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01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02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03
    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50万m³、11,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 主要自然灾害
    (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发生里氏7.8级地震。灾后救援随即展开,恢复和重建工作积极推进。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为灾区某城市震前2月4日、震后2月8日和9日获取的三幅夜间灯光强度图,正确反映时间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
    2.在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可运用( )
    A.全球定位系统(GPS)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
    B.地理信息系统(GIS)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
    C.遥感(RS)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
    【答案】1.A 2.D
    【解析】1.读图可知,①夜间灯光强度最大,③图夜间灯光强度最小,而②图夜间灯光强度居中。震前2月4日,输电网络和各项设备都正常运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大,对应①;震后2月8日,设施破坏严重,影响供电和道路通行,夜间灯光强度最小,对应③;灾后救援随即展开,部分受损的道路恢复通行,供电设备部分的到恢复,夜间灯光强度较2月8日大,对应②。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用于动态获取灾区夜间灯光强度,和实时采集灾区气象要素信息的是遥感(RS),AB错误;用于分析、处理地理信息,可以用于模拟分析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辅助决策的是地理信息系统(GIS),C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用于准确提供急需救援的位置,D正确。故选D。
    【点睛】遥感技术(RS)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BDS、GPS)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授时、测速。地理信息系统(GIS)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023·福建·高考真题)泥石流爆发后,部分物质冲出沟口,沟内残留物质会影响下一次泥石流的冲出量。左图示意某条沟及沟口景观。该沟于2013年、2019年和2020年爆发了泥石流,沟口冲出量分别为11.50万m³、11.91万m³和11.04万m³。引发这三次泥石流的降雨量依次下降。右图示意泥石流冲出沟口后的堆积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3年与2019年沟内物质量相近,但2013年泥石流冲出量较少,主要原因是2013年泥石流爆发前 ( )
    A.沟道弯曲度较小B.降雨冲刷较强
    C.沟内的空间较大D.土壤水分较少
    4.右图中PQ线示意的堆积体剖面结构最可能是( )
    A.B.
    C.D.
    【答案】3.C 4.A
    【解析】3.2013年为第一次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前,沟口空间较大,可容纳的残留物较多,因而冲出量较少,C正确;降水冲刷作用强,残留物多,径流的搬运能力也强,冲出量大,B错误;沟道弯曲程度小的话,洪水畅通,河流搬运能力强,携带的泥沙多,冲出量大,A错误;土壤水分较少,土壤含水量少,不易形成泥石流,D错误。故选C。
    4.由QP剖面线经过的不同年份的堆积体界线来看,Q地一侧堆积体界线较密集,说明坡度较陡,P地一侧堆积体界线较稀疏,说明坡度较缓,CD错误;从沟口冲出量的大小来分析,2019年的冲出量最大为11.91万m3 ,沉积层的厚度较大,2020年的冲出量最小为11.04万m3,沉积层的厚度较薄,综上所述,B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是:地形陡峭,松散堆积物丰富,突发性、持续性大暴雨或大量冰融水的流出。
    (2023·湖南·高考真题)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 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
    6.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5.D 6.A 7.C
    【解析】5.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排除C;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6.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7.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排除A;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选C。
    【点睛】融雪洪水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简称雪洪,融雪洪水在春、夏两季常发生在中高纬地区和高山地区。影响雪洪大小和过程的主要因素是:积雪的面积、雪深、雪密度、持水能力和雪面冻深,融雪的热量(其中一大半为太阳辐射热)积雪场的地形、地貌、方位、气候和土地使用情况。
    (2022·辽宁·高考真题)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 )
    A.湿热B.冷湿C.干冷D.干热
    9.“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
    A.河流堆积B.冰川侵蚀C.基岩风化D.风力搬运
    10.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
    A.坡面植树造林B.两侧设排水渠C.坡底修建挡墙D.坡顶平整土地
    【答案】8.D 9.C 10.C
    【解析】8.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结合图中经纬度和地理要素可知该地山河相间,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路径,水汽在山脉迎风坡被大量截留,在河谷深陷、地形闭塞的背风坡谷地下沉增温形成“焚风效应”,在谷底造就干燥炎热的夏季气候特征。故选D。
    9.由材料可知,坡面上稀疏的灌丛意味着基岩的裸露,其就地风化崩解的碎石会堆积在地表,并在重力搬运下源源不断地在局地从坡顶崩落到坡底,材料中“大流砂”形态和物质特征的描述即是这一系列过程的结果。基岩风化不仅阐释了碎石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且就来源于本地山体岩石,C正确;河流堆积的砾石层呈水平状分布而且往往体量有限,河流堆积的砾石层应早已风化、崩落殆尽,而材料表明碎石形成、搬运和堆积仍在进行,A错误。若为冰川侵蚀则意味着当地有现代冰川分布,结合山顶森林带可知,此处即便在山顶也没有发育现代冰川的可能性,B错误。风力在区域间或地理单元间的搬运作用仅限于砂粒粒径以下的颗粒,对于砾石几乎无搬运能力,更不可能频繁将碎石搬运到一个局部特定位置后呈发散状滚落,D错误。故选C。
