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首北朝敕勒族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你知道鲜卑族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吗?你知道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吗?你知道那个时候的北方又发生了什么吗?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了解十六国的出现及前秦统一北方的史实。了解淝水之战的背景、概况及影响。了解北魏建立、统一北方的史实,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了解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情况,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383年,前秦君主符坚出动约90万大军,发动了旨在统一全国的战争。前秦军队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淝水前线时只有30万人。东晋派兵8万迎战。前秦初战失利后,苻坚登上寿阳城楼,远望北面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秦、
晋两军隔淝水对峙,晋军要求秦军后退,以摆开战场决战。秦军想乘晋军渡河时将其消灭,便答应后退,不料一退便阵脚大乱。晋军乘机进攻,打败秦军。
淝水之战与学过的哪几次战役相似?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①对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②对南方: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在淝水之战中失败了,这究竟是为什么?从中我们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
前秦方面:前秦军队军心不齐,内部矛盾重重;苻坚骄傲轻敌,指挥不当;前秦军队劳师远征,战线过长。
东晋方面:东晋将领指挥得当;东晋军队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的思想影响下士气高昂。
经验教训:骄兵必败,只有谦虚谨慎,团结起来,顺应民意,指挥得当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内迁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
北魏原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气候干燥,粮食不足;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改革阻力大,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洛阳地处汉文化中心,且农业发达。
思考: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族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异同
侧重制度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局面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今河北、山东、陕西、甘肃地区。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东魏后被齐取代,史称北齐。西魏后被周取代,史称北周。
北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不及北齐。为了强国需要,北周统治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还竭力促成鲜卑人与汉人的交融,因此国力渐渐强大。577年,北周灭掉北齐,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
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
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逐渐由原来的畜牧业转变为农业。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大多采取与汉族士人合作的政策,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
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
在心理上,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族相互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交融的高潮?
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动荡,北方各族南迁,错居杂处,加强了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族人民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内迁各族学习汉族的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文化上,内迁各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各族相互认同感加强,“胡”“汉”观念逐渐淡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特点
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三个阶段的民族融合:东汉末至西晋初,少数民族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融合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融合步伐加快;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四种融合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的改革。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纪》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北魏政权强调自己是黄帝的后代,与华夏共祖,这反映了其对华夏文明的认同。
分组讨论:评价孝文帝。
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不存在了。因此,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快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 但也有人认为孝文帝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评价孝文帝,主要根据他的改革;评价他的改革,主要根据以下两个标准:一、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促进历史前进。二、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1.胡床原是北方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内地流行。 根据图画,说说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北齐校书图》(摹本·局部)
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人改用汉姓的情况。说说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资治通鉴》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引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D.加速了南北统一的历史进程
(成都中考)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国家以汉语为正音,三十岁以下的在朝官员,强令改说汉语,禁说鲜卑语。如有违反,将受到降职或者撤职的处理。孝文帝推行的这类措施(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沿袭了鲜卑习俗 D.实现了南北统一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8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图片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x、淝水之战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8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完美版ppt课件</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朝政权更替,世纪后期,必须改革,我们反对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改鲜卑姓为汉姓,对改革开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8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两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前预习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ptx、北魏迁都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