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0-172225672743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0-17222567275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0-17222567276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1-172225673086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1-17222567309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019867/1-17222567309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暑假衔接】人教版新高一(初升高)化学暑假衔接讲义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衔接】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衔接】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0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帮助孩子系统梳理上学期所学知识。带领孩子构建完备、扎实牢固的知识体系;
2、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功课。提前掌握重难点、考点、易错点,领先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假期持续稳定的学习。避免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手机,养成坏习惯,影响新学期学习。
第0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能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
2、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
一、物质的组成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2)同素异形体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常见的实例:碳元素——金刚石、石墨和C60等;氧元素——氧气和臭氧;磷元素——白磷和红磷等。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CO和CO2;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如:H2CO3、CH3CH2OH(酒精)。
(3)元素的存在形态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游离态:如金属铁中的Fe元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化合态:如Fe2O3中的Fe元素。
2、常见的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于同一事物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
(2)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这种分类方法逻辑性很强,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问题。
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1)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3等。多数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2)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注意:判断氧化物所属类别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的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做分散剂。
例如:
对于溶液来说,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溶液是一种分散系。
乳浊液和悬浊液也是一种分散系,其中被分散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是分散质,液体是分散剂。
2.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
(2)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类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
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乳浊液属于液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Fe(OH)3胶体的制备
(1)图示
(2)操作: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3)制备原理:FeCl3+3H2Oeq \(=====,\s\up7(△))Fe(OH)3(胶体)+3HCl。
【点拨】①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②饱和FeCl3溶液加入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胶体聚沉生成沉淀。
③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应注明“胶体”二字,并注明加热条件。
4、丁达尔效应
①实验操作:把盛有40 mL CuSO4溶液和40 mL 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
②实验现象: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看不到此现象。
③理论解释:这条光亮的“通路”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④应用:丁达尔效应可被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5、胶体的本质特征
胶体与溶液、浊液等分散系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胶体分散质粒子(胶粒)大小在1nm-100nm之间。
【总结】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
三、物质的转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分类
3.常见物质间的转化
(1)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2)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
例1.(2023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期中)一瓶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 )
A. 只能是一种单质
B. 不可能是混合物
C. 可能含有化合物
D. 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D
【解析】由同种元素形成的气体可能有几种,如O2和O3,D项正确。
考点二:物质的分类
例2.(2023广西北海市教育教学研究室高一质检)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水、过氧化氢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属于盐
C.H2SO4、HNO3、H2CO3都属于酸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答案】D
【解析】水、过氧化氢和干冰都是含有两种元素且有一种为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A项正确;NaHSO4、CuSO4·5H2O和KMnO4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盐,B项正确;H2SO4、HNO3、H2CO3为三种含氧酸,C项正确;纯碱为Na2CO3,属于盐,D项错误。
考点三: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例3.(2023河北定州中学期中)下表中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答案】A
【解析】A项各物质的分类正确; CO不是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C项错误;NO2不是酸性氧化物,Cu(OH)2CO3不是碱,D项错误。
考点四:胶体
例4.(2022山东省泰安市期末)向含有c(FeCl3)=0.2 ml·L-1、c(FeCl2)=0.1 m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Fe2O3
B. 该分散系属于溶液
C. 加入NaOH时发生的反应可能为Fe2++2Fe3++8OH-===Fe3O4+4H2O
D. 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金属氧化物与Na+分离开
【答案】C
【解析】三氧化二铁为红棕色,由题意知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A错误;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 nm的金属氧化物,则该分散系为胶体,B错误;氯化亚铁、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水、氯化钠,离子方程式:Fe2++2Fe3++8OH-═Fe3O4+4H2O,C正确;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方法分离,D错误。
考点五:物质的转化
例5.(2023聊城高一检测)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变化观念。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Na2CO3―→NaOH
B.CaCO3―→CaO
C.NaCl―→NaNO3
D.CuO―→Cu(OH)2
【答案】D
【解析】Na2CO3与Ba(OH)2、Ca(OH)2等反应可一步生成NaOH;CaCO3受热分解生成CaO;NaCl与AgNO3反应可生成NaNO3。
1、(2022浙江)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 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 D.医用酒精
【答案】A
