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
化学试题
考生须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教育ID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教育ID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练习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练习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本练习卷满分共100分,作答时长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要求的一项。
1. 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为氧化性气体
B. 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 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 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与互为同位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H2作为燃料在反应中被氧化,体现出还原性,故A项说法错误;
B.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项说法错误;
C.乙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C项说法错误;
D.与是质子数均为92,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因此二者互为同位素,故D项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叙述正确的是D项。
2. 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B. 碳酸氢钠粉末与柠檬酸的反应
C.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 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与柠檬酸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灼热的氧化铜与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D正确;
故选D。
3. 根据乙烯的性质可以推测丙烯(CH2=CHCH3)的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
B. 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丙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是CH2Br- CH2- CH2Br
D. 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丙烯与乙烯的性质相似,乙烯能在空气中燃烧,丙烯也可以,A项正确;
B.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
C.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与Br2的加成产物是CH2Br-CHBr-CH3,C项错误;
D.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聚反应,碳碳双键中一条键发生断裂,生成聚丙烯,D项正确;
答案选C。
4. 镓(31Ga)与K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下列关于G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 B. 原子半径比K小
C. 单质的还原性比K弱 D. Ga(OH)3的碱性比Al(OH)3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A.镓(31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比K小,B正确;
C.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则镓单质的还原性比K弱,C正确;
D.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Ga(OH)3的碱性比Al(OH)3强,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向苦卤(含)中通入氯气:
C. 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醋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OH-=CH3COO-+H2O,A错误;
B.向苦卤(含Br-)中通入氯气,氯气将Br-氧化成Br2,自身被还原为Cl-,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
C.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Al(OH)4]-,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H2O和CO2,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A。
6.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8g重水()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B. 0.5mo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C. 32g环状( )分子中含有的S-S键数为
D. 的HClO溶液中的数目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D2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则18g重水物质的量为0.9 mol,根据关系式D2O~10质子计算可得质子数为0.9,A错误;
B.乙醇的结构式为 ,0.5mol乙醇含有的共价键为4,B错误;
C.由图示结构列关系式,S8~8S-S,32gS8含有的S-S数目为,C正确;
D.HClO为弱电解质,绝大多数以分子形式存在,因此的数目远小于,D错误;
答案选C。
7. 对羟基苯甲酸是一种常见的防腐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烃的衍生物 B. 分子式为
C. 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 D. 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物质含有苯环、酚羟基和羧基,属于烃的衍生物,故不选A;
B.该物质分子式为分子式为,故选B;
C.该物质含有酚羟基和羧基2种含氧官能团,故不选C;
D.该物质含有苯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不选D;
答案选B。
8. 探究的分解反应,实验方案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 向①中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未见复燃,说明未分解
C. 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D. 本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分解的速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H-O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O-O键,A正确;
B.氧气浓度较大时,才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该操作不能说明未分解,B错误;
C.根据对比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对比②③④,可探究温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C正确;
D.产生气泡越快,分解速率越快,本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分解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目的
收集并验证乙烯
比较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性
