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4.3.1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练习)(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6122053/0-17251626259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4.3.1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练习)(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6122053/0-1725162625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讲练课堂4.3.1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练习)(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16122053/0-1725162625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巩固练习
展开【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用真空采血管抽血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人体静脉后,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胶塞,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采血管的动力来自( )
A.大气压 B.人体内血压 C.护士的拉力 D.血液自身重力
2.(浙江中考真题)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3.(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B.C.D.
4.(浙江台州中考真题)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一旦受伤就血流不止者应该输入( )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5.(2023·浙江一模)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②是最小的血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C.贫血患者,①的检测结果会远高于正常值
D.炎症患者,③的检测结果会远高于正常值无性
6.(2022·浙江温州一模)某伤员在抢救过程中急需输血,其血液与A型血的血清、B型血的血清均能发生凝集反应。医生给该伤员输血时应选择的血型是( )
A.A型B.B型C.AB型D.O型
7.(2021·浙江丽水三模)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下面不属于血液功能的是( )
A.运输作用 B.分泌作用 C.防御作用 D.保护作用
8.(2021·浙江温州三模)下图是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显微图像,其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9.(2021·浙江二模)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10.(浙江杭州模拟)有甲、乙、丙、丁、戊五人,甲可以给B型血的人输血,从五人中各抽取少量血液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凝集试验(即将少量红细胞与血清混合,发生凝集为"+",不发生凝集为"-"),结果如表。请问乙的血型为:( )
A.A型B.B型C.AB型D.O型
11.(2021·浙江嘉兴模拟)小红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也不能给小红输血,爸爸、妈妈、小红的血型可能是( )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红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红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A型
12.(2021·浙江舟山模拟)当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是( )
A.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B.AB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C.输同型血D.输入亲人的血
13.(2021·浙江杭州一模)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 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14.(浙江萧山一模)如表是小欢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的部分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且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C.制作验血的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盖上盖玻片,并防止形成气泡
D.由该检验单可以判断小欢同学可能患有炎症,判断依据是白细胞含量过高
15.(2021·浙江金华期末)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B.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C.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 D.血液从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16.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图中10移到视口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
C.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如果图中8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
17.(2022·浙江杭州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B.用湿纱布包裹鱼的鳃部,有利于小金鱼呼吸
C.图中血管1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D.图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
18.(2022·浙江绍兴期末)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箭头下方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A.B.
C.D.
19.下列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细胞核 B.白细胞体积较小,能吞噬病菌
C.血小板有细胞核,形状规则 D.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20.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mL不影响健康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21.(2021·浙江二模)下面是小王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摘录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小王静脉血管中抽取血液做血常规检查
B.如果给小王动脉输液,因为动脉压力太高,血液可能会从血管内往瓶子中流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小王可能患贫血症
D.显微镜观察小王的血液涂片可发现血小板最多
2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红蛋白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静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D.动脉是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24.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
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
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运输二氧化碳
25.在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在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红细胞呈游离状态,则无凝集现象(如图a所示);若红细胞凝集成团,则为凝集现象(如图b所示)。现有两位受检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C所示。有关甲、乙两位受检者血型叙述正确的是( )
甲为A型,乙为B型 B.甲为B型,乙为A型
C.甲为AB型,乙为O型 D.甲为AB型,乙为A型
26.用A型和B型标准血清对18个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人各位多少人?( )
A.2、4、5、7 B.4、2、5、7 C.4、2、7、5 D.2、4、7、5
27.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生物在形态和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适应。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的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快速 D.管径极细
28.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A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B.血管A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管C的管壁比血管A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
D.血管B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29.(2022·浙江丽水一模)某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结合尾鳍内血管及血液中物质相对含量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①中流的是甲血液,颜色鲜红 B.血管②中流的是乙血液,颜色鲜红
C.血管③管壁较厚弹性大 D.为便于观察,可以用死鱼进行观察
30.(浙江宁波二模)中医中的“切脉”是指医生切按患者的脉搏,由脉搏跳动来了解病情。西医中,病人挂盐水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背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神经和静脉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
31.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会引起贫血
32.关于血细胞和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的
B.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涂片时最易发现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因为它的个体最大
C.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D.动脉血管内的血液都呈鲜红色,因为红细胞结合了较多的氧
二、简答题
33.(2022·浙江温州一模)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会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
(1)“SPO2”代表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水平取决于血液中 结合氧的能力。
(2)“ECG”表示心率,脉搏次数与心率相同。中医常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切脉时用来探测脉搏的血管类型是下图中的 。
