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01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02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各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2024高三·全国·新高考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2.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D
    2.诗中“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将泉声有时如怒声般壮伟和有时如细点般清圆进行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泉声的丰富多变和独特魅力。这种对比的描写方式,使泉声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更好地领略泉声的美妙。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而放弃了乐器”错误。尾联“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是说你看曾经的王羲之,也认为这里“湍流”展现自然之美,胜过音乐之乐。诗人在这里,由兰亭集会的自然之声与丝竹管弦之声作比,照应比较于他的听泉之感,并没有说“放弃了乐器”。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中已经明确了颈联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泉水“既响亮又微小”,答题时要围绕“对比”中显现出“响亮又微小”进行作答。
    颈联“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写泉声的变化。上联突出泉水的“怒声”“壮伟”,写其如同愤怒地咆哮,突出泉水激流浩荡、汹涌澎湃的流淌之声,给人以雄健伟岸之感;下联突出泉水的“细点”“清圆”,写其如同细声嘀嗒,突出泉水涓涓细流、断断续续、清亮圆润的流淌之声,给人以小巧委婉之感。雄壮的“怒声”,圆润的“细点”,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一面声震耳畔,一面引人倾听,赞美了泉水的动听多变,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多样,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2024高三·全国·新高考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
    叶梦得①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4.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C
    4.①“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②“卧闻刁斗起连营”,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对敌战事。③“惭愧儿童话请缨”,写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请缨杀敌。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人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人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人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人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人时时牵挂对敌战事。
    尾联则直接点明“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人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诗人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请缨杀敌。
    由此,“白头心事”即诗人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
    三、(2024高三·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
    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
    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
    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
    6.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5.C
    6.“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解读中存在问题进行逻辑判断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错误,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缺字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鷃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鷃一样栖息在树枝上。参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字。鹏与斥鷃是《逍遥游》用来论述“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鷃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树枝之上的;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以在树枝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
    用字精当以追求表现力的最大化,是历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视的问题,诗歌中尤其如此。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
    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
