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099101/0-17245804266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099101/0-17245804267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6099101/0-17245804267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章末检测卷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章运动的描述检测卷含答案,共11页。
第一章测评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17时46分与空间站完成自主交会对接,此后载人飞船同空间站一起绕地球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17时4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发射过程中,若以载人飞船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的C.研究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轨迹时,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 D.研究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快”,下面关于“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王同学运动会上100 m跑得真“快”是指平均速度大B.赛车比家用小轿车起步要“快”是指瞬时速度大C.石头以很“快”的速度撞至地面,“快”是指平均速度大D.高速公路最“快”限速120 km/h,“快”是指平均速率大3.一物体始终沿x轴正向运动,前3 s速度为4 m/s,中间3 s速度为5 m/s,后3 s速度为6 m/s。则( )A.前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后3 s时间内的速度小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等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2024内蒙古赤峰高一期末)2023年7月12日,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进入预定轨道,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朱雀二号火箭点火瞬间,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B.火箭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C.火箭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火箭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可以不一致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地球仪上,P点为赤道与0°经线的交点,Q点为赤道与东经90°经线的交点。一只蚂蚁从P点沿0°经线向北爬行到北极点,然后又沿东经90°经线向南爬行到Q点,则蚂蚁从P点运动到Q点的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2πR,2R B.πR,RC.πR,2R D.2πR,2R6.若某区间测速的监测点A、B相距20 km,一辆汽车10时31分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 km/h,10时40分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 km/h,该路段区间测速最高限速120 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车的平均速度为105 km/h,所以该车未超速B.该车经过A、B两点时瞬时速度都小于最高限速,所以该车未超速C.在该测速区间,该车某时刻速度不可能超过120 km/hD.根据题意计算,该车已超速7.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蹦床反弹表现技巧动作的竞技运动,一运动员从蹦床上跳起后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2=2t1,关于该运动员的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t1~t2阶段下降B.运动员速度大小先变大后变小C.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是选择的向下为正方向D.运动员在t1时刻回到蹦床上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在平直公路上,甲以10 m/s的速度运动,乙以5 m/s的速度运动,甲、乙从同一点出发,则( )A.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B.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靠近C.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D.反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 m/s的速度靠近9.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x-t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v-t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B.2~3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C.3~5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 m/s2D.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10.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t=1 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t=2 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D.B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 m/s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8分)(2024四川南充高一月考)图甲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甲乙(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 (选填“交变”或“直流”)电源,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C.拆下纸带,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后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2)图乙是某同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的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D两点间距x= cm,AD段的平均速度v= m/s(保留两位小数)。 12.(8分)为了测量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 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2 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1 m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0.5 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m/s,滑块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3.(10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短边长为a、长边长为b的矩形场地上,A、B分别为两长边的中点,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A点出发以恒定速率v沿场地边缘顺时针到达B点,求整个过程中:(1)运动员总位移x的大小;(2)运动员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14.(1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6 km的平直公路两端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乙的速度是3 km/h,有一小狗以8 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处,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15.