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页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21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 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共60页。
    21、古代诗歌 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1)解题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1.听范读,划分节奏2.翻译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独自凭吊,(我)悲伤难过,潸然泪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写出了诗人俯仰古今,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从时间角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独”的意思是独自一人,写了作者登高远眺,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更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写出了诗人登高远眺,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从空间角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诗句的画面。我登上古代贤主招贤纳士的幽州台眺望远方,顿感思绪涌上心头,看着这茫茫的宇宙,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宇宙中既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赏识我的才能,我不禁感到孤独寂寞。 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引起无限感慨,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表现了诗人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1.这首诗的作者 ( 人名 )通过“前”和“ ”;“ ”和“来者”的对比,表明了 。(4分)2.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并由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陈子昂后古人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和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陈子昂登楼远眺,感叹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 热泪纷纷。B.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时间的绵长,感慨自己生不逢 时。C. “独”字渲染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D.全诗直抒胸臆,语言质朴,格调欢快奔放,透露出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悲愤。D苍凉悲壮5.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诗以激昂奋进的调子,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B.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苍茫孤独的情绪。C. 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D.全诗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A 望岳 ——杜甫 杜甫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篇象一面镜子,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他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寓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人也被看做一代宗师,被尊称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20—35岁时遍游中国的大江南北。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yǎn)州(今属山东省)省亲——他父亲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杜甫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 《望岳》共三首,分别咏东岳,南岳,西岳,课文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你知道“五岳” 吗?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岳南岳西岳北岳中岳望岳高大的山。远远的看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全诗的题眼是哪个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以距离范围之远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设问,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写诗人远望所见,总括泰山雄伟壮阔的气势。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拟人化,让大自然成为多情的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都给了泰山,表达出作者对于泰山的喜爱。 “割”的意思是分割,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泰山比作一把刀,切断了阳光,山的南北两面明暗形成对比,写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特点。 虚写泰山秀美实写泰山高大静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颈联写的是实景、动景,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眼界的开阔,暗含诗人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 神态描写,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的意思是一定,“凌”的意思是登上,写出了诗人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直抒胸臆,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富含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勇攀高峰才能俯视一切,享受成功后的自豪和喜悦。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诗题为《望岳》,但全诗没有一个“望”字,而句句写向岳而望,而且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对此作具体分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惊叹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赞美 神奇秀丽、巍峨高大陶醉高峻幽深 豪迈 全诗围绕题目中的“望”字为线索,距离上由远而近,时间上自朝而暮进行想象,既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又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1、下列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B、颔联写近观泰山,描绘了泰山山南山北的明暗色彩,突出泰山的神奇阔大。C、颈联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写出了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D、尾联写孔子的话,表达了诗人已经登顶泰山后的豪迈之情。A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体裁是古诗体,这首诗炼字讲究,意境深远,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B. 全诗每一句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前四句是远望所见,写出泰山的整体形象。C. 诗的五六句运用夸张和想像的手法写景,透过“曾云”和“入”,读者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和幽深。D.诗的最后两句化用孔子名言,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B登飞来峰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又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 这首诗写于王安石30岁时,致力于改革,皇佑二年(1050年)夏,他在浙江鄞[yín]县任知县届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径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官场之作。此时,诗人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 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夸张,写了古塔之高,也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高。实写正面写塔高侧面写塔高虚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情怀。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是什么样的画面。 飞来峰山顶上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塔,在那里当早晨鸡叫的时候就可以看见一轮红日从天边喷涌而出,描绘了一幅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画面。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色彩的基调。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指诗人遇到的挫折、困难、障碍、奸邪小人(保守派)等一些消极的事物登峰的感受,借景抒理,写出了诗人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诗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1、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细心观察,敢于直视问题,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1、请你说说这首是在内容上是如何安排的呢?①②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写景物——充满生机)③④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抒发情怀——踌躇满志)2、小组合作探究:思考《登幽州台歌》和《登飞来峰》的异同点。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相同点:(1)两首诗写的都是登高所见; (2)两首诗作者都有着施展雄心抱负的决心。不同点:感情基调不同。 前者作者空有志向和抱负却无法施展,怀才不遇,消极伤感; 后者满腔热血,慷慨高昂。 本诗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借景抒情,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含蓄而深刻的抒发了诗人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情怀。