    10.坡面为大量碎石,植树造林没有土壤基础,而且即便通过特殊手段人工造林也难以维系,并且对碎石崩落的抑制效果也有限,甚至有可能会加剧生物风化使灾害问题变得更加严重,A错误。碎石为重力搬运,而且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段降水也较为有限,坡面径流对碎石崩落影响较小,碎石堆积在坡面其重力势就存在,就会有崩落隐患,因此两侧修排水渠对于抑制灾害发生帮助不大,B错误。坡顶平整土地看似能够解决部分物源问题,但坡面基岩风化仍会产生碎石。再者,石质山体平整土地无论从经济型还是从森林生态破坏的角度都不符合人地和谐观,D错误。坡底和公路间修建合理的挡墙能够阻挡沿坡面滚落的石块,尽管并没有阻止灾害背后的地理过程,但是有效地降低了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被广泛地运用于类似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中。现实中,挡墙还往往配合崩落物的定期清理等管理、维护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防护效果和使用时间,C正确。故选C。
    【点睛】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以云贵川地区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元江、南盘江等上中游谷地为主。在分析干热河谷成因时,迎风坡和背风坡指的是整个山脉两侧,并不是指一个峡谷内两侧的局地坡面,深切峡谷内部由于空间有限,下沉空气会充分混合,两侧坡面差异并不来源于迎风背风。横断山区的峡谷由于位置、高差和水汽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并不都有显著的干热河谷特征,有显著干热河段的峡谷也并不是全河段都属于干热河谷,不能由地理位置直接机械地关联甚至判定干热河谷现象。
    11.(2023·重庆·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某喀斯特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700毫米,地下河发育。包括甲、乙两个溶蚀谷地,暴雨期间,甲谷地排水不畅, 易发洪灾。拟建人工河缓解洪灾。 下图 是该喀斯特地区示意图。
    (1)指出甲谷地易发洪涝灾害的季节,并阐述理由。
    (2)列举导致甲谷地排水不畅的地形特征。
    (3)从人工河设计的位置和线路,说明其能有效缓解城镇洪灾的原因。
    (4)分析落水洞发育对乙谷地地表岩溶作用的影响。
    【答案】(1)冬季。理由:甲谷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冬季。
    (2)地形平坦; 河曲发育; 河段中有峡谷; 落水洞少。
    (3)人工河设置于城市上游,在洪水达到城镇前实现分流洪; 线路上设置两个分洪口分洪; 与原有河道比,人工河道流程短(顺直),泄洪快;
    (4)乙谷地落水洞大量分布,地表水进入落水洞; 地表水减少,地表岩溶作用弱。
    【分析】本题以南欧巴尔干半岛的某喀斯特地区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洪涝灾害、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喀斯特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甲谷地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该半岛位于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因此甲谷地易发洪涝灾害的季节为冬季。
    (2)甲谷地为溶蚀谷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读图可知,甲河谷较为弯曲,河曲发育,水流速度慢; 河段中甲下游部分有峡谷分布,不利于河水下泄;甲河谷落水洞少,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3)读图可知,人工河设置于城市上游,在洪水达到城镇前实现分流洪,事城镇所在河段河流水量减少,可以减少洪水发生的概率; 线路上设置两个分洪口分洪,对河流水的分流调节作用强; 原有河道特别弯曲,水流不畅,与原有河道比,人工河道流程短,较为顺直,可以快速泄洪。
    (4)落水洞是自地表通向地下暗河或溶洞系统的垂直通道。乙谷地落水洞大量分布,地表水顺着通道进入落水洞,可任意使 地表水减少,对地表岩石的溶蚀作用弱。
    12.(2023·海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分析】本题以荷兰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受台风影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风暴潮的影响、台风和风暴潮的成因、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
    (2)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3.(2023·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茂密,但多为结构相似的低龄次生林。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这些植物富含油脂,野火风险很高。研究人员在该地区开展了一项火灾应对试验项目,图左示意试验区位置,图右示意项目技术方案。
    (1)说明该地野火高发的原因。
    (2)据图描述该项目技术方案,并分析这些策略对林下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列举该方案的推广条件。
    【答案】(1)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干燥;森林茂密,枯落物积累多;植物富含油脂,易燃。
    (2)方案:冬季采用机械有选择性采伐部分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放牧通过牲畜食草,减少地表枯落物的数量。影响:减少地表枯落物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利于减轻干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林下光照增加,利于幼苗萌发与群落更新;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林下光照要充足;落叶具有季节性,相对集中;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森林群落结构复杂;资金充裕。
    【分析】本题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森林火灾为背景材料,涉及到火灾的原因、防治森林火灾的措施方案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试验点靠近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高温干燥;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森林茂密,枯枝落叶积累多,易燃物多;该地区植物富含油脂,油脂易燃。
    (2)方案:由图可知,冬季采用机械,选择性采伐部分林下次生林木;春季用机械移除地表枯枝落叶,减少易燃物;并通过放牧牲畜,减少地表植被,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的数量,减少可燃物。影响:通过机械采伐、人工移除、放牧牲畜等减少地表枯枝落叶物等的数量,降低野火发生频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利于减轻干扰因素,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通过对林下次生林木的采伐,增加了林下光照,利于幼苗萌发与林下群落更新;这种方案减少了枯枝落叶,不利于枯落物归还土壤,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
