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随堂练习题
展开1.(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证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2.(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B.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减缓了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3.(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收集D.验满
4.(2023春·吉林长春·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均需要加热,化合反应均需要点燃
D.石蜡燃烧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5.(2023·福建宁德·统考二模)下列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分步操作,其中错误是
6.(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臭氧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臭氧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7.(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属于物理变化
8.(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热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把装置安装好;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⑤⑥
9.(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利于管口冷凝水回流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便于气体导出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避免粉尘随气流进入导管
10.(2023春·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思维导图”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碎片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明整理的“氧气”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处:氧气所处的物质类别是纯净物
B.②处:“物理性质”中可添加上“密度大于空气”
C.③处:“用途”中可添加“燃料”
D.④处:制取中的错误是收集方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
11.(2022春·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某同学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操作如下:①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 二氧化锰,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过氧化氢迅速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上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A.1B.2 C.3D.4
12.(2022秋·辽宁沈阳·九年级东北育才学校校考周测)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H2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与排水法制取气体时,在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导致试管骤冷炸裂
D.可以用如图微热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13.(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KClO3和少量MnO2混合加热至不再产生氧气,下列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14.(2023·山东泰安·泰安一中校考二模)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取液体B. 氧气的验满
C. 加热固体D.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
15.(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16.(2023·江苏无锡·无锡市江南中学校联考二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31.6g的高锰酸钾(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记录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3.2gB.t3时,试管内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分解只生成一种氧化物D.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
1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C.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时,先放酒精灯,再固定试管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18.(2023·重庆九龙坡·校考三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二、实验题
19.(2023·吉林长春·校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图示中的序号);
③用a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剩余固体质量为bg,产生氧气质量为cg。为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a是否等于
B.继续加热,观察是否还有氧气产生
三、填空题
20.(2021秋·四川宜宾·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技能之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乙图中,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集气瓶中时,可观察到气球____________(“变大”或“不变”或“变小”),红墨水向________(“左”或“右”)移动。其中MnO2在该化学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
(3)丙图中,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伸入红磷过慢,可能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3春·山东淄博·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选项中,对相应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证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答案】B
【详解】A、若能观察到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则证明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故A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B错误;
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集满,故C正确;
D、在蜡烛火焰上方放冷而干燥的烧杯,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023春·山东泰安·八年级统考期中)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量筒中涌出柱状的泡沫,可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产生的氧气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B.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减缓了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答案】C
【详解】A、反应产生的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不可作燃料,故选项A说法错误;
B、加发泡剂和催化剂后反应加快了,故选项B说法错误;
C、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C说法正确;
D、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会分解,只是反应速率慢一些,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C。
3.(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氧气是人类活动的必需的物质之一,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装置图错误的是
A.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收集D.验满
【答案】C
【详解】A、过氧化氢制氧气用的是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选项A正确;
B、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利用固固加热型,故选项B正确;
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从长管进入集气瓶,空气从短管排出集气瓶,故选项C错误;
D、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4.(2023春·吉林长春·八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均需要加热,化合反应均需要点燃
D.石蜡燃烧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答案】D
【详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而生成物必须是一种,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而反应物必须是一种,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碳酸分解,化合反应不一定需要点燃,如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石蜡燃烧是石蜡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两种,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合应和分解反应的知识,依据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解答即可。
5.(2023·福建宁德·统考二模)下列是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分步操作,其中错误是
【答案】B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按要求连接装置,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过一段时间,导管中会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B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具体操作:把集气瓶装满水,倒置于水槽中,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将导管插入瓶口开始收集,故C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D正确。
故选:B。
6.(2023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中)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臭氧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臭氧所具备的物理性质应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B.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C
【详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是根据: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臭氧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难溶于水;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C。
7.(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新物质氧气生成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所以分离液态空气法得到的氧气不是新生成的,说法错误;
B、工业上是从液化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制氧气,说法正确;
C、工业上是从液化空气法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制氧气,氮气沸点较低先收集到,说法正确;
D、工业制氧气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故选A。
8.(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热药品;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把装置安装好; 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⑥熄灭酒精灯。
A.②③①④⑤⑥B.②③①④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②①④⑤⑥
【答案】A
【详解】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操作顺序是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把装置安装好,然后加热药品,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最后熄灭酒精灯,即正确步骤是②③①④⑤⑥,故选A。
9.(2023秋·九年级课时练习)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使用如图所示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利于管口冷凝水回流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便于气体导出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D.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避免粉尘随气流进入导管
【答案】D
【详解】A、试管口略向上倾斜,管口冷凝水回流会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
B、导管伸入试管较长,不便于气体导出,只需伸出胶塞即可,故B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
D、试管口应该放一团棉花,避免粉尘随气流进入导管,阻塞导管,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春·江苏泰州·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思维导图”是将学习过程中的碎片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明整理的“氧气”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处:氧气所处的物质类别是纯净物
B.②处:“物理性质”中可添加上“密度大于空气”
C.③处:“用途”中可添加“燃料”
D.④处:制取中的错误是收集方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C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说法正确;
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是物理性质,说法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错误;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方法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法正确。
故选C。
11.(2022春·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自主招生)某同学进行氧气的制备实验,操作如下:①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 二氧化锰,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过氧化氢迅速加入锥形瓶中,立即收集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上述实验中存在的错误有几处?
