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天然气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选A;
B.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B;
C.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C;
D.铅蓄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D;
选A。
2. 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氮气:B. 乙烯:
C. 氧化钾:D. 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中N原子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A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电子式为,B错误;
C.氧化钾中和之间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
D.氢氧化钠中和之间形成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选C。
3. 决定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是
A. 元素化合价B. 原子半径C. 相对原子质量D.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元素的化合价属于元素的性质,则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因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B错误;
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但不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则不能决定元素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D.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D正确;
答案选D。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苯的结构简式:B. 甲烷的空间构型:正四面体
C. 乙醇的官能团:羟基D. 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苯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故A错误;
B.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B正确;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官能团为羟基,故C正确;
D.乙烷分子结构简式为CH3CH3,球棍模型为,故D正确;
选A。
5. 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如图相符的是
A. 与柠檬酸反应B. 与稀硫酸反应
C. 与反应D. 溶液与盐酸反应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详解】A.与柠檬酸反应为吸热反应,故选A;
B.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为放热反应,故不选B;
C.与反应生成氯化氢,为放热反应,故不选C;
D.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为放热反应,故不选D;
选A。
6.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甲烷与氯气反应B. 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 乙醇与金属钠反应D. 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属于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乙烯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溴发生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符合题意;
C.乙醇与钠反应是置换反应,C不符合题意;
D.烃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是氧化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键是相邻原子或离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B.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C. 化学反应中物质和能量变化均与化学键有关
D.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不涉及化学键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键包括共价键和离子键,是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B正确;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断键吸热,成键放热,因此化学反应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均与化学键有关,C正确;
D.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氯化氢气体溶解于水产生氢离子和氯离子的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D错误;
答案选D。
8. 下列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糖、蔗糖、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B. 油脂在人体内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C. 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
D. 蛋白质遇溶液变性失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糖、蔗糖、纤维素都属于糖类,故A正确;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脂在人体内可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故B正确;
C.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氨基酸,故C正确;
D.蛋白质遇溶液发生盐析,故D错误;
选D。
9.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非金属性:B. 碱性:
C. 原子半径:D. 稳定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故A错误;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碱性:,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稳定性:,故D正确;
选A。
10. 下表所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A正确;
B.中H、O原子之间和O、O原子之间均只形成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B正确;
C.中和之间形成离子键,不存在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错误;
D.中和之间形成离子键,内H原子和N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选C。
11. 下列关于烷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烷烃的分子式可用通式表示
B. 戊烷存在三种同分异构体
C. 中三个碳原子处于一条直线上
D. 与互为同系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烷烃的通式为,故A正确;
