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第54讲 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件
展开2.实验条件的控制(1)排气方法①利用其他稳定的气体(如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②利用反应产物气体(如:氨、氯气、二氧化硫)等排尽装置中的空气。(2)控制气体的流速及用量①用分液漏斗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和用量。②观察气泡,控制气流速度,如图甲,可通过观察气泡得到N2、H2的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气体。
(3)压送液体利用装置的密封性,让反应生成气体或消耗气体,产生压强差,将液体压入或倒流入另一反应容器。(4)温度控制①控制低温的目的:a.减少某些反应物或产物分解,如H2O2、NH4HCO3等;b.减少某些反应物或产物挥发,如盐酸、氨水等;c.防止某些物质水解,避免副反应发生等。
②采取加热的目的:增大反应速率或使平衡移动、加速溶解等。③常考温度控制方式:a.水浴加热:均匀加热,反应温度在100 ℃以下。b.油浴加热:均匀加热,反应温度为100~260 ℃。c.冰水冷却:使某物质液化、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减少其他副反应发生,提高产品纯度等。d.保温:如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在两烧杯之间填充泡沫或使用真空双层玻璃容器等。
Ⅲ .加热至55~60 ℃反应20 min。冷却,过滤。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 mL沸水中,趁热过滤。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 mL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 Ⅰ 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 Ⅱ 中,将温度降至10 ℃以下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_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锥形瓶 用玻璃棒搅拌、用酒精灯微热(2)氨水挥发 过氧化氢分解 冰水浴(或冷水浴)(3)漏斗尖嘴未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未靠在三层滤纸上(4)活性炭(5)抑制[C(NH3)6]Cl3的溶解,利于[C(NH3)6]Cl3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
(1)仪器a是锥形瓶;步骤 Ⅰ 中加快氯化铵溶解的操作有用玻璃棒搅拌和用酒精灯微热,这些操作都会促进固体的溶解。(2)步骤 Ⅱ 中,依据实验制备钴配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知,反应物有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温度太高,氨水易挥发、过氧化氢易分解。反应需要将温度降至10 ℃以下,可选用冰水浴(或冷水浴)来降低溶液温度。(3)过滤操作中,需要“一贴二低三靠”,故本题中错误操作有漏斗尖嘴未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下端未靠在三层滤纸上。
(4)因为步骤 Ⅱ 中加入1 g活性炭,活性炭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第 Ⅲ 步反应完全,因[C(NH3)6]Cl3微溶于冷水,冷却、过滤的滤渣是[C(NH3)6]Cl3和活性炭。[C(NH3)6]Cl3溶于热水,将粗产品溶于热水,趁热过滤,除去活性炭。(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提高c(Cl-),抑制[C(NH3)6]Cl3的溶解,利于[C(NH3)6]Cl3晶体的析出,提高产率。
[练] (2022·湖北卷)高技术领域常使用高纯试剂。纯磷酸(熔点为42 ℃,易吸潮)可通过市售85%磷酸溶液减压蒸馏除水、结晶除杂得到,纯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水分,温度低于21 ℃易形成2H3PO4·H2O(熔点为30 ℃),高于100 ℃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焦磷酸等。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备磷酸晶体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夹持装置略):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名称是________。B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2)P2O5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空气流入毛细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还具有搅拌和加速水逸出的作用。(4)升高温度能提高除水速度,实验选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磷酸易形成过饱和溶液,难以结晶,可向过饱和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促进其结晶。(6)过滤磷酸晶体时,除了需要干燥的环境外,还需要控制温度为________(填标号)。A.<20 ℃ B.30~35 ℃C.42~100 ℃(7)磷酸中少量的水极难除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圆底烧瓶 b (2)干燥气体(3)溶液沿毛细管上升 (4)使溶液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5)纯磷酸晶体 (6)B (7)磷酸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空气通过氯化钙除水,经过安全瓶后通过浓硫酸除水,然后通过五氧化二磷,干燥的空气流入毛细管对烧瓶中的溶液进行搅拌,同时还具有加速水逸出和防止溶液沿毛细管上升的作用,将85%磷酸溶液进行减压蒸馏除水、结晶除杂得到纯磷酸。(4)升高温度能提高除水速度,而纯磷酸制备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生成焦磷酸并使溶液受热均匀。