    (3)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林冠层主要由松树组成,光线可穿透到地面,促进了林下植物生长,所以说林下光照要充足;图中为亚热带地区季节明显,落叶具有季节性,落叶相对集中;地中海式气候降水有明显的的季节差异,干湿季分明,湿季降水充足;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林木群落较复杂;各个阶段的实施需要机械作业,需要充足的资金。
    14.(2022·上海·高考真题)上海昔日很多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由生产区域改为生活区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业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材料二: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和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表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1)据图描述昔日工业遗产分布特征。
    (2)分析上海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原因。
    (3)分析改造前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并分析原因。
    (4)上海一江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暴雨灾害也在城市规划中,分析暴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答案】(1)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浦江沿岸和苏州河沿岸;其中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分布最集中。
    (2)沿江沿河分布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水运便利,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前:工业用地;后: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
    原因:工业生产和污染物排放对城市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严重,改造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得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产品运输,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工业用地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增加酸雨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的影响;改造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危害:淹没两岸低地,加剧城市内涝;扩大水体污染范围,易引发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示对暴雨监测预警水平;加大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上海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和分散、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上海的工业遗迹多沿黄浦江和苏州河分布;集中在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空间分布不均。
    (2)河流可以为工业提供水源和水运。昔日工业遗迹沿江沿河分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可以保障有充足的的工业用水,有利于工业生产;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运便利,水运价格较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原料和产品运输。
    (3)读表可知,改造前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永兴仓库旧址、市南发电厂旧址等工业用地;改造后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北外滩创意园、世博园区观光塔等风景绿化用地、文化艺术用地、仓储用地。起源于可从减轻环境污染、政策要求、产业调整、工业运输、地价、城市定位等方面分析。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城市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改造有利于减轻城市大气、水体等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随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环境保护政策调整,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工业生产成本上升;上海城市定位,要求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工业向上海周边进行转移;随经济的发展,上海土地价格上涨,工业成本增加;工业产品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的使用,会加剧城区交通拥堵和城市大气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热的排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废气的排放,可能增加酸雨的概率,改造有利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酸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改造更能适应上海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等。
    (4)暴雨灾害从淹没土地、城市内涝、水体污染、危房倒塌等方面分析。暴雨灾害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淹没两岸低地;河流水流速度减慢,加剧城市内涝;扩大了水体污染范围,可能引发河流沿岸的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措施从科技投入、基础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等方面说明。加大科技投入,利于气象卫星提升对暴雨监测和预警的水平;加大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排水基础设施,提升排涝能力;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蓄水面积,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15.(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别说出那波利及其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答案】(1)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长。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
