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54份)
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课题训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4·九省联考安徽卷,1]文字是保存和传达语言的一种书写符号。下面依次是“亚”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据此可见( )
A.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B.文化交流丰富多彩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2.[2024·潍坊市高三模拟]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
A.解决人口不平衡的现状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
C.增强关中地区经济活力 D.巩固国家政治统一
3.[2024·重庆缙云教育联盟一模]秦朝文献规定:一旦收到官方加急的文书或命令,就立即执行;即便是非加急的,也要在当天完成,不能滞留到第二天。否则,按法律论处。这一规定说明了当时( )
A.国家法律苛严 B.重视提高行政效率
C.官僚政治腐败 D.人命案件优先办理
4.[2024·山西高三联考]《逸周书·作雒》中有周公因“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县大于郡。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郡下辖县,郡(守)与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一变化表明( )
A.郡县管理职能发生了变更
B.君主专制理念的有效落实
C.郡县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D.地方治理体系的因时制宜
5.[2024·重庆一模]出土秦简《效律》是关于核验、审计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法律,其中有以下规定(赀,罚缴一定数量的财物):
据此可知,这一立法旨在( )
A.保障军备供给 B.打击不法商人
C.加强吏治建设 D.提高生产水平
6.[2024·湖南湖湘名校高三联考]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到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全长900余公里。秦始皇此举( )
A.直接导致农民起义亡秦
B.提高了政权行政成本
C.强化了长城的防御功能
D.削弱了关中核心地位
7.[2024·福建厦门检测]据秦简《法律答问》,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这表明秦代( )
A.奉行严刑峻法 B.伦常秩序受政府重视
C.强化基层治理 D.律令儒家化初具雏形
8.[202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秦律规定:“若有人在大道上杀人,距离百步以内的路人不加以救援的,应罚缴铠甲两套;若能抓获逃亡盗贼,抓捕者可得其所携钱财。”由此可见,秦朝( )
A.传承了尚武的社会风气
B.注重法治建设以教化民众
C.确立了严苛的法律体系
D.强调社会责任以维护安定
9.[2024·合肥市检测]乡啬夫是秦汉乡村社会中的乡官之一,主役赋,其秩级不满百石,为斗食之官。东汉儒生爰延为乡啬夫,“知人善恶,为役先后;知人贫富,为赋多少”,使当地“仁化大行”,以至于当地民众只知道“父母官”是乡啬夫,竟不知道国家委任的地方长吏。这表明( )
A.基层官员影响地方治理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难以调和
C.地方官吏贪腐不得民心
D.儒生开始登上地方政治舞台
10.[2024·重庆市高三调研]如图所示为甘肃省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其正面以阴文书刻40字:“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诏版”主要反映了( )
A.大一统国家的建设 B.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C.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 D.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
11.[2024·葫芦岛市高三检测]秦朝手工业规模很大,为了加强管理,政府设立多种职官及法规,内容丰富而具体,涉及劳动定额、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工匠培训等。这表明秦朝( )
A.农工商各业得到保护 B.农本观念受冲击
C.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 D.以立法管理经济
12.[2024·河北邢台高三检测]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
13.[2024·河北衡水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法令由一统,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更名民曰“黔首”。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统治是一种支配性权利,是建立在强大外力压迫的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其特点主要有:(1)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2)权力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3)依靠强制力的威慑。
——摘编自毛光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
(1)材料一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为材料二的观点提供佐证?(8分)
(2)结合秦朝的兴衰,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认识。(6分)
14.[2024·湖南省普通高中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般来说,自秦王朝建立之后,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就结束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就形成了。但是,在学术界和理论界有一种说法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即认为自秦始皇消灭东方各诸侯国之日的公元前221年起,就完成了统一。这实际是一种过于简单的认识,也是与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孕育的时期外,秦王朝自建立、统一国家的出现到真正完成统一,历经几个时期:首先,秦始皇创建的秦王朝,乃是统一中国的开始,其统一仍停留在制度上的层次;其次,由秦至汉则是统一的继续,西汉王朝建立之后,才将统一推进到社会文化的深层,即价值观的统一。
——摘编自林剑鸣《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历史过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须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课题训练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解析:汉字是中华文明的代表,其发展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及现代汉字,体现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文明起源及其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汉字的演变,未涉及文化交流,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吸收,D项错误。
答案:C
2.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曾“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秦国的都城),还曾经不断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地区,这种做法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力度,从而更加巩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故选D项;“迁徙豪富到咸阳”与“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其目的都在于加强管理力度,而不是解决“人口不平衡”问题,排除A项;“大规模移民到咸阳北部”可以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但是“迁徙豪富到咸阳”并没有这种作用,排除B项;题干内容中的“今内蒙古中部”“今陕西北部”,可知其并不是增强“关中地区”的经济活力,排除C项。
答案:D
3.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朝文献规定官方的文书或命令不加急的当天完成,不能滞留到第二天,加急的立即执行,说明当时重视行政效率,故选B项;“国家法律苛严”指的是秦律的特点,而材料强调的是行政效率,排除A项;“官僚政治腐败”指的是官场政治的情况,并不等于材料中重视行政效率,排除C项;“人命案件优先办理”属于司法案件的处理情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答案:B
