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第1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难点】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北宋年间,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荒凉之地黄泥冈,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重特大抢劫诈骗事件。当时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了给远在首都东京的岳父大人蔡太师送生日礼物,派杨志带领一批训练有素的“特警”护送十万生辰纲,结果却被以晁盖、吴用等为首的一批犯罪分子中途劫走!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八九百年过去了,人们不仅不痛恨这伙“诈骗抢劫团伙”,反而对他们十分崇拜,津津乐道,尊称他们为英雄!这是为什么呢?欲知晓答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
二、自学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尴尬(gān gà)
厮(sī) 朴刀(pō) 恁地(nèn)
怨怅(chàng) 省得(xǐng) 着意(zhuó)
兀的(wù) 喏喏连声(nuò) 草芥(jiè)
剜口割舌(wān) 忒认真(tuī) 舀酒(yǎ)
啰唣(luó zà) 面面厮觑(qù) 聒噪(guō)
晁盖(chá) 三阮(ru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絮絮聒聒: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热得无法抵挡。
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3.作者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辞章诗歌,精通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5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搜集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闭门著述,最终写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4.作品链接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抨击。全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智取生辰纲》电影片段
2、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把握故事内容,并在浏览的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文题中的“生辰纲”是什么东西?“智取”的人是谁?为何称作是“智取”?
明确: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智取的人是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因取生辰纲的过程中巧用计谋,故称智取。
3、梳理情节,给文章划分结构。
明确:按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可将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楼上王孙把扇摇”)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那汉子口里唱着”至“也这般啰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至“挣不动,说不的”)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概括性梳理,可将全文划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杨志为了应付不测处处小心,事事留意。行路策略由趁凉行路至“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的天热行路。期间对下属不讲究方式方法,“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军汉们“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与兵士、老督管、虞候的矛盾层层升级。
第二部分:该部分为全文的高潮,写晁盖等人的智取生辰纲。吴用利用酷热难耐的天气以及杨志一行口渴的现状,于是设计在酒中下蒙汗药,通过多种手段诱使杨志放松警惕,进而中计饮酒失了生辰纲。
4、这篇小说在叙事上具有什么特点?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线结构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好汉智取生辰纲
5、作品是怎样处理这两条线索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明确: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全过程便是本文的明线,用明线写杨志的精细和周密防范,杨志与军汉的矛盾,以及失纲的全过程,明线构成文章的整体脉络。对这条明线刻画得越细致,就越能衬托出暗线一方人物的智慧。对晁盖、吴用等人的行动则采取暗线写法,让读者猜不透,造成悬念,直到最后由暗线转到明线,读者才恍然大悟。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胜,从而增强艺术效果。
巧用双线索:(投影)
明线 暗线
杨志押送生辰纲 吴用智取生辰纲
上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定计
中计 六月初四正午 施计
失纲 黄泥岗松树林 劫纲
6、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明确:小说有两种矛盾:一种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亦即奴才与奴才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这是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表现为在对生辰纲的态度上,杨志一方是明防,而晁盖一方要暗夺。结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内部不和,给暗夺的一方以可乘之机,终致失败。作品先写次要矛盾,再由次要矛盾引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主要矛盾而发生、发展,以至激化,而主要矛盾又因次要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提供了解决的条件。因此,前一部分之所以着重写次要矛盾,完全是为写后一部分的主要矛盾服务的。这些不同的矛盾也是互相勾联,互相影响,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
投影:
次要矛盾冲突 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内部矛盾 押送与夺取的矛盾
押送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矛盾:快与慢
走与停
要喝酒与不准喝酒
明防(杨志): 喝来人暗夺 (晁盖方):扮客商
不许买 挑酒卖
放心喝 送枣子
四、课后预习
(1)课文直接写"热"的有二十处之多,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
(2)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4)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5)你觉得杨志是一个怎样的人?试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点。
(6)如文中题目,能否改为"劫取生辰纲"?试图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去分析。
(7)在阅读中标示出自己的疑问。
五、课外练笔
假若吴用、晁盖等八人在黄泥冈直接用"力取"的办法,能否夺得生辰纲?请大家大胆展开想象,在写作中重点突出"力取"的场面描写。比一比,看看哪位同学写的小说最精彩。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A:导入新课,B:自主阅读,C:合作探究,B:合作探究,B:课堂小结,C:板书设计,D: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案件重现,案情聚焦,案情复盘,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上册智取生辰纲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说教学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