    (2)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3)那波利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那波利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分析】本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气候特征及成因的描述、泥石流成因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详解】(1)特点: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中的气温曲线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比较降水柱状图可以看出,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较长。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明显,气温低,降水少;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都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图可以看出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因此受中纬西风控制的时间更长,因而降水时间更长,导致年降水量更多。
    (2)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3)结合所学知识,那波利为地中海式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6.(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 位于西北(北)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分析】本题以安徽、江苏两省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及该地区气温降水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自然灾害成因、自然灾害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等值线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大值地区,其干热风日数等值线变化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一般是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受高压控制,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会影响冬小麦生长期品质,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的灾害,其受灾时间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存于大量积水,在短暂的干热风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
    17.(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
    【详解】(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考点02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2024·甘肃·高考真题)科考队考察某冰川时,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下图示意该现象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为( )
    A.玄武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石灰岩
    2.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来自( )
    A.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B.冰川上游,冰川搬运后堆积
    C.冰川基底,冰川发育时顶出D.冰川内部,冰川融化后出露
    3.开展该区域过去30年冰川面积变化研究的最佳方法为( )
    A.实地调查B.仪器监测C.遥感解译D.数据模拟
    【答案】1.C 2.A 3.C
    【解析】1.据材料“巨石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可知,该巨石属于花岗岩,C正确;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颜色较深;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有片理结构,且不可见矿物结晶;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有层理结构,ABD错误。故选C。
    2.读图可知,该巨石覆盖于小块冰体上,属于外来的岩体,应位于侧坡上部,受风化作用,花岗岩岩体风化崩落于此,A正确;冰川搬运后堆积形成冰碛物,不应该是独立的,B错误;冰川发育一般在岩层之上,不会使基底岩层出露,C错误;若位于冰川内部,会受到冰川侵蚀作用,不会棱角分明,D错误。故选A。
    3.实地调查消耗时间长,人工成本高;仪器连续监测30年,性能稳定性难以保障,监测数据不一定准确;数据模拟的数据来源、准确性难以保障,这些都不是最佳方法,ABD错误;利用遥感可以快速,及时获取冰川面积数据,对比30年前、现在的遥感图片,进行解译,是最佳方法,C正确。故选C。
    【点睛】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岩浆岩,属于深层侵入岩。主要由石英或长石等矿物组成,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
    (2023·辽宁·高考真题)中学地理小组到某综合试验区开展研学活动,在科研人员指导下,运用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对区域内气象要素、空气质量、土壤、水质、病虫害等进行监测和数据采集,了解该系统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完成下面小题。
    4.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主要应用于( )
    ①预报天气②灌溉施肥③改变熟制④防灾减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该试验区位于( )
    A.黄淮海平原B.三江平原C.吐鲁番盆地D.河套平原
    【答案】4.C 5.A
    【解析】4.预报天气主要依靠云层的遥感数据,①错误;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能够获取土壤、水质、农作物的长势信息,可以为灌溉施肥提供依据,②正确;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不能改变热量条件,不会改变熟制,③错误;基本农田地面监测系统可以了解病虫害信息,能够防灾减灾,④正确。所以选C。
    5.根据材料信息“北京时间18:14研学活动结束时日落正西”可知,此时日落正西,说明为春分或者秋分,此时当地日落地方时应为18点,北京时间为18:14,说明当地与120°E经度差为3.5°,黄淮海平原符合,A正确;三江平原、吐鲁番盆地、河套平原不符合,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农田监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管理和监测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用于对农田土壤、作物生长状况、气象环境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传输和应用,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生产管理服务。
    (2023·广东·高考真题)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7.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
