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第1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第2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知识点汇总,共18页。
    文言文实词
    (一)本科
    人大代表去化验科,护士指着前方一牌说:“非本科人员不得入内!“那人大怒,骂道:“我就化验个尿,还TMD要本科文凭!!!”
    这里歧义产生的原因是词和词组同形。有两个“本科”,本科1是指本科学历,是词。本科2是指本科室,是代词“本”加名词“科”构成的词组。
    (二)锤不破
    杀猪的和卖茶的打赌。
    杀猪的说:“用铁锤锤蛋锤不破。”
    卖茶的说:“锤得破!”
    杀猪的说:“锤不破!”
    卖茶的不服气,拿来一个鸡蛋,用锤子使劲打下去,鸡蛋破了。说:“这不是破了吗?”
    杀猪的说:“蛋是破了,可我说的是锤不破啊!”说着他指指铁锤。
    “锤不破”是语法关系不同的歧义词组:当“锤”是名词时,它是主谓词组,当“锤”是动词时,它是述补词组。

    文言实词
    (联系语境,解释词义)
    实词,是汉语词类中的一种,词语中含有实际意义的词,实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把语法功能作为主要依据,认为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一般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也许”、“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种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文言虚词在整个文言词语中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语法作用却很大。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式是以虚词为标志的,如判断句“者也”、被动句的“为所”等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频繁,而且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主要常用的虚词有:之、其、于、以、而、则、乃、若、且、者、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虽、虽然、然而、然则、也。矣、乎、哉、焉、耳等。
    【考试说明】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有单项考查(读句解词)、综合考查(读文析词)两种形式。主要考查识记、解读(辨析、解释)、理解、应用等能力。近几年中考已出现将知识与能力 、积累与应用加以整合命题的新题型。其命题由客观题为主走向主观题为主,由单项考查走向综合考查,由课内取材走向课外取材已成明显趋势。
    【复习策略及误区提醒】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中,考生常见失误有两种: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不少考生阅读理解差,又缺乏历史眼光和古汉语知识,解题时往往以今代古,随意答题。“夫战,勇气也”中“夫”当作“大丈夫”解,就是证明。二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文言实词的古音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没有具体语境,都无法断定落实,如“食”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作“喂养”解。可见,脱离语境去死记硬背词语,既不科学,又难免出错。须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学好文言文的传统良方。
    掌握文言实词,一靠多识记多整理,勤于积累是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量,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否则难过文言实词关;二靠多诵读多应用,培养语感是关键。要学会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以及分析综合方法,在解读时,既能整体感知文句内容,又能具体辨析理解文言实词,这样培养语感,形成习惯,古诗文能力定能有效提高。
    【知识归纳】
    一、辨析通假字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就叫通假。表示了准确的意义,但未出现的字是本字,代替本字出现的即是通假字。
    古字通假现象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音同形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音同形似: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音近形异: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音近形似: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七——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用字
    同某字
    例句及出处
    解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愉快,高兴


    诲女知之乎 《〈论语〉八则》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有,仅有


    对镜帖花黄 《木兰诗》
    黏贴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咏梅》
    遭受


    小麦覆陇黄 《观刈麦》
    土埂


    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使楚》(新编)
    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新编)
    开玩笑


    活板 《活板》
    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的底子


    我又不同你顽 《范进中举》
    玩耍


    满坐寂然 《口技》
    座位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价值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
    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与生序》
    覆盖或搭在肩背上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送东阳马生序》
    辩论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约请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鸟婉转地叫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出现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
    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

    困于心,衡于虑 《〈孟子〉二章》
    梗塞,指不顺


    为字共三十有四 《核舟记》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背叛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被罚流放


    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已经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嘱托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
    普遍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没有


    一厝朔 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放置


    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难》
    滋味好的食物


    孰视之,自以为不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仔细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二章》
    增加


