉、打”)一起来读。师进行方法总结:借助相同的偏旁部首,我们可以认识很多生字,这是部首归类识字法。
(2)学方法、用方法。借助板贴中标红的生字,学生运用“部首归类识字法”自主进行识字。(预设1:PPT标红放大“逗”、“逮”)生认读,认识到走之表示走走停停和走有关,交流偏旁是走之的字(出示:过、运、进)学生认读。
(预设2:PPT标红放大“蔷薇”,都是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出示蔷薇花的图片。
师再次进行方法总结:部首归类识字法真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巩固词语,指着板贴读。
3.回到文本,男生来读第2小节,女生来读3小节。思考这些都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生交流。(PPT标红:“我想”“可曾”“?”)指导读好问句结尾可以把声音上扬。师示范读。指名练读。
4.学生自主想象祖先还会在原始森林里做什么?生交流。出示短语“采蘑菇、挖野菜、捉蝴蝶、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学生进行认读。
5.当一下小诗人,仿照第2、3小节,学生写两小节,同桌之间合作完成。代表交流。
师进行总结:通过合理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可以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妙的小诗,让我们了解到祖先摇篮里这么多有趣的事。
6.情绪渲染,齐读最后一小节。(PPT出示第4小节,标红最后两句)讲解苍苍茫茫”(PPT标蓝)与第一小节的“一望无边”意思相近,作者连用了两个感叹号,指导朗读。
7.出示原文中的最后一小节,(PPT:“但愿地久天长,永远永远不被污染,那是人类文明的起点,那是神圣的天然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祖先在这样的摇篮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引导学生说出:幸福快乐)(板书“幸福快乐”、画摇篮)
10.老师与小组合作,全班参与,伴着音乐,美美地读读这首诗。
四、写字指导,巩固提高
1.观察“摘”和“掏”。(预设:都有提手旁,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出示辅助虚线线、色块,引导学生说出:左右等高。出示标红的关键笔画,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笔画的占格。总结口诀:左窄右宽、左右等高、抓关键笔。
观看书写微课,生书空。
生描一个写一个。
师评,按照口诀进行评价,评后再修改,再写。
2.出示改编自课文的,标红了生字的儿歌,拍手读,巩固识字。(儿歌:大森林,像摇篮,绿树荫,遮蓝天。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那回忆,多遥远。)
3.推荐阅读吴珹的的散文诗集《乡野童话》。
语文二年级下册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二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5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指导书写,巩固提升,整体感知,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13956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祖先的摇篮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小节的问句,猜谜导入,理解题意,学习第一小节,归类指导写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23 祖先的摇篮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