(16分)小明同学某日骑自行车从家去学校再回家的位移—时间关系如图甲所示,求:(1)第1 min时的速度大小;(2)0~5 min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3)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0~8 min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甲乙参考答案第一章测评卷1.C 题中“17时46分”指的是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时刻,选项A错误;发射过程中,若以载人飞船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选项B错误;研究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轨迹时,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选项C正确;研究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需要考虑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不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选项D错误。2.A 100 m的位移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即平均速度越大,A正确;汽车启动过程速度变化快,说明起步快,即指加速度大,B错误;石头与地面撞击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错误;高速公路的限速是指最大的瞬时速度,D错误。3.D 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xt=4×3+5×3+6×39 m/s=5 m/s,前3 s时间内的速度小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A错误;后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错误;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等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错误,D正确。4.C 火箭点火瞬间,火箭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火箭的速度很大时,其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所以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火箭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故D错误。5.C 从P点沿0°经线向北爬行到北极点,路程为s1=14×2πR=12πR,然后又沿东经90°经线向南爬行到Q点,路程为s2=14×2πR=12πR,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s=s1+s2=πR;从P点运动到Q点的整个过程中,位移大小等于P、 Q两点间的距离,弧PQ对应的圆心角为90°,由几何关系知x=2R,选项C正确。6.D 通过该路段的时间为t=9 min=320 h,则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v=xt=20km320 h=133 km/h>120 km/h,由此可知,该车已超速,故A、B错误,D正确;因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133 km/h,故在该测速区间,该车必然存在某时刻速度超过120 km/h的情况,C错误。7.A 题图为运动员从蹦床上跳起后的v-t图像,t1时v=0,可知,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t1~t2阶段下降,故A正确;结合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可知选择向上为正方向,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速度大小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在t1时刻速度为零,说明运动员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故D错误。8.AC 同向运动时,甲观察乙时是以甲为参考系,此时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A正确;同向运动时,乙观察甲时是以乙为参考系,此时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B错误;反向运动时,甲观察乙时是以甲为参考系,此时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故C正确;反向运动时,乙观察甲时是以乙为参考系,此时甲以15 m/s的速度远离,故D错误。9.AD 由图可知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2~3 s内甲图质点静止不动,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3~5 s内甲图质点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0-305-3 m/s2=-15 m/s2,C错误;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Δv=0-10 m/s=-10 m/s,D正确。10.CD 因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a=ΔvΔt=24 m/s2=0.5 m/s2,选项A错误;因0~2 s内质点B的速度均为负值,可知t=1 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B错误;因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在1~4 s内质点B的加速度不变,即t=2 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选项C正确;0~1 s内和1~4 s内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同,但加速度大小均为a'=11 m/s2=1 m/s2,选项D正确。11.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源。实验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再进行数据分析的原则进行,即先安装电火花计时器和纸带,再接通开关、拖动纸带,打完后要立即关闭电源,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故步骤为BDAC。(2)由题图可以得出A点刻度为1.00 cm,D点刻度为3.70 cm,所以A、D两点间的距离为x=3.70 cm-1.00 cm=2.70 cm;AD段的运动时间为t=3T=3×5×150 s=0.30 s,AD段的平均速度v=xt=2.70×10-20.30 m/s=0.09 m/s。答案 (1)交变 BDAC(2)2.70 0.0912.解析 由题可知,d=2 mm=2×10-3 m,因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xt,可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1=dΔt1=2×10-32×10-3 m/s=1.00 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2=dΔt2=2×10-31×10-3 m/s=2.00 m/s,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a=v2-v1Δt=1.000.5 m/s2=2.00 m/s2。答案 1.00 2.00 2.0013.解析 (1)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根据题意,由图可知,运动员总位移大小为x=a。(2)根据题意,运动员在长边上运动的时间为t1=bv运动员在短边上运动的时间为t2=av则运动员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v=xt=aav+bv=aa+bv。答案 (1)a(2)aa+bv14.解析 甲、乙相遇经过的时间t=xv甲+v乙=165+3 h=2 h,此过程中甲的位移x甲=v甲t=10 km,则小狗的位移为10 km;小狗的路程s=v狗t=8×2 km=16 km。答案 16 km 10 km15.解析 (1)由题图可知0~2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x1=600 m,时间t1=2 min=120 s,所以第1 min时的速度等于0~2 min内的平均速度,即速度大小v1=x1t1=600m120s=5 m/s。(2)0~5 min内的总位移x=1 200 m,运动的总时间t=5 min=300 s,所以其平均速度大小v=xt=1 200m300s=4 m/s。(3)0~2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5 m/s=300 m/min2~4 min内小明静止,v2=04~5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3=1 200-6005-4 m/min=600 m/min5~8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回家,速度v4=0-1 2008-5 m/min=-400 m/min所以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答案 (1)5 m/s(2)4 m/s(3)见解析