    入则无法家拂士 《〈孟子〉二章》
    辅弼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孟子〉二章》
    感恩
    二、解析古今异义词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指由于语言的变迁,相同的一个词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白话文中的意思相去甚远,这些词原先的意思便是古义,现在变化了意思便是今义,词的古今词义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 如: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词义缩小 如:左佩刀,右备容臭 臭:古义:气味,今义:气味难闻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中性) 今义:言行十分恶劣(贬义)
    词义转移 如: 痛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区分古今词义变化,还要特别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防止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跟现代汉语中形式上相似的双音词混同。如:“无论”。另外,平时要多积累、多比较,仔细分辨,不要把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
    【七——九年级古今异义常见字表】
    说明:本表收选由两个字构成的古今异义词语。
    词 语
    古义
    例句及出处
    今义
    精练
    精熟
    人皆伏其精练 《梵天寺木塔》
    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
    风骚
    文学才华
    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
    指妇女举止轻佻
    交通
    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桃花源记》
    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和孩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男子的配偶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
    不用说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不足
    不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 《桃花源记》
    不满(指数目)
    亲戚
    兼指同姓家族、异姓家属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专指族外亲属
    往往
    到处
    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会计
    聚会商量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
    监督和管理财务的工作或指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
    可以
    可以用来
    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能够或表示许可
    明年
    第二年
    越明年,政通人和 《岳阳楼记》
    今年的下一年
    烈士
    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
    牺牲
    供祭祀用的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为正义的事业舍弃生命
    开张
    扩大
    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
    店铺开业
    感激
    感动奋发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
    因对方的好意和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痛恨
    痛心和遗憾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深切地憎恨
    卑鄙
    低微鄙俗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语言、行动)恶劣
    三、一词多义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有些多义词常用的义项往往多达五六个甚至十几个。然而无论多少,在一个句子里某词的具体含义只能是确定的一项。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对于这些词的辨析,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本义,即最初的意义;引申义,包括比喻义、假借义等,指词语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渐引申出一些新的意义。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揣摩同一词语表示的不同意思。再次,还要结合古人的语言习惯分析词语的意义。
    【七——九年级一词多义常见字表】
    词语
    例句及出处
    读音
    词义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ān
    安稳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安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二章》
    安逸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哪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捕蛇者说》
    dāng
    抵当
    当之无愧
    承当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经〉二首》

    路途
    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
    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
    道义
    范进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 《范进中举》
    料想,以为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送东阳马生序》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正气

    其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

    获得,拥有
    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到,握有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获得,感受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捉到
    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
    能够

    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

    开花
    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二章》
    起,指被任用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
    发人深省
    启发

    方七百里,高万仞 《愚公移山》
    fāng
    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
    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幼时记趣》
    正当
    今方来,吾欲辱之 《晏子使楚》
    将要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者说》

    恢复
    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又,再
    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
    辩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巩固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本来
    汝心之固,固不要可彻 《愚公移山》
    顽固
    固若金汤
    坚固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原先
    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故意,特地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因此,所以
    故步自封
    旧,从前

    及郡下,诣太守 《桃花源记》

    到达
    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得上
    及临质,孙子曰 《田忌赛马》
    待到,等到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
    jiān
    中间
    安得广厦千万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示房屋单位的量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jiàn
    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陈涉世家》
    暗中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间或,偶然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夹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
    jiàn
    看见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拜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见笑大方
    被,让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xiàn
    现出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出现,被看见

    触草木,尽死 《捕蛇者说》
    jìn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捕蛇者说》
    过完
    尽心竭力
    竭尽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jué
    停止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隔绝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独特,独一无二
    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
    极,最
    空前绝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lín
    坐落在高处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对着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正当,将要
    临危不顾
    遇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míng
    出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
    闻名,著名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醉翁亭记》
    命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说出
    名副其实
    名声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

    奇异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核舟记》
    特殊
    有奇字素无备者 《活板》
    生僻
    奇耻大辱
    极大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零数

    俯身倾耳以请 《送东阳马生序》
    qǐng
    请教
    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请允许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孟子〉二章》
    qióng
    穷困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
    穷尽
    蝉则千转不穷 《与朱元思书》

    非咨询不穷其致 《治水必躬亲》
    追究到底
    穷且益坚
    困窘
    穷凶极恶
    极端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离开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离开,逃离
    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
    去除

    闻水声,如鸣佩环 《小石潭记》

    好像
    但少闲人如吾两入耳 《记承天寺夜游》
    像、比如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邹忌讽齐王纳谏》

    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如……何,把……怎么样
    如法炮制
    依照
    如意算盘
    符合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ruò
    好像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如,比得上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世家》