分离乙醇和乙酸
制备并收集
实验方案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烯的密度接近空气,比空气略小,一般不使用排空气的方法收集,A错误;
B.可通过比较钠与水、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速率大小来比较乙醇分子中羟基氢原子和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活泼性,能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
C.乙醇和乙酸互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乙醇和乙酸,C错误;
D.NO2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
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
B
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
Si与Cl形成共价键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
ⅣA族的Sn和Pb是半导体材料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Be比Mg不活泼,Mg与冷水较难反应,Ca与冷水较易反应推测Be(铍)与冷水更难反应,A合理;
B.同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往右增强,非金属与非金属易形成共价键,Na与Cl形成离子键,Al与Cl形成共价键,推测Si与Cl形成共价键,B合理;
C.同主族元素半径从上往下增大,与H形成的键能减弱,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推测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C合理;
D.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是半导体材料,二者都处在该交界处,ⅣA族的Sn和Pb没在该交界处,不是半导体材料,D不合理;
故选D。
11. 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的负化合价有-1价、-2价 B. 原子半径大小为
C. 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 D. 无色无味气体为WX
【答案】A
【解析】
【分析】短周期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与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X是O元素、Y是Mg元素。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则W是C元素。
【详解】A.O的负化合价有-1价、-2价,故A正确;
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原子半径大小为,故B错误;
C.Mg(OH)2不能和碱反应,不具有两性,故C错误;
D.MgCO3和盐酸反应放出的无色无味气体为CO2,故D错误;
选A。
12. 自然界中时刻存在着氮气的转化。实现氮气按照一定方向转化一直是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如图为N2分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转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2→NH3,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
B. 在催化剂a作用下,N2发生了氧化反应
C. 催化剂a、b表面均发生了极性共价键的断裂
D. 使用催化剂a、b均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的固定是指氮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N2→NH3的反应为氮的固定,但NH3→NO的反应没有氮气参与,不属于氮的固定,故A错误;
B.由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a作用下,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氮气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由示意图可知,催化剂a的表面只发生了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没有发生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故C错误;
D.使用催化剂a、b可加快反应速率,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故D正确;
故选D。
13. 钛酸钡是一种压电材料,主要用于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器件的配制。某工厂以重晶石为原料,生产的工业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焙烧”后固体产物有、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
A. “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还原
B. “酸化”中的酸为硫酸
C. “沉淀”步骤中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D. “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重晶石、炭粉、氯化钙焙烧生成、BaS、 CaS和CO,浸取、过滤,滤渣为CaS,滤液中含有、BaS;加盐酸酸化,把BaS转化为,浓缩结晶得固体,用水溶液,加TiCl4、草酸铵生成沉淀,加热分解生成;
【详解】A.“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做还原剂,将还原为BaS,故A正确;
B.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酸化”中的酸不能为硫酸,应该为盐酸,故B错误;
C.“沉淀”步骤中、TiCl4、草酸铵反应生成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C正确;
D.“热分解”时,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根据元素守恒,产生的,故D正确;
选B。
14. 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资料:ⅰ.(黄色)。
ⅱ.低浓度呈无色,MnS为肉色沉淀。
ⅲ.。
A. 溶液显酸性
B. 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由此可以分析出固体a中除了MnS外,一定还有
C. 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产生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将氧化
D. 分析上述实验,与溶液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用量及阴离子种类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MnS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将固体a过滤、洗涤,放置在空气中,固体变为棕黑色。固体a中不一定有故B错误;
C.固体c的主要成分是,产生的可能原因是:酸性条件下,将氧化为,故C正确;
D.分析上述实验,与溶液反应的产物与反应物用量有关,不能判断与阴离子种类有关,故D错误;
选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8分)
15. 一种简单的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1)锌是电池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a.电极材料 b.电极反应物 c.电子导体 d.离子导体
(3)该原电池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___________(填“Zn→Cu”或者“Cu→Zn”)。从化学的角度分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因:___________。
(4)若将铜换成碳棒,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
a.
b.
c.
【答案】(1) ①. 负 ②.
