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 .docx
    • 解析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01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02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01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02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docx、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A 2.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结合诗歌的标题“答友人论学”可知,此处用“看桃李”来喻指做学问,以“树头枝底”来喻指学问的本源,诗人以此说明要想获得学问的真谛需要回归本源,这就如同观赏桃李,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美,但离开“树头枝底”,没有了活力,唯有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状态。


    (2023·全国·统考新高考I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4.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3.C 4.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错。尾联写不知不觉地到达了诗人居住的小岛,远远地就能听到鸡鸣、犬吠之声。诛茅地,引用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作者以此表明自己甘心隐逸、不求名利的决心。“鸡犬林萝”之声更增添了生活气息,这声音并未破坏诗人美好的感觉,心情也仍然是愉快的,并未发生变化。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鉴赏诗歌内容、情感的能力。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用自己的眼光、情感来看事物,所以万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这是“有我之境”。
    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写诗人头枕船舷,归意极浓。“卧枕”二字写出诗人姿态的随意,表露内心的愉悦闲适。正因为这样的心境,使诗人眼中所见都带有了主观色彩。
    首先是“望中浑恐是蓬瀛”,诗人举目四望,周围碧波荡漾、云雾茫茫,小船好像正在蓬瀛仙界里穿行。这山这湖诗人并非首次见到,但因为要回到家中,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接着写“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时值秋天、色彩斑斓,小桥流水、山寺云峰,都在夕阳晚照之中显得非常宁静,它们似乎都不想打搅诗人的思绪,也好像正享受着璀璨晚霞的沐浴。“桥横、寺倚”,表现出景物悠然的状态,也委婉地抒写出作者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很喜欢这种幽静和安闲的行程。其实自然景物并不带有感情色彩,正因诗人自己内心的宁静闲适投注其上,在诗人眼里景物才呈现出悠然、宁静的状态。
    最后是“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刚下过一阵小雨,鸟儿的翅膀湿漉漉的,正安静地栖息在水草边。客舟的船桨惊动了它,鸟儿赶紧振翅飞走。湖面上微风轻拂,粉红色的荷花姿态婀娜,仿佛正在热情地欢迎诗人的归来。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如见避、似相迎”,细腻生动地展现了湖面上的动植物,也传达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如果诗人归心似箭,就会心有旁骛,不可能如此细心地进行观察和描摹。


    (2023·全国·统考全国乙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陆游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与君同醉醒。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6.这首词是如何表现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5.D 6.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②穿着蜡屐登山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体现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③闲暇之时在溪边题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写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与君同醉醒”,意思是与友人一同醉醒,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
    故选D。
    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意思是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体现出作者处世豁达的人生态度,旷达自然,超凡脱俗。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闲心太平”,意思是穿着蜡屐登山真诚率真地饮酒,带上筇杖自在地行走,身体自由,心灵宁静。据此看出作者宁静从容的心境,诠释着作者退居后乐观淡泊的精神追求。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意思是闲暇之时在溪边题上一首诗,听着远处传来烟霭外采菱人的歌声。作者对官场失望之后徜徉在山水之间,不问世事,抒写闲适情趣力求解脱之道的旷达胸怀。


    (2023·全国·统考全国甲卷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8.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7.A 8.①用动词“垂”“谢”赋予“柳”“梅”动态的美感,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秀丽的春景。
    ②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安慰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和乐观豁达的情愫。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意思是观赏那江水中倒映的柳影和隐在雪中零落的梅花。
    词句选取春日的“柳影”和“梅花”作为意象,用动词“垂”“谢”赋予景物动态的美感,写出杨柳的婀娜多姿和梅花绽放后的零落之态。运用虚写的手法,想象在秀丽的春季邀约友人同去东溪岸边,去观赏依依杨柳映在水面的倒影和枝枝梅花在白雪中纷纷零落。
    词人通过想象未来再聚之景,表达了对即将再会的期盼,此句以春光美景收束全词,既安慰了即将远离的友人,更表达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将离别的伤感融入一片春光之中,伤感中又带有乐观豁达的情愫。


    (2023·河北承德·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放白鹰两首(其二)
    李  白
    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①。
    寄言燕雀莫相啅②,自有云霄万里高。

