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73/0-172161835465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73/0-172161835470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节岩石圈物质循环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001473/0-17216183547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
展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端砚产自广东省肇庆市端溪一带,具有易雕刻、研墨不滞、贮水不涸等特点,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石前身本为泥质沉积岩,石眼(如图)是端砚石特有的石品特征之一,是由火山喷发时含铁小团岩浆迅速冷凝而成。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端砚石属于( )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端砚能“研墨不滞、贮水不涸”的主要原因是其石质( )
A.坚硬、多孔 B.多孔、致密
C.细腻、致密 D.细腻、坚硬
题组二 岩石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2024浙江杭州质检)我国黑龙江省德都县五大连池火山,在公元1719—1721年间,曾先后喷发数次。据《宁古塔记略》中记载:“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水荡周围三十里,忽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为黑石、硫黄之类。终年不断,热气迫人三十余里。”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形成“黑石”的物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4.下列有关岩石形成和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岩石经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B.乙类岩石可以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岩浆
C.丙类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转化为乙类岩石
D.丙类岩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
我国某登山小组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发现了花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5.该地区一定发生过的地质作用包括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6.下列有关甲岩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岩石是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
B.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C.常含有有色金属
D.一般来说,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岩石类型的判读
(2024江苏扬州月考,)“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数亿年前喷发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层,后经
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下图为“精灵烟囱”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凝灰岩属于( )
A.变质岩 B.沉积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2.在“精灵烟囱”上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 )
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
B.凝灰岩质地松软,易于开凿
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
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
题组二 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
(2024河北邢台南宫联考)石绳(图甲)又名绳状熔岩,是因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冷却表皮受到内部尚未凝固仍在流动的岩浆的作用,推挤、扭动、卷曲,沿流动方向呈弧形弯曲或呈链形排列而成的岩石。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图甲中石绳内部应具有( )
A.层理构造 B.片理构造
C.流线构造 D.气孔构造
4.图乙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数码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5.(易错题)石绳的延伸方向( )
A.与岩浆流动的方向一致
B.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
C.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
D.与地表坡向大体一致
题组三 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下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对①②③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7.下列对②岩层形成后该地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地壳稳定,未发生地壳上升或下降
B.该地地壳活跃,但只发生了地壳上升
C.该地地壳活跃,但只发生了地壳下降
D.该地地壳活跃,发生了地壳上升和下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C 结合材料可知,端砚石前身为泥质沉积岩,其内部存在的石眼说明其后该处又发生过岩浆活动,受岩浆活动的影响,沉积岩会变质形成变质岩。
2.C “研墨不滞”说明端砚石质细腻,“贮水不涸”说明其透水性差,即石质致密。
3.B 结合材料可知,形成“黑石”的物质为岩浆,其主要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4.B 甲、丙属于岩浆岩;乙属于沉积岩。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沉积岩在地下深处可以重熔再生为岩浆;花岗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的,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变质岩。
5.A 图中④代表侵入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⑤代表喷出作用和冷却凝固作用,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代表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③代表变质作用。花岗岩属于侵入岩,说明该地区发生过④地质作用;片麻岩属于变质岩,说明该地区发生过③地质作用;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说明该地区发生过①②地质作用。故选A。
6.C 甲岩石由沉积物形成,应为沉积岩,沉积岩是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一般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A、B、D不符合题目要求。常含有有色金属的岩石是岩浆岩,C符合题目要求。
能力提升练
1.B 结合材料可知,凝灰岩是火山灰堆积后形成的,应为沉积岩。
2.B 结合材料可知,玄武岩为“烟囱”的“帽子”,客栈不是开凿在玄武岩上,而是开凿在凝灰岩上;凝灰岩由火山灰堆积形成,质地松软,易于开凿;此处降水较少,排水不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层理清晰只是凝灰岩的特点,并不是整个“烟囱”的特点。
3.D 结合文字材料可知,石绳属于喷出岩,喷出岩常有流纹或气孔构造。
4.A 石绳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图中沉积物经④环节形成Ⅳ,可推知④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Ⅳ为沉积岩;③指向沉积物,对应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②在③之前,对应地壳上升;Ⅱ、Ⅲ、V都可以直接或者上升后被风化、侵蚀,应对应岩石,则Ⅰ应为岩浆,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Ⅱ和Ⅲ分别为侵入岩和喷出岩;V可以转变为岩浆,则V为变质岩,⑤表示变质作用,⑥表示重熔再生。
5.C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石绳弧顶多指向岩浆流动方向,即地势低洼的方向,因此石绳的延伸方向应垂直于岩浆流动的方向。
易错分析
一题多解 本题还可以采用排除法,地表坡向由坡顶指向坡底,即指向地势低处,岩浆流动会顺坡向由高处往低处流,故题目中A、B、D选项表示的方向相同,可以全部排除。
6.D 图中②③为沉积岩,②岩层在③岩层之上,可知③岩层形成时间早于②岩层。①为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的,读图可知①岩层覆盖于③岩层之上,说明当时③岩层为地表,①岩层形成时还未有②岩层,因此①岩层形成于③岩层之后、②岩层之前。D正确。
7.D 读图可知,②岩层上面覆盖了石灰岩,说明该地发生了沉积及成岩作用,当地应发生过地壳下降;又因为②岩层、①岩层以及石灰岩在①岩层顶端处都有缺失,说明该地遭受了外力侵蚀,当地应发生过地壳上升。故选D。
错因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难点在于不能准确理解石绳的形成过程,导致无法想象出石绳的具体扭曲状况和延伸方向
突破方法
①梳理文字信息“冷却表皮受到内部尚未凝固仍在流动的岩浆的作用”,说明岩浆表皮接近凝固状态,然而内部岩浆仍在流动,内部流动的岩浆会带动表皮继续向前位移,从而发生扭曲。
②借用生活常识,岩浆流动类似于液态水的流动,可以想象水流动时带动水面物质,流速快的地方水面物质位置会前移,流速慢的地方水面物质会落后,从而使得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水面物质出现前后偏移,类似石绳的扭曲。显然,这条扭曲的曲线与水流方向垂直。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课后练习题,共11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同步测试题,共7页。
地理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综合训练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