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苏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优秀表格教案
展开课题
神奇的微生物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出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2.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描述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细菌战》这部电影,电影讲述了抗战末期,日军生化部队抓捕大批中国人进行疯狂的“细菌活体实验”,以独特的视角反映和揭露了731部队许多鲜为人知的恶行,可谓中国版“生化危机”。剧中很多细节都有着真实的历史依据,生化武器、活体实验、病毒攻击等众多历史谜团都将在剧中被一一揭露,我们对于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图片展示)
学生们议论纷纷,说着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细菌的问题。甚至有一些学生还患过肺炎,等等。
图片展示让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让他们有热爱国家的情怀和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认识世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细菌
1.细菌的结构
图片展示球菌、杆菌、螺旋菌以及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归纳出细菌的结构。
2.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师:细菌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有人谈“菌”色变。这些简单的微生物是怎么生活的,它们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害还是有利呢?
师:同学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并且不能片面地看问题,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物,要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师:细菌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既有害又有利。但是作为大地的“清洁工”,细菌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归还给大自然。
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去探索细菌的世界。
1.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
2.细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称为原核生物。
3.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特殊结构:荚膜、鞭毛——保护、运动等功能。
生1:细菌让我们生病,它们是有害的。
生2:我们看不见它们,我们不知道它们怎么生活。
生3:它们有的是有益的,比如用乳酸菌生产酸奶;但是有的会让我们生病,比如肺结核、肺炎分别是由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
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试图让学生去观察、分析、探究,相互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
新课标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班班通和多媒体资料,学生掌握起来还算可以,所以老师要让学生敢于去想、去做,别害怕、胆怯,勇敢面对一切,相信自己什么知识都能驾驭。学有所获,大胆设想,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探究二、真菌
师:电视广告说猴头菇饼干是养胃的,饼干里面的猴头菇,以及我们吃的香菇、木耳、银耳、金针菇等,它们不是植物而是真菌。(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真菌)真菌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几乎所有的有机物上都能发现真菌的存在,但它们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里生长得很好。发现生活中的真菌,找一找它们与人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真菌也像细菌一样能够使人、动物、植物生病,人的脚癣是由真菌引起的;还有误食有毒真菌鬼笔鹅膏,会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夏天很多东西都容易发霉,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霉菌也属于真菌。所以同学们,我们看待微生物不能存在偏见,在生活中,它们不停地变化,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它们。
拓展:教材P30的探究实验——霉菌生活的环境,要求每位学生试着去观察,然后4人一组讨论,说说你们的想法。我相信大家肯定能有收获,同时注意探究实验的四大步骤。有的同学甚至把生霉的一些“作品”带到了课堂,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归纳总结,提出防止家中食物或者衣物霉变的具体措施,同时指出对于微生物的了解,可以上网查查。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慢慢积累的,愿同学们多学习、多思考。
生1:观察酵母菌细胞结构示意图,指出真菌的各种结构。
生2:真菌和细菌不同,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生3:人、动植物、真菌都属于真核生物。
生4:真菌有的可以食用、药用,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提出问题——霉菌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作出假设——霉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温度和丰富的营养等条件。
设计实验——拿出材料袋中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适量清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温暖的地方。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适量清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
学生自主探索,开拓思维,提升能力。
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微生物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着不可预知的未来,以后的生活是否受到影响,都是未知数,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们想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教学中为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探索的精神,开拓思维,把课堂这个大舞台留给未来的接班人。
探究三、病毒
1.病毒的结构
师:导致2014年西非大规模病毒疫情的埃博拉病毒,至今都令人恐怖。迅速突破人体免疫系统、在非洲多个地区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热因发病快、致死率高,正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警惕。(图片展示)
病毒如此猖狂,我们难道就应该害怕它们吗?(非典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图片展示)
师:图片展示病毒与真核细胞、大肠杆菌大小比较示意图,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们都能比较出来。
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引起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狂犬病、艾滋病、禽流感等。可利用乙肝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研制出了一系列的疫苗。
生1:病毒个体很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生2:病毒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寄主不久就会死亡。
生3: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
生4:病毒是最小的微生物。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利也有弊。
首先让学生们发言,让他们说出所有知道的关于病毒的知识,施展他们的才能,让他们有成就感,从而使他们的内心真正意义地得到满足,更爱学习。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搜集资料,归纳知识点的能力。帮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2020·云南)从细胞结构看,与真菌相比,细菌没有( C )
A.细胞壁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质
2.下列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都是单细胞生物
B.食用蘑菇不属于微生物
C.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D.动植物的体表、体内是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
3.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具有细胞核B.具有细胞壁
C.具有遗传物质D.与细菌大小接近
4.如图所示为三种病毒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都由1蛋白质外壳和2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无叶绿体,营寄生生活
C.必须生活在活的动植物细胞内D.对所寄生的生物造成危害
【课堂反思】 本节重点介绍神奇的微生物,由于病毒、细菌结构微小、简单,必须借助相关仪器才能观察清楚,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尽量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加以直观的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导教学的优势,让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化。同时,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和自学讨论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
初中生物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反馈,互助探究,合作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升,动手操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目标导学,自主学习,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