    四、(2024·河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中秋对月
    文征明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
    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描写了中秋之夜的月光和桂花。月光饱满而明亮,照耀着大地;夜空明净,如同洗过一样。
    B.上片运用想象的手法,描摹了天上的翻腾的彩云、月宫的高耸的殿阙以及从月宫传来的缥缈的音乐等。
    C.“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指过去的风景和经历如同昨日的梦境一样不值得留恋,转眼又是一年的秋天了。
    D.这首词以中秋之夜为背景,展现了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和想象,以及对过去一年发生的变化的感慨。
    8.有人说这首写中秋之月的词充满了个性色彩,体现出虚幻与现实的交织,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案】7.C
    8.①词人既有超脱尘世、飞往月宫的愿望,又有对人间情谊的牵挂。②词人用浪漫而又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想象中的蛟龙、青雀、嫦娥等形象,营造了一个仙凡交融、梦幻缤纷的虚幻世界,寄托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品格。③词人由现实开篇,又以现实作结。词人貌似仙人,而心中仍有洗不尽的尘世烦恼,上片以“欲跨彩云飞起”作结,表现词人有超俗之想,下片以“莫负广寒沉醉”作结,又显词人感伤之情,大起大落中,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态淋漓吐出。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C.此句中的“昨梦非”并不是指“不值得留恋”,而是说和梦境一样虚幻,不是真实的。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写作手法及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找出词作中“虚幻”与“现实”的部分。
    虚幻部分,词人想象水晶宫中的景象,“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三句描绘了月宫里蛟龙盘旋、楼阁耸立和仙乐萦绕的景象。其中“偃蹇”写高耸的样子;“嵯峨”写楼阁高峻的样子。描写准确细腻。结尾“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想象嫦娥派青雀报信,告诉他美好的时光将要到来。总之,词人用浪漫而又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想象中的蛟龙、青雀、嫦娥等形象,营造了一个仙凡交融、梦幻缤纷的虚幻世界,寄托了自己超凡脱俗的品格。
    现实部分。词人以现实开篇,写桂花、月光之美。然后下片回到现实,词人回想去年中秋之事,追忆去年今日,与友人在溪亭斟酒赏月,如今秋光依旧,而佳期难再。“欲跨彩云飞起”则表达了词人远离人世烦恼,追求美好自由境界的超俗之想,无奈怀中仍洗不尽尘世烦恼。最后的“莫负广寒沉醉”一句透露出词人的感伤情绪。大起大落中,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态淋漓吐出。
    因此全词都体现出虚幻与现实的交织,词人既有超脱尘世、飞往月宫的愿望,又有对人间情谊的牵挂,词人的情感也体现出超脱与清醒的交织。整首词充满了强烈的个性色彩。
    五、(2024·江苏镇江·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西斋小松二首(其二)
    唐·元稹
    簇簇枝新黄,纤纤攒素指。
    柔笠渐依条,短莎①还半委。
    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岁盘老龙②,修鳞③自兹始。
    【注】①莎:同“蓑”,雨具名,用草或棕织成,披在身上以防雨,此处喻指蓑状松枝。②老龙:盘曲如龙的老松。③修鳞:积蓄力量。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诗中的“纤纤”和“素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斋小松枝叶的形态,富有美感。
    B.刘诗中的“瑟瑟”写出了山谷中风的声音,“冰霜”则展现了松树所处环境的恶劣。
    C.刘诗中“一何”有“多么”之意,不仅突出风的猛烈,更表现了松枝的刚劲坚韧。
    D.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展现松之形态,元诗表现松树之“小”,刘诗突出松树之“高”。
    10.两首诗均写到松树,但用意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D
    10.①刘诗写山上的青松刚劲且不畏恶劣的环境,表明自己志向坚定,同时也借以勉励从弟。
    ②元诗写千岁松树由小松长成,表明如想有所成就,需立志高远且从小积蓄力量。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两首诗善用细节描写”错误。刘诗无细节描写,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元诗前四句为细节描写,描写了西斋外小松枝叶的细部形态。“刘诗突出松树之‘高’”错误。刘诗开头所写松树在高处,是为凸显松树不畏劲风的坚韧刚劲。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赠从弟》中“山上松”,迎风傲岸而立,凌寒“端正”生长。从“赠从弟”可知本诗为赠送之作,借不惧严酷环境而挺立山间的松树来勉励弟弟,表达了兄长对兄弟的勉励之情。同时“山上松”也是作者理想人格的象征,借其塑造了一个有骨气有风格的诗人形象。
    《西斋小松二首(其二)》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以“西斋”外的小松作为吟咏对象,“簇簇”“纤纤”突出小松的柔美可爱,“凌云意何已”突出小松的冲霄入云的志向,“千岁盘老龙”是对小松未来的期许,“修鳞”是想象小松历经岁月的磨砺,积蓄成长的力量。借小松有凌云不已的壮志,能够“自兹”“修鳞”积蓄力量,来塑造了诗人立志成材,成就自我,奋进勃发的形象。
    六、(2024·浙江绍兴·三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怀辰州教授赵学舟①
    【宋】张炎
    一点白鸥何处去,半江潮落沙虚。淡黄柳上月痕初。遐观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梦,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②问何如。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③。