    A.岩土变形预警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D.游客行为监管
    【答案】6.A 7.B
    【解析】6.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被侵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7.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睛】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 ,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质,称为崩塌体。崩塌体为土质者,称为土崩;崩塌体为岩质者,称为岩崩;大规模的岩崩,称为山崩。崩塌可以发生在任何地带,山崩限于高山峡谷区内。崩塌体与坡体的分离界面称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倾角很大的界面,如节理、片理、劈理、层面、破碎带等。崩塌体的运动方式为倾倒、崩落。
    (2023·浙江·高考真题)为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菜,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吸引了众多菜农加入。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下图示意菜农、物流公司、消费者与网络平台的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8.与传统产销相比,该蔬菜产销模式中显著变化的区位因素是( )
    A.市场、技术B.交通、劳动力C.政策、技术D.政策、劳动力
    9.该网络平台高效运行主要得益于( )
    A.遥感技术为物流公司提供蔬菜品质信息B.地理信息系统为菜农提供蔬菜长势信息
    C.遥感技术为网络平台提供蔬菜种子来源信息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蔬菜运送信息
    【答案】8.A 9.D
    【解析】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蔬菜产销模式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搭建的某网络平台,拓宽了市场,并且技术水平较高,A正确;交通、劳动力、政策的影响较小,BCD错误。所以选A。
    9.根据材料信息“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就可获取蔬菜的播种、施肥、采摘和运送等信息。”可知,主要是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蔬菜进行精准定位,为消费者提供蔬菜的运送信息,促进平台的高效运行,D正确;蔬菜的品质信息、长势信息、种子信息对于平台的运行影响较小,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22·河北·高考真题)为探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县的土壤侵蚀状况,研学小组收集了两种分辨率的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基础数据。根据基于实地监测试验制定的土壤水蚀评价国家标准(表),应用GIS技术,对该县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依据高分辨率(大比例尺)和低分辨率(小比例尺)两种数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差异明显(图)。因高分辨率数据与制定国标所依据数据的分辨率更接近,故其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两种方案评价结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 )
    A.地面坡度数据差异明显B.土地分类数据差异明显
    C.植被覆盖度数据差异明显D.降水强度数据差异明显
    11.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评价结果“失真”的可能途径是( )
    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②提高基础数据分辨率③建立新的评价标准④采用新的评价技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0.A 11.C
    【解析】10.据材料结合图像信息可判读,两种方案评价结果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分辨率下的地面坡度数据差异明显,A正确;土地分类为坡耕地、非耕地,分类数据差异不大,B错误;植被覆盖度数据差异不明显,C错误;同一个区域降水强度数据差异小,D错误。故选A。
    11.提高基础数据分辨率、建立新的评价标准可以改善低分辨率方案评价结果“失真”的状况,②③正确;调整主要影响因素不符合探究的目的、采用新的评价技术不符合实际,①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它以地理空间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基本功能是将表格型数据(无论它来自数据库,电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输入)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
    12.(2022·上海·高考真题)在GIS制作的游园景观图中,游客们可以通过点击站点查询到其相关信息进行“云旅游”,体现了GIS功能是( )
    A.数据管理B.数据查询C.数据加工D.数据计算
    【答案】B
    【详解】由“用户可以点击景点查询景点信息”可知,体现了 GIS 的数据查询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出GIS数据管理、加工、计算等功能,ACD错误。故选B。
    【点睛】 GIS的基本功能分为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与输出五个方面。
    (2022·海南·高考真题)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左图中信息制图、右图中数据的获取分别利用( )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遥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实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4.据图判断,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的是( )
    A.梯田建设B.退耕还林C.打坝淤地D.退耕还草
    【答案】13.B 14.B
    【解析】13.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这属于实验的过程,将实验数据录入系统,而后经过分析,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①④正确,遥感主要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恢复后的人工林固碳量在浅层土壤中最大,所以退耕还林,对该地土壤固碳效果最好,B正确。梯田建设、打坝淤地对土壤固碳的影响不大,AC错误。退耕还草不如退耕还林固碳量多,D错误。故选B。
    【点睛】退耕还林就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坡耕地退耕还林;二是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2022·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四幅照片,属于此次拍摄的是( )
    A.B.
