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01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02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03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

    展开
    这是一份【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共1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不同类型的区域,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不同类型的区域
    1.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它是人们基于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的需要,在地域差异的基础上划定的。
    2.区域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2)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区域划分
    (1)按照自然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
    (2)按照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例如:
    ①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②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③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5)客观存在的,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区域,例如中国科学家找出的中国野生稻分布区,科学家发现的低硒地区等。
    二、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体现:区域的层级高低。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
    2.关系
    (1)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2)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一、区域整体性
    1.区域要素:可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通过景观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来。
    (1)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
    (2)人文要素:人口、文化、经济等。
    2.体现
    (1)区域内各类要素是相互影响的,有些是直接影响,有些是间接影响。
    (2)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二、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1.区域差异
    (1)特点:普遍存在。
    (2)表现: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
    2.区域关联
    (1)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
    (2)影响: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3.关系: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三、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分析如下:
    1.区域要素比较
    2.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1.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自然要素等,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2.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1.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1)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①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②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①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②有的区域矿产资源贫乏,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3)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平衡,有的区域不仅自然资源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对其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有的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过度依赖矿产资源,也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
    (2)有些国家矿产资源贫乏,却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2.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土地退化
    (1)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2)表现: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3.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
    二、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1.北方农牧交错带
    (1)概念: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现象: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2.土地退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处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②多大风。
    (2)人为原因:本带是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三、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1.综合治理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具体表现:①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②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2.综合治理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具体表现: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①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②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3.综合治理措施:以地养地,自然恢复;具体表现: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4.综合治理措施: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具体表现:①控制牲畜数量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②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5.综合治理措施: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具体表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一、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
    1.主要概念
    (1)资源型城市: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2)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转型措施
    (1)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实施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如大庆。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拓展开发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如辽宁阜新。
    二、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
    1.煤炭产业的兴起
    (1)19世纪末,大规模开采煤矿,修建铁路,聚落因煤而兴。
    (2)从1956年建市之初,就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一直是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煤炭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3)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学工业、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
    2.煤炭产业衰落
    (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多数国有煤矿先后封井,原煤年产量骤减,与之相配套的大批企业开工不足,亏损严重,全市经济连年下降,下岗职工多。
    (2)面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采煤遗留的各类环境破坏等问题。
    三、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优势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具体如下:
    1.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2.大力发展旅游业。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4.焦作市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1)区位条件:地理位置优越;具体体现:具有承东启西、通达南北的宏观区位优势,是中原城市群“金三角”的战略支撑点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2)区位条件:水资源丰富;具体表现:地处天然地下汇水盆地,地下水丰富;河流众多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此通过,水资源充裕。
    (3)区位条件:矿产资源优质丰富;具体条件: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储量较大,质量较好。
    (4)区位条件:交通便捷;具体条件:铁路干线纵横交错;高速公路斜贯市境,公路连线成网;交通枢纽地位突出。
    (5)区位条件:旅游资源丰富;具体条件: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
    (6)区位条件:良好的农业基础;具体条件:农业生产条件较好,是全国三大粮食高产区之一,盛产的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四大中药”驰名中外。
    (7)区位条件:政策支持;具体条件:河南西北综合开发规划先行试点地区,国务院确定的晋东南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5.焦作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社会经济方面:产业结构单一;失业率高;经济的衰退。
    (2)生态环境方面:矿产开采造成的资源枯竭、土地塌陷、滑坡、泥石流;环境污染。
    6.焦作市的转型之路
    (1)工业上
    ①调整产业结构,开发多种优势资源,发展化工、电力、有色金属冶炼及高新技术等产业,推动工业多元化发展。
    ②改造煤炭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的规模。
    ③积极发展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如下图:
    (2)农业上
    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②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3)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4)整治、优化环境