    【注】①赵学舟:赵与仁,字元父,号学舟,南宋宗室,作者的文友,元朝时任辰州教授之职。②《汉书·苏武传》中传说苏武牧羊时以鸿雁传书。③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嵇康写给人生抉择相异后的友人山涛(字巨源)绝交的一封信。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起笔以白鸥象征友人。白鸥是自由飞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鸟,极像元初飘零江湖的赵学舟等人。
    B.“凝想”句写出月上柳梢时,词人远眺不见友人踪影,暗中回忆其步履从容徐徐而来的情形。
    C.“相思”句写出词人对友人的思念,词人与友人一直交往甚密,而今第一次因为两地距离遥远而疏远了。
    D.词的下阕词人综合运用用典设问等手法,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自己欲语难言的复杂心绪。
    12.后人评价这首词:“赵以宗人仕元,词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的写法。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案】11.C
    12.①词中是指词人不赞成友人仕元的选择,但又不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倾向;
    ②“十年”句写出词人内心的悲凉。词人与友人情谊深厚,而今第一次疏远。这疏远不仅是两地之遥,更为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相异,这一点词人没有直接说出但友人可以感知。
    ③“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作者自问自答写出了内心的矛盾。词人本拟寄书问候然又作罢。之所以不寄书信,是难写绝交书。“绝交”即断绝交谊,词人很不赞成友人仕元的选择,也不想去信指摘,这深隐了一种贬意。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C.“而今第一次因为两地距离遥远而疏远了”错,这疏远不仅是两地之遥,更为重要的是价值观念相异。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由注释①可知,赵学舟,南宋的宗室,作者的文友,在元朝任职。词人不赞成友人仕元的选择,但又不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一种情感倾向,体现了“春秋笔法”。
    “每一相思千里梦”句,写词人与友人情谊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十年有此相疏”句,写而今本诗宋朝人的友人,却在遥远的元朝任职,词人与友人第一次产生了疏远感,其原因不只是空间距离远了,更是二人价值观不同了。这一点词人没有直接说出,但友人可以感知,体现了“春秋笔法”。
    “如何休寄雁,难写绝交书”句,诗人先自问为何不托大雁带信问候友人,后自答说自己难以下笔写绝交信,这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绝交”即断绝交谊。诗人虽人不赞成友人仕元的选择,但也不想写信指责友人,这也体现了“春秋笔法”。
    七、(2024·安徽芜湖·三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①,每年三日作千秋②。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③。
    【注】①勤政楼:唐玄宗于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修建,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用意。②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③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和杜诗题材大体相同,都是以勤政楼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这一习惯性动作,生动传神。
    C.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营造荒凉氛围,突出其任情滋蔓。
    D.王诗中的“飞龙老马”与杜诗中的“承露丝囊”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4.分析两首诗歌最后两句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3.A
    14.相同:两诗都寄寓鉴戒之意。
    不同:
    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②杜诗借眼前金铺上的紫苔,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都是以勤政楼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错误。王诗利用“勤政楼”其名,重点描写了唐玄宗荒于朝政之实,批判唐玄宗荒废朝政、耽于淫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罪过。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王诗后两句通过写曾表演过飞龙舞的老马来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飞龙舞马”是唐玄宗庆生时的节目,玄宗赏百匹飞龙舞马在勤政殿前贺寿,可以想见当年庆生场面是多么热闹繁华,唐玄宗生活是多么骄侈佚乐。而今“飞龙老马曾教舞”,老马还记得当年唐玄宗做寿时的音乐,可是唐玄宗和他曾拥有过的盛世江山早已繁华不再,昔日的大唐正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这一切可能正源于唐玄宗当年的骄奢淫逸。王建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而感慨玄宗的骄侈佚乐,言外自见。
    杜诗后两句写只有那紫苔得意地生长着,因雨水浇灌它长得很旺很盛,直长得上了那门扉上的铜座铜环。此时紫苔之盛,实际上使人愈加感到“勤政楼”此时之衰。一衰一盛,一盛一衰,对比鲜明,抒发昔盛今衰的悲叹之情,寄寓鉴戒之意。
    八、(2024·福建宁德·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①
    刘禹锡
    碧树鸣蝉后,烟云改容光。
    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
    央道喧古槐,临池思垂杨。