【解析】高锰酸钾溶液的有效成分为KMnO4,其在水溶液中电离出K+和,故KMnO4属于盐,A正确;过氧乙酸溶液的有效成分是CH3COO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CH3COOO-和H+,即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全部为H+,故其属于酸,B错误;双氧水是由H和O组成的化合物,故其属于氧化物,C错误;医用酒精的有效成分为CH3CH2OH,其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错误。
2、(2023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第一阶段考试)NaHCO3俗称小苏打,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NaHCO3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都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O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NaHCO3属于盐,C正确。
3、(2021浙江7月)下列物质的化学成分不正确的是( )
A.生石灰:Ca(OH)2 B.重晶石:BaSO4
C.尿素:CO(NH2)2 D.草酸:HOOC—COOH
【答案】A
【解析】生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A错误。
4、(2023河北省张家口市阶段模拟)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各微粒发生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该化学反应的类型不一定是
A. 分解反应 B. 氧化还原反应 C. 吸热反应 D. 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有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可能是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为放热反应;由图示可知,只有部分反应物的分子发生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C正确。
5、(202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月考).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醋酸、液氯、纯碱
C. 硝酸、食盐水、烧碱 D.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答案】C
【解析】空气是混合物,不符合要求, A错误;醋酸是酸,液氯是单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错误;硝酸是酸,食盐水是混合物,烧碱是NaOH,属于碱,C正确;氧化铁是氧化物,胆矾是盐,属于纯净物,D错误。
6、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m~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聚光手电筒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并沉
【答案】C
【解析】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但胶体是可以的,C项错误。
7、(2022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期末考)某学习兴趣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碱性氧化物一定金属氧化物
B. 酸性氧化物一定不能和酸反应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 混合物:氨水、水银
【答案】A
【解析】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不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A正确;酸性氧化物可能和酸反应,如二氧化硫与硝酸反应,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B错误;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通过化学变化不能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C错误;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D错误。
8、下列交叉分类法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A错误;氧化物是一种化合物,但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二者属于包含关系,B正确;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C错误;化合反应中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不是,二者是交叉关系,D错误。
9、(2023北京市牛栏山一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钠属于碱性氧化物
B.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 碳酸氢钠在水中显碱性,但却属于酸式盐
D. CuSO4·5H2O、KAl(SO4)2·12H2O均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过氧化钠属于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比如二氧化氮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但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碳酸氢钠在水中显碱性,但却属于酸式盐,主要是碳酸氢根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显碱性,C正确;CuSO4·5H2O、KAl(SO4)2·12H2O是纯净物,故D错误。
10、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2和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eq \(――→,\s\up7(①))铜绿eq \(――→,\s\up7(②))Aeq \(――→,\s\up7(③))Cu(OH)2eq \(――→,\s\up7(④))Beq \(――→,\s\up7(⑤),\s\d5(H2))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 。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 ;
⑤ 。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Cu(OH)2eq \(=====,\s\up7(△))CuO+H2O CuO+H2eq \(=====,\s\up7(△))Cu+H2O
(4)① ②③ ④
1、(2023福建省莆田市第六中学月考)经分析可知某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此物质不可能是( )
A. 化合物 B. 纯净物 C. 混合物 D. 单质
【答案】D
【解析】两种元素不可能形成单质,D项正确。
2、(2022辽宁朝阳一中期末)下列与丁达尔现象无关的是( )
A. 山谷光照 B. 胶体
C. 舞台灯光 D. 瀑布
【答案】D
【解析】山谷光照时,能看到光亮的通路,是水蒸气形成的气溶胶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用激光笔照射胶体,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是氢氧化胶体对光发生散射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在演播大厅,舞台灯光照射后产生光亮的通路,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瀑布在山顶飞流直下,溅起片片水花,与丁达尔效应无关,D符合题意。
3、(2023吉林省长春实验中学月考)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 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 D.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答案】B
【解析】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不含臭氧分子,B错误;由化学式C2H4O3可知,过氧乙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该纯净物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C正确;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4)∶(16×3)=6∶1∶12,D正确。
4、(2023辽宁五校协作体期中)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B
【解析】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A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B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正确;该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5、(2022亳州二中期末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盐;不同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烧碱为氢氧化钠属于碱,CuSO4·5H2O为纯净物,CO2为非电解质,A错误;Na2O2为过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Mg是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SO3属于酸性氧化物,H2SiO3属于酸,纯碱是碳酸钠为盐,水玻璃为硅酸钠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氯化钠溶于水导电属于电解质,C正确;NO和碱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氨气为非电解质,D错误。
6、(2023延边第二中学第二次阶段检测)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60、液氯是单质,HD和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B. 胆矾、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