    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你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如果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shàn
    擅长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
    好事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送东阳马生序》
    shā
    稍微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送东阳马生序》
    公家给予的粮食
    稍稍正坐 《口技》
    渐渐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送东阳马生序》
    shà
    年少
    宾客意少舒 《口技》
    shǎ
    稍微
    少安无躁
    略微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好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shèng
    胜利
    予观乎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不胜感激
    尽,完
    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
    担当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shì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治水必躬亲》
    这样
    吾祖死于是 《捕蛇者说》
    这件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
    是,表判断
    是古非今
    认为正确
    惟利是图
    无意义,起结构作用
    自以为是
    对,正确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甚为之 《活板》
    shū
    书籍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陈涉世家》
    文字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奏书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shǔ

    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
    部属,下属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扁鹊见蔡桓公》

    神情与苏、黄不属 《核舟记》
    类似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zhǔ
    嘱咐

    珠可历历数也 《核舟记》
    shǔ
    清点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
    计数
    数典忘祖
    谈论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活板》
    shù
    几,几个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频繁

    初级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
    tōng
    使……通过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通向
    公乃令凿通衢取土 《丁谓营复宫室》
    通达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相通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
    顺利
    通计一舟,为人五 《核舟记》
    全,整个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wàng
    看见
    启窗而视,雕栏相望焉 《核舟记》

    先达德隆望尊 《送东阳马生序》
    声望
    望子成龙
    盼望

    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治水必躬亲》
    xìn
    相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信任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言语真实
    信口雌黄
    随意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桃花源记》
    xíng
    行走
    雁门太守行 《雁门太守行》
    古诗的一种体裁
    行成于思
    做事
    行之有效
    实行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 《出师表》
    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
    háng
    行列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涉世家》
    (征发)行列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与朱元思书》

    表示大约的数量
    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
    赞同
    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
    左右
    曳屋许许声 《口技》

    拟声词

    邻人京城氏之孀有遗男 《愚公移山》

    遗留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wèi
    给予

    口技人坐屏障中 《口技》
    zuò
    与今“坐”同义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
    同“座”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
    犯……罪
    四、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例句
    词语
    解释
    1
    果然鹤也 (《幼时记趣》沈复)

    变成鹤
    2
    鞭数十 (《幼时记趣》沈复)

    用鞭子抽打
    3
    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


    4
    策勋十二传 (《木兰诗》)

    记功
    5
    不能名其一处 (《口技》林嗣环)

    说出
    6
    会宾客大宴 (《口技》林嗣环)

    举行宴会
    7
    狼不敢前 (《狼》蒲松龄)

    靠前
    8
    一狼洞其中 (《狼》蒲松龄)

    打洞
    9
    意将隧入 (《狼》蒲松龄)

    钻洞
    10
    处处志之 (《桃花源记》陶渊明)

    做标记
    11
    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陶渊明)

    实现
    12
    有仙则名 (《陋室铭》刘禹锡)

    出名
    13
    不蔓不枝 (《爱莲说》同敦颐)

    蔓延

    生出枝节
    14
    石青糁之 (《核舟记》魏学洢)

    涂染
    15
    居中者椎髻仰面 (《核舟记》魏学洢)
    椎髻
    梳着椎髻
    16
    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吴均)
    东西
    往东往西
    17
    负势竞上 (《与朱元思书》吴均)

    向上
    18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韩愈)

    驾驭,驱使
    19
    腰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挂在腰间
    20
    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开宴会
    21
    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欧阳修)

    命名,取名
    22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取号
    23
    欲辨已忘言 (《饮酒》陶渊明)

    用语言表达
    24
    陈胜王(wàng) (《陈涉世家》司马迁)

    称王
    25
    皆刑其长史 (《陈涉世家》司马迁)

    惩罚
    26
    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司马迁)

    用手指点

    用眼睛示意
    27
    尉果笞广 (《陈涉世家》司马迁)

    用竹板打
    28
    先威众耳 (《陈涉世家》司马迁)

    用威力降服
    29
    夜篝火 (《陈涉世家》司马迁)

    用竹笼罩住
    2、形容词用作动词
    例句
    词语
    解释
    1
    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林嗣环)

    擅长
    2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陶渊明)

