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一讲 课时二8 板块运动与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高中地理与初中的内容相差很大,高中是为什么,尤其高一的自然地理部分,学习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科思维。考生在高三复习中可以在以下方面进展尝试:第一部分:打牢基础,构建知识框架1.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点 2. 理解原理,深化概念3. 练习题海战术,巩固知识第二部分:提升能力,拓展思维深度1. 强化地图技能,提升空间思维 2. 分析热点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3. 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一轮复习结束后,要进行至少一次的全真模拟考试,以检验复习效果,并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要学会合理分配答题时间,确保在真实考试中能够稳妥应对。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讲 课时28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
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板块覆盖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
大陆板块内部张裂形成裂谷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形成海岭
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29页图2.2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回答(1)~(3)题。
(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2)指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哪个板块。(3)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成因。
答案 (1)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3)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
①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③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思考:分析山区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的原因?
对交通运输线路的影响: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答案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
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山区交通线路走向选择原则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试分析原因。
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原因: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
(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写出板块运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
答案 ①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②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③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
考向1 通过“板块运动”考查“综合思维”(2023·河北秦皇岛模拟)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千米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洋中脊处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B.热液区多花岗岩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
(2023·河北秦皇岛模拟)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千米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1~2题。2.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B.从O到P由新到老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D.从O到P由老到新
(2024·广东珠海模拟)有研究显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线路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不同的地理因子,对丝绸之路的道路密度增加存在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贾们主要选择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行走。据此完成3~4题。3.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影响力为正向的因素是A.距最近河流的距离B.农牧用地的占比C.距最近城市的距离D.距最近海岸的距离
(2024·广东珠海模拟)有研究显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线路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不同的地理因子,对丝绸之路的道路密度增加存在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贾们主要选择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行走。据此完成3~4题。4.商队在中亚地区穿行时选择沿地形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主要是为了A.缩短路程 B.避开盗寇C.获得补给 D.躲避灾害
右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A.东非大裂谷 B.夏威夷群岛C.喜马拉雅山脉 D.大西洋中脊
(2023·广东惠州调研)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图1所示)。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图2所示)。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喷出岩
4.图示区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
5.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 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 D.海平面上升
(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6~7题。6.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A.加勒比板块 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 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 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 间歇性张裂
(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6~7题。7.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①面积缩小 ②平均高度增加 ③长宽比增大 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江苏苏州模拟)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图1)。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桥火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读图完成8~10题。8.影响图示公路走向共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2023·江苏苏州模拟)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图1)。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桥火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读图完成8~10题。9.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A.公路运输速度快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C.公路运输量大D.公路运输价格低
(2023·江苏苏州模拟)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 300米(图1)。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桥火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读图完成8~10题。10.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
(2023·广东珠海模拟)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逐渐被取代。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地形 B.经济 C.社会 D.技术
(2023·广东珠海模拟)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逐渐被取代。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2.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
13.(2024·四川绵阳诊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秘鲁地处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随着板块运动,安第斯山脉隆起,秘鲁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图为秘鲁位置及其太平洋沿岸某地植被分布示意图。(1)指出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图示区域的运动方向。(2分)
答案 纳斯卡板块向东(东北)运动,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
(2)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秘鲁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秘鲁陆地生物区域差异的影响。(4分)
答案 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高大山脉阻挡气流,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并且高大山脉形成生物屏障,阻碍两侧生物的交流演化,生物物种呈现东西差异。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3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3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训练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3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2 风沙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2 风沙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2风沙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训练32风沙地貌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2风沙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2风沙地貌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1 喀斯特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三讲 课时三1 喀斯特地貌-2025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1喀斯特地貌ppt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训练31喀斯特地貌专题练习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1喀斯特地貌教师版docx、第一部分第五章第3讲课时31喀斯特地貌学生版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