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1983/0-172131397946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导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1983/0-172131397950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4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导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991983/0-172131397952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课题2 水的净化优秀课时练习
展开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要重点学习的内容。
备课笔记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在自来水中投放氯气起什么作用?(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
备课笔记
知识拓展:
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固体与液体的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一种固体易溶于水,另一种固体难溶于水)常用加水溶解再过滤的方法分离。过滤法是混合物分离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
备课笔记
小组问题讨论:
硬水是混合物吗?软水一定是纯净物吗?(硬水肯定是混合物,软水一定不是纯净物)
特别提醒:
所用的肥皂水不要太浓,取用的水不能太少,以免出现分不清硬水和软水的情况。
知识拓展:
煮沸硬水会形成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它们是由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受热分解以及与水作用生成的。
备课笔记
要点提示:
蒸馏是除去水中可溶的和难溶的杂质的净化方法,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再液化,杂质留在蒸馏烧瓶里。所以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所得的蒸馏水可以看作是纯水。
易错提醒: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只有投入化学物质(氯气、臭氧、二氧化氯等)进行杀菌消毒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其余过程(沉淀、过滤、吸附)均为物理变化。经上述过程净化后的水仍是混合物,还含有一些可溶性的杂质。
备课笔记
知识点拨:
明矾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在水中形成胶状物,可对悬浮杂质进行吸附沉降,主要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方法点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a.滤纸破损;b.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仪器不干净等。此时,应重新过滤,直到澄清为止。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悬浮杂质和臭味;漂白粉、氯气都是杀菌消毒剂;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悬浮杂质。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备课笔记
课题
水的净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自然界的水和纯净水,学会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了解自来水净化的过程,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水意识。
3.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4.了解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硬水危害的了解与认识,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必要性,并学会区分硬水和软水。
2.通过对蒸馏实验的了解与认识,让学生明白蒸馏是四种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
3.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方法从实验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素养目标
1.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一杯净水来之不易,树立珍惜水、爱护水的思想。
2.通过水的软化处理,懂得卫生健康饮水和节约用水,体会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探究活动(蒸馏),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水的方法。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蒸馏的净水方法。
教学难点
1.过滤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2.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样(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活性炭、肥皂水、火柴、制取蒸馏水装置一套、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等。
课前预习
1.自来水净水过程:天然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自来水。
2.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3.吸附: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和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4.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5.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取样加入等量肥皂水,搅拌,如果有较多泡沫,没有浮渣的是软水,如果无泡沫有浮渣的是硬水。
6.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常用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洪灾图片
[提问]1.洪灾过后,有些灾区自来水还没来得及恢复供应,面对污浊的河水,这些水可否饮用?为什么?
[回答]不能,因为水中有杂质、细菌,饮用后会生病。
[提问]2.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使浑浊的水变得清澈吗?
[回答]可以把水静置一段时间。可以用家里的棉布或纱布来过滤水。(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答案)
[提问]3.肯定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问,这样得到的水就纯净了吗?
[回答]不纯净,细菌、病毒,还有一些物质可能溶解在水中。
[讲解]由于种种原因,自然界的水里混有多种杂质、细菌和病毒,仅用静置、沉淀的方法,还不能将全部杂质去除,我们要选择卫生、健康、安全的饮用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更好地将水净化。
进
行
新
课
知识点一、水的净化方法
[提问]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
[视频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
(1)沉淀
[演示实验]将所展示的2杯相同的浑浊的天然水中的其中1杯中加入明矾,并且进行搅拌,之后放置一会儿,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请一位学生上台,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加明矾的1杯水比没有加入的更加清澈。
[讲解]这2杯水放置一会,上层水会更清澈,这种方法称为沉淀。没有加入明矾的方法,我们称为静置沉淀,而加入明矾的称为吸附沉淀。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吸附其周围小的沉淀颗粒然后逐渐变成大颗粒,当达到一定重量时,沉到容器底部。我们把明矾称为絮凝剂。
(2)过滤
[提问]那么沉降下来的这些不溶性的杂质我们要如何将它们分离出来呢?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
进
行
新
课
[回答]用漏勺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
[提问]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
[讲解]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请同学们先仔细看一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哪些实验仪器和药品。
[演示实验]我们今天请同学们做过滤实验,由于这个实验是大家新认识的一个综合性操作实验,请同学们先观察老师做一遍。(教师操作)
[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师的操作看教材P75图4-16,概括老师的操作步骤。
[回答]同学们先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概括出“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步骤。
[提问]请同学们按照操作步骤自己做实验。
[学生实验]学生进行过滤操作,边实验边交流。
[提问]各实验小组将自己过滤的水与其他实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请实验效果好的实验组组长介绍经验,请实验效果待提高的实验组组长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学生交流]学生发言,重点分析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并结合“一贴二低三靠”操作步骤强化知识。
[小结]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过滤的滤液浑浊。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稍低,向烧杯中倾倒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由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缝隙流下去,使滤液浑浊。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要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如果不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向过滤器内倾倒液体,容易使滤纸被冲破,液体溅出。引流用的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侧,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的管口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上,防止滤液溅出。
注意:一次过滤所得的滤液仍浑浊时,应再过滤一次。如果两次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则应检查实验装置并分析原因,例如,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3)吸附
[提问]通过沉淀、过滤操作此时所得到的水是否为纯净物?