    走完
    3
    有龙则灵 (《陋室铭》刘禹锡)

    成为有灵异的水
    4
    林寒涧肃 (《三峡》郦道元)

    清凉

    寂净
    5
    风烟俱净 (《与朱元思书》吴均)

    消散,散净
    6
    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吴均)

    争着向高处伸展

    争着向远处伸展
    7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韩愈)

    辱没
    8
    尽粟一石 (《马说》韩愈)

    吃光
    9
    低绮户 (《水调歌头》苏轼)

    低低地挂
    10
    心乐之 (《小石潭记》柳宗元)

    喜欢
    11
    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司马迁)

    苦于
    3、名词用作状语
    例句
    词语
    解释
    1
    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按时
    2
    妇手拍儿声 (《口技》林嗣环)

    用手
    3
    孔子东游 (《两小儿辨日》)

    到东方
    4
    一屠晚归 (《狼》蒲松龄)

    在晚上
    5
    其一犬坐于前 (《狼》蒲松龄)

    像狗一样
    6
    复前行 (《桃花源记》陶渊明)

    向前
    7
    箬篷覆之 (《核舟记》魏学洢)
    箬篷
    用箬篷
    8
    石青糁之 (《核舟记》魏学洢)
    石青
    用石青
    9
    空谷传响 (《三峡》郦道元)
    空谷
    在空荡的山谷里
    10
    在昼犹昏 (《与朱无思书》郦道元)

    在白天
    11
    西行百二十步 (《小石潭记》柳宗元)
    西
    向西
    12
    下见小潭 (《小石潭记》柳宗元)

    在下面
    13
    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柳宗元)

    在空中
    14
    日光下澈(《小石潭记》柳宗元)

    向下
    15
    犬牙差互(《小石潭记》柳宗元)
    犬牙
    像狗的牙齿一样
    16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柳宗元)

    像北斗星一样

    像蛇一样
    17
    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记》柳宗元)

    像环一样
    18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岳阳楼记》范仲淹

    向北

    向南
    19
    山行六七里 (《醉翁亭记》欧阳修)

    顺着山路
    20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欧阳修)
    翼然
    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
    21
    法当斩 (《陈涉世家》司马迁)

    依照法律
    22
    狐鸣呼曰(《陈涉世家》司马迁)

    像狐狸一样
    23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司马迁)

    在外面
    24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司马迁)

    用丹砂
    25
    功宜为王(《陈涉世家》司马迁)

    论功劳
    4、形容词用作名词
    例句
    词语
    解释
    1
    温故而知新(《论语》八则)

    旧知识

    新知识
    2
    造化钟神秀 (《望岳》杜甫)
    神秀
    神奇的景色
    3
    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司马迁)

    铠甲

    锐利的武器
    4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出师表》诸葛亮

    好事
    5
    攘除奸凶(《出师表》诸葛亮
    奸凶
    奸邪凶恶之人
    6
    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

    险阻的山
    5、形容词意动用法
    例句
    词语
    解释
    1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司马迁)

    以……为怪,诧异
    2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为美
    3
    不耻下问 (《论语》八则)

    以……为耻
    4
    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以……为苦
    6、动词用作名词
    例句
    词语
    解释
    1
    止增笑耳(《狼》蒲松龄)

    笑料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郦道元)

    飞奔的马
    3
    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吴均)

    奔跑的马
    7、动词使动用法
    例句
    词语
    解释
    1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陶渊明)

    使……通过
    2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

    使……劳累
    3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魏学洢)

    使……平卧

    使……弯曲
    4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柳宗元)

    使……活下去
    8、形容词使动用法
    例句
    词语
    解释
    1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刘禹锡)

    使……乱
    2
    而竖其左膝(《核舟记》魏学洢)

    使……竖起
    3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韩愈)

    使……尽,竭尽
    4
    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使……痛苦
    5
    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二章》)

    使……心动

    使……坚韧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二)庞葱①与太子质②于邯郸③,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④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都城。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都城。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
    (2)闻之于宋君
    (3)果不得见
    (4)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2. 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A.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B.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
    C. 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战国策·魏策二》)
    D.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 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分别是什么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言?


