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解析版)
展开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2024·吉林·高考真题)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2.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3.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
A.扩建专用泊位B.接入干线管网
C.扩展外输方式D.增加存储规模
【答案】1.B 2.B 3.D
【解析】1.由材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可知,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能源消费峰谷差大,调峰保供需求量大,B正确;本地能源消费增长,需要外运的天然气减少,由于货运量减少,故难以保障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A错误;由材料“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可知,管道运输是封闭性运输,用管道运输气态和液态物质,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道的防淤清淤需求小,C错误;管网埋在地下,仅专用泊位和10座大型储罐需占据一定的陆地空间,故港区外可用地充足不是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B。
2.由材料知,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冷能发电是利用海水和液化天然气的温度差来驱动涡轮发电,冷能发电不需要燃料;燃气发电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可燃气体发电的过程;天然气制氢是利用天然气通过蒸汽重整、部分氧化或自热重整等方法转化为氢气,综上可推知,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正确;保障区域能源供给的途径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多元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备、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调度和管理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保障区域能源供给不是盐城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的主要目的,A错误;燃气发电和制氢过程均有温室气体排放,C错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是指通过各种能源在能源总 量中所占比例的调整,使这种比例趋于合理 以达到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效益的目的,盐城接收站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并没有优化一次能源结构,D错误。故选B。
3.注意提干关键词“天然气调峰保供”。增加存储规模,加大储气库建设,是解决我国天然气产业冬夏调峰瓶颈的重要途径,D正确;泊位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扩建专用泊位对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作用不大,A错误;接入干线管网、扩展外输方式能够实现燃气资源的快速、稳定传输,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气保障,但对调峰作用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加油站卸油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消除人体静电、检查设备、选取计量器具、进行油品检测、计算储油罐空容量、进行卸油操作、监控全过程、关闭阀门、拆除管线、拍照留存等步骤。
(2024·湖北·高考真题)如图为四个大城市的街道方向玫瑰图。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 )
A.上海B.夏洛特C.温哥华D.迪拜
5.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 )
A.上海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最大B.夏洛特街道面积最大
C.温哥华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D.迪拜街道总长度最长
6.影响上海街道主要方向形成的关键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答案】4.B 5.C 6.C
【解析】4.温哥华的街道绝大多数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非常容易找到方向,最不容易迷路,C错误;上海和迪拜的街道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也不太容易迷路,AD错误;夏洛特的街道各个方向上均有分布,是最容易迷路的城市,B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5.街道方向玫瑰图中不同方向的长度,代表该方向街道出现的相对频率,所以图中的信息无法得知街道密度和平均宽度,A错误;街道面积和街道总长度与城市面积和街道的数量有关,仅由图中信息无法得知,BD错误;温哥华的街道多为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故街道网络大致呈“棋盘状”,C正确。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6.上海街道的走向受黄浦江影响较大,C正确;上海市地形平坦,受地形影响较小,A错误;上海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街道走向与季风方向有一定偏差,B错误;街道走向受植被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ABD错误,故选C。
【点睛】街道网络呈“棋盘状”,不容易迷路,如北京、西安;街道网络呈“放射状”,较容易迷路,如罗马、夏洛特。
(2024·吉林·高考真题)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1971年,墨尔本新机场投入运营,埃森登机场转变为以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职能为主的专用机场。随着机场职能的改变,埃森登机场区域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将航空与城市商业融合,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逐步发展为“空港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以下最可能成为其客源的行业是( )
A.金融服务业B.仓储物流业C.批发零售业D.休闲旅游业
8.埃森登机场区域发展成为墨尔本西北部新兴商业中心的有利条件是( )
①市场规模较大 ②基础设施完备 ③劳动力价格低 ④空陆交通便捷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7.A 8.C
【解析】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森登机场作为专用机场,其职能主要为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为主,且该机场江航空和城市商业融合,成为新兴的商业中心,因此客源最可能主要为商业服务行业,故A正确;仓储物流业主要考虑交通最优原则,但其货物流通量大,不适宜选择航空运输,故B错误;批发零售业需要人流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区域,物品流通业不需要航空运输,不需要布局在商业中心区域,故C错误;休闲旅游业一般位于景区或旅游城市,故D错误。答案选择A。
8.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可知,埃森登机场曾是墨尔本近郊的综合性国际机场,现场发展成为新兴商业中心最好的条件是基础设施完善,有利于商业中心的建立,故②正确;由于其属于近郊区域,因此其市场规模相对墨尔本城市区域小,因此市场规模不大,故①错误;由于埃森登机场主要职能是公务、商务、紧急救援等,因此其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价格对其影响小,故③错误;埃森登机场属于综合型国际机场,交通运输便捷,因此区域内空陆交通非常便捷,故④正确。正确的②和④,答案选择C。
