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单元分层过关检测(2024·新教材)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B卷试题含解析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76018/0-17239526631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单元分层过关检测(2024·新教材)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B卷试题含解析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76018/0-17239526631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单元分层过关检测(2024·新教材)第13章内能单元测试B卷试题含解析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076018/0-17239526632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内能优秀单元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试卷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有煮茶叶蛋的习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加热鸡蛋升温的过程中,鸡蛋内能增大
B.蛋壳能轻松敲碎,说明蛋壳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煮熟鸡蛋是通过做功增大鸡蛋内能
D.鸡蛋内能越大,含有的热量越多
2.如图所示的纸杯,将刚烧开的热水倒满后放在房间中静置4小时,水向房间放出热量约为(水的比热容为)( )
A.B.C.D.
3.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 )
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小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4.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下列情境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蒸”“烤”相同的是( )
A.弯折铁丝
B.钻木取火
C.压缩空气
D.酒精灯加热
5.如图是古代省油灯的示意图。它下层盛水,能减慢上层油的消耗。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 )
A.吸热,内能增加B.吸热,内能减少C.放热,内能增加D.放热,内能减少
6.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不容易拉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分子之间有空隙
D.打扫教室卫生时,会发现尘土飞扬——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7.对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利用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演示气体扩散实验,应将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放在B集气瓶中
B.图乙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C.图丙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图丁,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在此过程中,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
8.甲、乙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3∶2,若它们吸收相等的热量,则甲、乙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4∶3B.3∶4C.6∶1D.1∶6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1分)
9.如图甲,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冷水。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变红,这是 现象;装热水的杯子变红的速度更快,这说明了分子的运动跟 有关。如图乙,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 。
10.阳春三月,永春北溪桃花盛开,花香四溢,这是 现象;小雨天,桃花更显娇艳,花瓣上相邻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便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水滴,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力。
11.某游客在官渡古镇品尝官渡小锅米线,闻到米线的香味,这说明 ;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
12.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缓慢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机械能。这个现象说明了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3.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
三、作图题(共2分)
14.请在图中定性画出水的比热容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
四、实验题(共20分,第15题-17题,第15题6分,第16题7分,第17题7分)
15.小明同学在研究分子动理论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1+1”等于几?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你看了小明做的如图所示的实验,你可能就会怀疑你的智商。小明实验时最好应先注入 (选填“水”或“酒精”)至一半位置,再注入另一种液体直至充满,封闭管口,并将试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位置,发现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说明分子间有 。如图2甲和乙玻璃管长度相同、粗细均匀,甲粗乙细,重复上面实验,则实验现象(即液面下降的高度)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明显;
(2)如图3所示,在一个铁丝圈中间系着一根较松弛的棉线,浸过肥皂水后用手指轻碰一下棉线的左边,发现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这个实验说明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
(3)如图4所示,将红墨水同时滴在冷水和热水杯,发现红墨水在热水杯里扩散更快,间接证实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 有关。
16.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时每隔一段时间同时测量并记录A、B的温度;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安装,当调整下面铁圈的高度时,酒精灯 (选填“应该”或“不应该”)点燃;
(2)实验时,选取 相同、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来增大液体内能的;
(3)此实验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4)加热一段时间后,液体B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
(5)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液体 (选填“A”或“B”)更适合作为家中“暖气”中输运能量的介质。
17.如图甲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如图乙所示,大口玻璃瓶内装有一些水,用瓶塞将瓶口塞紧,瓶塞通过导管与打气筒相连,用打气筒向瓶中打气。
(1)甲实验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乙实验中,你应该注意观察的是 (选填字母)。
A.打气的过程
B.打气的过程中瓶内的情况
C.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发生的变化
D.瓶塞跳起的高度
(2)乙实验中,当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瓶塞冲出瓶口时,瓶内气体的内能 ,温度 。甲、乙两实验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如图丙所示,B是一个被销钉K锁住的活塞,汽缸A内部密封有压缩空气,C是一支温度计,若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没有摩擦,试根据甲、乙两实验的结论分析,当把销钉K拔出后,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你是根据实验 (选填“甲”或“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五、计算题(共13分,第18题6分,第19题7分,解答应写成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8.夏日一天,某校考场内用冰块降温。已知冰块的质量为50kg,初始温度为-20℃,当冰块温度升高到0℃过程中。[c冰=2.1×103J/(kg·℃),ρ冰=0.9×103kg/m3]求:
(1)冰块升高的温度△t;
(2)它所吸收的热量Q吸;
(3)一段时间后,有1.8kg的冰化成水,求水的体积V水。
19.无烟电烧烤炉是现代家庭户外聚餐新兴的一种烧烤设备,不仅使用方便,更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如图所示是小明家买的一款新型无烟电烧烤炉,其未拆封时总质量为6kg,g取10N/kg。求:
(1)小明将未拆封的电烧烤炉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5m2,则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2)小明为方便其拆封包装箱,将电烧烤炉放到高为0.8m的桌面上,则此过程中小明对电烧烤炉所做的功;
(3)若烤肉的比热容为3×103J/(kg·°C),那么将500g烤肉从20℃加热到80℃吸收的热量。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在加热鸡蛋升温的过程中,鸡蛋的温度升高,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更剧烈,所以鸡蛋内能增大,故A正确;
B.由分子动理论知识可知,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蛋壳的破碎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使得蛋壳分子间的距离迅速增大,超过了分子间作用力的有效范围,所以蛋壳才会破碎。故B错误;
C.煮熟鸡蛋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大鸡蛋的内能。故C错误;
D.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它描述的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而不是物体“含有”的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2.B