    罗  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
    俊通③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
    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注]①八九毛,始获之鹰,剪其劲羽。②啅,鸟鸣,这里有聒噪之意。③俊通,精通。
    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写刚被捕获的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不能展翅腾飞而去。
    B.聒噪的燕雀不理解鹰的飞上云霄之志,“莫相哼”表达了诗人对燕雀的态度。
    C.罗诗写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
    D.李白以鹰自况,而罗诗中鹰的形象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
    10.李白和罗隐对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简要分析。
    【答案】9.D 10.①李白对鹰持惺惺相惜和欣赏、赞美的态度。他同情鹰的遭遇,与鹰惺惺相惜;他欣赏、赞美鹰飞上万里云霄的志向和才能。②罗隐对鹰持鄙夷和批评的态度。他看不起鹰的养尊处优,表达了对鹰不尽职守而难以驱遣的批评。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让人联想到那些一直不忠于职守的武将”分析不当,罗诗中鹰的形象是变化的,鹰曾如那些武将一样,精通职务,忠于职守。
    故选D。
    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李白对鹰持惺惺相惜和欣赏、赞美的态度。“寒冬十二月,苍腐八九毛”意思是在寒冷的十二月份,刚刚被捕的老鹰被猎人剪掉了强劲的羽毛。鹰被剪掉羽毛,不能再高飞,平实的叙述中隐含李白对鹰的遭遇的同情;“寄言燕雀莫相啅”,何况还有燕雀嘲笑这鹰,这就更增加了李白对鹰的同情,他与鹰惺惺相惜;“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小燕子小麻雀你们莫要嘲笑今天落难的我!我迟早还要飞上万里云霄。诗句借鹰的口气回击嘲笑它的燕雀,说明鹰的志气并未因处境的困难而被消磨,这正是李白所欣赏的,他欣赏、赞美鹰飞上万里云霄的志向和才能。
    ②罗隐对鹰持鄙夷和批评的态度。“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鹰近来脂肪增多,习惯了养尊处优而不肯尽职,驱遣它也就不容易了。他看不起鹰的养尊处优,表达了对鹰不尽职守而难以驱遣的批评。


    (2023·福建漳州·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紫阁山①
    杜牧
    学他趋世少深机,紫阁青霄半掩扉。
    山路远怀王子晋②,诗家长忆谢玄晖③。
    百年不肯疏荣辱,双鬓终应老是非。
    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
    【注】①紫阁山:终南山之首,离长安较近,历来多有高士在此修行。诗人离京前常前往登山赏景,赋诗留念。②王子晋: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笙,模仿凤鸣,后驾鹤成仙而去。③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于世。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学他”表达对隐士的敬仰,透露诗人官场失意心存不平的情感。
    B.诗人将远离尘世的紫阁山上的高士比作如王子晋,赞其自由自在的生活。
    C.诗人借用谢玄晖的典故,表达对昔日登山赏景、寄情山水的难忘与怀念。
    D.诗人感慨时光飞逝人已苍老,决心不再以个人荣辱为绊,终将远离官场。
    12.本诗尾联与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表达了矛盾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答案】11.D 12.①杜诗尾联的意思是,隐居生活虽然好,但古往今来有几个真正愿意归隐的呢。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归隐青山与继续混迹官场的矛盾心理;②苏词中词人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忍受不住高远九天的寒冷,表现出向往天上的超然出世与留恋人间美好的入世两种心理之间的矛盾。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不再以个人荣辱为绊,终将远离官场”理解有误,“不肯疏”表达的是作者看不惯朝堂里的激烈争夺,又不甘心离开官场的心情。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的能力。
    这两首诗都抒写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杜诗尾联“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意思是人人都说青山田园好,但又有几人能真正归去呢?写的是诗人虽也淡慕和向往归隐生活,但感叹从古至今没有几人能真正放下胸中执念,彻底归隐,表达自己也不愿就此归隐的心态。苏词写人世间有太多不顺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去过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可是“琼楼玉宇”虽富丽美好,但高寒难耐,不可久居,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2023·山东聊城·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中赏月桂独酌①
    陈与义
    人间跌宕简斋②老,天下风流月桂花。
    一壶不觉丛边尽,暮雨霏霏欲湿鸦。
    芙蓉
    陈与义
    白发飘萧一病翁,暮年身世药瓢中。
    芙蓉墙外垂垂发,九月凭栏未怯风。
    【注】①该诗是诗人暮年所做。作为南宋诗人,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战乱悲辛,晚年做此诗。②简斋:作者的号。
    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雨中赏月桂独酌》笔调轻淡,但蕴藉丰厚,与“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抒情笔调相似。
    B.《芙蓉》一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九月里墙外的芙蓉生机勃勃,而诗人却年老身衰,对比强烈,令人感慨。
    C.诗中的“月桂”“芙蓉”都被赋予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月桂的风流,芙蓉的生机也是诗人内心的追求。
    D.诗人饱经世事沧桑,暮年内心已完全平静,以一种更为静穆的眼光,更为冷静的心态来审视人世沧桑。
    1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陈与义战乱期间的诗歌具有含蓄蕴藉的特点,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对陈诗的这种特点加以分析。
    【答案】13.D 14.示例:诗人将情感深藏于字面的底层,表面看起来似乎平淡、静谧,实则蕴含着渊深丰富、悲怨深沉的情感内涵。
    ①《微雨中赏月桂独酌》中,只第一句“人间跌宕简斋老”一笔带过,笔调轻而淡。但这种轻松的笔调背后却蕴积着深沉厚重的情感。“跌宕”一词,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浮沉的感慨。
    ②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喷薄而出,而是“一壶不觉”“暮雨霏霏”等缓缓道来,但平淡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和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D.“内心已完全平静”错误,“跌宕”一词,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浮沉的感慨。所以,不能说已完全平静。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含蓄蕴藉”意思是含蓄不露,耐人寻味。作为南宋诗人,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战乱悲辛将情感深藏于字面的底层。表面看起来似乎平淡、静谧,实则蕴含着渊深丰富、悲怨深沉的情感内涵。以《微雨中赏月桂独酌》为例分析如下。
    首句“人间跌宕简斋老”中“跌宕”,意思是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结合注释①可知,作为南宋诗人,作者历经仕途坎坷、战乱悲辛,晚年做此诗,“跌宕”一词蕴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浮沉的感慨。“人间跌宕简斋老”意指作者历经仕途不顺和战乱艰辛,人到晚年感慨良多。此句一笔带过,看似轻松平淡,实则背后蕴积着深沉厚重的情感。
    后文“一壶不觉”“暮雨霏霏”将情感蕴含于所做之事与所赏之景,不直接强烈抒发,而是缓缓道来,平淡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无奈与愤懑。