    (5)发展科技和教育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工业产品和各种服务;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
    (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腹地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
    (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功能和结构的城市体系。
    (2)作用
    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资本流和信息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密,联通效率越高,联系强度越大,辐射范围越大,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二、纽约的发展
    港口→美国最大的贸易口岸→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过1 000万的城市。
    三、纽约的辐射功能
    1.影响地区
    (1)周边地区;具体表现:依托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逐渐分散到周边地区,带动纽约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60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
    (2)城市带;具体表现:与其他城市之间通过便利的高速公路和航空线路紧密联系,各城市分工协作,形成了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又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3)美国;具体表现:通过便利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以及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等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
    (4)世界;具体表现:是全球的物流枢纽和信息中心,发挥着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等多种职能。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一、地区产业结构
    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意义: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表现
    (1)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2)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2.意义: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影响因素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2)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三、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
    1.工业化初期,以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2.20世纪50年代开始,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4.今后,依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全球影响力,将逐步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5.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流域内协调发展
    一、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
    1.流域的概念: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2.流域内部水资源协作开发的原因
    (1)流域内水资源的特点
    ①功能多样性:具有农业灌溉、淡水养殖、提供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发展航运、水能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多种功能。
    ②开放共享性:对于流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2)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利益冲突。
    (3)流域具有整体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
    3.流域协作开发的措施
    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共同发展,如河长制。
    二、黄河的调沙减淤
    1.原因:含沙量大→“地上悬河”洪涝灾害。
    2.措施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淤积。
    (1)中游的黄土高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侵蚀区,水土保持是减少入黄泥沙的根本措施。
    (2)利用水库对黄河调水调沙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措施,其中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遏止下游河道淤积具有重要作用。
    三、黄河流域水资源的调配
    1.背景
    (1)径流量少是黄河的又一突出的水文特征。
    (2)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小,人水矛盾突出。
    (3)随着工农业发展和人口迅速增加,黄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致使黄河下游自1972年出现断流现象,对沿岸地区产生严重影响。
    2.措施
    (1)水资源统一调配体制逐步建立:1999年开始,黄河水利委员会被授权实施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和分配。2009年,依据河流径流量和用水需求的变化,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宏观控制和年度调整。
    (2)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3.流域内协作保护环境的方式
    (1)区域
    ①上游地区;内容: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
    ②下游地区;内容:对下游地区征收费用作为对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③全流域;内容: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等,如河长制。
    4.黄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
    ①问题:水资源供应紧张;原因:黄河流域人口、城乡较为密集,耕地数量多,径流量少,人水矛盾突出;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加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上下游缺少调控用水的措施。
    ②问题:环境污染严重;原因: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的燃煤发电、煤化工等工业企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③问题:水土流失加剧;原因:由于过度放牧、滥挖滥采矿产资源,导致上游地区生态脆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中游地区流经黄土高原,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并进一步导致下游地区洪灾频繁。
    ④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黄河来水来沙大为减少,大量生态用水被挤占,河流及流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下游河道严重萎缩,泄洪能力急剧下降;水流自净能力衰退,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种群不断减少,某些水生动植物和洄游鱼类灭绝,河口三角洲侵蚀退化严重,依存于河水的湿地消失。
    (2)治理措施
    ①建立黄河水利委员会等流域开发管理机构,实现上、中、下游水资源的合理分配。
    ②防治环境污染。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高耗水工业的比重;利用新技术,治理工业“三废”。
    ③上中游地区,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开展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
    ④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使治水与防洪并举。
    ⑤加强监测,计收水费。
    ⑥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宣传。
    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发展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产品的生产地具有一定的集中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
    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实现资源及产品在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移,满足区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2)优化配置资源、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
    (3)促进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4)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需要兼顾多方效益。
    3.我国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等。
    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一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东至上海。
    (2)二、三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东至福州。
    (3)四线工程:主干线西起新疆伊宁,止于宁夏中卫。
    2.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未来开发的战略重点之一。
    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的影响
    (1)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大量投资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1)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2)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天然气可以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统筹配置,缓解了东西部地区能源产销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提高了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起到促进作用。
    4.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3)建设西部油气资源战略基地,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5.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所不同。
    (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①经济建设;西部地区: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东部地区: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东部地区:促进东部的能源生产和工业结构调整。③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东部地区:推动天然气、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有利影响;西部地区: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产生的环境压力。东部地区:优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②不利影响;东、西部地区: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保持工作尤为重要。
    6.我国的其他资源调配工程
