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1.《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共4页。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宋代王翰的《凉州词》和唐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三首古诗题材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塞、秦”等 8 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10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图片和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激烈。(2)谈话导入:在古代,战争频繁,许多诗人用诗歌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2.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3)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学习《出塞》(1)学生默读《出塞》,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描绘了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暗示了战争的长久和残酷。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将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诗人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关,不让敌人侵犯国家的领土。(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4. 学习《凉州词》(1)学生自由朗读《凉州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描写了将士们在出征前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的豪迈和洒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战争的无奈。诗人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背诵古诗。5. 学习《夏日绝句》(1)学生齐读《夏日绝句》,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的追求。诗人认为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死后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借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英雄气节的赞美。诗人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像项羽一样,有气节,有担当,不向敌人屈服。(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背诵古诗。6.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朗诵,评选出最佳朗诵者。(2)引导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进行阅读和交流。7. 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背诵三首古诗,并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通过诵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三首古诗的意思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同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分别是唐代王昌龄的《出塞》、宋代王翰的《凉州词》和唐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三首古诗题材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塞、秦”等 8 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10 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 四、教学方法 1. 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图片和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古代战争的残酷和激烈。(2)谈话导入:在古代,战争频繁,许多诗人用诗歌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国家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2.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圈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3)学生齐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3. 学习《出塞》(1)学生默读《出塞》,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描绘了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暗示了战争的长久和残酷。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将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诗人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关,不让敌人侵犯国家的领土。(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塞》,背诵古诗。4. 学习《凉州词》(1)学生自由朗读《凉州词》,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句诗描写了将士们在出征前饮酒作乐的场景,表现了将士们的豪迈和洒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诗表达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战争的无奈。诗人通过反问的语气,强调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凉州词》,背诵古诗。5. 学习《夏日绝句》(1)学生齐读《夏日绝句》,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教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情感。(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对人生的追求。诗人认为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死后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借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英雄气节的赞美。诗人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像项羽一样,有气节,有担当,不向敌人屈服。(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夏日绝句》,背诵古诗。6.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朗诵,评选出最佳朗诵者。(2)引导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家国情怀的古诗,进行阅读和交流。7. 课堂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背诵三首古诗,并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短文。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通过诵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了三首古诗的意思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高尚气节,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同时,我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