(5)磷酸易形成过饱和溶液,难以结晶,可向磷酸过饱和溶液中加入纯磷酸晶体作为晶核促进其结晶。(6)纯磷酸纯化过程中,温度低于21 ℃易形成2H3PO4·H2O(熔点为30 ℃),高于100 ℃则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焦磷酸,纯磷酸的熔点为42 ℃,因此过滤磷酸晶体时,除了需要干燥的环境外,还需要控制温度在30~42 ℃这个区间内。
1.有机化合物制备的典型装置
2.依据物质性质和反应特点选择加热或冷却方式(1)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 ℃,乙酸乙酯的制取、石油的蒸馏等实验选用酒精灯加热,若温度要求更高,可选用酒精喷灯或电炉加热。除上述加热方式外还可以根据加热的温度要求选择水浴、油浴、沙浴加热。
(2)冷凝回流有机化合物易挥发,因此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化合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如图1、图3中的冷凝管,图2中的长玻璃管B的作用都是冷凝回流。
(3)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溶液暴沸;若开始忘加沸石(或碎瓷片),需待反应物冷却后补加。
3.常见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1)分液: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同)的液体。(2)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分馏的原理与蒸馏相同。
(3)洗气:用于除去气体混合物中的杂质,如乙烷中的乙烯可通过溴水洗气除去。(4)萃取分液:如分离溴水中的溴和水,可用四氯化碳或苯进行萃取,然后分液。
4.有机化合物制备的注意要点(1)有机化合物易挥发,在反应中通常要采用冷凝回流装置,以减少有机化合物的挥发,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物的产率。(2)有机反应通常都是可逆反应,且易发生副反应,常使某种价格较低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产率,同时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3)根据产品与杂质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分离提纯方法,如蒸馏、分液等。
考向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例] (2023·新课标全国卷)实验室由安息香制备二苯乙二酮的反应式如下:
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实验步骤为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冰乙酸、5 mL水及9.0 g FeCl3·6H2O,边搅拌边加热,至固体全部溶解。②停止加热,待沸腾平息后加入2.0 g安息香,加热回流45~60 min。③加入50 mL水,煮沸后冷却,有黄色固体析出。④过滤,并用冷水洗涤固体3次,得到粗品。⑤粗品用75%的乙醇重结晶,干燥后得淡黄色结晶1.6 g。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中应加入__________(填“水”或“油”)作为热传导介质。 (2)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冷却水应从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实验步骤②中,安息香必须待沸腾平息后方可加入,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FeCl3为氧化剂且过量,其还原产物为________;某同学尝试改进本实验: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该方案是否可行?简述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实验步骤①~③在乙酸体系中进行,乙酸除作溶剂外,另一主要作用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粗品中混有少量未氧化的安息香,可用少量__________洗涤的方法除去(填标号)。若要得到更高纯度的产品,可用重结晶的方法进一步提纯。 a.热水 b.乙酸 c.冷水 d.乙醇(7)本实验的产率最接近于__________(填标号)。 a.85% b.80% c.75% d.70%
答案:(1)油 (2)(球形)冷凝管 a(3)防止暴沸(4)FeCl2 可行,空气中氧气可以将Fe2+氧化为Fe3+,Fe3+可循环参与反应(5)Fe3+水解 (6)a (7)b
(1)根据信息可知,该反应应在大于133 ℃条件下进行,故应采取高于100 ℃加热,采用油浴。(2)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冷却水应从低处a口通入。(3)在液体沸腾时加入固体会引起暴沸,故必须待沸腾平息后加入安息香。(4)FeCl3为氧化剂,则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为FeCl2;若采用催化量的FeCl3并通入空气制备二苯乙二酮,空气中的氧气可以将FeCl2氧化为FeCl3,FeCl3可循环参与反应,该方案可行。
解答有机化合物制备综合实验题的思维流程
[练] (2023·福建漳州模拟)苯硫酚(C6H5—SH)是一种局部麻醉剂。某小组的同学拟制备苯硫酚并探究其性质,已知相关物质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