【详解】一纸杯水的质量约为0.2kg,刚烧开的热水温度约为100℃,放在房间中静置4小时后水温和室温相近,约为20℃,水向房间放出热量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A.读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多,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因此甲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热源放出的热量相同;因此加热时间相同,容器相同,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可知甲的比热容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D
【详解】“蒸”“烤”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
A.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时克服摩擦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
C.压缩空气时活塞对空气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A
【详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点灯后,水在升温的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引力,压紧的铅块不容易拉开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尘土是可以看得见的物体,因此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物体的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D
【详解】A.甲图探究的是扩散现象的问题,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下面的B集气瓶中应该装二氧化氮,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分子的热运动受温度影响,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紧压在一起的两个铅块能够吊起钩码而不分开,因为两个铅块的分子相互吸引,即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丁,水平匀速飞行的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在此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减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减小,它具有的机械能减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对于甲物质,其升高的温度为
对于乙物质,其升高的温度为
由于甲、乙两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我们可以将两式相除,得到甲、乙两物质升高的温度之比
将题目中给出的比热容之比 和质量之比代入上式得
所以,甲、乙两物质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4∶3,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扩散 温度 引力
【详解】[1]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热水变红得快,是因为扩散现象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更明显,所以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
[3]图乙中,底面削平的铅柱,紧紧压在一起后,不易拉开,是因为分子的间距足够小,此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面为引力。
10. 扩散 引
【详解】[1]花香四溢,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花瓣上相邻的两个小水滴靠近时,距离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范围内,小水滴在引力作用下便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更大的水滴。
1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空隙
【详解】[1]我们能闻到米线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酒精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的分子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空隙。当把酒精和水混合以后,两种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相互穿插渗透,进入彼此的分子空隙,所以总体积会小于二者的体积之和。
12. 液化 内 做功
【详解】[1][2][3]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雾”;这个现象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
13.0.6×103
【详解】由题意知,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t-t0)=4.2×103J/(kg·℃)×200×10-3kg×(30℃-25℃)=4.2×103J
因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则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为4.2×103J,则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14.
【详解】比热容是水的一种特性,它和水的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所以水的比热容与其质量的关系图象是与质量平行的直线,如下图所示:
15. 水 变小 间隙 乙 引力 温度
【详解】(1)[1][2][3]因为水的密度比酒精的密度大,因此应该先向试管中注入水至一半的位置,因分子之间有间隙,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的分子间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
[4]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图乙中玻璃管较细,因此实验现象更明显。
(2)[5]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后,棉线被拉向右边,表明棉线右侧的肥皂膜中的分子相互吸引,使其收缩,从而将棉线拉向右边,所以此实验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3)[6]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由于热水的温度高,故分子运动剧烈,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16. 自下而上 应该 质量 热传递 加热时间的长短 33 B
【详解】(1)[1][2]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安装器材才能保证温度计的玻璃泡能够正确测量液体的温度;调整下面铁圈的高度时,酒精灯应该点燃才能保证用了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3][4]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应该控制不同的物质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比较不同物质的升温情况;该过程是用了加热的方法通过热传递增大液体内能的。
(3)[5]液体吸收的热量来源于酒精灯加热,故吸收热量的多少取决于加热时间的长短。
(4)[6]如图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33℃。
(5)[7]由图丙可以看出吸收相同的热量时B物质温度上升比较慢,故其比热容比较大,更适合作为家中输运“暖气”的介质。
17. 硝化棉燃烧 C 减小 降低 做功 变小 乙
【详解】(1)[1][2]甲图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硝化棉燃烧的现象。乙实验是研究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内能的变化情况(即瓶内空气的内能变化情况),所以实验时需要观察瓶塞跳起的瞬间瓶内出现的现象。
故选C。
(2)[3][4][5]甲实验中,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我们会看到棉花燃烧的现象,这一过程中活塞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乙实验中,当瓶塞跳起时,同时还能看到瓶口出现“白雾”的现象,说明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甲、乙两实验共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3)[6][7]当把销钉K拔出后,气缸内的压缩空气对活塞做功,空气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空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所以温度计的示数变小;这一过程与图乙中实验的原理相同。因此,是根据实验乙的结论作出判断的。
18.(1)20℃;(2)2.1×106J;(3)1.8×10-3m3
【详解】解:(1)冰块升高的温度
△t=t2﹣t1=0℃-(-20℃)=20℃
(2)冰块所吸收的热量
Q吸=c冰m△t
=2.1×103J/(kg·℃)×50kg×20℃=2.1×106J
(3)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故水的质量为
m水=m冰=1.8kg
水的体积
答:(1)冰块升高的温度△t为20℃;
(2)它所吸收的热量Q吸为2.1×106J;
(3)一段时间后,有1.8kg的冰化成水,水的体积V水为1.8×10-3m3。
19.(1)400Pa;(2)48J;(3)9×104J
【详解】解:(1)电烤炉的总质量为6kg,其重力为
G=mg=6kg×10N/kg=60N
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
F=G=60N
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2)小明对电烧烤炉所做的功为
W=FS=Gh=60N×0.8m=48J
(3)将500g烤肉从20℃加热到80℃,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答:(1)电烧烤炉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400Pa;
(2)小明对电烧烤炉所做的功为48J;
(3)将500g烤肉从20℃加热到80℃吸收的热量为。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功率优秀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电功率优秀单元测试课后复习题</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电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图中电能表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2节 电功率精品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8378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电功率精品单元测试课堂检测</a>,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电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决定小灯泡亮暗程度的物理量是,在家里经常听父母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节 欧姆定律优秀单元测试精练: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a href="/wl/tb_c9837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欧姆定律优秀单元测试精练</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