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优秀练习
展开考点一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1.下列关于地震灾情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一定下降
B.人口密度越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越多
C.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越大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
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震中距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海岸约160千米)发生40年来最强地震(美国地震情报中心测得震级为8.9级,中国测得震级为8.7级)。地震在印度洋海域引发的海啸袭击了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印度、泰国等国沿海地区,造成了罕见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 )
A.震中距不同B.测量中的误差
C.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D.采用的震级标准不同
3.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高②震中距印度尼西亚等国较近③建筑物抗震性差④地震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自然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成因和发生过程,海啸、台风、洪涝属于海洋灾害
B.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不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C.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以旱涝最为常见
D.通过开挖入长江的水道可有效预防淮河洪涝的发生
【答案】1.D 2.B 3.D 4.C
【详解】1.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地震带来的损失越严重,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损失最可能上升,A错误;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与地震震级、人口密度、建筑物抗震性能等多个因素有关,因此人口密度越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不一定越多,B错误;一般来说,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地震损失可能越小,C错误;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会减少,D正确。故选D。
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发生时,美国测得的震级与中国测得的不同,原因是测量中的误差造成的,B正确。震中距不同、两国的破坏程度不同不影响震级测定,AC错。采用的震级标准是相同的,D错。故选B。
3.此次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罕见的人员伤亡,原因有震级较高,海啸强度巨大,①正确;震中距印尼等国较近,对其人员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大,②正确;印尼经济落后,建筑物抗灾性差,受灾严重,③正确;地震突发,预备不足,灾情较重,④正确。故选D。
4.台风属于气象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A项错误;自然灾害能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B项错误;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由于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强弱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故C项正确;开发入长江的水道能够减少淮河洪涝的危害,但是无法预防其洪涝的发生,D项错误。
考点二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1年某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提示:当前地质灾害防控形势较为严峻,请广大市民进入山区前务必关注灾害预警信息、景区关闭信息,强降雨天气期间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提示最有可能发布于( )
A.2月B.5月C.8月D.11月
6.游客进入山区若遇强降雨,易遭遇的地质灾害及原因有( )
①地震,因地壳变得活跃②滑坡,因土壤水饱和③泥石流,因水流量猛增④山洪,因地势陡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0年2月3日0时5分在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北纬30.74度,东经104.46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震级
C.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 D.观测点到震源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8.该次地震震源所处位置位于( )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单位:m)图,完成下面小题。
9.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区泥石流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 ( )
A.地势低洼多河流B.黑土疏松多沟壑
C.降水持续多暴雨D.山高谷深多植被
11.该地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可表现为 ( )
A.暴雨—泥石流—堰塞湖—洪水B.地震—暴雨—泥石流—洪水
C.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洪水—滑坡、泥石流—地震
【答案】5.C 6.B 7.C 8.A 9.A 10.C 11.A
【解析】5.根据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的提示信息,强降雨天气期间不要到山区游玩或露营,可知北京地区此时有强降雨天气,由于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可以推断此时可能是7、8月。ABD错,C对,故选C。
6.地震由于地壳变得活跃后产生的地面震动的现象,属于地质灾害,但不是由强降雨引发的。故①项错误。山区当遇强降雨时,会因雨水强烈下渗,造成土壤中的水饱和,并在地下形成滑动面,从而引发滑坡。故②项正确。在山区河谷地区,由于强降雨,会导致山洪暴发,河水暴涨,侵蚀和搬运能力大量增强,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块、枯枝落叶冲出沟谷,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故③项正确。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是气象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故④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②③,ACD错,B正确。故选B。
7.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距震中不同距离,烈度不同;从地表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形陡峻、有丰富的松散物质和短时间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为沟谷地带,且地形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A正确。②地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B错误。③处地形平坦开阔,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C错误。④地位于山顶,地势高,不易受到泥石流威胁,D错误。故选A。
10.泥石流多发的地形条件为地形坡度较大,A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南方,自然土壤为红壤,较粘重,B项错误;该地区位于南方,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是泥石流形成的气候条件,C项正确;植被多利于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D项错误。故选C。
11.没有信息反映该地区多地震,故和地震的关联不是图示区域最可能的关联性,BCD错误;该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该地区位于山区,地形坡度大,容易引发泥石流,泥石流可能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积水过多,一旦决堤就可能形成山洪,A正确。故选A。
提升综合练
从2006年4月16日夜间开始,受蒙古气旋南部偏西风的影响,我国内蒙古地区中西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和华北北部部分地区出现了大范围浮尘天气。这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最大范围的强浮尘天气。其中5次是强沙尘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沙尘暴属于( )
A.气象灾害 B.海洋灾害
C.地质灾害D.天文灾害
13.本次浮尘天气大都出现在夜间,原因是( )
A.风力较大,沙尘容易吹起
B.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
C.建筑工地大都在夜间施工,导致浮尘扩散
D.夜间上升气流少,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
14.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
主要原因是( )
A.儿童抵抗能力差
B.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
C.沙尘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儿童影响非常强烈
D.儿童贪玩,在野外停留的时间长,吸入的浮沉多
15.浮尘天气期间,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以吹散尘土
②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
③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
④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16.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危害最大的是_______,它在我国数量多的原因是_______。
(2)图示各种地质灾害中,由外力作用引起的是_______。它在我国分布广的原因是____。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的重要原因。
(4)当今世界的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是_____。
【答案】12.A 13.D 14.B 15.B
【解析】16.(1) 地震 我国位于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的地带
(2) 泥石流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3) 泥石流 滑坡
(4)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解析】12.沙尘暴是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天气现象,属于气象灾害,故A正确,海洋灾害有海浪、海冰、赤潮、海啸和风暴潮,故B错,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火山等,故C错,天文灾害包括陨石、星球撞击、磁暴现象,电离层扰动等,故D错,本题选A。
13.夜间风力不一定大,故A错,夜间湿气大,沙尘容易被吸附在地面附近,不易形成浮尘,故B错,建筑工地大都在白天施工,白天气温高,气流上升,导致浮尘扩散,故C错,夜间气温低,主要是下沉气流,使沙尘从高空降落,不易扩散,形成浮尘,故D正确,本题选D。
14.吸入沙尘量过多容易引起肺部疾病,特别是对儿童危害最大,主要原因是儿童儿童个子矮,吸进去的都是大颗粒的扬尘,故B正确,儿童抵抗力差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对成人也有很大危害,故C错,和儿童贪玩无关,故D错,本题选B。
15.浮尘天气严重影响生产生活,要做好相应的防范,正确的做法是,沙尘天气人们要尽量减少出行,城市建筑工地也要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降尘工作,故②③正确,沙尘天气要关闭门窗,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驱散浮尘,工程量太大,故①④错,本题选B。
16.(1)我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频发,地震造成的危害最大,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汇的地带
(2)滑坡和泥石流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质灾害,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加上人为原因造成的地表结构的破坏,泥石流在我国分布最广。
(3)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裸露、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严重破坏地表结构,加剧了滑坡的发生。
(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对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日趋严重,使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优秀课后作业题</a>,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优秀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优秀课时训练</a>,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28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课后测评</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我国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是,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