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B.蜡烛燃烧C.矿石粉碎D.青稞酿酒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行为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
3.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液体B.加热液体
C.滴加液体D.点燃酒精灯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食物在夏天易变质B.食盐能溶于水
C.铜是紫色固体D.酒精易挥发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伊利纯牛奶B.澄清石灰水C.蒸馏水D.洁净的空气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7.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8.市场上有“含铁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铁、钙”指的是( )
A.元素B.原子C.单质D.分子
9.下列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AB.BC.CD.D
10.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中,二者不相符的是( )
A.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干得快,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11.硒元素具有抗衰老作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B.+4C.+6D.﹣2
12.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B.C.HD.
13.在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B.氢气+氧气水
C.氧化汞汞+氧气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二、计算题
14.水果含有柠檬酸,可促进消化。柠檬酸的化学式为。
(1)每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________个原子。
(2)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3)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最简整数比)。
(4)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三、实验题
15.小明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第一步:按图1连接好装置;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第四步:取红磷稍过量放入燃烧匙内,点燃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五步: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请补充第二步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1/5,可能得原因是_______;
(5)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
(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案,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提示:酚酞遇氨水变成红色).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棉花上(10∼15滴),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7.在研究水的组成时,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电解水实验及过程中产生的“异常”现象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
(1)电解水时,通常要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其目的是__________
(2)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b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a管和b管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
(3)电解水的文字表达为__________。
活动二:实验时,小红在水中加入了氯化钠,发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了黄绿色气体,负极产生了无色气体。
【查阅资料】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提出问题】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实验探究】
(4)请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三:拓展探究
(5)小红进行“活动一”时,发现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她研究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于是猜想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6)电解水时__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氯化钠,原因是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8.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氟原子_______;
(2)氢氧根离子_______;
(3)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4)镁离子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19.有A、B、C、D四种物质,已知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更旺,只生成无色气体C,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78%,将燃着的B放入C或D中均立即熄灭,又知C和D是不同物质。
(1)A是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D是_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
(3)写出B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0.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 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A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第_______周期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和_______(填序号)。
(3)B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B和C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5)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1.在我国南方所饮用的水常是河水,由于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图1):
(1)图1中,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填字母).
(2)含有较多的_______的水叫硬水。
(3)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作用,该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来区分,生活中常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5)如图2所示为过滤的操作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操作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
②除①外再指出图中的一处不正确:_______。
③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写一条即可)_______。
22.燃烧是化学中重要的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作用是_______。
(2)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集气瓶底部放水的目的是_______。
23.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
(3)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4)若用A、G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想要收集到较为纯净的氧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_______。 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
(5)若用C、E装置制取氧气,化学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实验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怎么验证氧气已经集满_______。
五、多选题
2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的是( )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制氧气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D.用等质量、等体积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5.下列鉴别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铁钉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青稞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
2.答案:D
解析: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A不符合题意;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B不符合题意;C.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防止水体的污染,利于留住“绿水青山”,C不符合题意;D.固体垃圾直接倒入江河,会造成水体的污染,不利于留住“绿水青山”,D符合题意。故选:D。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A、事物易变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食盐能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是紫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微粒性质,故选项错误;D、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5.答案:C
解析:A、伊利纯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油脂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B、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B错;C、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C。
6.答案:B
解析:
7.答案:B
解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正确的,但氧气不是可燃物。氧气具有助燃性;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廉价易得,无毒无害。所以常用于食品防腐;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气质量越差;D、二氧化碳是引起空气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它的含量增多会加重温室效应,但是由于空气的组成中就有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
8.答案:A
解析:
9.答案:B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 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A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C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D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A.A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B图表示两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B选项符合题意;C.C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D图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B
解析:A、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是因为香味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菠萝蜜的香味,故A正确。B、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故B错误。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的缘故,故C正确。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A