    (2023·河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怀归寄题小艇
    范成大
    日出尘生万劫忙,可怜虚费隙驹光。若教闲里工夫到,始觉淡中滋味长。
    岁晚角巾①思芋栗,年来手版②愧耕桑。松风萝月须相信,春水深时上野航③。
    【注]】①角巾:有棱角的头巾,是古代隐士的冠饰。②手版:古时官吏上朝或谒见上司时所拿的笏。③野航:小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小艇”为寄题对象,“怀归”两字点明了诗人的情感倾向。
    B.前两句写时光飞逝,整日事务繁忙,流露出诗人对虚度光阴的感慨。
    C.诗人指出如果能在空闲日子用心感受,自会品出平淡生活中的滋味。
    D.第六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虽身处官场却仍想从事耕桑,不禁感到愧疚。
    16.诗歌最后两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①诗人想象归隐后能欣赏松间的清风、藤萝间的明月,春水涨起时,驾着小船泛舟水上;②表达了对恬然自适生活的向往。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想到自己虽身处官场却仍想从事耕桑,不禁感到愧疚”有误。颈联意思是,一年将尽,我头戴角巾,思念着家乡的橡栗;近年以来,手持笏版,想起种田养蚕的梦想,总是觉得惭愧。含蓄地表达诗人对归隐家乡的渴望。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松风萝月须相信,春水深时上野航”意思是,松间的风,萝间的月,你们要相信我,春水浓深时我一定会登上农家小船。尾联写诗人对松风萝月的誓言。诗人在经历一番心海的波动后,似乎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把耕桑之梦变为现实。诗人请松风萝月相信自己,等到家乡春水浓深时我一定会登上农家小船,泛舟湖海。这是想象归隐后的情景。
    松风萝月,往往是隐逸生活的标配,诗人向它们许下诺言,表明了诗人归隐故里之心的坚决,表达了对恬然自适生活的向往。


