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7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79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84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88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93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699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702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七语上 12 《论语》十二章(精品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997755/0-17214690970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 基本内容。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整理《诗》《书》,删修《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论语》是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书目。 ※《论语》还是出成语最多的书。 ※《论语》是仅次于《圣经》的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 ※《论语》在影响世界历史的100部名著排行榜中排第11名。
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篇章、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曾子( ) 吾(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逾矩( ) 罔( )殆( ) 箪( ) 堪( )好之者( ) 曲肱( ) 焉( )如斯夫( ) 笃志( ) 论语( )不亦说乎( ) 愠( )
请借助课下注释,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用现代汉语说出每一章的大意。方法提示:1.在有疑问的词语下面打个“?”2.在你认为需要着重强化理解的词语下面打“△”,可以把注释写到词语旁边。3.口头说出每一章《论语》的大意。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 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 不习乎?”
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说话办事有把握;四十岁能通情达理,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终究会疑惑而无所得。”
第六章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呀,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自得其乐,多么高尚呀,颜回!”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第八章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第九章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 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如果有)就改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对着滔滔的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去,一个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恳切 考虑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怀。
1.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背诵全文。2.品味语言,感受《论语》的魅力,体会其中倡 导的修身之法和为学之道。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原来的,从前的
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不亦乐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仁在其中矣( )人不堪其忧( )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时习之( )博学而笃志( )
连词,表转折,然而,却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 )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 )
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饭疏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也”表判断)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省略介词“以”后面的宾语“之”,应为“可以(之)为师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动词(择),应为“(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走近《论语》深处,探寻思想内涵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每一章的哲理。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对于孔子的为学之道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哪些地方你觉得有异议?你认为该如何?
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温故”“知新”的人才能当老师。这里,孔子强调的是“新知”,是那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身贯注投入学习。 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倒装、感叹、反复、描述、对比极美的结构、深挚的情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说明孔子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时又运用了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浮云”,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你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你的思考: 这两章都写了 ,都有_______ 。
有的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贫困。颜回极贫,处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爱。
有的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志趣。颜回清贫,不改求学的乐趣;孔子不得温饱,却安贫乐道。
也有同学说,这两章都写了心境。颜回清贫,心境恬淡,孔子清贫,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
还有同学认为这两章都写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赞叹,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这两章都描写生动,情趣盎然,表现了高尚的节操,高洁的品性。这两章都写了“乐”。坦然的心境,表现了开阔的心胸,表现了内心的强大。
有的同学解读第二则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在学习中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掌握得牢固,再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要容易一点。 有的同学说,他解读的是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小故事解读:有一个人家两个儿子分家产,父亲有个匾上有“学问”二字,儿子便把它锯开,一人拿一个字回去。各自按照匾上的字来做,一个拼命地学,一个拼命地问,最后都是一无所成。故事告诉我们的也是要努力学习,也要开动脑筋问。
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
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❶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
【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1)学而时习之( ) (2)人不知而不愠( )(3)思而不学则殆( ) (4)择其善者而从之( )
【解析】第(1)题中,“学”“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
2.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顺接 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解析】“说”同“悦”,愉快。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作者简介,知识链接,读音停顿,疏通文意,按时温习,指孔子,代指学习的内容,通“悦”愉快,指有才德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习题ppt课件,文件包含11《论语》十二章pptx、11《论语》十二章名师教学设计·简案docx、11《论语》十二章docx、11《〈论语〉十二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论语》作者是谁,孔子授课图,简介孔子的视频,孔庙中孔子讲学的杏坛,孔子墓,北京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阅读课文,第1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