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土地的誓言》优秀教学案例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木兰诗》优秀教学案例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老王》优秀教学案例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台阶》优秀教学案例 学案 0 次下载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卖油翁》优秀教学案例 学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展开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阿长与山海经》是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鲁迅先生儿时的视角,描绘了保姆阿长的形象,以及她与《山海经》之间的故事。本案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文学的魅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作技巧,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地解释词语含义。
2. 分析并领会鲁迅先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阿长形象及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技巧。
3.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4. 了解《山海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课堂趣味性。
4. 设计富有层次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怀念之情,学会关爱身边的人,培养善良、感恩的品质。
2. 通过学习《山海经》,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内心世界。
4.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情、家庭和师生情。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我将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配乐朗诵,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课堂氛围。同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自己置身于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体验作者与阿长的深厚情感。此外,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剧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中的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我将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的内涵。例如:“鲁迅先生为何对阿长如此怀念?”“阿长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山海经》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针对《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小组可以探讨以下问题:“如何通过人物描写来表现阿长的性格?”“从《山海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古代神话传说?”等。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与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阿长与山海经》的学习,评价可以关注学生在人物描写、文学鉴赏、传统文化认知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反思与评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导入的方法,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首先,我会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保姆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思考保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心中的保姆形象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接着,引入本课《阿长与山海经》,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童年时期保姆阿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阿长的形象和与《山海经》的渊源。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3. 讲解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4. 通过对人物描写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5. 分析《山海经》在文中的作用,讲解与之相关的古代神话传说,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给出以下讨论题目:
1. 阿长的形象特点有哪些?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
2. 从《山海经》的故事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反映了古代人们什么样的思想观念?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在文本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题目。在讨论过程中,我会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确保讨论的有效性。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总结以下要点:
1. 阿长的形象特点和鲁迅先生对她的怀念之情。
2. 人物描写的技巧和方法。
3. 《山海经》的相关知识和古代神话传说的特点。
4.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 根据课堂所学,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篇关于身边人的作文。
2. 深入了解《山海经》,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神话传说,进行阅读和摘抄,下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关爱身边的人”的感悟文章。
五、案例亮点
1. 情境交融,激发兴趣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带入到鲁迅先生的童年时代,使他们在情境中感受作者与阿长的情感。这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2. 问题导向,培养探究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涵。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掌握课文主旨和作者创作意图。
3. 小组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分享心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4. 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提升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收获和不足。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提升,巩固所学知识。
5. 跨学科教学,拓展文化视野
本案例将语文教学与历史、神话传说等学科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山海经》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木兰诗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木兰诗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过程,案例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土地的誓言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过程,案例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2791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黄河颂导学案</a>,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案例背景,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过程,案例亮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