(2)bd (3) ①. Cu→Zn ②. 原电池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并通过能导电的物质形成闭合回路,产生电流
(4)(或)
(5)ab
【解析】
【分析】该电池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由此可以判断,Zn为负极失电子,电子由Zn经导线留向Cu电极,内电路中,氢离子移向正极,硫酸根移向负极,从而实现电流循环。
【小问1详解】
由分析知,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反应;
小问2详解】
电解质溶液中H+在正极得电子,同时硫酸根移向负极,起到离子导体的作用,故选bd;
【小问3详解】
电流的方向与电子流向相反,因此外电路中,由Cu经导线流向Zn,产生电流的原因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极进行,从而实现电子的自发流动,形成电流;
【小问4详解】
正极铜并没有参与电极反应,换成碳棒,反应不变,依然是(或);
【小问5详解】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c中没有电子转移,符合条件的只有ab,故选ab。
16. X、V、Z、M、Q、R皆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
(1)已知X位于第一周期,则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比较Y和Z的简单氢化物,更稳定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已知Q位于第三周期,则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4)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简单离子半径:
b.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盐或碱
c.Z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酸
(5)M的单质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比较和M的阴离子,还原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答案】(1) (2)
(3)第四周期第ⅡA族
(4)bc (5) ①. ②. ③. Cl、I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离子半径,失电子能力,还原性
【解析】
【分析】X、Y、Z、M、Q、R皆为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位于第一周期,根据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图,可知X是H元素;Y是O元素;Z是N元素;M是Cl元素;Q是Na元素;R是Ca元素。
【小问1详解】
是共价化合物H2O,电子式为 ;
【小问2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H2O、NH3中更稳定是H2O。
【小问3详解】
R是C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ⅡA族;
【小问4详解】
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简单离子半径:,故a错误;
b.由H、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NH4NO3或 ,故b正确;
c.HNO3与HClO4均为强酸,故c正确;
选bc。
【小问5详解】
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I为同主族元素,电子层数,离子半径,失电子能力,还原性。
17. 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下图为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的一种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1)过程Ⅰ的原理:,根据下表数据回答:
化学键
H-H
O=O
H-O
键能
436
496
463
①完全分解需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___________kJ。
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能量变化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A. B. C. D.
(2)2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过程Ⅱ中的反应,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
b.容器中不再变化
c.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利用过程Ⅲ的反应设计的一种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c是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d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若线路中转移1mol电子,则该电池理论上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L。
(4)过程Ⅳ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吸收 ②. 484 ③. C
(2) ①. ②. ad
(3) ①. 负 ②. ③. 5.6
(4)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焓变=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H=4×463-2×436-496=484。完全分解需吸收能量484kJ能量。
②该过程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且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符合条件的为C;
【小问2详解】
①和反应生成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a.任何时候,单位时间内消耗,同时生成,故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a选;
b.容器中不再变化,说明两者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b不选;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一直不变,压强为定值,故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可能达到平衡,c不选;
d.各物质均为气体,密度保持不变,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d选;
故选ad。
【小问3详解】
①该过程为甲醇燃料电池,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根据氢离子移动方向,c是负极,d为正极,正极氧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②根据,若线路中转移1mol电子,则该电池理论上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mol×。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可以进入混合气重复利用,则过程Ⅳ的目的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
18. 以粮食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其制备乙酸乙酯(C)和高分子材料(G)的流程如下:
已知:
ⅰ.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
ⅱ.饱和水溶液pH为5.6。
(1)某兴趣小组尝试利用该原理酿制米酒。
①《齐民要术》中记载“浸曲三日,如鱼眼汤沸,酘米。其米绝令精细”。此中“曲”为酒曲,含有酶,在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精细”即将米研磨为粉状,目的是___________。
②为了更好地了解米的发酵过程,小组同学每隔24小时测定米酒的酒精度和pH,连续10天,收集相关数据绘制了实验数据图。
针对米酒的pH变化趋势,甲同学分析原因是酿酒过程中产生了。乙同学认为不合理,其依据一是___________;依据二是乙醇中含官能团___________(填名称),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化成B且酸性比碳酸强。
(2)“酒越陈越香”是因为生成酯类物质。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其中n(氧化剂):n(还原剂)=___________。
②反应Ⅲ的发生装置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试剂X为饱和溶液。
b.实验时,先加浓硫酸,再加无水乙醇和冰醋酸。
c.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
d.实验结束时,采用蒸发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3)①D也可由戊烷裂化裂解制得。写出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戊烷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②F→G为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在反应Ⅰ→Ⅵ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_。
(5)研究资料表明,酿酒的过程中会产生乳酸(),请依据反应Ⅲ推测其生成的六元环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催化 ②.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③. 饱和水溶液pH为5.6,与图中的最低pH为4.1不相符(第七天的时候乙醇的量不再增加,但是pH还在下降) ④. 羟基
(2) ①. ②. 1:2 ③. ac
(3) ①. ②.
