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2024)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展开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氧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课内容不仅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和溶解性等基础知识点,还通过一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与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反应,以及这些反应所展现出的氧化性和助燃性。这些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概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二、设计思路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氧气的具体性质和化学反应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学情特点,采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化学观念】
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掌握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调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教学难点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在完成了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并实施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教学反思,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教学在化学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动手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在本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学生们普遍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这说明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实验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然而,我也意识到,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性,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本次实验中,我反复强调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注意事项,如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点燃酒精灯、避免试管破裂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个别学生出现了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如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导致冷凝水回流等。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训练,确保学生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强烈的安全意识。
教学资源的利用:在本次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课件和实验视频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这可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有关。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仅通过实验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评价中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评价体系,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出更准确的反馈。
综上所述,本次制取氧气的教学设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将以本次教学反思为契机,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氧气的应用实例(如呼吸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及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氧气的欲望。
课内探究
2. 讲授新知
氧气的制取原理:简要介绍高锰酸钾、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介绍:展示实验所需器材,并介绍各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演示
教师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装置不漏气。
装入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固定装置: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将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收集满。
撤离导管和熄灭酒精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4.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
5. 实验总结与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讨论发言。观察、发言。并从色、态、味方面描述。观察、讨论、交流、发言。阅读课本自学
由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新知识,使知识的引入自然流畅直观的了解氧气的颜色,状态通过类比加深对氧气的三态变化的认识。
分组讨论
6. 知识拓展
介绍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如电解水、分离液态空气等),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思考、交流、发言。描述检验的操作、现象、结论
让学生了解检验物质的一般步骤,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思维延伸
作业布置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结论及反思。
预习下一节内容,思考如何检验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
倾听、思考
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后,这节课你会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