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课文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专题展示,艾青诗中的意象,艾青诗中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言运用朗读作品,把握诗人的爱国者形象。■思维能力阅读《艾青诗选》,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能用析意象、赏画面等方法初步品读艾青的诗歌,感受艾青诗歌的魅力。■文化自信提高阅读现代诗的兴趣,提高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能简单点评《艾青诗选》中的作品。
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诗人,他的经历很独特,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曾用画笔渲染城市的缤纷,描绘人间的苦难,鞭挞社会的黑暗。后来,他不幸被捕入狱,被剥夺了画笔,失去绘画条件。他转而在小小的牢房中写下大量的诗歌,用生命的激情抒写他对养母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对自由的向往。从此,他一鸣惊人,风靡全国,他就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以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艾青。他的诗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至今已传播到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艾青诗选》。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逸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成“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 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1.教师范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听学生说艾青的身世。2.小组互读,品最打动人心的诗句。3.全班齐读,谈谈艾青与乳母的故事(教师补充艾青与没有血缘关系“母亲”“哥哥”的相关细节故事)。4.教师补充介绍艾青的人生经历及三个创作阶段。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牛汉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聂华苓
依据艾青的三个创作阶段来引导学生去梳理他的诗作,每一个阶段分别举一首代表性的诗作作为范例进行赏析。
第一个阶段:初期(20世纪30年代)——忧郁与悲哀的笼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 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
读艾青的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个阶段:中期(1938—1978)——希望与理想的追求礁石
一个浪, 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在这首诗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第三个阶段:晚期(1978年以后)——赞美与歌唱的情怀光的赞歌(节选)
一……世界要是没有光也就没有杨花飞絮的春天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也就没有金果满园的秋天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二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
诗中通过描述光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热情讴歌了“光”的形象,蕴含了怎样的主题?
从艾青三个阶段创作的作品来看,这些诗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读诗方法口诀:“三看”“一勾”“细分析”。“三看”,一是看诗题,明确题材,领会其主要内容;二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流派以及作者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三看注释。“一勾”是圈点勾画出富有韵味的诗句,品读并动笔写下旁批。“细分析”是分析遣词造句、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人情感。
学生活动:选择一首自己感兴趣的艾青的诗歌,运用口诀中的方法,自主阅读一首诗,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诗歌一般是分行写的,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表现力。品味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把握诗歌的意象。透过诗歌表层物象,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体味诗歌的情感。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最根本的区别。体会诗歌的理性美。诗歌情感美的背后往往蕴藏着理性美。
同学们,我们有幸生活在诗人曾经无数次憧憬过的美好时代,有幸读到这本《艾青诗选》,重温慷慨激昂的历史。相信,这些体现时代脉搏的诗句,会像春雨一样润泽你的心灵,请接下来,请大家能够认真地品读艾青的诗作,并从中获得力量。
《艾青诗选》
同学们,根据我们制订的阅读计划,相信大家对艾青的诗作也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那么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否对艾青的诗作有不理解的地方呢?大家有没有亟需探讨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合作研讨。
在阅读推进的第二周讲解本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调查,了解学情。
聂华苓先生这样评价艾青的诗:“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但也有人认为:“艾青的很多诗都是借助意象来抒情的,怎么会是直截了当呢?”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1-2首诗歌,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活动:小组共同再读1-2首诗,结合具体诗歌形成一个探究成果。 教师小结:只有读了《艾青诗选》,我们才能真正去判断聂华苓先生的评价语。聂华苓说得是不是都对呢?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艾青诗选》,然后再下结论。读书,就要读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任选一个片段或一首诗,小组合作,进行朗读的设计和尝试。先在小组内试读、倾听、改进,5分钟后,全班一起分享、互评。(提示:可推荐一人朗读,为朗读者,其余三人设计,为策划者;也可以四人合作朗读,既作为朗读者,也可作为设计者、策划者。读出自己的特色来,体现个性化的朗读再创造。)
在阅读《艾青诗选》的过程中,我们要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把对诗人情怀的理解结合到朗读上。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全面展示出来。
完成《点拨训练》或《典中点》中对应练习。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1954年7月
阅读艾青的《礁石》,回答问题。
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2.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礁石”象征了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4.《礁石》中的“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刀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画面之间,对照鲜明。这里,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海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同学们,经过四周的阅读,我们对《艾青诗选》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阅读《艾青诗选》,你对现代诗歌又有什么理解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大家的展示,走进艾青的精神世界。