    离人下忆泪,志士激刚肠。
    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②。
    人情便③所遇,音韵岂殊常。
    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
    [注]①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夏秋之交,诗人时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白居易原诗题为《开成二年夏闻新蝉赠梦得》,时白居易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②匡床:安适的床。③便:顺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蝉鸣碧树,烟霏云敛,风景变化暗示了时序推移。
    B.三四句中“瑟然”写秋气萧瑟,“日夜黄”写芳草变色之速,呼应上文“改”字。
    C.九十句对仗工整,今昔并提,它表达的意境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同。
    D.在诗人看来,蝉声本无殊异,只因人们的处境及身份不同,听蝉感受才千差万别。
    16.本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属于酬赠诗,二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示例:①《酬乐天闻新蝉见赠》主要表达了诗人时光流逝的感伤,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主要抒发对贬谪生活的感伤和世态变迁的怅惘,对新人辈出欣慰无比的豁达胸襟,以及重新投入生活的乐观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手法、语言、情感内涵等的理解能力。
    C.二者表达的意境有明显不同。“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这两句描述两人听蝉的相同境遇,含有同病相怜之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宽慰、勉励,可见诗人的宽阔胸怀和远大抱负。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内涵的分析能力。
    《酬乐天闻新蝉见赠》这首酬赠诗描写夏秋之交听蝉时的见闻感受,“瑟然引秋气,芳草日夜黄”抒发时序变易而触发的伤感,“昔闻阻山川,今听同匡床”表达了与友人同病相怜的心境,“因之比笙竽,送我游醉乡”还透露出及时行乐的闲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抒写了永贞革新失败以来二十多年间的世事沧桑、亲友凋零,以及自己转徙巴山楚水的颠沛流离之痛,含蓄抒发了对自己二十年来受压抑,而一群小人却得志的无比愤慨,也体现了诗人在久遭贬斥之后意气仍然不衰的豪迈精神;此外,还形象地揭示了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九、(2024·四川眉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景彝省闱宿斋二首(其二)①
    梅尧臣
    昼日南宫②雨后凉,斋严官重静于常。
    庭前斗雀堕还起,栏下秋花落自香。
    看尽云容天漏碧,读残书帙卷披黄。
    九衢尘土莫能到,萧瑟微风叶响廊。
    【注释】①景彝:王畴,字景彝,曹州济阳人,官至枢密副使。省闱宿斋:指在尚书省值宿。②南宫:即尚书省。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写南宫雨后景色,从庭前斗雀、栏下秋花写到天上云容,依次写来,自然流畅。
    B.诗人笔下的官舍别有一番情趣,以此表达了对王畴居官而不失娴雅之风的赞美之情。
    C.与此时相比,尚书省平常的值宿生活枯燥无趣,那桌上的书卷已读破,书页亦泛黄。
    D.南宫环境宁静,因为这里远离嘈杂喧闹的通衢大街,同时也因为人物内心的清净。
    18.这首诗是怎样表现南宫之静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7.C
    18.①直接指明南宫安静。首联下句说南宫“静于常”。②以动衬静。庭前的斗雀落下又飞起、廊中瑟瑟作响的树叶清晰可闻都衬托出南宫中的宁静。③用人的闲适侧面表现环境的静。抬头仰望天空云卷云舒和云层中露出的蓝天,人物内心是宁静的,由此也可想见环境的安静。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与此时相比,尚书省平常的值宿生活枯燥无趣”错。诗歌并没有表现尚书省平常值宿的生活。书卷读破,书页泛黄,反映值宿生活,但不是说明枯燥无趣。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表现环境之“静”,可以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动景衬托,或者通过人物行动侧面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斋严官重静于常”,官舍内安静得不同寻常,直接指明南宫安静。
    “斗雀堕还起”“秋花落”,写明庭前的斗雀落下又飞起、廊中瑟瑟作响的树叶清晰可闻,这是以动衬静衬托出南宫中的宁静。
    “看尽云容天漏碧”,久久地看着云彩舒卷,云隙中忽然漏出澄碧的清光。作者抬头仰望天空云卷云舒和云层中露出的蓝天,表明人物内心是宁静的,由此可想见环境的安静。这是用人的闲适侧面表现环境的静。
    十、(2024·山东淄博·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水龙吟•除夕
    孙惟信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神前灶下,祓除清净,献花酌水。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饮量添教不醉。好时节、逢场作戏。驱傩爆竹,软饧①酥豆,通宵不睡。四海皆兄弟,阿鹊②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注]①饧:“糖”之古字。②阿鹊:指喷嚏声。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词中用浅近明了的语言叙述除夕时人们从事的各项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B.在祷告祈福时,人们都不是求取名利,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吟诗写字上有所精进。
    C.在这种喜庆的气氛中,不少人开怀畅饮,沉浸于节日的欢乐,有人在敷衍应酬。
    D.从“四海皆兄弟”开始,诗歌境界升华,表达了家家户户乐享太平盛世的美好企盼。
    20.作者在词中记述了哪些传统习俗?请简要概括。
    【答案】19.C