【点睛】航空运输是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仪器运输所不可缺。
(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都市圈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丙分别是( )
A.市区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B.市郊铁路市区地铁高速铁路
C.市区地铁高速铁路市郊铁路D.市郊铁路高速铁路市区地铁
10.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缩短B.近郊产业沿轴线集聚
C.中心城区的环境质量下降D.远郊空间呈连绵发展
【答案】9.A 10.B
【分析】9.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近郊,且站点密集,应为市区地铁;乙轨道交通主要联系中心城区、近郊和距离中心城区较近的远郊及周边城镇,因为市郊铁路;丙轨道交通站点较少,且延伸距离较远,应为高速铁路,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10.轨道交通的发展不能缩短都市圈内部通勤距离,A错误;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提高近郊地区沿线交通通达度,促进产业沿轴线集聚,B正确;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频次,改善中心城区环境质量,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远郊空间呈珠链发展,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轨道交通是指运营车辆需要在特定轨道上行驶的一类交通工具或运输系统,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随着火车和铁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轨道交通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类型,不仅遍布于长距离的陆地运输,也广泛运用于中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中。
(2023·天津·高考真题)下图是福建省地形及两种村落形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两种村落形态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源D.植被
12.福建省基岩海岸以侵蚀为主,岸线曲折,沿海多天然良港。这些港口具备的优势是( )
A.潮差较小,港口水位稳定B.岛屿暗礁较少,利于通行
C.坡陡水深,利于船舶停靠D.海滩广阔,利于货物装卸
【答案】11.A 12.C
【解析】11.由图可知,北面的聚落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聚落形态呈条带状,南面的聚落分布在沿海平原,呈团块状,两种村落形态存在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A正确;气候、水源、植被不是两种村落形态存在差异的原因,BCD错误。故选A。
12.基岩海岸,以侵蚀为主,水深坡陡,利于船舶停靠,C正确;基岩海岸,以侵蚀为主,潮差较大,A错误;基岩海岸,以侵蚀为主,岛屿暗礁较多,不利于通行,故B错误;基岩海岸,以侵蚀为主,滩沙狭窄,不利于货物装卸,D错误。故选C。
【点睛】基岩是被海浪冲击形成的海蚀岩台等海蚀地貌,包括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崖、海蚀平台和海蚀柱。 基岩海岸的主要特征是岸线曲折、湾岬相间、岸坡陡峭、滩沙狭窄。
(2023·天津·高考真题)某城市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压缩高铁乘客下车后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下图是高铁乘客下车后至目的地通行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优化前I区、II区用时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离换乘站点较远②换乘旅客人数较多
③交通工具速度较慢④交通工具类型和数量较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为缩短Ⅲ区用时,应采用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城市用地规模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完善城市交通网络D.改变城市空间形态
【答案】13.B 14.C
【解析】13.对照两幅图,可知优化前距离换乘站点较远,导致步行时间长,①正确;没有信息显示优化前后,换乘旅客人数发生变化、交通工具速度发生变化,②③错误;由图可知优化前,交通工具类型和数量较少,导致等车时间较长,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由图可知,影响Ⅲ区用时是指行驶时间,要缩短行驶时间,最有效的的措施就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C正确;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优化城市功能分区,不能从根本上缩短Ⅲ区用时,不是最有效的措施,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因素。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2023·重庆·高考真题)城市间相互作用通过客货流、信息流等联系实现。城市的货运联系网络可表征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货运联系强度,下图是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双核结构突出B.南部网络密集C.省内均匀分布D.联系强度相同
16.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对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影响是( )
A.缩短联系距离B.增大联系强度C.提高运输成本D.减少公路运量
【答案】15.A 16.B
【解析】15.读图可知,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强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分布不均匀,南部网络较稀疏,北部网络较密集,北部有两个明显的核心(杭州和宁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图读可知,宁波是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一种重要核心,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的强度,B正确;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增大联系距离,A错误;海运运量大,运价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C错误;宁波市港口的发展会是更多货区需要经过港口转运,会增大公路运量,D错误。故选B。
【点睛】海运适合大宗货物的远距离运输,使运量大,运价低的运输方式。
(2023·江苏·高考真题)目前,江苏省13个设区市实现了高铁(各类型动车组)市市相通。下图为“江苏省高铁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江苏省高铁选线途经哪些城市,常有多种优选方案,其原因最可能是( )
A.替代交通方式多样B.城市等级体系完善
C.人口流动方向多变D.城市发展比较均衡
18.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主要考虑的是( )
A.已有城市分布格局的影响B.能够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
C.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D.利于铁路与京杭运河联运
19.未来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其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物流运输成本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D.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
【答案】17.D 18.A 19.D