第一章测评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中)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于17时46分与空间站完成自主交会对接,此后载人飞船同空间站一起绕地球运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17时46分”指的是时间间隔B.发射过程中,若以载人飞船为参考系,地球是静止的C.研究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轨迹时,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 D.研究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快”,下面关于“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王同学运动会上100 m跑得真“快”是指平均速度大B.赛车比家用小轿车起步要“快”是指瞬时速度大C.石头以很“快”的速度撞至地面,“快”是指平均速度大D.高速公路最“快”限速120 km/h,“快”是指平均速率大3.一物体始终沿x轴正向运动,前3 s速度为4 m/s,中间3 s速度为5 m/s,后3 s速度为6 m/s。则( )A.前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后3 s时间内的速度小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等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2024内蒙古赤峰高一期末)2023年7月12日,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进入预定轨道,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朱雀二号火箭点火瞬间,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B.火箭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C.火箭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火箭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可以不一致5.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地球仪上,P点为赤道与0°经线的交点,Q点为赤道与东经90°经线的交点。一只蚂蚁从P点沿0°经线向北爬行到北极点,然后又沿东经90°经线向南爬行到Q点,则蚂蚁从P点运动到Q点的整个过程中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2πR,2R B.πR,RC.πR,2R D.2πR,2R6.若某区间测速的监测点A、B相距20 km,一辆汽车10时31分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 km/h,10时40分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 km/h,该路段区间测速最高限速120 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车的平均速度为105 km/h,所以该车未超速B.该车经过A、B两点时瞬时速度都小于最高限速,所以该车未超速C.在该测速区间,该车某时刻速度不可能超过120 km/hD.根据题意计算,该车已超速7.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蹦床反弹表现技巧动作的竞技运动,一运动员从蹦床上跳起后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2=2t1,关于该运动员的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t1~t2阶段下降B.运动员速度大小先变大后变小C.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是选择的向下为正方向D.运动员在t1时刻回到蹦床上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8.在平直公路上,甲以10 m/s的速度运动,乙以5 m/s的速度运动,甲、乙从同一点出发,则( )A.同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B.同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5 m/s的速度靠近C.反向运动时,甲观察到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D.反向运动时,乙观察到甲以15 m/s的速度靠近9.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x-t图像,乙图为某质点的v-t图像,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B.2~3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C.3~5 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 m/s2D.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10 m/s10.两质点A、B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t=1 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t=2 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D.B的加速度大小始终为1 m/s2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11.(8分)(2024四川南充高一月考)图甲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甲乙(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 (选填“交变”或“直流”)电源,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立即关闭电源B.将电火花计时器电源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电火花计时器C.拆下纸带,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D.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后拖动纸带运动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2)图乙是某同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时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是纸带上的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D两点间距x= cm,AD段的平均速度v= m/s(保留两位小数)。 12.(8分)为了测量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2 mm的遮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2 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1 m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0.5 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 m/s,滑块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 13.(10分)如图所示,在一个短边长为a、长边长为b的矩形场地上,A、B分别为两长边的中点,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从A点出发以恒定速率v沿场地边缘顺时针到达B点,求整个过程中:(1)运动员总位移x的大小;(2)运动员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大小。14.(12分)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6 km的平直公路两端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 km/h,乙的速度是3 km/h,有一小狗以8 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处,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15.