B.戊烷存在CH3CH2H2CH2CH3、、三种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根据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可判断中三个碳原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C错误;
D.与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3个CH2,互为同系物,故D正确;
答案选C。
12.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丙烯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烃的衍生物
B.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具有酸性,能与某些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反应
D. 能发生加聚反应,产物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丙烯酸中含有C、H、O三种元素,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A正确;
B.丙烯酸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B正确;
C.丙烯酸中含有羧基,可以与某些活泼金属、碱、碱性氧化物反应,C正确;
D.丙烯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酸,聚合物的结构简式为,D错误;
答案选D。
13. 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情况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D. 用和反应,当存在于所有物质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不选A;
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2浓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不选B;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物质浓度不再改变,故不选C;
D.用和反应,存在于所有物质中,不能判断各物质浓度是否发生改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选D;
选D。
14.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4NH3+5O24NO+6H2O,内的物质的量从减少到,则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A. 1.25 ml∙L-1∙min-1B. 2.5 ml∙L-1∙min-1
C. 5 ml∙L-1∙min-1D. 0.5 ml∙L-1∙min-1
【答案】A
【解析】
【详解】内的物质的量从减少到,则的浓度变化为,因此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答案选A。
15. 下列实验所用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可以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乙烷与溴水不反应,可以使用溴水鉴别乙烯和乙烷,A正确;
B.由于金属钠的密度大于乙醇且小于水,则钠与乙醇反应时,钠会沉到乙醇底部;钠与水反应时,钠漂浮在水的表面,因此可以使用金属钠来鉴别乙醇与水,B正确;
C.乙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乙醇极易溶于水,因此不能使用NaOH溶液除去乙醇中的乙酸,C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属于还原性糖,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以使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D正确;
答案选C。
16.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加入过量的乙醇,可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
B. 试管乙中盛放饱和溶液可除去乙酸和乙醇
C. 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
D. 实验结束,乙中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甲中加入过量的乙醇也不能使乙酸完全转化为乙酸乙酯,故A错误;
B.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吸收乙酸,试管乙中盛放饱和溶液可除去乙酸和乙醇,故B正确;
C.乙醇、乙酸易溶于水,乙中导管不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故C正确;
D.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实验结束,乙中上层为无色透明的乙酸乙酯,故D正确;
选A。
17. 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总反应为,电池工作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极可为片
B. 电极的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
C. 负极反应为
D. 可为溶液,电池工作时向电极运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电池的总反应可知,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子的流向,则X为负极,电极材料是铁,电极反应为,Y为正极,其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电极可以选择Cu,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溶液,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解答。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负极,电极材料为Fe,故A错误;
B.电极Y的作用是提供得电子场所,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负极的反应为,故C错误;
D.可为溶液,电池工作时向负极(X)电极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18.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与在暗处剧烈化合,与在加热条件下缓慢反应
B. 金属与熔融态的反应制备金属
C. 向溶液中通入生成
D. 不能与溶液反应而可以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越容易与反应,与在暗处剧烈化合,与在加热条件下缓慢反应,说明非金属性:F>I,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
B.金属与熔融态的置换反应生成金属,由于钾熔点比钠低,因此高温时K为气体,反应可以正向进行,与元素周期律无关,B符合题意;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因此向溶液中通入生成,说明单质氧化性:>,即非金属性:Cl>Br,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
D.不能与溶液反应而可以,说明金属性:Mg>Al,可以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9.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现代医学上,的放射性被用来治疗癌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含有的中子数为135
B. 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七周期IIA族
C. 单质与水剧烈反应
D. 镭的某核素衰变过程为→(氡)+X,则X为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的中子数为223-88=135,故A正确;
B.是8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七周期IIA族,故B正确;
C.是活泼金属,单质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故C正确;