【解析】17.江苏省高铁选线常有多种优选方案,说明不同选线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江苏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发展比较均衡,D正确;高铁的替代交通方式较少,A错误;城市等级体系完善不是影响高铁线路差异较小的原因,B错误;人口流动方向对于高铁线路选址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18.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杭运河沿岸地区城市较多,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所以徐州至苏州的高铁线基本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A正确;避开大型湖泊的影响不一定要与京杭运河走向一致,B错误;京杭运河对铁路工程影响较小,C错误;高铁与京杭运河联运程度较低,D错误。所以选A。
19.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可以提高江苏省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度,便于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通,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D正确;高铁一般不承担货运职能,A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较小,B错误;构建覆盖更广的江苏全域高铁网对于乡村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小,C错误。所以选D。
【点睛】高铁选址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需求、环境影响、土地利用和交通连接等多方面因素。地理条件指的是选址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等,这些条件在选择高铁线路时需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是指选址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如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等,这些因素对高铁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影响是指选址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对生态环境、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文化遗产等的影响,需要做出科学评估和规划。土地利用是指选址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考虑到土地的可利用性和利用效益,合理规划高铁线路的路径和站点布局。交通连接是指高铁线路与周边交通网络的连接情况,包括与其他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城市快速路等)的衔接,以及线路在区域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3·广东·高考真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
A.大幅增加B.保持不变C.略有增加D.有所减少
21.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
A.公路网更完善B.车流量更大
C.人口更为稠密D.河网更密集
【答案】20.D 21.A
【解析】20.读图可知,2000-2008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都约为2小时,属于大幅减少,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时间均不足 0.5小 时,因此 2008-2016年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缩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读图可知,长江下游南岸2000年、2008年及2016年距江岸相同距离的平均跨江时间均比北岸略短。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由材料可知,南北岸跨江直线距离相同,南岸跨江耗时比北岸耗时短,可推知跨江耗时的影响因素为通行速度,公路网的完善有利于车辆的快速通行,从而缩短跨江通行时间,A正确;车道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车流量越大,通行速度越慢,B错误;人口分布越稠密,通行需求越大,车流量越大,跨江通行时间应较慢,C错误;河网密集状况主要影响水路运输,不影响陆路交通,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车辆跨江耗时的原因有路程、通行速度等,路程越长、通行速度越慢,车辆跨江耗时越长。
(2023·湖南·高考真题)港口地域组合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某种分布格局、结构形式和功能类型的组合。下图示意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海岛港口地域组合演变阶段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③①
23.图中④示意的阶段,岛域内港口( )
A.功能尚未出现分化B.腹地界线较清晰
C.分布格局趋向集中D.演化出不同等级
【答案】22.B 23.D
【解析】22.材料信息表明,港口地域组合是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地域组合。诸多港口长期相互作用一般会加强区域内港口的联系,使得地域组合状态由简单到复杂发展演变。读图可知,②阶段为单岛单个港口,④阶段为单岛多个港口,③阶段为双岛多个港口,①阶段为双岛与陆域联成一体,大致由结构简单到复杂演变,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23.读图可知,②阶段的单一港口,到了④阶段岛域内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因此D正确;图中显示,④阶段岛域出现了不同等级的两个港口,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港口的功能可能发生了分化,A错误;从港口之间客货流方向来看,岛域内两个港口的腹地有重叠交错,腹地界线并不清晰,B错误;岛域内由单一港口发展为两个港口,且背向布局,因此分布格局不是趋向集中,C错误。故选D。
【点睛】港口地域组合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不同结构形式、规模等级和功能类型的诸多港口在空间上的组合、联系和分布状况。
(2023·全国·高考真题)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2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②线路过长③车流量过大④路口过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D.县城商业萎缩
【答案】24.A 25.C 26.A
【解析】24.国道线等级高且多为直道,比一般道路标准高和行车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对外运输,故A正确;国道为过境道路,增加县城内部运输的交通压力,B错误;国道运输条件优越,可能会吸引工业区分布在其沿线,但不是其主要目的,是其带来的影响,C错误;国道运输优势明显,可能在与城郊环状道路交汇处吸引批发商业区集聚,但也不是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而是其带来的影响,D错误。故选A。
25.旧国道穿城而过,对城镇内部交通影响较大,造成车流量较大,与城内各种道路形成交叉口,路口过多,容易产生拥堵,故③④符合题意;国道等级较高,①不符合题意;旧国道为直道,线路相对较短,②错误。故③④正确,故选C。
26.新国道避开了城内交通线路的影响,车辆行驶较为通畅,车辆过境速度提高,过境用时会缩短,A正确,B错误;新国道本身对县城汽车保有量没有直接影响,C错误;新国道对城内交通具有缓解拥堵的作用,应该是有利于城内商业发展,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国道建设绕城而过有利于城乡发展。国省道由原来的穿城而过变为绕城而走,对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减少城市噪音,疏导过境交通,优化路网区域布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及促进县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2·湖北·高考真题)近年来,河南某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整合运力资源,推进全域公交,方便群众出行,让生活在偏远山区的群众也能够实现“出门见路、抬脚上车”,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将快递物流与城乡客运有机融合,构建全域公交和货运班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的双向运营模式。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县为实现全域老百姓“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需要( )
