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课后练习题
展开读某地四种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四种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高气压过境 B.乙是冷锋过境
C.丙是暖锋过境 D.丁是低气压过境
2.在图中②时段内,天气以晴好为特点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及所学知识可知,甲气压先升高后降低,为高气压(反气旋)过境,A项正确;乙气压先降低后升高,应为低气压(气旋)过境,B项错误;丙气压一直升高,为冷锋过境,C项错误;丁气压一直降低,为暖锋过境,D项错误。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在②时段内,甲为高气压(反气旋)过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项正确;乙为低气压(气旋)过境,盛行上升气流,产生降水,B项错误;丙为冷锋过境,会产生强降水,C项错误;丁为暖锋过境,会产生连续性降水,D项错误。
答案:1.A 2.A
读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北风,B处吹东北风,C处吹东南风,D处吹西南风。据此完成3~4题。
3.判断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压 B.北半球低压
C.南半球高压 D.南半球低压
4.判断E地的天气是(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是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解析:第3题,根据A、B、C、D四处的风向可知,它们都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形成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四周指向中心,由此可以判断该气压系统为北半球的低压。第4题,气旋盛行上升气流,多形成阴雨天气。
答案:3.B 4.A
下图为浙江省某地5月29—30日24小时内气温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此时段该地受( )
A.冷锋影响 B.暖锋影响
C.低压中心控制 D.高压中心控制
6.此时段该地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气压下降 B.吹偏南风
C.晴朗天气 D.阴雨天气
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段该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可以判断为冷锋过境。第6题,冷气团主要来自北部地区,故主要吹偏北风;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可能会有阴雨天气。
答案:5.A 6.D
台风“苏拉”于2023年9月2日下午1时50分前后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再次登陆,“苏拉”的六级风圈已经覆盖全茂名辖区。茂名某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受“苏拉”外围云系影响,信宜市平塘河近6小时平均降水量达107 mm,思贺河近6小时平均降水量达108 mm,降水仍在持续。据此完成7~8题。
7.与台风“苏拉”形成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
A B
C D
8.台风“苏拉”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第7题,台风属于低压气旋。读图,根据空气运动特点判断可知,A项为冷锋,B项为暖锋,C项为低压气旋,D项为高压反气旋。第8题,台风属于低压气旋,过境前气压较高,过境时气压明显降低,过境后气压又会升高,C项准确;A项表示暖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B项表示冷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D项表示高压反气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
答案:7.C 8.C
9.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2)请分析该天气系统没有形成降水的可能原因。
(3)试绘出该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过境时,天气转阴,气温降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因而可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过境后气压高。第(2)题,如果暖气团中所含的水汽较少,锋面过境时也可能不会产生降水。第(3)题,绘图时要注意冷暖气团的位置和冷气团的移动方向。
答案:(1)B
(2)暖气团中所含的水汽较少。
(3)
或
(二)拓展提高
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该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11.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 D.空气辐合,静风
解析:第10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第11题,由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答案:10.D 11.B
每年冬春时节,不同性质的气团在乌蒙山脉东侧呈对峙状态,形成云贵高原特有的天气系统(图1)。但在异常年份,却会形成如图2所示的天气系统。据此完成12~14题。
图1 图2
12.在图1情况下,贵阳附近( )
A.空气干冷,人们皮肤容易干裂
B.空气冷湿,果树容易遭受冻害
C.空气暖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
D.空气暖干,注意预防山火
13.图2天气系统出现的原因是( )
A.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此时势力较强
B.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空气势力相当
C.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偏高
D.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此时势力较强
14.当出现图2状况时( )
A.临沧要做好防旱工作 B.临沧要做好防洪工作
C.曲靖要做好防寒工作 D.曲靖要做好防高温工作
解析:第12题,读图可知,图1所示天气系统为冬半年在云贵高原形成的昆明准静止锋,此时从西南来的暖气团与从北方来的冷气团在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东部相遇形成准静止锋。贵阳位于准静止锋冷气团一侧的冷锋后、暖锋前,易降水,故空气冷湿,因此果树容易遭受冻害,B项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图2所示的准静止锋的位置在哀牢山附近,比正常年份偏向暖气团一侧,只有当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增强才能将锋面移到更靠西南的位置,A项正确;若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准静止锋锋面应该在乌蒙山脉附近徘徊,B项错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水域水温异常升高为厄尔尼诺现象,此时中国冬季出现的是暖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势力应较弱,C项错误;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势力应较弱,D项错误。第14题,读图可知,当出现图2状况时,临沧位于暖气团控制范围内,往年也是受暖气团控制,且这种年份暖气团较弱,不用特别防旱,排除A项;锋面雨区都在冷气团一侧,临沧降水概率小,不需要防洪,排除B项;曲靖位于冷气团控制范围内,而正常年份受暖气团控制,所以曲靖较往年气温低,当地农民应做好防寒工作,C项正确。
答案:12.B 13.A 14.C
下图为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三条锋线( )
A.①②为冷锋,③为暖锋
B.①③为冷锋,②为暖锋
C.①为暖锋,②③为冷锋
D.①②③都为冷锋
16.据图推断( )
A.甲地即将气压升高
B.高压位于低压东南
C.渤海海域北风劲吹
D.我国华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解析:第15题,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由等压线分布可知,①②位于锋面气旋中,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运动,①位于气旋东部,暖气团推动冷气团运动,为暖锋;②位于气旋西部,冷气团推动暖气团运动,为冷锋;③的西侧气压高,等压线密集,可知③的西侧为势力强大的冷空气,因此③为冷锋,故①为暖锋,②③为冷锋,故选C项。第16题,结合上题分析,甲地位于暖锋锋前,即将受暖锋影响,气压会降低,A项错误;高压位于西北,低压位于东南,故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B项错误;图示东南部为渤海,渤海西北部为低压中心,故渤海海域吹偏南风,C项错误;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强劲的西北风会给华北地区带来沙尘天气,导致可吸入颗粒物增加,D项正确。
答案:15.C 16.D
(三)挑战创新
1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脉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解析:第(1)题,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脉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北侧一般是西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锋、暖锋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第(2)题,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由于“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第(3)题,“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经线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域西部分布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域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沿途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时课时训练</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形成台风“莫兰蒂”的天气系统是,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a href="/dl/tb_c40037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第一课时课时作业</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刻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同步测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