(4)反应Ⅴ (5)
【解析】
【分析】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乙醛氧化为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则A是乙醛、B是乙酸;D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D是乙烯;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
【小问1详解】
①此中“曲”为酒曲,含有酶,是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将米研磨为粉状,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②针对米酒的pH变化趋势,甲同学分析原因是酿酒过程中产生了。饱和水溶液pH为5.6,与图中的最低pH为4.1不相符,所以乙同学认为不合理;依据二是乙醇中含官能团羟基,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氧化成乙酸,且酸性比碳酸强。
【小问2详解】
①反应Ⅰ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化学方程式是,乙醇是还原剂、氧气是氧化剂,n(氧化剂):n(还原剂)=1:2。
②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所以试剂X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实验时,混合时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最后加冰醋酸,故b错误;
c.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有香味,所以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溶液的液面上有一层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油状液体,故c正确;
d.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实验结束时,采用分液的方法将乙酸乙酯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故d错误;
选ac。
【小问3详解】
①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戊烷,说明结构对称,结构简式为。
②F→G为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聚氯乙烯,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反应Ⅰ是氧化反应、反应Ⅱ是氧化反应、反应Ⅲ是取代反应、反应Ⅳ是消去反应、反应Ⅴ加成反应,反应Ⅵ是消去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Ⅴ;
【小问5详解】
2分子乳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六元环酯(),结构简式为。
19. 某小组同学探究与新制悬浊液的反应。
资料:ⅰ.为砖红色固体,难溶于水,会在酸性溶液中溶解而转化为Cu和。
ⅱ.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能与氨水反应生成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
实验装置如图(夹持装置略)。
序号
物质a
C中实验现象
通入前
通入后
Ⅰ
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开始时有砖红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静置,试管底部有少量紫红色固体,溶液呈绿色
Ⅱ
溶液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开始时有黄色沉淀出现,一段时间后,黄色沉淀消失,静置,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绿色
(1)B中试剂是___________。
(2)通入前,实验Ⅰ、Ⅱ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①实验Ⅰ通入后产生砖红色沉淀,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分析实验Ⅰ一段时间后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同学们对实验Ⅱ中白色沉淀成分继续探究。
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乙同学用另一种方法证明了该白色沉淀为CuCl,实验方案如下:
现象1现象2
填写下表空格:
试剂1
___________
试剂2
蒸馏水
现象1
___________
现象2
___________
(5)实验Ⅰ和实验Ⅱ中与新制悬浊液均发生了___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反应现象的不同与___________有关。
【答案】(1)饱和溶液
(2)
(3) ①. 2Cu(OH)2+SO2+2NaOH=2Na2SO4+Cu2O+3H2O ②. 溶液中溶解的增多,溶液的酸性增强,使溶解
(4) ①. ②. 浓盐酸 ③. 白色沉淀溶解 ④. 出现白色沉淀
(5) ①. 氧化还原 ②. 与配制所用铜盐的阴离子种类
【解析】
【分析】A制备二氧化硫,通过观察B中气泡的速度控制A中产生二氧化硫的速度,C中二氧化硫和新制悬浊液的反应,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1详解】
B的作用是控制二氧化硫气体的流速,B中试剂不能吸收二氧化硫,所以B中试剂是饱和溶液;
【小问2详解】
通入前,实验Ⅰ、Ⅱ中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实验Ⅰ通入后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高为+6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H)2+SO2+2NaOH=2Na2SO4+Cu2O+3H2O
②Cu2O在酸性溶液中溶解转化为Cu和,实验Ⅰ一段时间后, 溶液中溶解的增多,溶液的酸性增强,使溶解,砖红色沉淀消失。
【小问4详解】
①甲同学取少量白色沉淀,洗净后加入氨水,得到蓝色溶液,在空气中会立即被氧化成而使溶液显蓝色,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CuCl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浓盐酸;取白色固体加浓盐酸,白色固体溶解,在加蒸馏水,又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白色固体是CuCl。
【小问5详解】
实验Ⅰ和实验Ⅱ中与新制悬浊液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现象的不同与与配制所用铜盐的阴离子种类有关。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56,5ml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探究的分解反应,实验方案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氢键无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结构与性质,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