A. B. C.
34.如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用图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当皮肤被划破后,最小的血细胞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当图中 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4)担负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体内物质的运输(一)
血液、血型与血管
【同步练习-解析】
一、选择题
1.(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用真空采血管抽血时,将采血针一端刺入人体静脉后,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胶塞,血液便会自动流入采血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采血管的动力来自( )
A.大气压 B.人体内血压 C.护士的拉力 D.血液自身重力
【答案】B
【解析】真空采血管在组装后应保持一定的负压,即真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低于大气压,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时,在检查者血压的压力下,血液流入真空采血管。
2.(浙江中考真题)小明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对于该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最好选择颜色深的部位观察 B.必须在高倍镜下才能看到血液流动情况
C.可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 D.图中的三种血管中,③为静脉
【答案】D
【解析】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A错误;正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B错误;小鱼尾鳍内的血管为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不能根据血液颜色的深浅分辨动、静脉,C错误;图示②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D正确。
3.(浙江嘉兴中考真题)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B.C.D.
【答案】A
【解析】ABO血型的对比:
A型血红细胞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上含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则不含抗A及抗B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则没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及抗B凝集素。故A模型图为O型血。
4.(浙江台州中考真题)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成分输血,即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一旦受伤就血流不止者应该输入( )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答案】D
【解析】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皮肤出现小伤口时,血流不止者,属于血小板减少症,需要输入浓缩的血小板悬液或含凝血物质的血浆,以增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的能力,促使止血,所以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所以答案选择D。
5.(2023·浙江一模)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人血永久涂片”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白细胞,能抵抗病菌的侵入
B.②是最小的血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
C.贫血患者,①的检测结果会远高于正常值
D.炎症患者,③的检测结果会远高于正常值无性
【答案】D
【解析】A.③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身体某处有病菌时,白细胞会穿过毛细血管壁,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A错误。
B.②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B错误。
C.如果人体内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是身体有了炎症,但是③白细胞的数量不会高于①红细胞,C错误。
D.白细胞能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炎症患者,③白细胞的检测结果会远高于正常值,D正确。
故选D。
6.(2022·浙江温州一模)某伤员在抢救过程中急需输血,其血液与A型血的血清、B型血的血清均能发生凝集反应。医生给该伤员输血时应选择的血型是( )
A.A型B.B型C.AB型D.O型
【答案】C
【解析】根据血清中所含凝集素的种类及凝集反应的原理,此人的血液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均发生凝集反应,可判断出此人的红细胞同时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其血型应为AB型。
故选C。
7.(2021·浙江丽水三模)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组织,下面不属于血液功能的是( )
A.运输作用 B.分泌作用 C.防御作用 D.保护作用
【答案】B
【解析】ACD.运输作用、防御保护、保护作用都属于血液的功能,ACD不符合题意。
B.血液没有分泌作用,有分泌作用的是消化腺、内分泌腺、皮脂腺和汗腺等,因此分泌作用不属于血液的功能,B符合题意。
故选B。
8.(2021·浙江温州三模)下图是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显微图像,其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答案】A
【解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官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图示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所以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①→②→③。
故选A。
9.(2021·浙江二模)如图所示为心脏、血管的示意图,其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血液流经丁后一定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血液流动的方向:甲→乙→丁→丙 D.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丁→丙
【答案】C
【解析】A.根据血液中的含氧量可以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较高。从心脏流出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如从右心室流出的血液为含氧量低的静脉血,故A错误。
B.血液流经丁毛细血管时,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故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故C正确。
D.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速最慢,在动脉血管中流速最快,故血液流动的速度由快到慢:乙→丙→丁,故D错误。
故选C。
10.(浙江杭州模拟)有甲、乙、丙、丁、戊五人,甲可以给B型血的人输血,从五人中各抽取少量血液分离出红细胞和血清,进行交叉凝集试验(即将少量红细胞与血清混合,发生凝集为"+",不发生凝集为"-"),结果如表。请问乙的血型为:( )
A.A型B.B型C.AB型D.O型
【答案】D
【解析】甲可以给B型血的人输血。从表中的第四行可以看出,甲的红细胞和丁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甲不可能是O型,那就只能是B型。推出甲的血型,再在表中寻找与甲有关的其他人的信息,甲的红细胞和丁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丁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而丁的红细胞和戊的血清会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丁的血型肯定是A型,因为O型的血液可输给其他任何人。 丙的红细胞和甲的血清凝集,这说明丙可能是A型或AB型,而丙的红细胞和丁的血清会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丙的血型肯定是AB型,因为丁的血型是A型,如果丙是A型,则不会发生凝集反应。第七行可以看出,丁的红细胞和戊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戊可能是B型或O型,第二行可以看出,戊的红细胞和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戊肯定是B型,因为O型的血液可输给其他任何人。第五行可以看出,乙的红细胞和丁的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乙可能是A型或O型,第八行可以看出,乙的红细胞和戊的血清不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乙肯定是O型,因为如果乙是A型,必然会和戊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至此可以得出结论,甲是B型,乙是O型,丙是AB型,丁是A型,戊是B型。