A.1B.2 C.3D.4
【答案】B
【详解】①实验装置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错;
②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 二氧化锰,然后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固体置于锥形瓶中,液体置于分液漏斗中。故对;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过氧化氢分次加入锥形瓶中,控制反应的速率。待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收集气体,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故错。故有2处错误。
故选B。
12.(2022秋·辽宁沈阳·九年级东北育才学校校考周测)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说法正确的是
A.H2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与排水法制取气体时,在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导致试管骤冷炸裂
D.可以用如图微热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答案】C
【详解】A、H2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A错。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固体粉末进入导管。B错。
C、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与排水法制取气体时,在实验结束后,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沿导管倒吸回试管,导致试管骤冷炸裂。C正确。
D、由于图中长颈漏斗与空气连通,所以不能用如图微热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D错。
综上所述:选择C。
13.(2023秋·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KClO3和少量MnO2混合加热至不再产生氧气,下列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详解】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酸钾的质量不断减少,直至氯酸钾反应完全,氯酸钾的质量减小为零,故A图像错误;
B、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故B图像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图像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后,氯化钾的质量不再改变,因为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因此氯化钾的质量应从0开始,故D图像错误;
故选B。
14.(2023·山东泰安·泰安一中校考二模)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胶头滴管取液体B. 氧气的验满
C. 加热固体D. 向试管中加入固体粉末
【答案】D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实验操作错误;
B、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收集满,实验操作错误;
C、用试管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实验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将装有药品的纸槽慢慢伸入试管,再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正确;
故选:D。
15.(2023·全国·九年级假期作业)下图关于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方法制氧气的原料来源广泛B.该分离过程是化学变化
C.说明液氧比液氮沸点低D.该液体物质是纯净的氧气
【答案】A
【详解】A、该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空气来源广泛,符合题意;
B、该分离过程,只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时,氮气先分离出来,说明液氮比液氧的沸点低,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物质是由氧气、稀有气体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2023·江苏无锡·无锡市江南中学校联考二模)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31.6g的高锰酸钾(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记录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3.2gB.t3时,试管内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C.高锰酸钾分解只生成一种氧化物D.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
【答案】B
【详解】A、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产生 氧气的质量,31.6g-28.4g=3.2g,不符合题意;
B、t3时,试管内固体除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外,还有少部分高锰酸钾,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分解只生成一种氧化物(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化合价有三种,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2秋·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药品,后放砝码
C.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时,先放酒精灯,再固定试管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C
【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所制取的气体,造成药品浪费,所以应该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故B错误;
C、连接仪器一般按照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固定装置时,先放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再把导管移出水槽.这样随着试管的温度越来越低,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就越来越小,内部大气压变小,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槽内的水就会被顺着导管压到试管内,可能使试管由于受热不均从而炸裂,故D错误;
故选C。
18.(2023·重庆九龙坡·校考三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科学思维: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答案】B
【详解】A、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过程本质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故A说法正确;
B、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B说法不正确;
C、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接触外焰处的火柴梗最先炭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故C说法正确;
D、实验后的有害废液收集后集中处理,能减少环境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二、实验题
19.(2023·吉林长春·校考模拟预测)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图示中的序号);
③用a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剩余固体质量为bg,产生氧气质量为cg。为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计算a是否等于
B.继续加热,观察是否还有氧气产生
【答案】(1)酒精灯
(2) A B
【详解】(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①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
②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A;
③高锰酸钾没有分解完,加热就会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判断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的办法是:继续加热,看是否还有氧气产生。故填:B。
三、填空题
20.(2021秋·四川宜宾·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读图能力是学生学习化学必备技能之一,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乙图中,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集气瓶中时,可观察到气球____________(“变大”或“不变”或“变小”),红墨水向________(“左”或“右”)移动。其中MnO2在该化学反应中,起___________作用。
(3)丙图中,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若伸入红磷过慢,可能使测量结果__________;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
【答案】(1) 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化合反应
(2) 变小 左 催化
(3) 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 偏大
【解析】(1)装置中,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该装置中所发生的反应为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属于化合反应。
(2)过氧化氢溶液滴入集气瓶中时,会产生氧气,瓶内压强变大,所以可观察到气球会变小;瓶内压强变大,所以红墨水会向左移动。在这个反应中, MnO2作为催化剂,提高了反应速率,所以起催化作用。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为集气瓶体积的五分之一。若伸入红磷过慢,会使瓶内的空气逸出一部分,导致装置内气压减小较大,所以可能使测量结果偏大;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符号表达式为: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固体药品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加热固体药品
C.收集氧气
D.检验氧气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元素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3课时习题</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768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同步练习题</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