    20.①写春联,贴春联(写桃符);②祭祀祖先;③吃团圆饭;④看戏;⑤放爆竹(驱邪);⑥食消夜果;⑦守岁。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有人在敷衍应酬”错误。孙惟信写除夕,“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寄寓了美好的祝福,“好时节、逢场作戏”也是说欢乐的氛围,选项说“有人在敷衍应酬”于文无据。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小童教写桃符,道人还了常年例”,每年除夕之时,每家每户都要在门口更换上新的“桃符”,这里是教孩子们做,宋朝挂桃符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仅具有驱邪避凶的作用,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由此可知贴春联(写桃符);
    “神前灶下,献花酌水,也都不是”,写了宋时清洁神龛、厨灶,用抹布一遍遍抹干净,将香在灰倒掉,将牌位摆好,除旧布新,祭祖先。由此可知记述了祭祀祖先;
    “饮量添教不醉”,祭拜祖先是晚餐前必须做的,宋人吃饭的场面煞是热闹,由此可知吃团圆饭;
    “爆竹驱傩”说的是两个事情,一为放爆竹,二为驱傩。驱傩,是一种驱除疫鬼的仪式,最早来源于东周,参与仪式的人需要用夸张的妆容和吓人的装扮来驱走疫鬼,由此可知驱除疫鬼的仪式;宋朝时的爆竹,应该叫炮仗。放炮仗非常喜庆,同时驱邪除秽,由此可知放爆竹(驱邪);
    “软饧酥豆”,代指宋人消夜的果子、糕点。宋当时的消夜果儿包括各种精美的时令水果、蜜饯、糖煎食品以及市面上的各种小食,如十般糖、细沙团子、枣儿糕等,由此可知食消夜果;
    “通宵不睡”,宋朝风俗,除日当晚,小孩守岁,院子正中或者厅堂门口要放一个火盆,盆中贮炭,从吃年夜饭时燃着,要一直烧到天亮,由此可知守岁。
    十一、(2024·内蒙古·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经古行宫
    杜牧
    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视觉、嗅觉相结合,其中“花发满山香”衬托出古行宫的凄凉。
    B.“重门勘锁”“深殿垂帘”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的景象。
    C.诗中古行宫曾“红粉云环”,而如今“草色芊绵”,形成了强烈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22.颈联“侵”“绕”二字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1.D
    22.①“侵”,意为“蔓延、侵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且一语双关,既写了杂草绵连地长在皇帝御行的道路上,又写草寇(指安禄山等)侵占古行宫。
    ②“绕”意为“环绕”,以动衬静,借泉水的“鸣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与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更加体现了诗人伤心哀怨的连绵不绝。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错误,由原文“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可知,此联写皇帝离开,那些女子伤心不已,此处是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盛世不再的感慨。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作答时先解释词义,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颈联“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行宫苍凉破败的场景。“侵”和“呜咽”分别把“草”和“泉”当成人来写,同时“侵”字一语双关,既指杂草连绵,又指外敌入侵,用词可谓“高妙”;“呜咽”既指流动的泉水声,也指人声,借泉水的呜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以动衬静,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动词“绕”既指泉水在宫中流淌环绕,也指哀愁环绕,挥之不去,传达出对唐王朝盛世不再、国运衰微的浓烈的哀愁。
    十二、(2024·四川绵阳·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①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②,欻③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④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⑤。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①该诗约作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时诗人在成都。②骅骝:赤色的好马。③欻(xū)见:忽见。④龁(hé):用牙齿咬东西。⑤霜蹄:马蹄。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开门见山地指出,韦偃知道杜甫爱画,所以杜甫来告别时,特留画相赠。
    B.诗歌写韦偃墙上题画,用“戏”“秃笔”“见”这几个词突出了韦偃绘画造诣高深。
    C.五六两句描绘马的形象,“坐看”句专写仰头长嘶的马,仿佛千里之长途即刻就到。
    D.韦偃在墙上作画,杜甫为画题诗,这反映了唐代文人喜欢在墙上作画题诗这一现象。
    24.明代文学家钟惺评本诗尾联云,“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请参考钟惺的这一评价,紧扣尾联谈谈你对本诗之“意”的理解。
    【答案】23.A
    24.(1)慨叹时局:值此时局危急之时,而无如此之马与共死生而报国,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2)寄托壮志:明写希望有骏马与人同生同死而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希望能有志同道合之人与之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韦偃知道杜甫爱画,所以杜甫来告别时”错,是韦偃来向杜甫告别。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尾联“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意为:国家处于危急存亡之时,能到哪里去寻找像画中一样的千里马,同英勇的人们同生共死、匡济时危呢?