解析:
13.答案:B
解析:A、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B、氧气和氢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中有氧气参加,是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C、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石蜡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
14.答案:(1)21
(2)192
(3)9:1:14
(4)37.5%
解析:(1)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可得每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原子数为:6+8+7=21;
(2)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8+16×7=192;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得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8:(16×7)=9:1:14;
(4)根据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得柠檬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5.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耗尽集气瓶内氧气
(3)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燃烧匙伸入过慢(点燃红磷前没有夹紧弹簧夹)
(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6)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解析:(1)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组装好仪器后,应检查气密性。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则红磷过量的目的为耗尽集气瓶内氧气。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4)若较多大于五分之一,可能原因为燃烧匙伸入过慢,导致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逸出,或弹簧夹没有夹紧,气体受热从导管中逸出等。
(4)红磷在剩余的气体中会熄灭,则说明氮气有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5)改进后的优点:防止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导致的部分气体受热膨胀逸出,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防止了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16.答案:(1)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
(2)滤纸条上酚酞溶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衬托作用,便于观察现象
解析:(1)吸取浓氨水的仪器是胶头滴管;该仪器的作用是吸取和滴加液体;故答案为: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液体;
(2)将会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试管口向管底逐渐变红,这说明了分子是不停运动的;故答案为:滤纸条上酚酞溶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
(3)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的作用是起衬托作用,便于观察滤纸条的颜色变化;故答案为:衬托作用,便于观察现象。
17.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氢气;氧气;2:1
(3)水氢气+氧气
(4)产生黄绿色气体;该气体为氢气
(5)部分氧气溶于水中(氧气活泼与电极材料反应被消耗)
(6)不可以;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解析:(1)电解水时,通常要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钠,其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2)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由图可知,a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则收集的气体为氢气,b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为氧气;a管和b管气体的体积比是2:1。
(3)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4)根据实验结论该气体为氯气,可知实验现象是产生黄绿色气体。
(5)根据实验现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可知气体为氢气。
(6)发现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她研究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于是猜想可能原因是:部分氧气溶于水中(或氧气活泼与电极材料反应被消耗)(合理即可)。
(7)根据实验可知,电解水时不可以加入氯化钠,原因是:会产生有毒的氯气。
18.答案:(1)2F
(2)
(3)
(4)
(5)
解析:(1)2个氟原子就是在氟元素的符号前面加上数字2,表示为2F;
(2)一个氢氧根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
(3)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表示为;
(4)一个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表示为;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表示为。
19.答案:(1);C;;
(2)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作保护气、灯泡充氮延长使用寿命、制造硝酸和氮肥等)
(3)碳+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有A、B、C、D四种物质。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C是二氧化碳;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更旺,只生成二氧化碳,则A是氧气,B是碳;D是空气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体积的78%,则D是氮气;将燃着的碳放入二氧化碳或氮气中均立即熄灭,符合题意;据此分析解答。
(1)由分析可知,A是氧气,化学式为:;B是碳,化学式为:C;C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D是氮气,化学式为:。
(2)D物质是氮气,氮气的一种用途是作保护气。
(3)B在A中燃烧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
20.答案:(1)非金属、三
(2)B;D
(3)失去
(4)
(5)79.9
解析:(1)A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有3成电子,故位于第三周期;
(2)质子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故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和D;
(3)B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4)B是钾元素,C是硫元素,二者形成的简单化合物是硫化钾,其化学式为;
(5)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
21.答案:(1)D
(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吸附;物理
(4)肥皂水、煮沸
(5)①玻璃棒;引流
②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③滤纸破损(滤液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解析:(1)图1中,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为加漂白粉;故答案为:D;
(2)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故答案为: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3)除去水中有颜色和气味的杂质,通常向水中加入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该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吸附;物理;
(4)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故答案为:肥皂水;煮沸;
(5)①①该操作还缺少的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②除①外,图中的另一处不正确操作是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故答案为: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③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故答案为: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22.答案:(1)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防止高温生成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2)硫+氧气二氧化硫;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23.答案:(1)①试管
②长颈漏斗
(2)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a
(4)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在集气瓶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试管,仪器②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实验中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由a端通入;
(4)若用A、G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说明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为了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实验结束后,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5)装置C是固液常温型装置,适合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实验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验证氧气已经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24.答案:BC
解析: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固体质量逐渐减小,反应结束后的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质量不会等于0,故A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刚开始时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水,反应过程中水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水质量不变,故B正确;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C正确;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有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故D错误。故选:BC。
25.答案:AD
解析:A、取样品,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不能复燃的是空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B、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都是黑色固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故B错误;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伸入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C错误;D、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故选:AD。
A
B
C
D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白纸衬在正极玻璃管后
__________
该气体为氯气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负极玻璃管尖嘴口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_________
需要鉴别的物质
方法
A
空气和氧气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木炭粉和四氧化三铁
看颜色
C
氮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燃着的木条
D
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加入二氧化锰
[化学][期末]黑龙江省绥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期末]黑龙江省绥化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