[回答]不是。还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颜色、异味、一些可溶性的物质。
[提问]颜色和异味我们要如何除去呢?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家的冰箱里所放的除臭剂是什么?
[课件展示]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活性炭利用其自身疏松多孔结构,将有颜色和气味的分子吸附其内,所以可以用于除臭和除颜色。这种方法称为吸附。
知识点二、硬水和软水
[讲解]经过除颜色和异味的水,里面还会含有其他的一些可溶物,比方说
进
行
新
课
钙镁化合物,而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我们称为软水。
[小结]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提问]我们要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
[演示]在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
[小结]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搅拌,观察两试管中产生泡沫的情况,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很少或不起泡沫,易起浮渣的是硬水。
[提问]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哪些危害?
[指导阅读]教材P76内容
[讲解]其实硬水的危害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人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它可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乱。另外,很多工业部门像纺织、印染、造纸、化工等部门,都要求用软水。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可以使硬水变为软水?
[讲解]使硬水转化为软水,生活中一般通过煮沸水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来得到软水;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以降低它的硬度。
知识点三、蒸馏
[视频播放]“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介绍]蒸馏的原理就是将液态的水加热变为气态水,再冷却为液态的水,这样水中溶解的物质就被除去了,使硬水能变为软水。蒸馏也是一种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它是把沸点不同的物质从液态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是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一种。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制取蒸馏水。
[实验步骤]在蒸馏烧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加热蒸馏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液体通过支管直接流出。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收集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用肥皂水比较蒸馏前后水的硬度变化。
进
行
新
课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
[实验结论]蒸馏前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为硬水;而蒸馏后的水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多而浮渣少,为软水。
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加热时,烧瓶中应放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2)加入的液体(硬水)不要超过烧瓶体积的2/3,加热时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防止烧瓶中的液体通过导管进入试管里。(3)温度计不要插入液体中,应使温度计的液泡对准支管处,用于测量蒸气的温度。(4)蒸馏瓶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使其均匀受热。(5)冷凝管中水的流向是冷水从下口进入,出水口在上方,以使水蒸气被充分冷凝变成液态水。
教
学
板
书
课题2 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法
(1)纯水与天然水
(2)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3)常用的净水方法
①沉淀:絮凝剂:明矾;②过滤:将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一贴、二低、三靠”;③吸附
2.硬水和软水
(1)定义
(2)区别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
3.蒸馏
课堂小结
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我们学习了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几种净化水的方法,其中蒸馏是净化程度较高的净水方法。取等量的软水和硬水,向其中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大量泡沫的水是软水,不产生泡沫或产生泡沫很少且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教
材
习
题
解
答
练习与应用(P78)
1.填空题
(1)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2)易生水垢的水中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叫做硬水,这种水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转化成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少的软水。
(3)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只能去除不溶性杂质的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的是蒸馏;综合运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沉淀、过滤、蒸馏。
2.下列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3.自然界中的水为什么大都不是纯水?
解:因为自然界中的河水、井水、湖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因此都不是纯水。
4.在生活中你见过(或使用过)哪些净化水的方法?
解:过滤、蒸馏、静置沉淀……
5. 搜集并分析下述有关资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从卫生、健康的角度对如何正确选择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1)市场上供应的各种饮用水(矿泉水、纯净水等)、饮水机的说明书、广告宣传品。
(2)报纸、杂志上有关饮用水卫生、健康的论述。
(3)不同地区一般饮用水来源(地下水、河水等)和水质情况;以及自来水的给水方式(水塔直接给水或水箱给水等)。
解:有关资料称“青少年应大量饮用纯净水”。纯净水不含杂质,比较卫生;但作为生活饮用水,除清洁、无毒外,还应含有一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从健康角度讲,此话不妥。
难
题
解
答
例1 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图。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_处错误,说明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学生在过滤操作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过滤操作的装置要符合“一贴、二低、三靠”的要求,熟悉如何使用各种仪器以及明确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
【答案】(1)铁架台 铁圈 烧杯 漏斗 (2)1 待过滤的液体要用玻璃棒引
难
题
解
答
流(3)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例2 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过滤 B.静置沉淀 C.活性炭吸附 D.蒸馏
【解析】蒸馏得到的是纯净水,可直接饮用,而过滤和静置沉淀只能除去海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活性炭只吸附部分杂质及气味,不能除去海水中溶解的盐,故经活性炭吸附后不能直接饮用。
【答案】D
例3 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解析】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都是用来除去水中不溶的固体,即过滤作用,活性炭既可滤去液体中不溶性物质,又可吸附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检验硬水、软水的方法是加肥皂水,看是否起泡沫。降低水的硬度就是设法除去或降低硬水的钙、镁化合物,通常是蒸馏法、煮沸法等。
【答案】(1)过滤 吸附 (2)肥皂水(或洗衣粉、洗洁精) (3)蒸馏(加热煮沸)
教
学
反
思
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要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泼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制取氧气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3 制取氧气精品精练</a>,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认识分解反应,分解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氧气精品同步测试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水的净化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984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课题2 水的净化课时练习</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