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展开一、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
1、增强高考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
2、提高高考考生的复习效率。使考生能够更好地梳理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效率。
3、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考真题汇编的内容
1、高考试题收录。高考真题汇编收录高考真题,涵盖了高考考试的各个学科。
2、答案解析。高考真题汇编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复习指导。高考真题汇编还提供了一些复习指导,提高复习效率。
三、高考真题汇编的重要性
高考真题汇编不仅可以提高考生的复习动力和信心,增强考生的复习效率,而且还可以加深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考生更好地把握考试方向,为高考复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介绍了高考真题汇编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性,分析了它对高考考生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重要性。
专题07 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
单选题
(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 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B.中南半岛C.北冰洋沿岸D.亚洲中部
1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 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答案】11.D 12.A 13.C
【解析】11.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主要分布在30°~60°N的中纬度地带,以40°~50°N最多。尼罗河流域、中南半岛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带,排除AB;北冰洋沿岸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带,排除C;亚洲中部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季较寒冷,多高海拔山地,冬季有大量积雪,春季升温快,因此多融雪洪水灾害,D符合题意。故选D。
12.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混合型洪水是雪面雨水与融雪洪水混合形成,雪面雨水带来热量并冲击积雪,使得积雪消融速度快,混合型洪水水量大,水位高,因此破坏力更强,C符合题意;表中数据表明,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但频次高并不能表明单次洪水的破坏力强,排除A;雨水和积雪融水均为液体状态,在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流动性差异不大,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两类融雪洪水中均有冰凌和融冰,排除D。故选C。
(2023·北京·统考高考真题)某校开展“时空智能,因融至慧”跨学科主题学习系列活动。结合2023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同学们展示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作品。图是学生设计创作的网页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据图推断( )
A.甲地种冬小麦正值梅雨时节B.可以通过遥感监测乙地涝灾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比乙地大D.昼长周年变化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B
【解析】梅雨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我国的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江淮区,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甲地位于山西省,不是梅雨分布区,A错误;通过对多种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利用气象卫星丰富的观测信息,可以对灾区受灾情况进行具体准确的分析,为灾情信息获取、救灾决策和灾害重建提供重要支撑,B正确;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且两地纬度都在北回归线以北,故正午太阳高度角甲地小于乙地,C错误;纬度越高,昼长周年变化幅度越大(发生极昼地区都是24小时),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故甲地大于乙地,D错误。故选B。
综合题
19.(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河与乙河发源于某山地两侧(如图)。某科研小组调研发现,甲河流经地区的岩石节理发育、压实等成岩作用相对较弱。下表示意两条河流河源段测量点的水位高程。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次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请说明可以应用在哪些具体方面。
【答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测量高程、通讯。
【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因此在本次调研中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行定位;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颜系统(BDS)为前往调研区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测量当地海拔和水位高程;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进行通讯。
19.(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答案】(1)强风且适逢涨潮,风暴潮强度大;出现在夜间,大部分居民已入睡;荷兰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经济损失大。
(2)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分析】本题以荷兰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受台风影响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风暴潮的影响、台风和风暴潮的成因、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风暴潮强度大;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人们已入睡,没有察觉,疏于防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风暴潮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
(2)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3)根据材料可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加剧了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的产生,因此人类活动可能加剧自然灾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遇到暴雨容易引发洪涝等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水量大,水流急,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容易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单选题
(2022·浙江6月·统考高考真题)近年来,全球冰川消融日益严重。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跟随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某地利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并拍摄了冰川消融后的地貌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2.在用无人机研究冰川消融的过程中,可以( )
A.利用GPS模拟冰川移动B.利用RS监测冰川面积变化
C.运用GIS测定冰面温度D.运用VR获取冰川厚度信息
【答案】B
【解析】模拟冰川移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GPS不具备这个功能,A错误; RS可通过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和识别,因此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冰川监测可分析出冰川面积变化 ,B正确;冰面温度受大气成分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可通过红外线测定,GIS不能实现对冰面温度的测定,C错误;VR即虚拟现实技术,是运用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不能获取冰川厚度信息,D错误。故选B。