(16分)小明同学某日骑自行车从家去学校再回家的位移—时间关系如图甲所示,求:(1)第1 min时的速度大小;(2)0~5 min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3)在图乙坐标系中画出0~8 min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甲乙参考答案第一章测评卷1.C 题中“17时46分”指的是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的时刻,选项A错误;发射过程中,若以载人飞船为参考系,地球是运动的,选项B错误;研究载人飞船绕地球的运行轨迹时,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可以忽略,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选项C正确;研究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需要考虑其形状和大小的影响,不可将载人飞船视为质点,选项D错误。2.A 100 m的位移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即平均速度越大,A正确;汽车启动过程速度变化快,说明起步快,即指加速度大,B错误;石头与地面撞击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C错误;高速公路的限速是指最大的瞬时速度,D错误。3.D 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xt=4×3+5×3+6×39 m/s=5 m/s,前3 s时间内的速度小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A错误;后3 s时间内的速度大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B错误;中间3 s时间内的速度等于整个过程9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错误,D正确。4.C 火箭点火瞬间,火箭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火箭的速度很大时,其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所以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加速度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火箭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一致,故D错误。5.C 从P点沿0°经线向北爬行到北极点,路程为s1=14×2πR=12πR,然后又沿东经90°经线向南爬行到Q点,路程为s2=14×2πR=12πR,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s=s1+s2=πR;从P点运动到Q点的整个过程中,位移大小等于P、 Q两点间的距离,弧PQ对应的圆心角为90°,由几何关系知x=2R,选项C正确。6.D 通过该路段的时间为t=9 min=320 h,则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v=xt=20km320 h=133 km/h>120 km/h,由此可知,该车已超速,故A、B错误,D正确;因通过该路段的平均速度为133 km/h,故在该测速区间,该车必然存在某时刻速度超过120 km/h的情况,C错误。7.A 题图为运动员从蹦床上跳起后的v-t图像,t1时v=0,可知,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t1~t2阶段下降,故A正确;结合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方向,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可知选择向上为正方向,故C错误;由题图可知,速度大小先变小后变大,故B错误;运动员在0~t1阶段上升,在t1时刻速度为零,说明运动员在t1时刻到达最高点,故D错误。8.AC 同向运动时,甲观察乙时是以甲为参考系,此时乙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A正确;同向运动时,乙观察甲时是以乙为参考系,此时甲以5 m/s的速度远离,故B错误;反向运动时,甲观察乙时是以甲为参考系,此时乙以15 m/s的速度远离,故C正确;反向运动时,乙观察甲时是以乙为参考系,此时甲以15 m/s的速度远离,故D错误。9.AD 由图可知0~2 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2~3 s内甲图质点静止不动,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3~5 s内甲图质点反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0-305-3 m/s2=-15 m/s2,C错误;0~5 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 m,乙图质点的速度变化量为Δv=0-10 m/s=-10 m/s,D正确。10.CD 因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a=ΔvΔt=24 m/s2=0.5 m/s2,选项A错误;因0~2 s内质点B的速度均为负值,可知t=1 s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选项B错误;因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在1~4 s内质点B的加速度不变,即t=2 s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选项C正确;0~1 s内和1~4 s内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同,但加速度大小均为a'=11 m/s2=1 m/s2,选项D正确。11.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一样,工作时使用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源。实验要遵循先安装器材后,进行实验,再进行数据分析的原则进行,即先安装电火花计时器和纸带,再接通开关、拖动纸带,打完后要立即关闭电源,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故步骤为BDAC。(2)由题图可以得出A点刻度为1.00 cm,D点刻度为3.70 cm,所以A、D两点间的距离为x=3.70 cm-1.00 cm=2.70 cm;AD段的运动时间为t=3T=3×5×150 s=0.30 s,AD段的平均速度v=xt=2.70×10-20.30 m/s=0.09 m/s。答案 (1)交变 BDAC(2)2.70 0.0912.解析 由题可知,d=2 mm=2×10-3 m,因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公式v=xt,可得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1=dΔt1=2×10-32×10-3 m/s=1.00 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2=dΔt2=2×10-31×10-3 m/s=2.00 m/s,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可知,滑块的加速度为a=v2-v1Δt=1.000.5 m/s2=2.00 m/s2。答案 1.00 2.00 2.0013.解析 (1)位移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根据题意,由图可知,运动员总位移大小为x=a。(2)根据题意,运动员在长边上运动的时间为t1=bv运动员在短边上运动的时间为t2=av则运动员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v=xt=aav+bv=aa+bv。答案 (1)a(2)aa+bv14.解析 甲、乙相遇经过的时间t=xv甲+v乙=165+3 h=2 h,此过程中甲的位移x甲=v甲t=10 km,则小狗的位移为10 km;小狗的路程s=v狗t=8×2 km=16 km。答案 16 km 10 km15.解析 (1)由题图可知0~2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大小x1=600 m,时间t1=2 min=120 s,所以第1 min时的速度等于0~2 min内的平均速度,即速度大小v1=x1t1=600m120s=5 m/s。(2)0~5 min内的总位移x=1 200 m,运动的总时间t=5 min=300 s,所以其平均速度大小v=xt=1 200m300s=4 m/s。(3)0~2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5 m/s=300 m/min2~4 min内小明静止,v2=04~5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3=1 200-6005-4 m/min=600 m/min5~8 min内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回家,速度v4=0-1 2008-5 m/min=-400 m/min所以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答案 (1)5 m/s(2)4 m/s(3)见解析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