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诗的作者王安石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而是重点写登临高处的感受。B.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历经千百次寻找之后,终于在高塔之上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C. “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诗人的构思精深。D.此诗议论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B2.任选一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2分)示例一:“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正面写塔的高峻,“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托塔高,借写峰上古塔之高,表现了诗人的立足点之高。示例二: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自己登高远望,虚写诗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情怀。3.“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不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这首诗解释了那些人生哲理。(2分)“不畏”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指诗人遇到的挫折、困难、障碍、奸邪小人(保守派)等一些消极的事物。(1)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到了一定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3)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陆游同学们你能说出以“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穷水尽山清水秀柳绿花红柳絮才高游山西村“游”交代的是 ,“山西村”是 。整个标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所做的事情出游的地点在山西村游览时的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严谨,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由于支持张浚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居山阴(今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这首诗作于次年春。 回到家乡的陆游,心情相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在农村生活中诗人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要嘲笑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招待客人备足鸡肉、猪肉。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渡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人们穿着俭朴,保存着传统风俗。从今日起,若是您同意我乘着月明来闲游。我将随时拄着拐杖踏着夜色前来叩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这句话写出了农家人什么的特点? (热情、淳朴、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的意思是怀疑,村外山峦重叠,流水萦绕,作者疑若无路。“疑”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在逆境中往往包含着希望和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迷茫的感觉,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这时候你能锲而不舍,继续认真钻研下去,终究会出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勇于探索,就会出现希望和光明。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热闹的乡俗民事,描摹了一幅农村生活画卷,烘托出村民丰收后的花欢乐表达了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民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全诗的总结,写诗人的愿望。主人的热情、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充分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随堂小练 首联:农家 -- 腊酒、鸡豚——丰年足食 颔联:村外 --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景色优美 颈联:村内 -- 箫鼓漫天、衣冠简朴——民风古朴尾联:希望 --闲乘月、夜叩门—— 随时做客 喜庆欢快无限向往 本诗以一个“游”字作为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的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村淳朴、热情好客的品性,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小组合作探究:思考《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的异同点。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相同点:内容上都是描写作者做客农家的情形。不同点:《过故人庄》表达了老朋友之间诚挚的友谊。 《游山西村》表达了对农家好客习俗和古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 1.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肉和鱼肉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D2.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诗是北宋诗人陆游所做的一首记游抒情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B. 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C. “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D.诗人已明快、抒情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D3.“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3分)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3分) “足”是“足够、充足”的意思,写出了丰收的景象,表现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为什么流传最广?(4分) 既写出了山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的美景,更蕴含人生哲理。这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在逆境中往往包含着希望和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己亥杂诗龚自珍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按天干地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怀着无尽的离愁正对着白日西下,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扬鞭东去,从此辞官天赴涯。飘落的花瓣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它)化成了春天的泥土后,会更好的滋养新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本指水势浩大,这里形容离愁,以“浩荡”二字,写出离愁的无穷无尽,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渲染了一种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忧伤、难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轻松愉快叙事抒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借“落花”自喻,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虽然辞官,但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展开联想,表现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今天常用这两句来赞颂牺牲自己、培养新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或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 本诗将抒情和议论结合起来,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我们有幸赶上了祖国快速发展的好时候,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美好生活,每一瞬间都感人肺腑,2020我们经历了太多,正因每个人的努力,在抗击疫情这场无硝烟的战役中我们获胜了。2021我们要更急努力,不负青春,不负年华。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诗句是: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3、歌颂落花的积极作用,从而表达自己虽离开职位也要为国家和人民效力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4、诗中表现要投身于广阔天地去进行新的战斗,为改革和振兴中华贡献自己毕生精力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诗中通过议论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6、诗中化用刘禹锡“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两句,说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的一句是: 7、表现壮志未酬,行将远离,不能不勾起无限愁思的一句是: 8、表明作者不甘消沉,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人名)(1分)2.诗歌的一二两句中以“ ”“ ”来烘托离愁,可见诗人辞官后的复杂心情。(2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近体诗中的七绝。B. 这首诗诗人龚自珍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C.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的厌倦之情。龚自珍白日斜天涯D4.这首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怎样写“离愁”的?(2分)5.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3分)6.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这两句诗以“落红”自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7.(2019 新疆中考改编)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这首诗既书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志高远,感情充沛。B. 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C. “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B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