    (1)西电东送工程
    对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对输出地的影响: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路线(主力电源):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京津唐地区;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地区。
    图示:
    (2)南水北调工程
    图示:
    第三节 产业转移
    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概况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通常是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2)分类:国内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他因素。
    二、东亚、东南亚的产业转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大量引进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发展轻纺工业,推动经济发展。
    2.20世纪60年代,日本将纺织等工业转移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和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日本进一步将钢铁、化工和造船等产业转移至东亚、东南亚的上述国家和地区。
    3.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区都致力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家电、服装、汽车、电子等产业转移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
    4.21世纪以来,中国中西部地区,以及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服装、制鞋、家电等产业转移的新的承接地。
    5.随着科技的发展,转移的产业除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还包括汽车、电子等在内的已经实现技术标准化的资本密集型和部分技术密集型产业。
    三、东亚、东南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4.区域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1)转移类型:发达国家一般把处于衰退期、成熟期的产业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向外转移,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再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3)转移原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5.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影响因素:劳动力;具体表现: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工资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产业在空间上不断转移。
    (2)影响因素:市场因素:具体表现:国内市场趋于饱和;进行对外扩张,扩大销售市场;市场不断变化,承接地也会发生变化。
    (3)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具体表现:政府的引导、控制和监管等。
    (4)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具体表现: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原生产区地价昂贵、原材料短缺及运输成本增加等。
    6.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承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第四节 国际合作
    一、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1.含义:经济全球化可以理解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驱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2.主要表现:商品、服务、生产要素和信息跨国流动的规模与形式的不断扩大与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和跨国投资,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3.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1)在生产领域,生产组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零部件可以全球采购,由此形成全球生产网络。
    (2)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了新的劳动地域分工。
    (3)由于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世界已经形成密切的劳动分工格局。
    (4)世界各国之间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一带一路”与国际合作
    1.产生背景
    (1)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贸易增长缓慢,各种不稳定事件频出,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质疑的声音逐步增强。
    (2)“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型国际合作大平台应运而生,对于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2.意义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3.“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开展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使亚欧非各国联系更紧密,让互利合作迈向新的历史高度。
    (1)打造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具体体现: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聚焦全球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包容性发展。
    (2)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具体表现: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倡导所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
    (3)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具体表现:聚焦发展这一根本性问题,倡导政府间合作和政策沟通,突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各国间相互贸易和投资,完善金融合作机制和保障体系,推动各国人民友好往来。
    (4)提供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文化驱动力;具体表现:尊崇“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强调在维护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共谋发展、共求繁荣、共享和平。
    (5)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具体表现: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既可提升我国自身发展的动力,也可让相关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加快发展,得到实质性好处。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纬度
    30°N~33°N附近
    大致位于44°N~48°N
    海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
    耕地条件
    耕地
    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土壤
    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生产力较高
    黑土分布广泛,肥力更高
    矿产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区域
    经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类型
    水田耕作业、水产业
    旱地耕作业、畜牧业


    经济作物
    油菜、棉花等
    大豆、甜菜等
    粮食作物
    水稻
    玉米、春小麦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工业
    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邻近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发展变化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不断调整,耕地面积大幅减少,逐渐由全国的粮食净输出区变为粮食净输入区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气候变暖,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调水
    线路
    东线
    中线
    西线
    自长江下游江苏扬州→京杭大运河→天津、烟台、威海
    丹江口水库→北京、天津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黄河上游
    水源区
    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受水区
    淮河下游地区、黄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
    优点
    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以利用,工程量较小;调水量大
    有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可利用;可自流供水;调水量较大;丹江口水库主要承纳山区来水,水质良好
    青藏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华北地区,可自流供水;水质最好
    缺点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沿线污染较重,水质差;沿线地下水位上升,易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
    地势复杂,需挖掘渠道,工程量很大
    需穿越长江、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工程量巨大;可利用的设施极少;长江上游水量有限,调水量较小
    有利
    影响
    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可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障,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
    影响
    调水对长江河口地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北方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等
    移民问题;对汉江中下游水文形势的影响加大等
    目前处于规划阶段,但随着前期工作的不断深入,调水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将逐渐显现
    策略
    国家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编制了全面的治污规划。规划提出了“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问题
    相关学案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一章+地球运动的意义(讲义),共13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讲义),共9页。

    【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知识点归纳】(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四章+水体运动的影响(讲义),共1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知识点归纳】(人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册期中考点串讲 选择性必修2(知识总结)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