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B.铁锅生锈C.石蜡熔化D.热胀冷缩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水银制作温度计B.铜丝制导线C.干冰做制冷剂D.天然气作燃料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固体药品B.过滤
C.验证氧气的性质D.检查气密性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
5.“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20%以上的、还有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高
B.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
C.可以采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方法,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人造空气”若只含有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
6.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
B.反应中生成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8
C.丁是化合物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甲和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
7.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8.某原子手表内置了一个芯片的铯原子钟,每1000年仅有1秒的误差。已知这种铯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则其核外电子数为( )
A.188B.78C.55D.23
9.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D.我县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10.某物质1.6g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产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④⑤
11.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C.分子之间有间隙,原子之间没有间隙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原子不能分
12.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柠檬酸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柠檬酸属于氧化物
B.柠檬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组成的
C.柠檬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13.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AB.BC.CD.D
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C.氧气+铝氧化铝D.水氢气+氧气
二、填空题
16.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用化学用语表示:
(1)氧气________________。
(2)4个二氧化硫分子_______________。
(3)2个镁离子_______________。
(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5)5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17.写出下列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
(1)中5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2)中2的意义:_______________。
18.下列物质:①氢气②硫磺③二氧化碳④液氧⑤氯化钾⑥矿泉水⑦空气⑧四氧化三铁⑨石灰水⑩铜丝⑪铁粉⑫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
(5)属于单质_______________。
19.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E在D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①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
②写出A、B得到C、D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其中B起______________作用,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下同)。
③写出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
20.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
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中通过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实验时要先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防止_______________,使试管破裂。
(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它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
(4)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利用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一氧化氮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2.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该实验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检验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试管1和2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1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本是存放在消毒剂的柜子里。由此猜测:可能是酒精、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的溶液中的一种。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_溶液。
(2)乙同学通过溶液的______________也得到与甲同学相同的结论。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论】(3)该瓶溶液是______________溶液,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4)标签受到腐蚀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5)利用此试剂的性质,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有趣的实验。
四、计算题
24.某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如图:
(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4)某幼儿每日服用一定量该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若他每日摄入的口服液含15mg葡萄糖酸锌,则同时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热胀冷缩是温度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答案:D
解析:A、水银制作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丝制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做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答案:D
解析:A、向试管内加入块状固体时应为“一横二放三慢立”,让固体慢慢滑到试管底部,这样做不易打破试管底,故错误
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故错;
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应该在瓶底放水或细沙。故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其中含有70的、20以上的、还有等,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不会熄灭;“人造空气”若只含有会更有益于人的呼吸是错误的,因为人在纯氧中无法正常生存。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乙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所以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故A正确;
B、反应后生成甲物质的质量为18g-17g=1g,生成丙物质的质量为33g-25g=8g,所以生成的甲、丙物质的质量比为1g:8g=1:8,故B正确;
C、丁物质质量减少,甲、丙物质质量增加,所以丁是反应物,甲、丙是生成物,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丁的化学计量数=甲的相对分子质量×甲的化学计量数+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丙的化学计量数,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由一种物质组成,叫做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叫做混合物;A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化合物;B是由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D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
8.答案:C
解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5,故其核外电子数为55。故选C。
9.答案:B
解析: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等,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
C.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应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故C错误;
D.水是宝贵的资源,应节约使用。故D错误。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物质,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氢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即该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
①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碳元素质量分数小,是因为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大于氢元素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地比较大小,一般我们说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所以错误;
B、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所以错误;