A.增加公交发车频次B.完善公交覆盖网络C.开发移动购票程序D.实行政府补贴票价
28.公交车带货下乡、捎农产品进城,可以( )
①降低公交运营成本②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③降低物流运输成本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9.该县建设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主要是为了( )
A.助力乡村振兴B.促进物流发展C.提高城镇化率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27.B 28.C 29.A
【解析】27.本题考查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公交车发车频次只能使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实现“抬脚上车”,与“出门见路”无关,A错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包括增加交通线,有利于实现百姓“出门见路”,完善公交覆盖网络能使居民选择多种线路到达目的地,有利于实现“抬脚上车”,B正确;开发移动购票程序,实行政府补贴票价与题意不符,CD项错误。故选B。
28.本题考查公交车的有效利用。公交车本以客运为主,带货下乡和捎农产品进城增加了其货运功能,可以提高公交使用效率,②正确;增加客货运输量可以降低单人或单件货物的物流运输成本,③正确。公交运营成本没有降低、也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由材料“如今,便民惠民、助推发展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正在形成”可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便民惠民、助推发展”,可以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相比于个体营运,政府组织营运,能够规范城乡客运市场,利于保障运输安全同时,密切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推动城乡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四个选项相比较而言,其最主要的影响是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其余三个选项的最终归宿与目的所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交通: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经济:加快了物资流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交通线路修筑的消极意义:一些交通线路穿过居民区,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严重干扰;修建交通路线时,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当地的地表,对动植物的生产生活造成干扰。
(2022·浙江·高考真题)我国某都市西南轨道交通市郊线(从街道1到街道7)周边用地开发较晚,目前主要以居住用地和部分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下图为该轨道交通运行初期和运行五年后沿线街道人口规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该轨道交通市郊线辐射的街道中( )
A.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B.边缘区沿线街道人口分布差异性增大
C.边缘区各街道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D.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扩大
31.该轨道交通市郊线开通对边缘区整体的影响是( )
A.就业空间集中现象减弱B.行政服务功能变化显著
C.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增强D.居住用地空间更加集中
【答案】30.C 31.A
【解析】3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运行五年后核心区人口规模远大于运行初期人口规模,核心区沿线街道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A选项错误;运行五年后边缘区沿线人口分布差异小于运行初期,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边缘区以居住用地、教育及工业用地为主,随着市郊线的建成,市郊线沿线地区交通通达度提高,边缘区人口向市郊线沿线集聚,C选项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接近市郊线终点的区域人口规模减小,D选项错误。所以选C。
3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市郊线运行五年后,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就业的空间集中现象减弱,A选项正确;没有体现行政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B选项错误;边缘区市郊线沿线地区人口规模空间差异减小,购物空间集中现象减弱,C现象错误;边缘区人口的空间部分差异减小,导致居住地空间分布更加分散,D选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是人类改造、利用自然,与自然界发生联系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强烈制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尽管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口的分布或多或少打上自然因素的烙印,但是,自然界只是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提供了可能性,社会生产方式才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决定性因素。
(2022·浙江·高考真题)高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业升级和居民出行影响显著。高铁新城产业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密切相关。下图为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2.该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是( )
A.I主要功能为科研、行政等B.II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
C.Ⅱ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均大于ID.III主要功能为居住、文化、教育等
33.高铁新城发展方向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是( )
A.零售等生活型服务业——旅游城市B.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传统工业城市
C.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转型升级城市D.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都市圈核心城市
【答案】32.D 33.D
【分析】32.I核心层圈与高铁站的交通枢纽关联性最强,是高铁站交通服务区域,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高速、便捷的服务,匹配高铁客流商业、办公,酒店住宿等。所以该圈主要功能包括交通集散、商业商贸、商务办公等。科研机构应布局在环境较好,高等教育发达的地方,A错;II圈层是对I圈层功能的补充及相关功能的延伸拓展,功能包括办公、商务、居住,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产业等,B错;I核心层主要功能为商贸、商务办公等,所以筑密度和建筑高度更大,C错;III圈层相对于I、II圈层,在功能组织、空间结构等方面,与高铁站场枢纽关联性较弱,属于在I、II区域的兴起带动下,周边人流的聚集区域,大部分为住宅、文化、教育等,D正确。故本题选D。