C. 煤的干馏、煤的气化、煤的液化、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都包括化学变化
D. 已知NaH2PO2是正盐,其水溶液呈碱性,则H3PO2属于三元弱酸
【答案】C
【解析】HD只含氢元素,是单质;NO2和碱反应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是酸性氧化物,A错误;胆矾是纯净物,铝热剂、漂白粉、福尔马林都是混合物,B错误;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煤的气化是让煤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煤的液化是利用煤制取甲醇的反应,海带中提取碘的过程中存在I-氧化为I2,故均为化学变化,C正确;NaH2PO2是正盐,说明H3PO2属于一元酸;NaH2PO2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H2PO2-在水溶液中能水解,即H3PO2属于弱酸,D错误。
7、(双选)2020年2月9日晚,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直接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是纯净物
B. 云、烟、雾均属于气溶胶
C. 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液溶胶中存在的离子
D.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2.5×10-6m)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其分散在空气中一定形成气溶胶
【答案】AD
【解析】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是混合物,A错误;云、雾、烟尘也是胶体,属于气溶胶,只是这些胶体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微小的尘埃或液滴,B正确;胶粒中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分散质能透过,因此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胶体中存在的离子,C正确;胶体微粒直径介于1~100nm(10-9m~10-7m)之间,而2.5μm(2.5×10-6m)=2500nm>100nm,因此PM2.5分散在空气中不能形成胶体,D错误。
8、(2023天津市七校(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期中联考)下列物质与类类别不对应的是
【答案】B
【解析】小苏打是NaHCO3的俗称,属于盐,A项正确;食用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是小分子化合物B项错误;C.淀粉是多糖中的一种,属于糖类,C项正确;由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来制备84消毒液,其主要成分是NaCl和NaClO,属于混合物,D项正确。
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Fe(OH)3胶体的制备: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时,液体变为________色,得到的是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此分散系进行实验:
(1)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源,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颜色________,这表明_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2)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4)提纯此分散系的方法叫____________,所选提纯装置是下列中的________。
【答案】红褐 Fe(OH)3胶体
Fe3++3H2Oeq \(=====,\s\up7(△))Fe(OH)3(胶体)+3H+
(1)逐渐变深 Fe(OH)3胶粒带正电荷 电泳
(2)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为棕黄色溶液 电解质使Fe(OH)3胶体聚沉,随着稀硫酸的加入,H+与Fe(OH)3发生反应,Fe(OH)3+3H+===Fe3++3H2O,使沉淀溶解
(3)渗析 E
【解析】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要点:向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1)Fe(OH)3胶体微粒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泳现象。带正电荷的胶粒向阴极移动,故阴极附近颜色逐渐加深。 (2)硫酸中存在H+和SOeq \\al(2-,4),一方面SOeq \\al(2-,4)的负电荷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胶体聚沉;另一方面Fe(OH)3是一种碱,可与H+反应,故沉淀溶解。(3)由于胶体微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分散质微粒直径较小,能透过半透膜,故提纯方法通常采用渗析法。
10、(2023甘肃省武威第一中学月考)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1)上面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上表中②③⑥处。
(3)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H2SO4(或HNO3或H2CO3等均可) NaOH(或KOH) Na2SO4(或K2CO3或Na2SO3或NaNO3等) (3)2H2O22H2O+O2↑
【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为树状分类法。
(2)常见的酸有H2SO4、HNO3、HCl等,碱有KOH、NaOH、Ba(OH)2、Ca(OH)2等,盐有NaCl、Na2SO4、Na2CO3、NaNO3、Na2SO3等。
(3)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易错点
举例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Mn2O7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CO、NO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
如SiO2、Fe2O3
胶体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分散剂状态
气体
液体
固体
实例
云、雾
Fe(OH)3胶体
有色玻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100_nm
分散质粒子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高分子化合物或分子集合体
大量分子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或分层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分散质能否
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
气溶胶
悬浊液、
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
蔗糖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宏观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是物理变化
微观
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或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和溶液中晶体的析出
二者关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酸
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是酸,分为强酸与弱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
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是碱,分为强碱与弱碱、可溶性碱与难溶性碱等
盐
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分为可溶性盐与难溶性盐,酸式盐、碱式盐与正盐等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与两性氧化物等
类别组合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A
CO2
CuO
H2SO4
NH3·H2O
Na2S
B
CO
Na2O
HCl
NaOH
NaCl
C
SO2
Na2O2
CH3COOH
KOH
CaF2
D
NO2
CaO
HNO3
Cu(OH)2CO3
CaCO3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混合物
A
SiO2
HClO
烧碱
CuSO4·5H2O
B
Na2O2
HNO3
NaHSO4
漂白粉
C
SO3
H2SiO3
纯碱
水玻璃
D
NO
Al(OH)3
BaCO3
水泥
A
B
C
D
小苏打
食用油
淀粉
84消毒液
盐
高分子化合物
糖类
混合物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氢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
⑨NH3
⑩H2O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6讲 化学键-【暑假衔接】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6讲化学键-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16讲化学键-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2讲 金属材料-【暑假衔接】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2讲金属材料-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12讲金属材料-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1讲 铁及其化合物-【暑假衔接】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第11讲铁及其化合物-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第11讲铁及其化合物-暑假弯道超车新高一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