    这里说明了良马是多么难得,而发现良马的确远非易事阿!杜甫在写作此诗时,正值内乱外患,战争不息的多事之秋,显然,诗人这两句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而是托物言志,慨叹时局。诗中将骏马比作志士,明写骏马与人同生同死,共赴时艰,实则以骏马比壮士,希望志同道合之人能够并肩携手,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一个“真”字,深切地寄寓了诗人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家国的情怀。
    十三、(2024·山西·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①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乌②,看竹③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注】①柳市南头:汉代长安地名,著名的九市之一、②凡乌:典出《世说新语》,三国时吕安访好友嵇康未遇,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在门上题“凤”字离开,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献之闻吴中一家有好竹园,不访主人而直入其园,赏竹吟诵。
    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首联中写出了此行的目的,桃源与世隔绝难以追寻,繁华人世中也可以寻访隐逸高人。
    B.王维诗颔、颈两联借助典故和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吕逸人的高雅脱俗,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C.韦应物的这首绝句首句写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诗人正逢休闲无事,于是他就去拜访友人。
    D.这两首诗都写了寻人不遇,语言均简淡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而又不失含蓄,意味深长。
    26.这两首诗都写了访人不遇,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25.C
    26.相同点:都通过对主人居处环境的描写赞美了主人的不俗。
    不同点:①王诗情感表现是递增的:先是怀着向往之情前去寻访,到了之后因所见而更添敬佩,“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著书多岁月”“老龙鳞”抒发了诗人对主人的敬仰之情。
    ② 韦诗短短四句,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开始是满怀希望“访友”,“不遇又空还”写出了感情的失落,看到友人居处环境的清冷绝俗,又有一种获得启示的收获和满足。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首句写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错,“九日驰驱一日闲”,是指九天忙碌之后,难得一日休闲,而不是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故选C。
    2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两首诗都写到了友人的居处环境,并借此赞美了主人的不俗。王维诗写自己虽然访友人不遇,却不敢嘲笑友人,而是直接进入友人幽雅的园林,“擅自”欣赏“青山”“流水”等自然美景。韦应物诗写自己访友人不遇,但是看到友人“门对寒流雪满山”,由此想到友人的诗歌清雅入骨,是有原因的,表达对友人诗歌造诣不俗的赞美。
    不同点:
    ①王维诗情感表现是递增的:先是怀着向往之情前去寻访,在诗人看来,友人所居住的地方是隔绝于尘世的“桃源”;到了之后,虽没见到友人,但并不失落,而是巧妙用典,借“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的羡慕,或直接感叹友人“著书多岁月”,抒发对友人的敬仰之情。
    ②韦应物诗的情感是起伏变化的:在忙忙碌碌的“九日驰驱”之后,难得的“一日闲”里,满怀希望地去“访友”;却“不遇又空还”,一个“又”字,可见这种不遇是常事,写出了内心的失落;但是看到友人居处环境的清冷绝俗,更是借此表达对友人诗歌造诣的赞美,又突然觉得虽访而不遇,亦有所值,获得了另外的启示和满足。
    十四、(2024·陕西铜川·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嘲①
    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注】①本诗作于1200年,此时距陆游被主和派大臣排挤出朝廷已过了十年。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陋汉唐”表明诗人连汉唐这样强盛的朝代都不放在眼里,与晚年自己只能寄身乡村无法报国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勾勒出一个无所事事、骑着矮小毛驴四处闲逛、酒不离手的老人形象、读来今人既觉有趣又感苦涩。
    C.颈联写诗人虽然年岁老去,志向已与少时不同,但精气神不减当年,壮心不已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
    D.尾联化用典故,诗人以愚公自比,无法移动的“太行王屋”则指朝廷中阻碍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的巨大阻力。
    28.同样是晚年赋闲时所作,这首诗与另一首《游山西村》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7.C