C、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有:在不断运动,有间隔;所以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所以正确。
故选D。
12.答案:C
解析:A.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柠檬酸是由柠檬酸分子构成的,1个柠檬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12:1:14,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7)=12:1:1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中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选项错误;
B、反应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选项正确;
C、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错误;
D、生成气体的质量到达最大值后不能减少,选项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所以A正确;
B、红磷足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使实验结论精确,所以B正确;
C、若装置漏气时,氧气耗尽,空气及时补充,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故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所以C正确;
D、红磷燃烧的现象应是大量的白烟,燃烧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所以D不正确;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钙+水→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C、氧气+铝→氧化铝,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答案:(1)
(2)
(3)
(4)
(5)
(6)
解析:(1)氧气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二氧化硫分子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离子,就需要在离子符号前面添加适当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故答案为:;
(5)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离子,就需要在离子符号前面添加适当的数字,故5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铝元素在化合物中显+3价,地壳中含量最高得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二者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故答案为:。
17.答案:(1)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含有5个氧原子
(2)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解析:(1)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所含该原子的个数,所以中5的意义是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含有5个氧原子,故答案为:每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含有5个氧原子;
(2)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中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答案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8.答案:(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3)③⑤⑧⑫
(4)③⑧⑫
(5)①②④⑩⑪
解析:(1)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填:⑥⑦⑨;
(2)氢气、硫磺、二氧化碳、液氧、氯化钾、四氧化三铁、铜丝、铁粉和水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故填:①②③④⑤⑧⑩⑪⑫;
(3)二氧化碳、氯化钾、四氧化三铁和水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化合物,故填:③⑤⑧⑫;
(4)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和水等物质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填:③⑧⑫;
(5)氢气、硫磺、液氧、铜丝、铁粉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故填:①②④⑩⑪。
19.答案: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硫;二氧化硫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分解
③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
解析:①E在D中燃烧更旺,说明D具有助燃性,则D是氧气,无色液体A和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氧气,从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进行考虑,则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C是水,E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硫;二氧化硫;
②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催化;分解;
③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其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硫+氧气二氧化硫;化合。
20.答案:(1)
(2)氧气和氮气的分子
(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解析:由A→B是分子的分开过程故B中应该是原子数目与A中的相同,所以相关粒子图形为;
(2)由图示可知该变化过程中氧气和氮气的分子发生了变化;
(3)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
21.答案:(1)试管;集气瓶
(2);C或E;移出导管;熄灭酒精灯;倒吸
(3)属于物理方法制取氧气
(4)A
(5)E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试管;仪器②为集气瓶。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实验装置,且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为加热固体,则发生装置选A;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引起试管炸裂,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而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4)制取氮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
(5)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一氧化氮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则应选用排水法收集,则收集装置选E。
22.答案:水氢气+氧气;氢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有2气体的试管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2气体是氧气;2:1
解析: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为2:1,该实验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试管1与电源负极相连,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氢气(),试管2与电源正极相连,试管2内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有2气体的试管中,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2气体是氧气,试管1和2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是2:1。
23.答案:(1)高锰酸钾
(2)颜色
(3)过氧化氢;
(4)倾倒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5)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膨胀
解析:(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高锰酸钾溶液,是因为高锰酸钾中不含有氢元素。
故填:高锰酸钾。
(2)乙同学通过溶液的颜色也得到与甲同学相同的结论,是因为高锰酸钾溶液不是无色溶液。
故填:颜色。
(3)没有气味,说明溶液不是酒精,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是因为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说明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因此该瓶溶液是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故填:过氧化氢;。
(4)标签受到腐蚀的原因可能是倾倒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故填:倾倒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5)将滴管中的该溶液滴入装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观察到锥形瓶中产生气泡,气球膨胀。
24.答案:(1)430
(2)5:28
(3)9.3%
(4)27.9mg
解析:(1)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葡萄糖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每瓶含葡萄糖酸钙[]600mg、葡萄糖酸锌[]30mg,若他每日摄入的口服液含15mg葡萄糖酸锌,则同时含葡萄糖酸钙[]300mg,每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则同时摄入的钙元素的质量为。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
17
10
25
48
反应后的质量
18
10
33
39
A
B
C
D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闻溶液气味。
②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稍加热,将带火星木条伸入其中
①没有气味
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复燃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滴管中的该溶液滴入装有二氧化锰的锥形瓶中
_______________。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瓶含葡萄糖酸钙[]600mg、葡萄糖酸锌[]30mg。
【规格】10mL
【用法用量】婴幼儿每日5~10mL。成人每日20~30mL,分2~3次饭后服或遵医嘱。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为60分钟,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为100分, 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