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公开课教案
展开本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分析了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及其特点,解释了什么是人口迁移,依据图文资料归纳了人口迁移的特点;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概括了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气候、水、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等)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战争、文化、生态环境等),分析了决定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作用;3、案例: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分析了中国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特点以及影响。
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
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3.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主要环节与时间
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时间:0-1分钟
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势美洲“新大陆”等未开放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穷的落后地区移向富裕发达地区。
问题: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同学们,请先思考这一问题。接下来的内容将会给你们揭晓答案,看看与你们想的答案是否完整。
板书:第二节 人口迁移
听讲、思考、讨论
展示学习目标
时间:第2分钟
学习目标(PPT展示)
1.区域认知:了解国际和中国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能够总结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资料和身边的案例,能够说出自身所在区域人口迁移的状况及原因。
4.人地协调观:理解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听讲、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新课展示
人口迁移
时间:3-4分钟
板书:一、人口迁移及其特点
人口迁移
(讲述并PPT展示相关内容)
定义: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它反映人口在地域之间的动态变化,使人口空间分布变得复杂。
怎样衡量是否发生了人口迁移?
属性:居住地改变、跨越行政界线、永久性或长期性(达一年以上)
影响: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入-人口迁出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共同影响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类型:按照人口变换常住地是否跨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认真听讲、做笔记
过渡
时间:第5分钟
判断题:
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属于人口迁移( )
公司职员外出出差属于人口迁移( )
亲朋好友组团旅游属于人口迁移( )
住在广州的小明和家人去上海姥姥家探亲不属于人口迁移( )
家住农村的小军去城市里读大学属于人口迁移( )
思考、回答
人口流动
时间:第6分钟
板书:(二)人口流动
(讲述并PPT展示相关内容)
定义:通常是指由于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周期流动:定期外出在新地点居住一定长的时间后返回居住地。
往返流动:往返于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的人口流动,外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昼夜。
认真听讲、做笔记
过渡
思考:我们了解了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那么你们知道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吗?
思考
人口迁移特点
时间:7-11分钟
板书:(三)人口迁移特点
人口迁移在不同空间范围和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为满足生存需求而迁移。
自然经济为主的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与寻求更适宜的环境联系紧密。以集团性迁移、大批性迁移为主。
近现代: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定义:人口跨国界并改变居住地达到一定时间(1年)的迁移活动。
板书: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合作探究1】探究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读图1-2-1和图1-2-2,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提示:可从人口迁移时间、规模、方向(包括迁出地和迁入地)、距离,以及迁移目的和形式等方面说明。
归纳补充学生的答案:(PPT展示)
认真听讲
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知识拓展】:外籍劳工
时间:第12分钟
外籍劳工是指以劳务输出形式出现的短期性、临时性或季节性向异国流动的工人。目前世界各地的外籍劳工总数达三四千万人,以美国、西欧发达国家以及中东石油生产国最为集中。其中美国是外籍劳工最大的聚集地,来自邻近的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外籍劳工达一千万以上,此外还有数百万“非法”移民。对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严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引入外籍劳工,一方面可以弥补本国劳动力的不足,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节省大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费用,但另一方面容易滋长当地的排外情绪,引发种族纠纷等。对于人口增长率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居民出国务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外汇收入,缓解本国的人口压力,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外流,无疑会对本国发展造成损失。(叙述并PPT展示)
认真听讲
过渡
思考: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
思考
人口迁移特点
时间:13-18分钟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地区移居的现象。
思考:读图1-2-4,简要说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归纳补充:(PPT展示)
工业化前:大规模的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工业化后:人口从农村向城镇迁移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国内人口迁移。
1949-1986年,人口迁移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沿海经济发展快,吸引大量内陆人口迁入。
板书: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目的和形式复杂多样
【知识拓展】:(PPT展示)
“闯关东”——“关东”原来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后泛指东北各省。人们把不顾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
“走西口”——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从中原腹地抵达蒙古草原,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南洋指东南亚较深区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为主的区域,也包括斯里兰卡等等。阿拉伯海以东的属于南洋。中国人去南洋区域从事经商、打工、官事、迁徙等活动,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下南洋以广东和福建人为主,目的地是东南亚为主。
提问:在我国,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人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
(不是。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外出打工属于人口流动。)
思考: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
(陈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自发性地涌向城市,特别是涌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大中城市,形成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
思考并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
思考
过渡
时间:19-21分钟
前面我了解到人口迁移会影响到区域的人口数量变化,那么人口迁移还有什么影响?你能想到哪些?
