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高频考点知识点提纲
展开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1. 地球自转:
- 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 周期: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日常作息时间)。
- 速度: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地球公转:
-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 方向:自西向东。
-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每年 1 月初经过近日点,角速度、线速度快;7 月初经过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慢。
- 周期: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 昼夜交替:
- 周期为 1 个太阳日。
- 昼弧和夜弧:某地纬线被晨昏线分割成的两段弧,位于昼半球的为昼弧,位于夜半球的为夜弧。
- 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
2. 地方时:
- 计算方法:东加西减,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3. 时区与区时:
- 时区划分: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 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 小时(时区差:同减异加)。
4. 日界线:大致上与 180°经线重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5.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6.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 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反之。
-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冬至日反之。
-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相反。
7.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最小值;冬至日反之。
- 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
- 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 -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同减异加)。
8. 太阳日出日落方位:
-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9. 四季更替:天文四季中,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二季是过渡季节。
10. 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 内力作用:
-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 举例:山脉、火山、地震等。
2. 外力作用:
- 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
-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 举例:风蚀蘑菇、河流三角洲等。
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
1.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
-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2. 断层: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
- 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等。
- 地堑: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1. 河流侵蚀地貌:
- 发育初期: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形谷。
- 中期:下蚀减弱,侧蚀增强,河谷拓宽并出现弯曲,形成河湾。
- 成熟期: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进一步展宽,呈槽形。
2. 河流堆积地貌:
- 冲积平原:包括山前冲积平原(位于山前)、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位于河口)。
- 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时,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多个冲积扇或洪积扇连接形成山前冲积平原;河流中下游地区,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多个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处,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若干三角洲连接形成三角洲平原。
3.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 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
- 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呈条带状或组团状。
- 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最为密集,多呈团块状。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1. 锋的分类: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 冷锋: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过境时,常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 暖锋: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或雾;过境后,暖气团占据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形成持续性降水。如江淮准静止锋(6、7 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冬季,贵阳一侧阴雨冷湿,昆明一侧晴朗温暖)。
2. 气旋与反气旋:
- 气旋(低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北半球)或顺时针(南半球)方向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例如,台风。
- 反气旋(高压中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北半球)或逆时针(南半球)方向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例如,伏旱天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1.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2.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和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3.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大致上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控制)等。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影响气候的因素:
太阳辐射:决定了气温的基本格局。
大气环流: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海陆位置: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湿润,内陆地区气候干燥。
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相互关系:
河流与湖泊: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与地下水: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第二节 洋流
洋流的分类:
按性质分:暖流(水温比流经海区高)和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低)。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中高纬度海区:北半球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南纬 40°附近:形成环球性的西风漂流。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附近形成渔场。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影响航行安全。
影响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的概念:海洋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海—气相互作用。
海—气水热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向大气输送水汽,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海洋吸收太阳辐射,通过潜热和长波辐射等方式将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维持着全球的水热平衡。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
拉尼娜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降低,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也会引发全球性气候异常。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频考点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频考点知识点提纲,共12页。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 这是一份【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3(知识总结),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及其属性,、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 这是一份【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