活动1:请所有同学回忆你在阅读《艾青诗选》时,印象最深的一首诗,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2:班级同学分组展示各自的专题活动。
第一小组展示:分析艾青诗中的意象
艾青诗中的意象
小组主持人:我国是诗的王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每一寸空间都蛰伏着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着诗的温馨。一提到诗歌,人们就会想到诗歌中相应的意象。这是因为诗歌的魅力,主要来源于它向人们展示的隽永的、深刻的意象。学习古典诗歌需要抓住意象,学习现代诗歌也同样如此。我们从《艾青诗选》中能找出很多意象,可见诗人对审美意象的敏感,这些意象中还体现了作者多层的思想、情感。那么艾青诗中的意象主要有什么呢?请听我们小组的学习汇报。
小组同学A:大家好,通过阅读《艾青诗选》,我们发现艾青诗歌中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因此,称艾青是“祖国的儿子”一点也不过分,当然大家公认他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更是对他诗歌意象选用的独特性表示肯定。
小组同学B:大家好,我们先来看看艾青诗歌中关于“土地”意象的情况。“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命运深深的忧患意识。他的《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行诗真实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我始终是旷野的儿子”[《旷野》(又一章)」,“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北方》),当“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时,他满怀深情地写道:“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吗。”正因为他深沉地爱着祖国,才对苦难现实忧心如焚,纵然无力正乾坤,也要用这爱的火花、爱的热力给祖国带来一点温暖。
小组同学C: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四处漂泊,看到整个中国大地被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搜刮。为此,他心里极为悲愤与不安。他在许多诗中,怀着无尽的忧郁,抒发着对国土沦丧、主权旁落的悲痛心绪和对与土地合而为一的广大劳动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探索。 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
小组主持人:如果说,艾青诗中大量的“土地”意象是一组深沉的爱的恋歌,那他诗作中大量的“太阳”意象就是一组关于理想的多重奏。“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下面请听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光明颂”。
小组同学D: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意象,是中国光明前途、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含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们认为其中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在《向太阳》里,与众多苦难意象对立的光明意象群开始出现,如火焰、黎明、太阳等,艾青诗歌的风格开始朝向对光明事物的歌颂,而成为诗歌 创作主题的,是表达对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
《黎明的通知》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吻把人们的企盼道出。这是受苦受难的中华民族所感受到的一种欢悦,这是中华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欢悦,这欢悦是热情的,也是深沉的,它蕴含着历史的沉重感。当然,诗人在七十年代创作的长诗《光的赞歌》是其归来之后的扛鼎之作。
小组主持人:从以上分析可得,读现代诗歌,从意象入手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希望大家在读其他诗歌的时候能够记得从意象去理解诗歌。
艾青诗中最常见的两个意象,一个是“土地”,一个是“太阳”。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爱,是艾青歌唱不尽的旋律。他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太阳”与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则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又如他的长诗《火把》《向太阳》,借索求火把、歌颂太阳,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活动2:班级同学分组展示各自的专题活动。 第二小组展示:品味艾青诗中的情感
小组主持人:大家好,如果说意象是诗歌的骨肉,那情感就是诗歌的灵魂。艾青说:“如果逐一去掉诗歌的要素,那么最后剩下的、不能再去掉的一定是情感。”可以说,抒发情感是诗歌与其他文学样式的主要区别。今天,我们小组将通过配乐诵读的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艾青诗歌情感美的认识。
通读《艾青诗选》,我们发现这些诗歌的感情基调是多样的:欢快、忧愁、寂寞、伤感、恬淡、闲适、激愤……但总的来说,忧郁与明快是两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忧郁的:《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爱这土地》 《手推车》等明快的:《黎明的通知》 《高粱》 《月光》等
所以我们准备用诵读的方式来请大家体会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对光明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艾青诗歌中的“忧郁”让我印象更深刻。诗人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最深重、最残酷,反抗又最激烈的年代。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使他的诗歌传达出了悲愤的倾诉、不屈的抗争和热烈的憧憬。
艾青诗歌中的“明快”更打动我。他期待光明,是希望从此人世间再也没有寒冷,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苦难。当时不仅仅是艾青渴望光明,内忧外患的中华民族也渴望光明和希望。所以艾青诗歌的光明是民族未来的光明,这样“明快”的情感,更能引起读者对幸福和平生活的渴望。
小组配乐诵读两组诗歌:
一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手推车》一组《黎明的通知》《高粱》《月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说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录,艺术特色,专题探究,阅读指导,实战演练,作者名片,创作背景,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一等奖教学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导入,知人论世,读懂意象,土地系列,太阳系列,土地和太阳,读懂语言,读懂情感,阅读计划,成果报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一)《艾青诗选》:如何读诗教学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作品风格,知识链接,内容主题,艺术特色,阅读指导,专题探究,自主推荐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