故选D。
11.(2021·浙江嘉兴模拟)小红一家三口的血型各不相同,爸爸可以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也不能给小红输血,爸爸、妈妈、小红的血型可能是( )
A.爸爸O型、妈妈AB型、小红B型 B.爸爸O型、妈妈A型、小红B型
C.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B型 D.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A型
【答案】A
【解析】A.如果爸爸O型、妈妈AB型、小红B型,则爸爸可以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可以给妈妈输血,但妈妈既不能给爸爸输血又不能给小红输血,故符合题意。
B.如果爸爸O型、妈妈A型、小红B型,则小红不能给妈妈输血,故不符合题意。
C.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B型,则爸爸不能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红输血,故不符合题意。
D.如果爸爸AB型、妈妈O型、小红A型,则爸爸不能给小红和妈妈输血,小红也不能给妈妈输血,妈妈既能给爸爸输血又能给小红输血。不符合题意。
12.(2021·浙江舟山模拟)当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该注意的原则是( )
A.O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B.AB型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C.输同型血D.输入亲人的血
【答案】C
【解析】A.在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是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符合题意。
B.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不符合题意。
C.大量输血,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否者容易引起血液凝集,危害患者生命,符合题意。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亲人的血液不一定是同型血,不符合题意。
13.(2021·浙江杭州一模)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A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A凝集原 B.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
C.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不会发生凝集 D.甲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答案】D
【解析】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说明丙、丁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故为B型血、AB型血中的一种;A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可以接受少量的A型、B型和O型血,B型血的人紧急情况下只可以接受少量的O型血,所以根据“ 在紧急情况下,丁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可知乙是O型血, 丁为B型血,丙就为AB型血,甲为A型血。
A. 丙、丁的红细胞中含有B凝集原,A错误。
B.乙是O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B错误。
C.丙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乙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 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会发生凝集,C错误。
D.甲是A型血, 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D正确。
故选D。
14.(浙江萧山一模)如表是小欢同学的血液常规检验单的部分信息,结合已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且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B.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且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
C.制作验血的血涂片时要将血滴拉成薄膜,盖上盖玻片,并防止形成气泡
D.由该检验单可以判断小欢同学可能患有炎症,判断依据是白细胞含量过高
【答案】C
【解析】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正确;血小板个体最小,具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B正确;血片推时不要停顿,否则会出现明显可见的横线,造成厚薄不均,其次,推时用劲要轻,一气呵成,形成薄薄均匀的血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有适量的血,多了容易厚了,少了又不够长,C错误;该同学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参考范围,由于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表明他可能患有炎症,D正确。
15.(2021·浙江金华期末)如图表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 B.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C.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 D.血液从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答案】B
【解析】A.经过b后,血液中的氧气增加,因此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网,A正确。
B.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B错误。
C.a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与a相比,c管壁薄,弹性小,C正确。
D.血液从a肺动脉流向c肺静脉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D正确。
故选B。
16.将人血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图中10移到视口中央,应将涂片向右上方移动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1
C.图中9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D.如果图中8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
【答案】D
【解析】A.显微镜内的成像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倒像,所以将图中10白细胞位于左下方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涂片向左下方移动,故A错误。
B.要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节图中的结构2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故B错误。
C.图中9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凝血,故C错误。
D.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如果图中8红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则此人可能患有贫血,需要补充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故D正确。
故选D。
17.(2022·浙江杭州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应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B.用湿纱布包裹鱼的鳃部,有利于小金鱼呼吸
C.图中血管1内流动的血液是静脉血 D.图中血管2是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故A正确。
B.用湿纱布包裹鱼的鳃部,有利于小金鱼呼吸,故B正确。
C.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1,该血管流动脉血,故C错误。
D.图中血管2红细胞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故D正确。
故选C。
18.(2022·浙江绍兴期末)如图是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箭头下方血管表示动脉的是( )
A.B.
C.D.