    C.D.
    16.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
    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
    【答案】15.B 16.B
    【解析】15.据材料,图中拍摄的是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观察4幅图片可知,①是新月形沙丘地貌,②是宽广的谷地,谷中可见大小不一的石块,可推断为冰川槽谷, ③是石林地貌 ④是雅丹地貌。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模拟冰川移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不具备这个功能,A错误; RS可通过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和识别,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冰川监测可分析出冰川面积变化 ,B正确;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能实现对冰面温度的测定,C错误;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D错误。故选B。
    【点睛】“3S”技术手段的选取
    (1)“点”与“面”判断GPS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
    17.(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遥感平台及传感器信息采集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和乙都属航空遥感
    ②甲为被动式遥感,可全天候监测地表
    ③甲和乙都可重复监测
    ④乙为主动式遥感,可全天候监测地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详解】结合题干和图文分析可知,甲需要靠云层和地面物体反射或者折射采集信息,没有主动发射辐射源,应为被动式遥感,但是由于只能发生在电磁辐射红外、紫外和微波波段,所以不能全天候监测地表,但可做重复监测;而乙主动发射出人工辐射源,采集信息,计录数据,因此为主动式遥感,可以全天候反复监测,故②错,③④正确;航空遥感多用在飞机等使用的传感器运载工具,因此甲乙都不是,故①错,最终答案应选D。
    【点睛】主动遥感性质:从遥感平台上的人工辐射源,向目标物发射一定形式的电磁波,再由传感器接收和记录其反射波的遥感系统。特点:不依赖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而且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
    被动遥感性质:遥感系统本身不带有辐射源的探测系统。特点:主要发生在电磁辐射的紫外、红外和微波波段。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大气对某一波段有很强的吸收,该波段一定有很强的辐射。
    18.(2024·广西·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国际粮食市场竞争加剧的冲击,美国某家庭农场因地制宜设计经营了首个“玉米迷宫”,通过趣味体验吸引游客,增加了农场收入。很快玉米迷宫就风靡北美。最初的玉米迷宫由农场主自行设计、栽种、维护和运营;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农场经营玉米迷宫更加高效;现在北美经营玉米迷宫的部分家庭农场已发展为集农业生产、休闲娱乐、研学科普为一体的新型农场。下左图为北美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玉米迷宫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某玉米迷宫实景。

    (1)概括图中玉米迷宫的空间分布特征,指出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
    (2)从营造体验环境的角度,分析选择种植玉米来修建迷宫的优势。
    (3)列举地理信息技术在玉米迷宫从设计到运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4)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区,有人提议“通过发展‘甘蔗迷宫’助力本地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分析该提议是否可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特征:空间分布不均,数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在玉米带的东部和城市带的西部;在城市带内的数量多于玉米带内,临近城市分布。主导因素:原料、市场。
    (2)玉米茎秆高度大,遮蔽效果好,适合迷宫开发;玉米生长期较长,迷宫维持的时间长;玉米种植成本较低,迷宫营造成本较低;不同玉米植株在同一时间高度相差不大,整体整齐美观;玉米能提供亲近自然、亲近乡土的效果,满足都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3)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玉米长势便于及时修剪、维护玉米迷宫,利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为迷宫路径铺筑的机械定位,并引导运动轨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迷宫造型图案。
    (4)可行: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大,具有开发“甘蔗迷宫”的基础条件;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合开展户外活动;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增长;有利于带动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或不可行:甘蔗植株高度过大,修筑难度大:气候热,蚊虫众多,游客体验欠佳;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距离;过多的游客活动对甘蔗田造成破坏,妨碍正常的农事生产。
    【分析】本题以美国的玉米迷宫为背景区域,涉及地理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和农业区位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和解读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应用能力。
    【详解】(1)图可知,图中玉米迷宫的数量较多,空间分布范围较广,南方和北方均有,但分布不均;美国东北部地区分布较多,集中在玉米带的东部和城市带的西部,并且在城市带内的数量多于玉米带内,这是因为玉米迷宫主要是供游客游玩的,所以更适合靠近市场布局。主导因素是原料、市场。
