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关雎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白居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去聆听一首遥远的歌谣,感受一段唯美的爱情,吟唱一篇一位君子努力“脱单”的爱情进行曲。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按音乐性质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又叫国风,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PPT模板 http/mban/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1.请同学们听朗读音频,掌握字音,感受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jū jiū yǎ tiǎ hǎ qiú
《诗经》在节奏上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
重章叠句,又叫“重章叠唱”或“重章叠咏”。是指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其中的几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语言形式,往往形成回环往复,余味无穷的表达效果,《诗经》中多采用此种形式。
2.找出诗歌中体现重章叠句的语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窈窕淑女:窈窕,指文静美好的样子。淑,美、美好。
君子好逑:君子,当时对贵族男子的统称。好逑,好配偶。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立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是小伙子好的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日日夜夜想追求。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牵挂在心头。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译文: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我弹奏着琴瑟和你亲近。水中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我敲击着钟鼓使你快乐。
钟鼓乐之:敲击钟鼓使她快乐。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以及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终成眷属的喜悦。
《关雎》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简要概括)
1、请描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展现 的画面。
春天的小河,绿草茵茵,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水中嬉戏鸣唱,一位美丽的姑娘在河边采摘荇菜,引起了少年男子的无限情思。
这两句运用了比兴的写作手法,以成双成对的雎鸠来象征人间的爱情。诗人以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表现出君子对淑女的殷切期盼,使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爱情基调。
2、本诗是首爱情诗,为什么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在传说中是一种情意十分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朱熹称之为鸷(挚)鸟,彼此忠诚,保持礼法的距离。
3.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比兴手法(1)以飘摇荡动的荇菜作比,兴起君子欲求淑女的动荡心情; (2)抒发君子对淑女的渴慕和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左右流之”的流字,用的妙,分析其作用。
描写出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出女子的勤劳能干,烘托出主人公的思慕和爱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简要赏析男子此时“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样子。
5.诗歌中的女子,为何会让男子“寤寐思服”?
她文静、美好、善良;勤劳、劳作姿态优美。
这句诗是对主人公的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描写,"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两句是男子的设想。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请求,弹琴鼓瑟来亲近她,又设想与女子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表现男子的喜悦之情。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7、怎样理解“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关雎》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男主人公的形象?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深情专一、多才多艺、不懈追求心上人、执着有修养的君子形象。
一见钟情爱慕 期盼
朝思暮想 相思 追求
求而不得焦虑 忧思
幻想迎娶 激动 喜悦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不淫,不伤: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 悲哀不至于过于悲伤。
9、孔子曾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的理解。
《关雎》是一首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这就是“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心情,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这就是“哀而不伤”。
所听:关关雎鸠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所愿:君子好逑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联想到爱情真诚(比兴)
理一理君子的“脱单”之路
《关雎》写了一位君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的追求。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名句。
(1)《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关雎》中开头“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2)《关雎》中形象描写了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蒹葭》选自《诗经• _______》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又称为《诗》《诗三百》。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
风:“国风”,民间歌谣;
雅:“大雅”“小雅”,宫廷乐歌;
颂:“周颂”“鲁颂”“商颂”,宗庙祭祀的乐歌。
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听读课文,把握诗歌的形式特点
朗读课文,找出体现重章叠句的语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201X. 06. 02
1、诗歌的三章内容中反复出现的景物什么?
2、以这些景物开头,有何作用?
开头以景物起兴,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描绘了一幅露凝霜结的凄清晚秋图,渲染出一种萧索凄迷的氛围,表达了对“伊人”的无限思念和难言的伤感,更烘托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心绪。
3、这些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指出这些变化暗示了什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明写时间的推移,暗写抒情主人公凝望追求“伊人”的时间之长。
4、文中的伊人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并指出这些地点暗示了什么?
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写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踪迹的缥缈难寻。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诗中的主人公为了见到“伊人”,有何行动?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指出这些行动凸显了他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反复渲染追寻“伊人”过程的艰难,凸显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和思念,以及他不畏艰险、锲而不舍和勇于追求爱情的精神。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7.诗歌是如何含蓄地表现主人公在追求伊人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的?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6.重章叠唱是《诗经》的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关雎》和《蒹葭》在情感、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何异同?
相同点:1.同属“国风”;2.都运用“兴”,借景抒情;3.重章叠句;4.句式统一,四字一句;5.双声叠韵。
不同点:1.情感上:《关雎》表现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情浓郁;《蒹葭》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情意,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2.画面上《关雎》叙事线索清晰,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
1.《蒹葭》中让主人公寻寻觅觅的“伊人”,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外,还可能是谁?有人说,这首诗中的“伊人”还可能是指男子,是女子对男子的钟情与执着。请思考:“伊人”是否有更广泛的含义?
“伊人”,今多指女性,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名篇《蒹葭》一诗; 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称谓。 ①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所崇敬和热爱但一刻也不曾忘怀的人。 ②伊人,指明君或贤臣。 ③伊人,指遵循善良风俗的百姓,即良民。 ④伊人,是梦想、追求、功业、光明的前途、胜境、福地、向往的自由、 高洁的品质...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的象征。。
《蒹葭》以深秋的芦苇起兴,叙写了主人公追寻意中人的情景,含蓄地抒发主人公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惆怅之情,表达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全诗情感惆怅、伤感,场景凄清、朦胧。
⑴文中常被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追寻伊人的道路之艰难。⑷文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⑸文中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⑹诗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393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蒹葭课堂教学课件ppt</a>,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作品简介,重章叠句,助读资料,《关雎》中的淑女,《关雎》中的君子,不畏艰险一路执着追求,《蒹葭》中的男主人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课文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导入,作家作品,基础梳理,整体感知,理解诗意,茂盛的样子,所说的所怀念的,那人指所爱的人,逆流而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关雎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关雎评课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