操作步骤:①向三口烧瓶中加入72 g冰和13 mL浓硫酸。②再向三口烧瓶中慢慢加入6 g苯磺酰氯,尽快地分次加入12 g锌粉,继续反应1~15 h,温度保持在-5 ℃左右,如图1。③撤去水浴B,微热三口烧瓶,并保持一定的回流。反应平稳后,再加热4~7 h。④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水蒸气蒸馏,分离出苯硫酚,如图2。⑤加入氯化钙,经操作X得粗品3.59 g。再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纯品3.40 g。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已知:在水中加入盐,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水浴B应选择________(填标号)。a.冰盐水浴 b.冷水浴c.热水浴(3)在水蒸气蒸馏中(如图2),导管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凝管中冷却水从________(填“a”或“b”,下同)口进、________口出。
(4)步骤⑤中操作X是________。蒸馏时,收集馏分时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5)本实验中,苯硫酚的产率约为________%(保留整数)。(6)取少量苯硫酚产品于酸性KMnO4溶液中,振荡,溶液褪色,说明苯硫酚具有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答案:(1)恒压滴液漏斗 (2)a(3)平衡气压,避免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 b a(4)过滤 169.5(5)91 (6)还原
(2)反应温度保持在-5 ℃左右,在水中加入盐,水的沸点会升高,凝固点会降低,故水浴B选择冰盐水浴。(3)蒸馏过程中若装置中发生堵塞,导管1可以平衡烧瓶内压强,避免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危险;采取逆流原理通入冷凝水,冷凝管中冷却水从b口进、a口出,从而充分冷凝。(4)步骤⑤中加入氯化钙吸水,然后过滤除去氯化钙,苯硫酚的沸点为169.5 ℃,蒸馏时,收集馏分时温度计的读数为169.5 ℃。
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盛放的是________。
(3)制取Cl2O是“气-固”反应,反应柱D中不利于该反应的措施是________(填标号)。a.将HgO粉末化并加热去除水分,与玻璃珠混合填入反应柱Db.为使Cl2与HgO充分接触,让混合气从下口进入反应柱D并调控流速c.为提高Cl2O的生成速率,将加热带缠绕于反应柱D并加热到45 ℃
(4)装置E中的液态冷却剂可选用________ (液氨、冰盐水、液氮) ;装置A、B、C间连接器的材质与反应柱D、装置E、F间连接器的材质有明显差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将装置组装完整,虚框F中可选用________(填标号)。
2.(2024·山东潍坊联考)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Al2O3与CCl4制取无水AlCl3(夹持装置和部分加热装置略),同时产生光气(COCl2)。
已知:Al2O3是白色粉末;AlCl3是淡黄色粉末,易吸水,熔点为190 ℃;CCl4沸点为76.8 ℃,易挥发;COCl2是有毒气体,易水解,易与碱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2)仪器药品准备完毕后进行的步骤为①点燃A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将A处酒精灯熄灭;②……③加热装置D至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为淡黄色;
④……⑤一段时间后停止所有热源,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拆卸装置,获得产品。步骤②中要获得平稳的CCl4气流,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F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检测产品为纯的无水AlCl3,设计实验方案如下:①称取产品m g,溶于水。②加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③……④称得固体为n g。
答案:(1)制取N2,并用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装置E、F之间缺少干燥装置(2)对装置C进行水浴加热 停止水浴加热装置C和加热装置D,点燃A处酒精灯(3)COCl2+4NaOH===Na2CO3+2NaCl+2H2O(4)AC 0.31
(1)装置A中氯化铵和亚硝酸钠反应生成氮气,作用为生成氮气,并利用氮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AlCl3易吸水,COCl2易水解,故装置E、F之间缺少干燥装置。(2)CCl4沸点为76.8 ℃,易挥发,步骤②中要获得平稳的CCl4气流,可采取的措施为对装置C进行水浴加热;步骤④为停止水浴加热装置C和加热装置D,停止通入四氯化碳,然后点燃A处酒精灯,使得产物在氮气氛围中冷却并防止倒吸。
3.(2023·辽宁卷)2-噻吩乙醇(Mr=128)是抗血栓药物氯吡格雷的重要中间体,其制备方法如下:
Ⅰ .制钠砂。向烧瓶中加入300 mL液体A和4.60 g金属钠,加热至钠熔化后,盖紧塞子,振荡至大量微小钠珠出现。 Ⅱ .制噻吩钠。降温至10 ℃,加入25 mL噻吩,反应至钠砂消失。 Ⅲ .制噻吩乙醇钠。降温至-10 ℃,加入稍过量的环氧乙烷的四氢呋喃溶液,反应30 min。Ⅳ.水解。恢复室温,加入70 mL水,搅拌30 min;加盐酸调pH至4~6,继续反应2 h,分液;用水洗涤有机相,二次分液。Ⅴ.分离。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MgSO4,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蒸出四氢呋喃、噻吩和液体A后,得到产品17.92 g。