    【答案】
    1. (1)从井中取水 ​(2)使知道 (3)见到 (4)距离
    2. C
    3. 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4. 宋君没有轻信传言,而是找到丁氏求证,体现了他的实证精神;魏王轻信传言,可见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传言不可以不察,谣言止于智者。我们不应该轻信传言,更不能随便传播传言。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汲,本义,从井中取水。闻,使动用法,使知道。见,本义,见到。去,一词多义,距离。
    2.本题考查“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A代词,他;B.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不译;D.代词,他;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使,使唤。于,在。
    4.第一问:本题考查文本内容。根据文段一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可知宋君并没轻信传言,而是派人去询问丁氏,表现了他的求证精神。根据文段二中的“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可知魏王相信了那些谗言,不再信任庞葱了。可见他没有自己的主见,立场不坚定。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围绕着不能轻信谣言,面对谣言,要敢于求证来表述即可。如: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谣言,面对谣言的时候,不可轻信,应多方求证,让事实说话。
    【参考译文】
    (一)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打水浇田,派家里的一个人去打水,常常有一个人停留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听到这样的传闻,还不如不听。
    (二)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市集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两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呢?”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市集上有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会相信。”庞葱说:“大街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毁谤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回国后,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林道人诣谢公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
    1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
    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
    C.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

    16.用“/”给乙文中的画线句断句,断三处。
    谢 公 语 同 坐 日 家 嫂 辞 情 慷 慨 致 可 传 述 恨 不 使 朝 士 见!
    17.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
    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
    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
    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
    18.王夫人为什么要“流涕抱儿以归”?


    19.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4.A 15.(1)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 16.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17.C 18.①谢朗刚刚大病初愈,还未恢复。(却与谢安在谈论文义,王夫人心疼孩子,担心孩子身体不堪劳顿);②王夫人早年守寡,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19.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分别人物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将她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起,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
    【解析】14.A.谈论/谈论;B.趁、乘/于是,就;C.“王凝之”是人名/代词;D.天/每天;故选A。
    15.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欣然(高兴地样子)”“何(什么)”“遣(派)”“还(回来)”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可以根据句意停顿。故断为: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17.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
    C项表述错误,因为当时谢家都以儿童接客,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玄理,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有遗憾,有气恼。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结合“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可知,原因是:谢朗刚刚大病初愈,还未恢复。结合“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可知,王夫人早年守寡,希望孩子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
    19.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世说新语》内容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名士、上层社会人士之轶闻琐事、言行风貌,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思想、生活、行为与清谈风气,被鲁迅誉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结合两文内容合理解答即可。如,甲文,《咏雪》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是培养“名士”的正面例子。乙文,“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写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名士”的正面例子。王夫人以谢朗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经不起劳累为由,阻止谢朗待客,与林公论道,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反例。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3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不知其子(了解)
    B.吾日三省吾身(反省) 故曰(说)
    C.传不习乎(传授) 即与之化矣(融化)
    D.必有我师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丹之所藏者赤(……的地方)
    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3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36.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答案】33.C 34.(1)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2)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35.D 36.示例:我的收获是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或比自己贤明的人)做朋友。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甲文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诚信,要学习旁人的长处,改正缺点。乙文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几点是带给我们的启示。在分析时找出具体文段,分析含义并结合个人理解谈谈看法即可。本题没有固定答案,但要做到符合原文含义,是交朋友方面,言之有理。)
    【解析】3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C.“传不习乎”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不曾复习。传: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即与之化矣”句意:这就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化:同化,与……趋向一致;
    故选C。
    3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改,改正。
    (2)好,喜欢;与贤己者处,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说,评论;不若己者,不如自己的人。
    3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故断句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故选D。
    3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个人理解谈谈看法即可。甲文语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诉我们与朋友交往要讲诚信,要选择能给予我们帮助的人做朋友。要学习他人的优点长处,在他人的帮助下改正自己的缺点不足。乙文语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可以给予我们帮助,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示例: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所以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修正错误是有效的。
    【点睛】参考译文:
    【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列出上面所学文言文实词的几种分类。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 论语: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1 论语,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吾十有注五而志于学 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四十而不惑注 惑,从心所欲 从,不逾注矩注 逾,学而不思则罔注 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4 爱莲说: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4 爱莲说,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9 与朱元思书: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阅读 9 与朱元思书,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重点实词,特殊句式,重点句子翻译,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