33.高铁可促进旅游城市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所以高铁新城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旅游服务业的发展,A错;若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必须依托于实体经济,所以与其依托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应当是区域中心城市,B错;高铁以客运服务为主,物流等生产型服务业不是高铁新城的发展方向,故则与转型升级城市不匹配,C错;高铁增强了核心城市与周围城市密切联系,高铁新城依托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高新技术创新型服务业,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能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协调优化城市产业布局,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D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高铁客运站建成后往往会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形象窗口,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增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其可达性效应使经济交往克服了地理界限,以垂直结构为特征的经济活动成为可能,产业逐步向高可达性的城市转移,引导城市产业布局结构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高铁客运站带来人流、信息流、资本流、商业流等的交互,会迅速产生人口和经济的集聚,其带来的费用节约和利益增长促进进一步集聚,其内聚力产生的倍数效应不断增强,集聚和扩散作用得到加强,城市经济发展重心产生偏移,并逐渐成为城市的增长极并演变为城市的副中心,从而促成城市多中心结构的产生,在此同时,人口分布产生变化,城市空间扩张方向也发生改变。
34.(2024·北京·高考真题)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前往市内的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如图为某小组的调查记录。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市的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
北京市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变化不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还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示例如下:
提升交通便利性:新建和扩建了北京北站,北京丰台站,极大地缩短了旅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交通中心的地位。
促进经济发展:铁路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优化带动了沿线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了物流、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产业集群。
人口流动: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布局提高了北京的人口流动性,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流入,进而支持北京各行业的发展。
区域平衡:缓解了北京中心城区的压力,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国际交流和经济开放:首都机场的扩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提高了北京的国际航空运输能力,提升了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际机场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化水平。
城市布局:通过新机场的建设,北京市将部分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至新机场周边地区,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
区域一体化: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建设和扩建完善了北京的交通网络,促进了城市群内的便捷连接,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分析】本题以北京某中学地理实践活动调查记录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北京市全国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变化不仅提升了交通便利性,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还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增强了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交通便捷度的影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新建和扩建了北京北站、北京丰台站,优化周边区域的交通结构,有效缓解周边区域的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促进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极大地缩短了旅客的出行时间,提高了交通效率,增强了北京作为全国交通中心的地位。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京的铁路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布局不断优化,提高了沿线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物流、旅游、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不仅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商业繁荣和产业发展,还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人口流动的影响: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布局使得周边区域的可达性提高,吸引了更多的人口流入,也为周边区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居住选择,对周边区域的人口分布和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周边地区的人口集聚和城市化进程。
对区域平衡发展的影响: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北京中心城区的压力,提高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了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
对国际交流和经济开放的影响:首都机场的扩建和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提高了北京的国际航空运输能力,增强了北京与国外的交通便捷程度,提升了北京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国际机场的便利性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入驻,为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注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提升了区域的经济活力和国际化水平。