【答案】C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选项C中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为动脉血管。
故选C。
19.下列有关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细胞核 B.白细胞体积较小,能吞噬病菌
C.血小板有细胞核,形状规则 D.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答案】D
【解析】A.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
B.白细胞是体积最大的血细胞,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作用,B错误。
C.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C错误。
D.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血液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D正确。
故选D。
20.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mL不影响健康 D.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答案】A
【解析】A.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A错误。
B.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正确。
D.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D正确。
故选A。
21.(2021·浙江二模)下面是小王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查的摘录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小王静脉血管中抽取血液做血常规检查
B.如果给小王动脉输液,因为动脉压力太高,血液可能会从血管内往瓶子中流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小王可能患贫血症
D.显微镜观察小王的血液涂片可发现血小板最多
【答案】D
【解析】A.做血常规检查时应从静脉血管中抽取血液,正确。
B.动脉压力太高,血液流动快,血液可能会从血管内往瓶子中流,因此如果给小王输液时应是静脉,正确。
C.根据检测结果可推测小王可能身体有炎症和贫血,因为他体内的白细胞高于正常值,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正确。
D.显微镜观察小王的血液涂片可发现红细胞最多,错误。
故选D。
22.(2021·浙江·八年级专题练习)李明突患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 )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红蛋白
【答案】C
【解析】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如果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大大增加去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因此,李明突惠阑尾炎到医院紧急救治,其血常规化验结果可能不在正常值范围的是白细胞。
故选C。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血是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B.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静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D.动脉是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B
【解析】A.运输动脉血的血管不一定都是动脉,如肺静脉里流是动脉血,故A不符合题意。
B.动脉血是含氧丰富,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故B符合题意。
C.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是动脉不是静脉,动脉管腔小,管壁最厚,弹性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才是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泛,血管的内径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如图是人体血液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④是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
B.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④和③
C.血细胞中能穿过毛细血管具有吞噬作用的是①
D.③的结构呈两面凹的圆饼状,主要运输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A.④是血浆,为淡黄色的半透明的液体,主要成分是水,A正确。
B.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④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B正确。
C.①白细胞当病菌侵入人体时,能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侵入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C正确。
D.③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D错误。
故选D。
25.在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在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红细胞呈游离状态,则无凝集现象(如图a所示);若红细胞凝集成团,则为凝集现象(如图b所示)。现有两位受检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C所示。有关甲、乙两位受检者血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A型,乙为B型 B.甲为B型,乙为A型 C.甲为AB型,乙为O型 D.甲为AB型,乙为A型
【答案】D
【解析】C图甲中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都发生了凝集现象,说明受检者甲的红细胞中既有A 凝集原又有B凝集原,所以甲的血型是AB型;乙中两片载玻片上的红细胞只有在第二块的B型(含抗A凝集素)标准血清内发生凝集,说明只含A凝集原,所以乙的血型为A型。
26.用A型和B型标准血清对18个人进行血型测定,得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的有5人,余下的都不凝集,那么A型、B型、AB型、O型人各位多少人?( )
A.2、4、5、7 B.4、2、5、7 C.4、2、7、5 D.2、4、7、5
【答案】A
【解析】(1)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2)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即:A型血含只抗B凝集素、B型血含只抗A凝集素、AB型血两种凝集素都不含有、O型血两种凝集素都含有。
(3)由题意可以知道:因为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9人,所以说明B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9人。因为与两种血清都发生凝集的有5人,所以说明AB型的人有5人,所以B型的人有4人。又因为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的有7人,所以说明A型和AB型的人一共有7人,减去AB型的5人后,剩下的就是A型的人数,是2人。然后把A型,B型,AB型三组的人相加,一共是11人,在用总人数18减去11,剩下的就是O型的人数,为7人。由此得出:A型的2人,B型的4人,AB型的5人,O型的7人。
故选A。
27.长期的自然选择,使生物在形态和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适应。构成我们人体的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由此不断的进行着自我更新。面对这一事实,你认为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 )
A.分布极广 B.管壁极薄 C.血流快速 D.管径极细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管腔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毛细血管分布极广,数量多,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因此毛细血管不应该具有的特点是血流快速。
故选:C。
28.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血管,其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A内流的一定是动脉血
B.血管A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C.血管C的管壁比血管A的管壁更厚,弹性更大
D.血管B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A.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如图A血管一定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是动脉血,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A错误。
B.血管A是动脉,没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B错误。
C.血管C的管壁比血管A的管壁薄,C错误。