    28.①本诗通过描绘诗人无所事事的状态,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惆怅:本诗中诗人住在远离朝廷的乡村,骑着矮小的毛驴四处闲逛;主要情感是“自嘲”,尾联写面对朝中阻碍自己报国的巨大阻力,诗人自比不自量力的愚公,充满无奈和辛酸。②《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并于写景中寓含哲理,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否极泰来的深刻哲理。
    【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志向已与少时不同”错误。“形容”古今异义词,表示“形体和容貌”,不是“志向”的意思。
    故选C。
    2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以及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本诗“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的意思是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写出了诗人住在远离朝廷的乡村,骑着矮小的毛驴四处闲逛,写出了诗人无所事事的状态,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惆怅;
    尾联化用典故,“堪笑愚公不自量”诗人将自己比作愚公,写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力般可笑,无法移动的“太行王屋”则指朝廷中阻碍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的巨大阻力。所以,本诗的主要情感是“自嘲”,面对朝中阻碍自己报国的巨大阻力,诗人自比不自量力的愚公,充满无奈和辛酸。
    《游山西村》一诗则记叙了陆游在山阴的一个村庄游玩的经历,描写了农家的热情好客,道出了作者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表达了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对淳朴民俗的赞美,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同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富含哲理,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否极泰来的哲理。
    十五、(2024·青海海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雨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
    【注】①畴,泛指田野。②甑,盛物的瓦器。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落笔,直承“喜”字,以“溪流动地”的听觉描写来回应“惬情”,寓情于景,意境和谐。
    B.颔联意境大展,视域开阔。以“风”和“云”起句,勾勒出辽阔田野的生机和高耸山峦的翠碧。
    C.尾联笔法荡开,今昔对比。过去愁在少粮和少酒,如今联想粮食丰收缺少盛放容器,似愁实乐。
    D.全诗虚实相生,构思巧妙。前两联实写雨后的景象,生动而鲜活,后两联虚笔想象,由景转情。
    30.结合全诗内容赏析第六句中“立鹭自惊”的艺术效果。
    【答案】29.D
    30.①作者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鹭以人的情态,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②关联前一句中“行人相语”以形成视听结合,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照应题目,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
    ④作者借“白鹭惊飞”的描写,寓情于景,借景趣来写情趣,暗含春雨带来的欣喜。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后两联虚笔想象”理解有误。颈联仍是实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表现行人和白鹭在雨后的行为。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作者用“自惊”描写白鹭,赋予其人的情态,为拟人手法,使白鹭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增强了诗歌灵动性。
    ②颈联写行人隔河而语,溪水流动之声,为听觉,溪水流动,立鹭摧枝惊飞,为视觉,视听结合,描绘雨后之景,蕴含喜悦之情,使雨后的形象被表现得更加立体鲜活。
    ③题目是“喜雨”,本句不写雨而有雨,雨后树枝积水易断,白鹭立其上而惊飞,照应了题目,使全诗结构更加严谨。
    ④“白鹭惊飞”,描写风雨中白鹭受惊而展翅飞起的生动画面,寓情于景,启人想象白鹭不知树枝经雨易折而受惊的状态,景趣蕴含情趣,深含喜雨之意。
    相关试卷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学生卷)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教师卷docx、专题09古代诗歌阅读对比阅读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词曲)-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古代诗歌阅读(词曲)-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8古代诗歌阅读词曲教师卷docx、专题08古代诗歌阅读词曲学生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