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免费教学设计
展开课标当中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实验探究都对本小节做了要求。其中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机械运动和力要求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而实验探究中的测量类学生必做实验要求测量物体的速度,给出的例子是用秒表和刻度尺,测量小球通过某段距离的速度。
二、教材研究
教材中先从实验出发,测量气泡在各个时间段的速度,以此说明上一小节学习的速度的计算公式仅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以及计算平均速度。再通过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引出瞬时速度的概念。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仅有对s-t图的认识,没有对v-t图的认识,需要进行补充。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会计算平均速度。
科学思维:能利用图像分析数据。知道速度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科学探究:能通过对气泡各时段平均速度的测量体会匀速与变速的关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欣赏:动物世界里的速度之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自然界的丰富多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速度,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学难点:利用图像分析数据。
五、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将利用测量气泡速度的实验,引出学生对于速度描述的错误,从而引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接着通过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适用范围引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最后以如何知道物体任意时刻的速度大小这一问题引出s-t图和v-t图并进行分析,以实验得出的s-t图入手引入两种图的概念,从而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和v-t图。
六、教学片段流程
七、教学片段过程
八、教学资源
一根玻璃管,两头密封,中间加满水仅留一个小气泡,再准备一把米尺、一个秒表、一个能高速摄影的手机
九、教学板书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一、测量气泡的速度
时间/s: 0 2 4 6 8
位置/cm:
速度/cm/s:
二:平均速度:时段
瞬时速度:时刻
三、匀速直线运动
s/cm v/m/s
t/s t/s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大家回想一下,我们上节课上了什么内容。
回答:参照物、速度v=s/t。
回忆上节课所学,检查学生知识的学习程度,为本节课做准备。
实验开始
说明:同学们,既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速度的计算公式,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测量速度了。大家看老师桌子上的道具,我们现在要测气泡的速度,大家看书上的要求,设计一下实验的步骤以及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设计实验步骤及表格。
延续上节课所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过程
检查学生设计的实验。
强调:我们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顺序,比如应该先开始颠倒玻璃管,在计算计时。
检查、修改实验步骤。
让学生进行实验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邀请学生上台进行实验。
一个学生颠倒玻璃管,一个学生拿米尺,一个学生计时,一个学生拍照。其他学生观察。
将学生的实验结果向所有同学展示。
说明:大家将观察照片,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然后计算所记录的每段时间气泡的速度,以及整段时间气泡的速度。
记录数据并计算速度。
分析结果
提问:大家通过计算发现什么现象?
回答:气泡越往上,计算出来的速度就越大,而且跟整段时间计算出来的速度不一样。
通过对于结果分析的分歧引发学生的思考。
提问:那么大家回答我,哪一个速度才是气泡的速度?
回答:都是/都不是。
概念引入
说明:大家已经开始出现分歧了,那么问题在哪?问题就在于大家对于速度这个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使得对于运动的描述不准确。
我们先要来分清楚两个概念,一个是瞬时速度,一个是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指的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注意是某一时刻的速度,是一个状态量,描述的是物体在这个时刻的速度状态。
而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个时间段速度的平均值,注意是一个时间段,是一个过程量,描述的是物体在这个时间段速度状态的平均值。
理解并记录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通过概念的引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所在。
适用范围
提问:同学们通过概念能不能判断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公式应该算的是哪个速度?
回答:平均速度。
通过对适用范围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
说明:答对了,所以我们平时所计算的速度大多为平均速度。
理解平均速度的适用范围。
说明:那么我们什么时候会接触到瞬时速度呢?其实最为常见的就是我们汽车、摩托车上的仪表盘,大家看你们父母开车的时候,那个仪表盘上指针指的位置就是那个那个时刻车的瞬时速度。
理解瞬时速度的适用情景。
特例引入
介绍:那有没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同时能用的情况呢?当然有,匀速直线运动就是。
匀速就是指物体运动的每个时刻的速度都不变,那么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而相对的其他运动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并记录。
通过特例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图像分析
说明:那么我们如果想要知道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怎么办呢?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图像的方法,分为两种图像,分别为v-t图和s-t图。
理解并记录。
引入图像的概念,分析图像的含义。
举例:我们就以大家刚刚做的实验为例,大家先画一个二维的坐标轴,纵坐标为距离s/cm,横坐标为时间t/s。然后将刚刚记录的数据在坐标上画出来,将各点之间连线。
根据教师指示进行作图。
将学生做实验时拍的几张照片并排放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将图中气泡的位置用直线连起来。
观察教师操作。
提问:大家仔细观察你们自己画的坐标图与老师电脑上气泡图像的形状,两个图像是什么关系?
回答:一模一样。
说明:大家说的非常好,实际上你们刚才所画的s-t图就是物体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那么我们将图像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来(示范),这就是气泡的运动轨迹在时间上的呈现。那么速度在哪里呢,其实物体某一时刻的速度就是这条曲线在该时刻的斜率的大小。
理解并记录。
练习:现在请大家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可以想一下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下,物体位置的变化。
请学生上台画图。
上台画图。
要求:大家画的很好,现在按照v-t图的要求,画出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v-t图。
邀请学生上台画图。
上台画图。
强调:在我们刚刚所画的图中,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图是最重要的,大家要记住图像的样子。
记录重点。
图像练习
练习:最后大家看一下书上本小节发展空间的第四题,描述各个路段人的运动情况,计算出速度大小,画出v-t图。
邀请学生回答。
回答问题。
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及图像的认识。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3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教具,教学课时,教学过程,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三节 快与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与学互动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随堂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