D.镭的某核素衰变过程为→(氡)+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质子数为2,所以X为He元素,故D错误;
选D。
实验室利用海带(含碘化物、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等)提取碘的步骤如下。
ⅰ.将海带进行灼烧、浸泡、过滤,取滤液;
ⅱ.向其中加入稀和;
ⅲ.继续加入有机试剂,充分振荡、静置,取下层溶液;
ⅳ.向其中加入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取上层溶液;
ⅴ.加入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
已知:
回答下列2个小题。
20. 下列关于步骤ⅰ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灼烧海带不仅除去了有机化合物,而且富集了碘元素
B. 步骤ⅱ,与反应的产物中有和
C. 步骤ⅲ,有机试剂可为
D. 步骤ⅲ的目的是富集,并与水中的杂质分离
21. 下列关于步骤ⅲ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ⅲ和ⅳ,均需用到分液漏斗
B. 步骤ⅳ需使用足量的稀溶液
C. 步骤ⅳ,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有机溶剂中的
D. 步骤ⅴ,每生成转移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A.灼烧海带,海带中的有机物会分解或燃烧,碘元素从与有机物结合的形式转化为I-,有助于后续将I-转化为碘单质,因此灼烧海带不仅除去了有机化合物,而且富集了碘元素,A正确;
B.步骤ⅱ,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产物中只有I2,没有O2,B错误;
C.步骤ⅲ为萃取I2,可采用CCl4作萃取剂,C正确;
D.步骤ⅲ是萃取,将I2从水中转移到CCl4中,可以富集I2,并与水中的杂质分离,D正确;
故选B。
【21题详解】
A.步骤ⅲ是萃取,萃取分液需要用到分液漏斗,步骤ⅳ中加入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取上层溶液,也采用了萃取分液操作,需要用到分液漏斗,A正确;
B.步骤ⅴ中需要加入溶液,以保证I-和在酸性环境中反应,若步骤ⅳ使用足量的稀溶液,会使步骤ⅴ中的消耗量增大,B错误;
C.钠盐是离子化合物,可以完全电离成Na+和对应阴离子,这些离子易与水结合,水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有机溶剂中的,C正确;
D.步骤ⅴ中发生的反应为,依据关系式3I2~5e-,故每生成转移,D正确;
故选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22. 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备多种化工产品。
(1)试剂为___________。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D是高分子,可用来制造包装材料。D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答案】(1)H2O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 ①. 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②. 取代(酯化)反应
(4)
【解析】
【分析】乙烯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则试剂X是水,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则A为乙醛,乙醛继续被氧化生成乙酸,则B为乙酸,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C为乙酸乙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D为高分子化合物,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X是H2O。
【小问2详解】
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为:。
【小问3详解】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反应为:;该反应属于取代(酯化)反应。
【小问4详解】
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D为高分子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
23. 实验室以与的反应为对象研究化学反应的限度与速率,实验设计如图所示:
(1)实验观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为探究该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填化学式),观测到___________,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3)为探究温度和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所用试剂:溶液、溶液、蒸馏水、淀粉溶液
①将实验方案补全。
②实验表明反应速率:实验2实验1实验3,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 ①. KSCN ②. 溶液由黄色变红色
(3) ①. 0.1 ②. 5 ③. 0.05 ④. 5 ⑤. 2滴 ⑥. 0 ⑦. 0.1 ⑧. 5 ⑨. 0.05 ⑩. 4 ⑪. 2滴 ⑫. 1 ⑬. 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实验3实验1实验2
【解析】
【分析】“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要研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必须相同。探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变量为,取用的体积不同,要控制溶液总体积相等。
【小问1详解】
与反应生成Fe2+、I2,实验观测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小问2详解】
不足,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观测到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小问3详解】
实验1、实验2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其它条件相同,所以实验2取5mL、5mL、2滴淀粉溶液、蒸馏水的体积为0;
实验1、实验3探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1实验3,则实验1中的浓度大于实验3,实验1取用的体积大于实验3,根据控制变量法,其它条件相同,应可知混合后溶于总体积相等,所以实验3取5mL、4mL、2滴淀粉溶液、1mL蒸馏水;
②实验2实验1实验3,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实验3实验1实验2。
24.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依据周期表完成下列推断。
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②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示)。
③用电子式表示与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__________。
④如图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某小组同学研究C和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预测非金属性:C___________(填“”或“”),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该方案的原理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判断C和的非金属性强弱。
③有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改进的方案是___________。
(3)长周期金属元素锗和铅位于第族。
已知:ⅰ 锗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ⅱ 锗与稀硫酸不反应