4.解析:材料“国西土……四郡”,可知西周因疆土扩大,所以设置郡县,且“县大于郡”,而秦朝“郡下……任命”不仅郡大于县,且秦始皇通过对地方官员的直接任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所以西周和秦对于郡县的设置都是基于实际做出的调整,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郡县都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单位,职能未变,改变的是郡县层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郡县制属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集权的范畴,而君主专制强调的是中央内部君主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郡县制,未出现其他地方管理制度,所以无法进行优劣比较,排除C项。
答案:D
5.解析:据材料“《效律》是关于核验、审计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法律”可知该律例是对官府行为的监控,表格中反映的是度量衡出现误差后所要承担的结果,其目的是规范和监督各级官府在统一度量衡过程中的行为,故选C项;保障军队供给需要针对粮食、兵器或其他方面进行立法,表格中更多强调的是计量单位出现误差后对应的惩罚,排除A项;打击不法商人应该涉及商人违法的表现及处罚方式,而《效律》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府,排除B项;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劳动力、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入手,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答案:C
6.解析:据材料“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到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可知,修筑直道大大缩短了为长城战事输送补给的时间,进而增强长城的防御功能,故选C项;秦始皇修长城、陵墓及严苛的刑法导致了农民起义,材料中只提到修直道,不足以导致农民起义,排除A项;直道加强了中央与边疆的联系,缩小了行政成本,排除B项;修筑直道使得首都咸阳直接控制北方边境,加强了关中核心地位,排除D项。
答案:C
7.解析:材料“父母告子女不孝辄拘捕子女;子女告父母概不受理,且治告者罪”体现了父母和子女在互相状告中的不同规定,可知秦律的制定考虑到家庭伦理关系的因素,故选B项;题干主要涉及在父母子女互相状告时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量刑情况,无法体现是否严苛,排除A项;基层治理主要是建设基层组织机构或者对人民进行户籍编订和组织编排,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律令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排除D项。
答案:B
8.解析:秦朝的法律对社会责任做出了规定,其意在通过法律稳定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正确;要求路人施以援手没有体现尚武风气,故A项错误;教化指的是通过上行而化成以下,法律规定不是教化,故B项错误;严苛的法律体系在此之前已经确立,故C项错误。
答案:D
9.解析:由材料“乡啬夫是秦汉乡村社会中的乡官之一,主役赋,其秩级不满百石,为斗食之官”“当地民众只知道父母官是乡啬夫,竟不知道国家委任的地方长吏”可知乡啬夫是治理基层的“父母官”,作为基层官员,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理与安定,故选A项;材料没有中央与地方矛盾的体现,且“难以调和”表述过于夸大,排除B项;由材料“东汉儒生爰延为乡啬夫,‘知人善恶,为役先后;知人贫富,为赋多少’,使当地‘仁化大行’”可知儒生爰延为地方长官关心民众,深得民众爱戴,排除C项;“开始”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
答案:A
10.解析:据题干“廿六年,……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说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诏命令丞相隗状、王绾统一度量衡,反映出对大一统国家的建设,故选A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主要指的是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排除B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秦朝统一度量衡,但是并没有述及该措施在地方的实施情况,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铜质“秦诏版”的内容,而不是其“书写材料”,排除D项。
答案:A
11.解析:秦朝政府设置多种职官和法规,涉及劳动定额、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工匠培训等方面,规定详细且范围广泛,可见秦朝通过立法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故选D项;秦朝重农抑商,因此不会使农工商各业都得到保护,排除A项;秦朝重农抑商,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并不会冲击农本观念,排除B项;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与重农抑商不符合,且材料是加强手工业的管理,并没有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
答案:D
12.解析:据材料可知“行其大公”是指废分封行郡县,所谓“平其政”是指人们在政治上的平等即贵族特权被铲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即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统治者通过才能而不是血缘来任免官吏,故选C项;材料中“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是指郡县制,郡县制之下没有封君,排除A项;材料要求的是郡县制如何体现“平等”,政务的程序化是行政程序的表现,不能体现平等,排除B项;利于集权是郡县制的作用,但设问要求是“行其大公”和政治上平等的表现,排除D项。
答案:C
13.解析:(1)佐证:依据材料“统治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得出法令由一统;依据材料“权力的运行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得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依据材料“依靠强制力的威慑”,得出徒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
(2)认识:兴: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分析,得出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衰:频繁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灭亡。
答案:(1)法令由一统;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徒天下豪富於咸阳十二万户。(8分)
(2)认识:兴: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衰:频繁的徭役和兵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灭亡。(6分)
14.解析:根据材料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阐述,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去其在春秋战国的社会母胎中的孕育时期外,自秦王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出现到真正统一,经历了王朝创建,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答案:示例:
看法:秦王朝实现了制度的统一。(2分)
说明:在政治制度上,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由此可见,秦朝在政治制度上实现了国家的统一;(3分)在经济制度上,秦朝统一全国后,由于原来七国的度量衡、货币、车轨等都是混乱的,这不利于国家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为此,秦朝以法律形式统一了度量衡,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车轨,并修驰道等。通过这些措施,在经济制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3分)在文化制度上,统一文字为小篆,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取消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2分)
由此可见,由于统治时间短暂,秦朝仅是在制度层面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未消除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差异,实现价值观的真正统一。(2分)
其他看法,如:西汉王朝继续将统一推进到价值观的深度;从文化和社会史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统一国家的真正出现,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训练题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岳麓秦简中有一条律令“令曰,岳麓秦简记载臣状、臣绾请,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生用书,共8页。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课题训练3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