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优秀ppt课件
展开想一想:如果水平岩层受到挤压力作用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山岭→断块山/块状山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变形、变位
思考: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地貌有怎样的的关系呢?
想一想:什么是褶皱? 是怎样形成的?
成因:水平岩层因受力发生弯曲,形成褶曲,产生一系列褶曲,形成褶皱。
或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 曲,形成褶皱。
想一想:背斜和向斜在形态上有什么差异?
(2).褶皱的基本形式:背斜和向斜
①.形态上(形成):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想一想:怎样判断背斜和向斜岩层的新老关系?
②岩层新老关系上: 背斜中心老两翼新; 向斜中心新两翼老。
思考:怎样来判断背斜和向斜呢?
③地貌上: 背斜成山→山岭(背斜山) 向斜成谷→谷地、洼地(向斜谷)
思考:岩层受水平挤压后 各形成什么构造地貌?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想一想:为何现实中有的背斜成了谷, 向斜反而成了山呢?
课堂探究: 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破碎、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背斜谷
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坚硬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反成山岭→向斜山
案例思考:分析“地形倒置”的原因。
下图为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岭谷区被侵蚀为丘陵区示意,原9100米高的褶皱残余,被削低后形成向斜型丘陵和背斜型谷地。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破碎、物质疏松,易被外力侵蚀形 成谷地→背斜谷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实致密不易被外力侵蚀,反成山岭 →向斜山
背斜成谷地、向斜成山岭
思考:为什么形成背斜成谷地、 向斜成山岭的地形倒置现象?
+原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岩石破碎物质疏松, 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背斜谷。+原因: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实致密不易被外 力侵蚀,反成山岭→向斜山
1.地质构造——褶皱(背斜与向斜)
思考:断层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识别断层?
①成因:当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力,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 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形成断层。 或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层的承受能力时,岩层发生断裂,并 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形成断层。
想一想:哪个图发生了断层?
①岩层发生断裂—断裂构造:②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想一想:怎样描述断层的形成过程?
a.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 形成褶皱;
b.岩层受到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 的承受力,岩层破裂断开,形成断裂;
c.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形成 断层。
思考:断层有几种位移类型?
a.水平方向/位移—岩层水平方向被错断。如圣安德列斯断层 b.垂直方向/位移—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岩层被错断。
断层发生水平位移,道路被错断
(2)断层的基本形式及断块山
地垒→岩块断裂抬升(隆起).即两边岩块相对下降,中间岩块 相对上升形成地垒,常形成块状山/断块山或高地。 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岩块断裂下降(凹陷).即两边岩块相对上升,中间岩 块相对下降形成地垒,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九江、鄱阳湖、贝加尔湖。
思考:地垒和地堑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怎样的构造地貌?
断层线附近: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瀑布、泉水出露
地垒形成的地貌——断块山
总结:2.断层和断块山
岩石受力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位移 的断裂构造叫断层
断层线—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成沟谷、泉、或湖泊。
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地垒。
两条断层之间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
汾河谷地、 渭河平原
.图为南美洲罗赖马山实景图和南美洲地形示意图,边缘陡峭、顶部平坦,被称为“桌状山地”据此完成第1题
1.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挤压隆起 B.断裂上升 C.岩浆喷出 D.冰川沉积
2.【2018海南卷】 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4~15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读下图,回答下题。
3、图中所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开凿隧道,如果你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3.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思考:1.开凿隧道,如果你是工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①.天然拱形构造,支撑力强,结构稳定。不易塌陷,安全性好;②不易积水,利于隧道施工。
思考:2.如果要建采石场,应选择何处(甲或乙?为什么?
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3.在地质勘探中,找石油、天然气、水应选择怎样的地质构造?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油气不易泄漏。
思考:4.在地质勘探中,找水应选择怎样的地质构造?
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②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思考:5.断层附近能否建大型工程?为什么? 6.断层面附近能找到出露的泉水吗?
