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东北三省优秀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六章 第2节 东北三省(一)
教学内容
探究冷湿的自然环境,认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教学
目标
1.读图描述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区域认知)
2.运用资料和地图归纳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特点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与布局特点,分析其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资料和地图归纳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特点的形成原因。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与布局特点,分析其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和地图归纳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自然环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一、播放东北地区《航拍下的黑龙江》。
二.思考交流:1.说一说,视频中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观?
2.你知道形成这种景观的原因是什么吗?
一、观看视频
二、思考并交流问题。
二、教学过程
探究一:探究冷湿的自然环境
1.描述东北三省位置、范围
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说出东北三省的名称和简称。
(2_找出俄罗斯、蒙古、朝鲜,渤海、黄海、日本海,说说它们与东北的相对位置。
2.归纳自然环境特征
(1)读图归纳——地形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本土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西部是大兴安岭、东北部是小兴安岭、东南部是长白山,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
(2)读图归纳——河流
归纳:山环水绕 平原居中
展示东北重要河流:松花江——中国七大河之一,黑龙江在中国境内的最大支流,流经吉林、黑龙江两省。
黑龙江——中俄界河,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
(3)读图归纳——气候
①读出A、B、C三地的年平均气温,说一说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有何特点。
②读出D、E、F三地的年降水量,议一议东北三省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③分析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东北三省冷湿的原因?
补充引领:这里降雨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由于蒸发微弱,气候较为湿润,在低洼处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
⑤慧眼识图:说出东北三省所在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回顾联系:东北地区湿润的原因:纬度高,温带气温低,植被覆盖率高,蒸发弱
展示中国雪乡景观、哈尔滨冰雕景观。
⑥补充湿地——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沿海地区。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3.合作探究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示东北民居图片
(1)你知道东北民居有哪些特点?
(2)说一说:我还知道东北地区的生活习俗?
展示案例:冬季穿着皮毛衣服,以便抵御严寒的侵袭。
探究二:认识重要的农牧业基地
合作探究活动:
1.探东北三省的农业结构及分布
(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2)结合地形分布图,分析本区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2.探究东北三省的种植业
(1)读图,找一找东北三省的主要农作物?
(2)引导分析——(2)有学者将东北三省种植业生产的特点概括为“大、高、优”,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活动:
探究1.结合地形图、气候图等对比分析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优势和劣势。
补充:发展种植业不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一年一熟,低温冻害。
探究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
出示人口和土地、粮食、机械化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探究3.生活化问题解决:议一议,东北大米是倍受人们喜爱的商品之一,讨论东北大米能在东北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
3.认识发达的畜牧业
东北三省畜牧业也很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产品基地。东北平原发达的种植业,为农耕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其生猪、肉牛、肉羊肉禽的生产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4.认识东北的林业——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森林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中部农区和西部草原沙区还有大面积的防护林。
引导学生思考:东北林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拓展材料学习:近年来,东北三省十分注重发展林区经济,积极开展特色农业产品,森林养鹿、养娃等林区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
1.读图交流:
(1)东北三省包括黑、吉、辽
(2)位置描述: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介于40°N—53°N之间,纬度较高。
北邻俄罗斯,东南邻朝鲜;南临渤海和黄海,距日本海非常近。
2.读图归纳——交流展示:
(1)读图标画: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交流: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3)找一找: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嫩江、松花江、辽河,说说哪几条河流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界河。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在外围环绕。
读一读
(3)分析归纳:读图,分析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
①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②东北三省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③说一说: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气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④想一想,说一说:这里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同时又紧邻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冷
⑤回顾交流:大部分地区位于中温带,小部分地区位于寒温带;位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⑥读一读,记一记
3.想一想,说一说:(1)东北民居民居坡度大——可以避免雨雪在屋顶上积存。
墙体厚、窗户小——有利于室内保温。
(2)喜欢大碗喝酒,吃炖菜,以便驱除体内寒气。
1.互动交流:
(1)说一说: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2)结合地形图,说一说:平原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山地和丘陵地区以林业为主。
2.分析交流:
(1)粮食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经济作物:甜菜、大豆等。
(2)讨论交流:大——粮食产量大
高——粮食商品率高;
优——农产品质地优
合作探究:
1.分析交流:发展种植业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黑土肥沃、雨热同期。
2.归纳总结: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雨热同期,黑土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3.互动交流:①农作物由于生长的时间较长,各种养分积累较多,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②温度低,病虫害少,农药少
3.说一说:
4.读材料,互动交流:
(1)水土流失、物种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2)以生态建设为重点,育林为主,采育结合,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3)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认识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六、教 学
反 思
1.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读图,标画、读取、归纳,培养学生良好的用图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
2.注重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注重地理知识网状结构化,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注重利用生活案例解决问题,学习生活化的地理知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日本一等奖第2课时教案,共5页。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俄罗斯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俄罗斯精品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地理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五节 美国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八章 走进国家第五节 美国一等奖第1课时教案,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