23.(2022·浙江1月·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遥感平台及传感器信息采集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和乙都属航空遥感
②甲为被动式遥感,可全天候监测地表
③甲和乙都可重复监测
④乙为主动式遥感,可全天候监测地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D
【详解】结合题干和图文分析可知,甲需要靠云层和地面物体反射或者折射采集信息,没有主动发射辐射源,应为被动式遥感,但是由于只能发生在电磁辐射红外、紫外和微波波段,所以不能全天候监测地表,但可做重复监测;而乙主动发射出人工辐射源,采集信息,计录数据,因此为主动式遥感,可以全天候反复监测,故②错,③④正确;航空遥感多用在飞机等使用的传感器运载工具,因此甲乙都不是,故①错,最终答案应选D。
18.(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在GIS制作的游园景观图中,游客们可以通过点击站点查询到其相关信息进行“云旅游”,体现了GIS功能是( )
A.数据管理B.数据查询C.数据加工D.数据计算
【答案】B
【详解】由“用户可以点击景点查询景点信息”可知,体现了 GIS 的数据查询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出GIS数据管理、加工、计算等功能,ACD错误。故选B。
(2022·辽宁·高考真题)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下图示意“大流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
A.坡面植树造林B.两侧设排水渠C.坡底修建挡墙D.坡顶平整土地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流砂”,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A错误;“大流砂”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的形成,减轻地质灾害,故B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对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一定危害,故C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水流汇集快B.年降水量丰富C.河道较弯曲D.地质条件复杂
7.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a处B.b处C.c处D.d处
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
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③抑制土壤盐碱化
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6.A 7.A 8.C
【解析】6.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暴雨时地表径流汇集快,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从而形成山洪,A符合题意;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降水量并不大,如果降水大但不集中,也不引发山洪,排除B;该地河流为山区河流,河道弯曲不是其突出特征,不是易发山洪的主要原因,排除C;地质条件复杂与易发山洪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7.从方便取水的角度来看,聚落应接近河流,图中d区离河流较远,不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D;在a、b、c三个地点中,均接近河流,因此区分应从防洪角度分析,b、c两地临近河谷底部,容易受山洪影响,a地位于山脊之上,受山洪影响较小,因此a地应是该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地,排除BC,A符合题意。故选A。
8.该地形成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可以有效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有利于当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且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②、④正确;暴雨主要由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决定,该空间格局不会降低暴雨的频率,①错误;该地起伏大,地下水更新快,地下水位很难接近地表,因此当地土壤盐碱化并不明显,因此该空间格局对抑制土壤盐碱化作用不明显,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市经过几十年生态建设,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某研究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左图中信息制图、右图中数据的获取分别利用( )
①地理信息系统②遥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实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团队对延安市安塞区(左图)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碳固存量进行了抽样调查,这属于实验的过程,将实验数据录入系统,而后经过分析,这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①④正确,遥感主要是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②③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粮食安则天下安。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图1(a)示意建有粮库的四地位置,下图(b)是智慧粮库管理系中①地1号粮库信息界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智慧粮库管理系统可以直接用于( )
A.获取耕地面积B.提升作物品质C.消灭虫害鼠患D.优化粮食调拨
【答案】D
【解析】从智慧粮库管理系统中可以看到粮情信息,从粮情信息中能看到出入库的车辆数量,入库的粮食和出库的粮食,故该系统可直接用于优化粮食的调拨, D选项正确。此粮库的存储系统无法判断耕地面积,A选项错误。粮库的存储系统只能知晓入库、出库的粮食数量,与农作物的作物品质提升无关,B选项错误。该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消灭虫害鼠患, C选项错误。故选D。
综合题
27.(2022·浙江6月·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1) 位于西北(北)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分析】本题以安徽、江苏两省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及该地区气温降水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自然灾害成因、自然灾害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等值线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大值地区,其干热风日数等值线变化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2)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一般是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受高压控制,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会影响冬小麦生长期品质,可能造成冬小麦减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的灾害,其受灾时间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存于大量积水,在短暂的干热风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
21.(2022·上海·统考高考真题)上海昔日很多苏州河和黄埔江沿岸工业遗迹被改造,由生产区域改为生活区域,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浦江下游西北岸区内拥有14所高等院校。新中国成立后,滨江企业密集码头,厂房,仓库沿江而立,20世纪90年代,杨浦滨江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老厂纷纷关停。留下众多破旧厂房。2012年起,上海市推进城区改造,在修缮保护业工业遗存的同时,植入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把滨江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材料二:上海市工业遗产分布图和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表上海部分工业遗产的现在功能及用途表