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 Ⅰ 中液体A可以选择________(填标号)。a.乙醇 b.水c.甲苯 d.液氨(2)噻吩沸点低于吡咯(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 Ⅱ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 Ⅲ 中反应放热,为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加入环氧乙烷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Ⅳ中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仪器在步骤Ⅴ中无需使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无水MgSO4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产品的产率为________(用Na计算,精确至0.1%)。
答案:(1)c(2)噻吩与吡咯均为分子晶体,噻吩分子间仅存在范德华力,而吡咯分子间还存在氢键,沸点更高(3) (4)少量多次加入(5)提供酸性环境,利于水解并生成可溶性的钠盐便于后续分液(6)球形冷凝管与分液漏斗 干燥吸水(7)70.0%
(1)钠能与乙醇、水、液氨发生置换反应,因此只能选择甲苯作为溶剂。(4)由于反应放热,为了防止温度过高引发副反应,应将环氧乙烷溶液少量多次加入。(5)该过程为将2-噻吩乙醇钠水解为2-噻吩乙醇,用盐酸调节pH的目的是提供酸性环境,利于水解并产生可溶性的NaCl,便于后续分液。(6)向有机相中加入无水硫酸镁的目的为吸水干燥。进行过滤和蒸馏过程中用不到的仪器为球形冷凝管和分液漏斗。
(7)用Na计算,根据反应物Na的物质的量为0.2 ml可知,理论上产物的物质的量为0.2 ml,质量为25.6 g,实际得到的产物为17.92 g,因此其产率为70.0%。
4.(2023·湖南卷)金属Ni对H2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酮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Ni转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 Ⅰ 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d)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 Ⅱ 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__________(填标号)。
(5)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反应前应向装置 Ⅱ 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三颈烧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Al+2OH-+6H2O===2[Al(OH)4]-+3H2↑(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用pH计(或pH试纸)测定其pH,若pH=7,说明雷尼Ni已经被水洗净(3)C (4)B (5)恒压滴液漏斗(6)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Ni在空气中自燃(7)雷尼Ni堵塞导管(8)装置 Ⅰ 中集气管液面不再变化(或水准瓶液面不再变化)时,说明氢化反应完全
(1)将Ni/Al合金加入NaOH溶液中,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H)4],与Ni分离而被除去。(2)水洗的上一步骤为碱洗,则水洗前溶液呈碱性,故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就是测定溶液中c(H+)=c(OH-),可用pH计精确测定(或pH试纸粗略测定)最后一次洗涤液的pH是否为7,若测得pH=7,说明雷尼Ni已经被水洗净。(3)A项中丙酮分子中含有酮羰基,会干扰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依据信息“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题给B、C、D项的三种有机溶剂中,乙醇相对极性最大,选C。
(4)根据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可确定集气管向装置 Ⅱ 中供气时,应保证下侧、右侧孔路通气,B正确。(6)依据信息①可知,雷尼Ni在空气中会自燃,故通入N2的作用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雷尼Ni在空气中自燃。(7)三颈烧瓶中为雷尼Ni悬浮液,将导气管插入液面以下,雷尼Ni会堵塞导管。(8)当氢化反应完全时,装置 Ⅱ 中H2不再参加反应,即不再消耗H2,则装置 Ⅰ 中集气管液面不再变化(或水准瓶中液面不再变化)。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5讲物质制备型综合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5讲物质制备型综合实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68%,答案91,相关信息列表如下,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5讲物质制备型综合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1章化学综合实验第55讲物质制备型综合实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68%,答案91,相关信息列表如下,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和综合探究第58讲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新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和综合探究第58讲以物质制备为主的综合实验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指引,考点一无机物的制备,目录索引,素养发展进阶,必备知识•梳理,关键能力•提升,缺少尾气处理装置,蒸馏烧瓶,相关信息列表如下,球形冷凝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