ⅲ 铅与稀硫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
①预测锗单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两种元素失电子能力:
.两种元素可能存在价和价的氧化物
.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
③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一段时间后铅与稀硫酸反应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第2周期VA族 ②. ③. Na>N>O ④. ⑤. K
(2) ①. > ②. C和位于同一主族,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Si>C或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吸引力)得电子能力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④. 将稀盐酸更换为稀硫酸或在锥形瓶与烧杯之间增加一个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3) ①. 作半导体材料 ②. bc ③. 铅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沉淀,覆盖在铅表面,阻碍铅与稀硫酸接触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X是N元素、Y是O元素、Z是Na元素、W是K元素、M是Cl元素。
【小问1详解】
①X是N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2周期VA族;Y是O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②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N、O、Na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排序为Na>N>O。
③NaCl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NaCL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
④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图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K。
【小问2详解】
①C和位于同一主族,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Si>C,得电子能力,所以非金属性C>。
②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该方案是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C和的非金属性强弱。
③锥形瓶排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都能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所以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改进的方案是:将稀盐酸更换为稀硫酸或在锥形瓶与烧杯之间增加一个盛放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小问3详解】
①锗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预测锗单质的一种用途是作半导体材料。
②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两种元素失电子能力:,故a错误;
b.两种元素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高价为+4价,可能存在价和价的氧化物,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增强,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故c正确;
选bc。
③铅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铅沉淀,覆盖铅表面,阻碍铅与稀硫酸接触,所以一段时间后铅与稀硫酸反应停止。
25. 化学对于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如图为三种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判断更适合作汽车燃料的可燃物为___________(填“”、“B”或“C”)。
(2)汽车尾气中含有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内燃机中高温环境下和的反应。已知:断裂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如下:
①当参与反应时_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的能量为___________。
②汽车尾气中装有三元催化器,可使和发生反应而去除。该反应利用了的___________性。
(3)为了减小对环境的影响,电动汽车代替部分燃油汽车。如图为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甲烷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A电极是原电池的___________极。
②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迁移的方向为___________(填“从A到B”或“从B到A”)。
④甲烷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因是电池装置可将___________,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4)汽车安全气囊是保护生命安全的重要装置。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起到缓冲作用。某气体发生剂由叠氮化钠等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已知:是主要的产气物质,汽车碰撞时,点火器点火引发迅速分解产生和,并释放大量的热。
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作用___________。
②添加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的量过多导致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
【答案】(1)A (2) ①. 吸收 ②. 180 ③. 氧化
(3) ①. 正 ②. 离子导体 ③. 从A到B ④.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4) ①. 4Na+MnO2Mn+2Na2O ②. 碳酸氢钠分解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适当降低体系温度的作用 ③. 体系温度降低程度过大,导致分解产气的速率降低,达不到实际需求
【解析】
【小问1详解】
燃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燃点较低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适合用作车用的燃料需要具有较高的燃点,等物质的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多,燃料A到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高,且放出的能量较多,符合要求;燃料B到达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低,不符合要求;燃料C到达燃点需要的能量较高,但放出的能量较少,不符合要求;故选A。
【小问2详解】
①根据N2(g)+O2(g)=2NO(g),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946+498)kJ/ml,生成物形成化学键释放出的能量=,,可以得到消耗1mlN2吸收的能量为;
②使和发生反应除去,反应为:,NO的化合价从+2价降低到0价,体现NO的还原性。
【小问3详解】
甲烷燃料电池中甲烷产生二氧化碳,因此通入甲烷的电极B为负极,电极A为正极,
①根据分析可知,A电极是原电池的正极;
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两极一液成回路”,因此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离子导体;
