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评价作业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课时评价作业(四)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课时评价作业(四)含答案,共7页。
课时评价作业(四)(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 ,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赋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 、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 ),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意象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的初衷是借空间的阔大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 。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 的重要因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副其实 自言自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B.顾名思义 自言自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C.顾名思义 喁喁私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D.名副其实 喁喁私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解析:第一处,“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后文中的“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对“小楼”的解释,故应选用“顾名思义”。第二处,“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喁喁私语”,私下里低声说话。语境强调“无人知晓、无人懂得”,故应选用“自言自语”。第三处,“欲速不达”,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语境说的是词人本想借空间的阔大稀释精神的“幽”与“愁”,结果幽独情绪却愈发浓厚,应选用“适得其反”。第四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语境强调李煜词风的独特,故应选用“独树一帜”。答案:B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辛弃疾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C.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柳宗元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解析:由“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指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A项,“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意思是:繁花靠近高楼,游子触目伤心;各地多难之际,“我”来此处登高。它表达的是对万方多难的忧愁之情。B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意思是:把栏杆拍了个遍,也没有人领会“我”登楼远眺的心情。它表达的是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C项,“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是:柳絮飞舞,飘忽不定,如同虚无缥缈的梦境;细雨如丝,迷漫无际,如同“我”的忧愁。它表达的是无际的愁绪。D项,“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意思是:登上高楼,看到的是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它表达的是被贬的忧愁。A、C、D三项说的都是忧愁,但都没有突出“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只有B项“无人会”突出了这一点。答案:B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B.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C.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D.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不仅”与“而”搭配不当,可以将“而”改为“而且”;二是“安度躯壳”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将“安度”改为“安放”;三是“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A项,存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存在语序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D项,存在动宾、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只有C项修改得正确。答案: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淡黄柳姜 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③,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客居合肥: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南侵,南宋偏安,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宅:指赤阑桥西客居处。4.下列关于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阕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词的结句中“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D.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 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解析: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传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怕”字是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答案:B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答案:①词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词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感世伤时的家国之痛。 对照阅读《望海潮·广陵怀古》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7题。望海潮·广陵怀古①秦 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⑤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两词所用词牌相同,所写之地却不同,柳词描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描写的城市则是扬州。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描绘了百姓悠闲生活的画面。“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写出了钓鱼翁与采莲女的欢乐神态。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飘曳的金印紫绶映照着春光。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解析:柳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答案:D7.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广陵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该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阕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阕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课时评价作业(四)(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 ,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赋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 、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 ),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意象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的初衷是借空间的阔大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 。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 的重要因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副其实 自言自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B.顾名思义 自言自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C.顾名思义 喁喁私语 欲速不达 标新立异D.名副其实 喁喁私语 适得其反 独树一帜解析:第一处,“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后文中的“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对“小楼”的解释,故应选用“顾名思义”。第二处,“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喁喁私语”,私下里低声说话。语境强调“无人知晓、无人懂得”,故应选用“自言自语”。第三处,“欲速不达”,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语境说的是词人本想借空间的阔大稀释精神的“幽”与“愁”,结果幽独情绪却愈发浓厚,应选用“适得其反”。第四处,“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语境强调李煜词风的独特,故应选用“独树一帜”。答案:B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辛弃疾的“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C.秦观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柳宗元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解析:由“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指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A项,“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的意思是:繁花靠近高楼,游子触目伤心;各地多难之际,“我”来此处登高。它表达的是对万方多难的忧愁之情。B项,“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意思是:把栏杆拍了个遍,也没有人领会“我”登楼远眺的心情。它表达的是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C项,“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意思是:柳絮飞舞,飘忽不定,如同虚无缥缈的梦境;细雨如丝,迷漫无际,如同“我”的忧愁。它表达的是无际的愁绪。D项,“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的意思是:登上高楼,看到的是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它表达的是被贬的忧愁。A、C、D三项说的都是忧愁,但都没有突出“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只有B项“无人会”突出了这一点。答案:B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B.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C.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D.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不仅”与“而”搭配不当,可以将“而”改为“而且”;二是“安度躯壳”动宾搭配不当,可以将“安度”改为“安放”;三是“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A项,存在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的语病;B项,存在语序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D项,存在动宾、关联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只有C项修改得正确。答案:C(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淡黄柳姜 夔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③,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注】①客居合肥: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南侵,南宋偏安,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宅:指赤阑桥西客居处。4.下列关于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首二句与《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伤时的意味。B.词的上阕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又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C.词的结句中“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念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D.刘禹锡曾写“自古逢秋悲寂寥”, 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解析:A项,《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没有传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项,“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理解错误,“怕”字是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答案:B 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答案:①词人看尽柳色的风光,觉得此乃江南旧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怕花落春去,可见词人惜春伤春的迟暮之悲;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感世伤时的家国之痛。 对照阅读《望海潮·广陵怀古》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完成6~7题。望海潮·广陵怀古①秦 观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注】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秦观访隋朝遗迹,作此词。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⑤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6.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两词所用词牌相同,所写之地却不同,柳词描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描写的城市则是扬州。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描绘了百姓悠闲生活的画面。“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写出了钓鱼翁与采莲女的欢乐神态。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飘曳的金印紫绶映照着春光。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解析:柳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答案:D7.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广陵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该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阕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阕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