    (2023·江西南昌·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送郑材卿    
    刘学箕
    莫向愁人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七八。是则中年伤怀抱,客里何堪送客。又添取、一襟凄咽。岸柳凋零秋容澹,黯消凝、怎忍轻攀折。重会面,甚时节。
    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别后君休劳春梦,转眼江南塞北。莫漫被、闲愁萦结。且判离筵今夕醉,霎时间、便见兰舟发。空怅望,水云阔。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向愁人说”开篇直抒胸臆,奠定全词“愁”的基调。“愁人”主要指词人自身,也兼指友人。
    B.“客里何堪送客”是说客居之人又要送客离去,愁上加愁让人难以承受。两个“客”字运用巧妙。
    C.“别后”与“转眼”两句是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
    D.用“一襟”状“凄咽”,用“萦结”写“闲愁”,将无形的情绪化为了可感的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18.上阕“岸柳凋零秋容澹”与下阕“杏花丽日梅花雪”都是写景之笔,请简要分析这两句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17.C 18.同: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
    异:
    ①前者实写眼前杨柳凋零、秋色惨淡的悲景,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
    ②后者虚写回忆中日照杏花、雪映梅花的美景,用往日的相聚之乐反面衬托现在的离别之苦。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劝慰友人休养身体,别后路途辛劳,远隔南北,只能在梦中相见了”错误。这两句是说分别在即,转眼天各一方,希望友人不要过分悲伤和牵挂。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同:“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杏花丽日梅花雪”写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这两句词都是借景抒情,都通过描绘景物、营造氛围衬托词人送别友人的悲愁。
    异:
    “岸柳凋零秋容澹”,转写离别之际的眼前景色。直而能行,密处转疏,在萧瑟凄清的景物中贯注着伤时别友的悲凉之气。柳永 《雨霖铃》 有句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一句展示的也是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不过柳词显豁,此句含蓄,异曲同工,可谓各擅胜场。“黯销凝,怎忍轻攀折”,又写到自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 “留”谐音,折柳相赠,正是为了加强双方的系念。词人面对着秋风中瑟缩的残柳,销魂凝思,黯然神伤,怎忍心折柳相赠,与对方离别呢?正面衬托词人的离情别绪。
    过片“杏花丽日梅花雪。记当时,一觞一咏,楚云湘月”,健笔宕开,转写昔日欢会,语调又有所舒缓。“楚云湘月”,说明两人曾有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经历。携手楚、湘,相濡以沫,春日踏青,冬雪观梅,当时的一觞一咏,一景一情,今日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几句,切不可仅当作忆旧之语轻易放过。词人的目的,是有意以昔日美景、良辰、赏心、乐事之“四美”与今日之凄凉感伤作一强烈对比。思及往日,则使今日之离别倍增凄苦;面对今日,更觉往日之相聚弥足珍贵。既写出两人情谊的真挚与深厚,亦反衬出握手惜别之时的哀婉与悲凉,一笔两到,相反相成,可以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2023·安徽蚌埠·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舟中晚望祝融峰
    齐已
    天际卓寒青,舟中望晚晴。
    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
    巨石凌空黑,飞泉照夜明。
    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首联写出望祝融峰的时间、立足点和周围环境,透露出高远清寒的氛围。
    B.颔联诗人舟中望山,如同梦中,内心既有喜悦,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C.颈联对仗工稳,一山一水,一静一动,一黑一明,互相映衬,富有立体感。
    D.全诗以“望”字统领,昔日期盼、今日感受、来日愿望相互交织,情景交融。
    20.本诗尾联化用了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顺,一览众山小”两句,请简要分析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19.B 20.相同点:都流露出登临绝顶的愿望。
    不同点:本诗侧重流露超尘出世之感,诗人登上峰顶,独坐山巅,悠闲自在地欣赏白云升腾,流露出超尘出世之感;杜诗侧重表达积极入世之感,杜甫将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流露出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如同梦中”错。“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意思是十年来,诗人梦寐以求到南岳一游,今天终于能够亲眼遥望和观赏这座峥嵘挺拔的祝融峰。这两句诗不仅道出诗人仰慕南岳这座名山的多年心愿,而且也暗含着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漂泊与艰辛,并不涉及“如同梦中”。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
    两首诗都流露出登临绝顶的愿望。
    本诗:“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诗人发誓:自己最终要登上祝融峰顶,坐在山顶上,悠闲自在地欣赏缕缕白云从山顶四周的峡谷里慢慢升起。“终当”有“定要”的意思,“蹑”即踩,“孤顶”,指祝融峰顶。本诗尾联是诗人因景生兴产生的念头,也是他由望峰激发的登临绝顶的愿望。所以这一结尾不仅关合全诗,而且深化了主题。由“望”进而向往“蹑”,流露出超尘出世之感。
    杜诗: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并不满足看岳而是想登上山顶一揽盛景的心情。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就流露出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6 古代诗歌鉴赏: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6 古代诗歌鉴赏,文件包含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6古代诗歌鉴赏解析版docx、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五年2019-2023专题06古代诗歌鉴赏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实用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实用类文本阅读,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4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4实用类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3+论述类文本阅读,文件包含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3论述类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3论述类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3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6+古代诗歌阅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