思考、讨论、回答
人口迁移的影响时间:22-23分钟
板书: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归纳总结:(PPT展示)
有利影响:迁移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减轻迁出地的人地矛盾、资源环境压力;有助于不同地区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加强民族融合。
不利影响:年轻人的迁出致使迁出地劳动力减少;导致迁出地人才外流;对迁入地就业、住房、交通、教育、环境卫生等造成压力;给迁入地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社会治理管理难度。
认真听讲、做笔记
【合作探究2】调查家庭人口迁移情况
时间:24-25分钟
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
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以“自己家庭或熟悉的某一家庭的人口迁移情况”为主题的调查研究活动,将研究成果在全班分享。
1、询问家庭中父母和祖辈每一个人的出生地和迁移经历。
2、绘制家庭人口迁移路线图。
3、比较两代人迁移的特点及原因,讨论迁移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
过渡
时间:第26分钟
思考;人口为什么要迁移?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根据课前的思考回答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时间:27-30分钟
板书: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归纳总结:(PPT展示)
人口迁移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并具有一定的个人决策主观性。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
社会因素:政治、政策、战争、文化教育、宗教、婚姻家庭等。
人口迁移的动力可以归结为“推力”和“拉力”。推力迫使人口迁出,拉力吸引人口迁入,共同影响人口迁移。
板书: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思考:根据生活事例和所学知识,列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
归纳总结:(PPT展示)
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战争、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较高的医疗水平、充足的食物等。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
板书:推力因素
拉力因素
认真听讲、做笔记、思考、回答
【合作探究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时间:31-33分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是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为人口净迁入;从20世纪80年代起变成人口净迁出,人口多向南迁移,被称为“雁南飞”现象。
1980年以来,为什么黑龙江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结合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当 堂 检 测
时间:34-38分钟
(PPT展示)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B )
A. 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 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 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 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2. 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资源状况
C. 国家政策 D. 交通条件
3. 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 限制人口迁入
下图为百度地图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中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是评估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指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图示城市人口吸引力指数排名靠前的主要原因是( A )
A. 经济水平高 B. 生态环境好
C. 交通状况好 D. 人口素质高
5.图示城市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后,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C )
A. 人口素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
B.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老龄化加剧
C. 加剧交通拥堵,增加住房压力
D. 就业岗位减少,失业率提高
6.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图示城市应( D )
A. 迅速扩大城区规模,提高人口容量
B. 大力发展制造业,增加就业机会
C. 拓宽改造城市道路,解决交通拥堵
D. 进行城市合理规划,分散城市职能
7.读“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多的地区是京津唐地区、_____和______。这三个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西部大开发”,我国由东部向西部迁移的人将会不断_______。
(4)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 和_________。
【答案】(1). 长三角 珠三角 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医疗、教育、居住条件好。 (2). 矿产资源丰富; (3). 增加。 (4). 务工 经商。
【解析】首先描述该国人口分布特点,集中在沿海、沿河地区,中部人口少,原因从地形、土壤、水源、交通等方面回答。
观察、练习、回答
课堂小结
时间:39-40分钟
回顾总结、回答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40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案</a>,共5页。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 教案(表格式),共8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表格教案,文件包含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案docx、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三课时教案docx、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2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3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