(4)上海一江一河两岸规划建设,暴雨灾害也在城市规划中,分析暴雨灾害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答案】危害:淹没两岸低地,加剧城市内涝;扩大水体污染范围,易引发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措施:加大科技投入,提示对暴雨监测预警水平;加大排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分析】暴雨灾害从淹没土地、城市内涝、水体污染、危房倒塌等方面分析。暴雨灾害会导致河流水位上涨,淹没两岸低地;河流水流速度减慢,加剧城市内涝;扩大了水体污染范围,可能引发河流沿岸的危房倒塌,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措施从科技投入、基础建设、海绵城市减少等方面说明。加大科技投入,利于气象卫星提升对暴雨监测和预警的水平;加大城市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排水基础设施,提升排涝能力;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和蓄水面积,提升调洪蓄洪能力等。
19.(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分析】从地质作用看,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豆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两区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地处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位于河谷地形,有大量来自于上游松散的冲积物,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比较集中。
单选题
3.(2021·浙江6月·高考真题)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
A.④⑦B.⑤⑧C.②③D.⑥⑨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地降水强度土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图层中,④⑦发生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图层中④⑦⑥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
(2021·浙江1月·统考高考真题)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划分,滑坡属于( )
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海洋灾害D.地质灾害
2.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
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1.D 2.B
【分析】1.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类型。滑坡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属于地质灾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GPS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BDS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监测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也需要GIS,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2021·广东·高考真题)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目前,德国是该公司在欧洲的最大市场。该公司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设立了欧洲总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 )
A.气压感知B.大地测量
C.遥感监测D.卫星定位
【答案】D
【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无人机自动返航需要实时位置信息,所以依托的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因此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卫星定位。D正确。气压感知和大地测量无法获得无人机的位置信息,AB错误。遥感监测易受天气、地形等影响,移动物体位置信息精确度较低 ,不适于导航,C错误。故选D。
综合题
27.(2021·浙江1月·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
(1)甲地地形为____(填类型),夏季盛行____(填风向)风,降水较多。
(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
(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
【答案】(1) 山地 东南
(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
(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
【分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洪峰流量等值线及夏季暴雨出现频率随日期变化图为材料,考查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等问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根据经纬度等位置判断,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故而降水较多。
(2)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由于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季节变化大,另外,夏季风的强弱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
(3)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短,汇流时间短,因而更易爆发山洪。
18.(2021·山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
【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崩滑体堆积物;风化碎屑物;断层破碎物。
(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时间。
(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积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
【分析】本大题以海巴洛沟流域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为材料,涉及泥石流物质来源、形成过程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较多,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固,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
(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径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型,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
(3)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一旦到达下部危害严重。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升温型
混合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距河源的距离(km)
测量点水位高程(m)
甲河
乙河
0.0
192
190
0.5
180
179
1.0
172
172
1.5
171
169
2.0
167
167
2.5
164
166
3.0
163
162
3.5
161
155
4.0
157
154
4.5
151
153
5.0
142
152
名称
建设时间
所在区域
现在功能及用途
永兴仓库
旧址
1935年
虹口
北外滩创意园
市南发电厂
旧址
1879年
黄埔
世博园区观光塔
黄埔码头仓库
旧址
1900年
杨浦
申江北外滩公司
上海第十钢铁厂
旧址
1956年
长宁
上海城市雕塑
艺术中心
专题09 乡村和城镇-【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乡村和城镇-【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乡村和城镇原卷版docx、专题09乡村和城镇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人口-【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人口-【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人口原卷版docx、专题08人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地表形态的塑造-【真题汇编】2021-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分享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原卷版docx、专题05地表形态的塑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