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的形态教学课件ppt
展开最初有人提出“地球”的说法时, 曾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甚至是嘲讽。
如果一直向前走,会不会回到出发的地方?
如果地球是球体,地球另一边的物体不就掉下去了吗?
通过设计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天文观测活动,观察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的现象;或者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和地球仪等工具进行地理实践操作,加深对地球形状和圈层结构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如环保调查、地理考察等,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球的各个圈层(如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这些圈层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地球运动(如自转和公转)如何导致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发生。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圈层结构时,需要综合考虑地球的各个圈层(如地壳、地幔、地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以及这些圈层对地球表面环境的影响。同时,学生还需要理解地球运动(如自转和公转)如何导致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地理现象的发生。
通过学习地球的自然特征,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等。进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地球的自然特征,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如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等,思考如何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等),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人类活动,从而间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讲解不同地区在昼夜长短、季节变化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
推测阶段:地球是一个球体
实践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
科学观测阶段:地球卫星照片
极半径 6357千米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个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中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就含有天圆地方的寓意。
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月球被地球遮住的部分呈圆弧形,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或近似球体。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地一个球体
麦哲伦(1480—1521年)
1957年世界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以来,人们获取了大量的地球照片。照片显示地球是一个球体。
1961年4月,苏联“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实际上,地球并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椭球体。
目前,人们借助三维仿真技术模拟的地球形状已越来越接近真实。
晴朗的白天,站在海边眺望从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驶离海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部分例子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发生月食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带月面上(影子边缘呈弧形)可以看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大小,可以通过半径、周长、表面积等表示出来。目前,人类已经 对地球半径、周长、表面积等进行了精准的测量。
1.我国“复兴号”高铁运营时速高达350千米。假如“复兴号”以此速度 沿赤道运行一周,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国际标准足球场长105米,宽68米。假设地球表面是平面且都可建足球 场,地球上能建多少个这样的足球场?
内部圈层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
固体岩石组成外壳坚硬陆壳与洋壳厚度与海拔成正比平均厚度17km
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幔
莫霍界面33千米(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环绕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
概念: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组成:海洋(主体)、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土壤水、大气水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
概念:是地球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特有的圈层,也是最活跃的圈层。分布: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上部)
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底层、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上层。生物圈非常活跃,是一个特殊和重要的圈层。人类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有人为了强调人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单分出一个“智慧圈”。
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 的,是一个复杂系统,是人 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能力提升:叙述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用于探索的精神;能够引用地球的平均半径、最大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能够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大小的测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图示意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认识过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
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是①天圆地方→④浑天说→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②地球卫星影像,所以排序正确的是①④③②。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②站在海边看归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后见船身③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④地球公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日、月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是地球自转造成的,与地球是球体无关;地球公转和地球形状无关。故选C。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我国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来自甘肃定西的航天员唐胜杰成为进入中国空间站的最年轻一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从中国空间站视角看地球,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的形状是( )A.天圆地方B.球体C.正方体D.倒扣的盘子
解析: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故选B。
4.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D.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8千米
解析: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约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依据题意,故选D。
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题。
5.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④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B.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解析: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①在最上层,判断为大气圈:④在最底层,判断为岩石圈:③在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判断为水圈;②渗透至①、③、④层,判断为生物圈,排除ABC,故选D。
初中商务星球版(2024)第二节 地球的形态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商务星球版(2024)<a href="/dl/tb_c405442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形态精品课件ppt</a>,文件包含核心素养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形态课件pptx、核心素养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形态分层练原卷版docx、核心素养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12地球的形态分层练解析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443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及其影响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教学课件ppt</a>,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四季更替,地球上的五带,公转的重要特征,演示地球公转,实践活动,昼夜更替,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dl/tb_c405443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球的自转教学ppt课件</a>,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昼夜更替,太阳的东升西落,产生原因,昼半球与夜半球,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知识拓展,晨昏线判读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