对城市布局的影响:通过新机场的建设,北京市将部分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转移至新机场周边地区,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布局调整的可能性,推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更新和功能优化,优化了城市空间布局。
对区域一体化:铁路客运枢纽及国际机场的建设和扩建完善了北京的交通网络,促进了京津冀城市群内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强了城市之间的人员、资金和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35.(2023·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 图2
(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
(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腾出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新兴产业集中;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2)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产业间的交流;促进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分工协作。
(3)城市带内城镇密集;;城市间距离适宜;各城镇经济发达,分工协作;经贸往来频繁,职住分离,客流量大。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三个小题,涉及产业转移的作用、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产业的影响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以发展传统工业为主,占地面积大,且环境污染严重。产业转移可以腾出发展空间,促进生产要素向金融、服务业和高技术工业等新兴产业集中;通过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出去,可以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2)读图可知,该城市带沿交通干线在不同城市的支柱产业不同,如波士顿以发展科技产业和金融为主、费城以发展健康服务、制药为主。因此便捷的交通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产业间的交流,促进了同类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使各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产业的布局,促进了各城市之间进行更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
(3)读图可知,该城市带内城市众多,人流量大,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大;城市间距离不会太远,但有不是很近,城市之间的往来适合高铁出行;该区域是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经济发达,有修建高铁的能力。随着地区内产业分工和合作的加强,需要便捷的交通便于城市之间的联系;区域内经贸往来频繁,职住分离,客流量大。
36.(2022·海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发挥着通江达海、连接亚欧的节点作用(下图)。截至2021年底,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累计运输量超过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成渝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8万列。实现进出口贸易额超7000亿元。
从物流枢纽的角度,说明重庆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答案】重庆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依托沿江通道,通江达海,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重庆为国家物流枢纽,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
【分析】本大题以重庆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提高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素养。
【详解】重庆市是成渝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与周边城市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频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重庆的优势正在于它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通过多式联运,打通海陆、联通亚欧。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铁公水空联运条件和江海联运条件的国家中心城市。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及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物资等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经济带各港口城市群,再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地区;向西可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地区;向南可直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面向我国南方沿海及东盟、南亚地区。重庆为连接亚欧的节点,通过中欧班列、中缅输油管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交通通道,联通亚欧,通达世界,成为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重要的节点作用。考点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考点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5年27考)
2024北京、浙江、湖北、黑吉辽;2023全国、天津、湖南、重庆、广东、浙江、江苏;
2022浙江、海南、湖北: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交通相关的知识点考察在近年来呈上升的趋势。无论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均有出现。在命题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交通融合在其他产业区位当中进行综合考察,说明交通对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时,考生需要重点把握在我国新基建背景下,新交通方式出现下,综合评价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
表现水平
水平描述
水平4
区域尺度丰富,实例恰当,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准确运用地理术语
水平3
区域尺度较丰富,实例较恰当,逻辑较严谨,条理较清晰,运用地理术语
水平2
区域尺度单一,实例较恰当,缺乏逻辑,无条理,无地理术语
水平1
无实例,未作答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原卷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甲、乙、丙分别是,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共7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图中黑色虚线箭头代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农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9农业(解析版),共4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逐年轮流起收”的主要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