    (2)玉米茎秆高度大,对人身和四周环境的遮蔽效果好,适合迷宫开发,游戏趣味性高;并且玉米生长期较长,游戏迷宫的可开放时间长;玉米是一种相对低价值的农作物,种植成本较低,迷宫营造成本较低;不同玉米植株在同一时间高度相差不大,整齐美观,游戏体验感好;玉米能提供亲近自然、亲近乡土的效果,玉米还可以供游客采摘食用,有乡村旅游的休闲体验,能够较好地满足城市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3)遥感技术用于获取的玉米影像数据,利用遥感技术观测玉米长势便于及时修剪,还能及时发现病虫害,及早处理,减少损失。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用于获取位置信息,可为迷宫路径铺筑机械定位,并引导运动轨迹。地理信息系统用于存储和分析处理数据,玉米的长势信息和迷宫的路径信息等都是存储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而且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用于设计迷宫造型图案。
    (4)可行:广西是我国甘蔗的主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大;广西纬度低,温度较高,适合开展户外活动;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需求增长,市场广阔;发展“甘蔗迷宫”有利于带动旅游、特色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本地甘蔗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或不可行:与玉米相比,甘蔗植株高度过大,迷宫修筑难度较大;广西气候湿热,蚊虫众多,游客体验欠佳;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本地市场较小;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距离,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不利于游客前往游览;过多的游客活动会对甘蔗田造成破坏,造成甘蔗减产,不利于当地正常的农事活动。
    19.(2023·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1)请补充两条河流河源段的水位高程变化曲线和图例。

    (2)科研小组预测两条河流会发生袭夺。请判断袭夺关系,并说明理由。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
    【答案】(1)
    (2)甲河袭夺乙河。甲河流经地区岩石质地较疏松,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弱;甲河河源段整体落差大,流水侵蚀能力强。
    (3)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测量高程、通讯。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两条河流袭夺的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作图、河流侵蚀、卫星导航系统的运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地理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补充曲线要利用表格中数据,先准确描点,然后用相关类型的线条连接成折线,把图例补充到右上角框内。如下图:
    (2)袭夺是指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从图文材料信息可知,与乙河相比,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和成岩作用相对较弱,抗侵蚀能力弱,加上甲河河源段落差较大,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能力强,因此甲河袭夺乙河。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因此在本次调研中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颜系统(BDS)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测量当地海拔和水位高程;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进行通讯。
    考点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考点1主要自然灾害
    (5年17考)
    2024浙江;2023湖南、湖北、重庆、海南;
    2022全国、黑吉辽、上海、海南、浙江:自然灾害的形成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治理措施。
    自然灾害的考场呈上升趋势。但单独针对某一自然灾害的具体考场很少,往往是结合大气运动、气候、天气系统、内外力作用等知识点进行融合考察。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自然灾害和其它自然要素的关联性。
    单独针对地理信息技术和防灾减灾的考察相对较少,更多的是考察地理信息技术和其它地理事物的关系,例如防灾、农业生产、工业、交通等方面的运用。题型基本上以易题为主,难度要求不高
    考点2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5年16考)
    2024甘肃、广西;
    2023黑吉辽、湖南、广东、浙江;
    2022河北、上海、海南、浙江: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
    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
    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
    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
    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
    艺术中心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相关试卷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表示,观测期间该地,该时段可能为,据图a可知,图b中,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推测该山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原卷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50万m³、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2级地震,震源深度仅10km,886km2,主沟长度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自然灾害和地理信息技术(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