不能。原因:断层处岩层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隧道、 大坝等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断层处易于找泉。原因: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工程隧道应选址于背斜,而不应选址于向斜,利于防水渗漏。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利用向斜可找水。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利用背斜可找油、找气。
断层处易找水,但大坝等工程建设避开断层。
3.地质构造的生产生活意义
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1.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哪一种地质构造(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_;构造地貌 名称是____________。(2)乙地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 (3)建设地下隧道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处为 好,其中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为谷地
3.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构造地貌名称: 甲是______,乙是______。(2)地质构造: 甲是_____,丙是_____。(3)简要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丙三地建设东西向隧 道,简要分析不能选择乙、丙两地修建隧道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为谷地
乙地为向斜,是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区,隧道易变成水道;丙地为断层,修建大型工程易诱发地震,滑坡,渗漏等,造成建筑物塌陷
思考:说出景观图所表示的地表形态名称,尝试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
褶皱山脉—地壳水平挤压 运动
断块山—地壳垂直 升降运动
思考:这些地貌形成与哪些板块运动有关?
2..秘鲁—智利海沟的成因: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带动洋壳下倾陷落,在板块交界处形成海沟。
思考:1.日本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的成因:
南极洲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下面,带动洋壳下倾陷落, 在板块交界处形成海沟。
思考:阿尔卑斯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地中海将会消失,可信吗?
可信。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两侧板块作相向运动,向中间挤压。
可信。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其两侧板块作背离的水平张裂运动。红海面积会越来越大。
思考:红海会形成新的海洋, 可信吗?
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
思考: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 还是缩小?
思考: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全球共分为几大板块?
①地球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分 割成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且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作相对运动。②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④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思考:为什么在板块交界处、大陆断裂 带和洋中脊处多火山、地震呢?
相向运动→碰撞挤压(消亡边界)
陆陆碰撞—巨大褶皱山系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安第斯山脉 陆地——海岸山脉 如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海岸山脉 陆洋碰撞—交界处—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 海洋——岛弧 如日本群岛、菲力宾群岛。
相背运动→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陆地——裂谷、断层 如.东非大裂谷海洋——海岭、海洋 如.红海、大西洋洋中脊、印度洋洋中脊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碰撞, 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碰撞,形成海沟、海岸山脉或岛弧
思考:世界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呢?
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处 如富士山、维苏威火山 板块张裂处→
大陆上→大陆裂谷带 如乞力马扎罗山 大洋上→洋中脊(海岭)处。如夏威夷群岛火山 冰岛火山
总结 (1)喜马拉雅山的成因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阿尔卑斯山的成因是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安第斯山的的成因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4)智利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处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5)印度尼西亚→火山之国、千岛之国的成因
位于亚欧、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块交界处。
(6)新西兰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7)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8)海岸山脉的成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处。
2021年3月4日新西兰北部海发生7.3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 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 ) A.海岭 B.海沟 C.大陆架 D.大陆坡
下图为甲岛位置和部分板块界线示意图A。完成 第2 题。
2. 碰撞挤压抬升甲半岛的板块是( ) A.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2022年1月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形成巨大云团冲至近20千米高空。完成下面小题。
1.汤加附近海域常有火山喷发活动, 是因为地处( ) A.南极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下图为世界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图中实线表示板块边界,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4.甲、乙板块分别是六大板块中的 ( ) A.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美洲板块 C.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5.图中丙处附近的海底地形多是 ( ) A.裂谷 B.海岭 C.海沟 D.海岸山脉
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6~7题。
6.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 M半岛位于( )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7.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 A.陆地区域边界 B.板块生长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
读“部分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4~5题。
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904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完整版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地质构造与地貌,背斜山,向斜谷,地形倒置,向斜山,背斜顶部缺失,二板块运动与地貌,6D7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精品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精品教学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核心素养目标,CONTENT,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和褶曲,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板块运动与地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