D.B毛细血管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D。
29.(2022·浙江丽水一模)某同学在“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血液流动情况,结合尾鳍内血管及血液中物质相对含量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①中流的是甲血液,颜色鲜红 B.血管②中流的是乙血液,颜色鲜红
C.血管③管壁较厚弹性大 D.为便于观察,可以用死鱼进行观察
【答案】A
【解析】A.①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颜色鲜红,是含氧丰富,正确。
B.②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颜色暗红,错误。
C.③是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的小静脉,其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较慢,错误。
D.为便于观察,应该用活鱼进行观察,错误。
故选A。
30.(浙江宁波二模)中医中的“切脉”是指医生切按患者的脉搏,由脉搏跳动来了解病情。西医中,病人挂盐水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背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神经和静脉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D.动脉和毛细血管
【答案】C
【解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类。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最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管腔大,血流速度慢,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到心脏;毛细血管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径较细,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数量最多,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动脉和静脉。
故选C。
31.关于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
B.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D.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多时,会引起贫血
【答案】D
【解析】A.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的数量最多: RBC:男: (4.0~5.5) x1012个/L, 女: (3.5~5.0) x1012个/L; WBC:(4~10) x109个/L;PLT: (100~ 300) x 109个/L。因此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两面凹的圆饼状的红细胞,A正确。
B.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 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红细胞还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因此血液呈红色是因为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C正确。
D.当人体内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都会引起贫血,D错误。
故选D。
32.关于血细胞和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血细胞都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的
B.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涂片时最易发现的血细胞是白细胞,因为它的个体最大
C.当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液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D.动脉血管内的血液都呈鲜红色,因为红细胞结合了较多的氧
【答案】C
【解析】A、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和血小板没有细胞核,A错误。
B、血细胞中最大的血细胞是白细胞,有细胞核,数量比红细胞少;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不见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太小。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涂片时,看到的血细胞最多的是红细胞,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将会增加,血液成分变为动脉血,C正确。
D、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动脉血呈鲜红色。主要是因为氧气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缘故,D错误。
故选:C。
二、简答题
33.(2022·浙江温州一模)医院在救治危重病人时,会用到监护仪,以监视病人的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一些重要生理指标,为救治提供参考。如图为监护仪显示屏上的部分信息。
(1)“SPO2”代表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水平取决于血液中 结合氧的能力。
(2)“ECG”表示心率,脉搏次数与心率相同。中医常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切脉时用来探测脉搏的血管类型是下图中的 。
A. B. C.
【答案】 血红蛋白 A
【解析】(1)血氧饱和度(SPO2)是指氧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程度,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是呼吸循环的重要指标。
(2)中医在诊治病时往往按住病人的手腕进行“切脉”,大夫从病人手腕部摸到的能够搏动的血管是动脉,图A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血管。
34.如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请用图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 的数目会显著增加;
(2)当皮肤被划破后,最小的血细胞 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3)当图中 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
(4)担负运输血细胞、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 。
【答案】 B C A D
【解析】(1)有分析可知,白细胞能够作变形运动,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因此B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B白细胞会增多。
(2)血小板具有加速止血和凝血的功能,当皮肤被划破后,C血小板会发挥作用。
(3)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的A红细胞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过少引起的。
(4)D血浆有运输功能,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清
红细胞
凝集反应
甲
丙
+
乙
戊
+
丙
丁
-
丁
甲
+
丁
乙
-
丁
丙
+
戊
丁
+
戊
乙
-
项目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结果
红细胞
3.5~5
×1012/L
3.8
白细胞
3.5~10
×109/L
12.9
血小板
100~300
×109/L
220.0
项目
测定结果
参孝值
备注
单位
红细胞(RBC)
2.3
4.0~5.5
个/L
血红蛋白(Hb)
90
120~160
g/L
白细胞(WBC)
37
4~10
个/L
血小板(PLT)
180
100~300
个/L
血型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B
无
O型
无
抗A、抗B
血清
红细胞
凝集反应
甲
丙
+
乙
戊
+
丙
丁
-
丁
甲
+
丁
乙
-
丁
丙
+
戊
丁
+
戊
乙
-
项目
正常范围参考值
单位
结果
红细胞
3.5~5
×1012/L
3.8
白细胞
3.5~10
×109/L
12.9
血小板
100~300
×109/L
220.0
项目
测定结果
参孝值
备注
单位
红细胞(RBC)
2.3
4.0~5.5
个/L
血红蛋白(Hb)
90
120~160
g/L
白细胞(WBC)
37
4~10
个/L
血小板(PLT)
180
100~300
个/L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代谢与平衡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32页。
科学九年级上册第7节 核能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科学九年级上册<a href="/kx/tb_c576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7节 核能课堂检测</a>,共20页。
初中科学第4节 常见的碱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a href="/kx/tb_c9861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常见的碱课时练习</a>,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