③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该电池的正极为电极A,电极反应式为:,因此迁移的方向为从A到B;
④电池装置可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小问4详解】
①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迅速分解产生和,并释放大量的热,产生的单质钠很活泼,因此用二氧化锰进行处理,发生的反应为:4Na+MnO2Mn+2Na2O;
②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因此添加的主要目的是:碳酸氢钠分解吸收热量,从而起到适当降低体系温度的作用;
的量过多导致的不利影响是:体系温度降低程度过大,导致分解产气的速率降低,达不到实际需求。
26. 某精选的硫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和二氧化硅。利用其生产硫酸和绿矾(FeSO4·7H2O)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图:
(1)接触室中SO2与O2反应,控制反应条件为400℃、催化剂,目是___________。
(2)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釜Ⅰ中固体S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
(4)反应釜Ⅱ,当固体X为铁粉时,铁粉的作用有___________。
(5)反应釜Ⅱ,当固体X为硫铁矿时,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作用下,溶液a与FeS2发生反应。
①将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
FeS2+ + Fe2+++
②研究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发现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是当温度高于25℃时,反应速率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从矿物资源充分利用的角度对该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
【答案】(1)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2)SO3+H2O=H2SO4
(3)FeS中-2价硫元素被O2氧化或者被Fe3+氧化
(4)将Fe3+还原为Fe2+,消耗过量的H2SO4
(5) ①. FeS2+14Fe3++8H2O 14Fe2++2+16H+ ②. 温度升高,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
(6)煅烧反应釜Ⅰ中得到的固体,将产生的SO2气体用于制硫酸
【解析】
【分析】硫铁矿在沸腾炉中高温生成氧化铁与二氧化硫,混合气体为二氧化硫和空气,经过净化器后进入接触室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所得混合气体为三氧化硫、二氧化硫、空气等进入吸收塔用98.3%硫酸吸收SO3转化为H2SO4,尾气中含有SO2、空气重新进入接触室,以提高SO2的转化率,沸腾炉中产生的炉渣主要为硫化亚铁、氧化铁、二氧化硅等,在反应釜Ⅰ中加入硫酸溶解,再用氧气氧化可得溶液a,主要成分为硫酸铁,进入反应釜Ⅱ中,向硫酸铁中加入铁粉得硫酸亚铁溶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烧渣用酸溶解后得固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硫,硫经氧化得二氧化硫,可循环利用,据此分析解题。
【小问1详解】
已知SO2和O2是一个正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故接触室中SO2与O2反应,控制反应条件为400℃、催化剂,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成效率,故答案为: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成效率;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吸收塔用98.3%硫酸吸收SO3转化为H2SO4,则吸收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H2O=H2SO4,故答案为:SO3+H2O=H2SO4;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在反应釜Ⅰ中加入硫酸溶解,再用氧气氧化可得溶液a,则反应釜Ⅰ中固体S产生的原因可能有FeS中-2价硫元素被O2氧化或者被Fe3+氧化,故答案为:FeS中-2价硫元素被O2氧化或者被Fe3+氧化;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主要成分为硫酸铁的溶液,进入反应釜Ⅱ中,向硫酸铁中加入铁粉得硫酸亚铁溶液,即反应釜Ⅱ,当固体X为铁粉时,铁粉的作用有将Fe3+还原为Fe2+,消耗过量的H2SO4,故答案为:将Fe3+还原为Fe2+,消耗过量的H2SO4;
【小问5详解】
反应釜Ⅱ,当固体X为硫铁矿时,。
①由分析可知,溶液a的主要溶质为Fe2(SO4)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作用下,溶液a与FeS2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S2+14Fe3++8H2O 14Fe2++2+16H+,故答案为:FeS2+14Fe3++8H2O 14Fe2++2+16H+;
②研究温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发现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由于本反应使用了氧化亚铁硫杆菌,温度过高该生物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导致温度高于25℃时,反应速率下降,故答案为:温度升高,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降低,反应速率下降;
【小问6详解】
由分析可知,烧渣用酸溶解后得固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硫,硫经氧化得二氧化硫,可循环利用,可实现矿物资源充分利用,故答案为:煅烧反应釜Ⅰ中得到的固体,将产生的SO2气体用于制硫酸。考生须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教育ID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教育ID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本练习卷满分共100分,作答时长90分钟。
A.燃气灶
B.风力发电机
C.太阳能电池
D.铅蓄电池
选项
物质
化学键类型
化合物类型
A
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
B
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
C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
D
离子键、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试剂
A
鉴别乙烯和乙烷
溴水
B
鉴别乙醇与水
金属钠
C
除去乙醇中的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D
检验淀粉在酶作用下水解产生了葡萄糖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序号
温度
(碘化钾)
(碘化钾)
(硫酸铁)
(硫酸铁)
淀粉溶液/滴
(水)
1
0.1
5
0.05
5
2
0
2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
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化学键
氮氮键
氧氧键
氮氧键
吸收能量
946
498
632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下列关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高一化学-丰台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pdf、20241丰台高一上化学期末pdf、高一年级化学-答案doc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