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精品备课教学习题ppt课件
展开《无衣》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岂曰无衣( ) 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 与子同仇( ) 与子偕行( )【答案】:yī páo shī gē máo chóu xié xíng2.阅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①与子同袍: ②王于兴师: ③同仇: ④泽: ⑤偕作: ⑥甲兵: 【答案】:①我和你同披一件战袍 ②秦君出兵打仗③共同对付敌人 ④同“襗”,贴身的衣物。 ⑤共同行动。 ⑥铠甲和兵器。3.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①《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战士们修理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②《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句子是:“ ”。③《无衣》中,强调战士们整装待发、全副武装的句子是:“ ”。【答案】:①王于兴师,修我戈矛②与子同仇③修我甲兵4.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 “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错误。《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故选D。5.《无衣》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种手法?( )A. 赋 B. 比 C. 兴 D. 重章迭咏【答案】D。【解析】全诗采用了《诗经》常见的重章迭咏的结构形式,各章基本上相同,而只换了几个字,起到加强情感抒发的作用。二、阅读提高(一)课内阅读请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第1-3题。1.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2.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什么?答: 3.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答: 4.请简述《无衣》这首诗的主题。答: 5.请分析《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答: 【答案】: 1. C【解析】C项,“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前两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2.《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本诗没有使用比喻,而是采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在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由“岂曰无衣?”可知,诗歌先从穿衣说起,“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表明战士都穿戴同样的战衣,个人做好战前准备;然后由“王于兴师”起,叙述君王要发兵了,“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三句通过写修理兵器写大家上战场前的准备工作;“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从目标一致到协作一致再到行动一致。诗歌从内容铺陈叙述到形式上换用个别词语,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铺排渲染出君王要发兵前的大环境下的国人们相约从军的气氛和情绪,表现了战士们积极从军、响应君王号召、奔赴战场、共同对敌的高昂情绪和崇高精神。3.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表现了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本诗表达了战士们互相召唤、互相鼓励,同生共死、共御外侮。【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的情感的能力。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首先要理清诗歌的层次,然后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体现的不同情感,同时要注意写作手法对表现情感的作用。《无衣》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与子同仇!”一句明确了作战目标,共同对敌;第二章“与子偕作!”明确了作战态度,共同协作,团结互助;第三章“与子偕行!”明确了作战信念,同赴战场,共同杀敌。“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与子……”诗歌运用反复咏唱的句式和铺陈叙述的手法,依次从一致对敌的愤慨到战士间的团结互助的友爱,再到同生共死共御外侮的决心,都充满了激昂慷慨的豪情和积极乐观的精神。4.《无衣》这首诗以普通士卒的口吻,表现了士卒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同仇敌忾的决心以及勇敢无畏的爱国热情。通过描写战士们修理戈矛、甲兵,共同赶赴战场的情景,展现了他们慷慨雄壮的爱国主义情怀。5.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两句诗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战士们之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通过共同的战袍,象征着他们共同的战斗目标和坚定的信念,表达了他们共同抵御外侮、保卫家园的决心。(二)课外阅读下面的文章选自茅盾的《采薇》,请在阅读后完成第1—4题。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2.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运用了起兴的手法。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3.“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简析这四句诗表现的内容及作用的艺术手法。答: 4.请结合“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四牡业业”“象弭鱼服”等诗句,说说本诗描写战争面的特色答: 【答案】:1.B项,“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错误。“霏霏”是形容雪下得很大。雨,动词,下(雪)。故选B。2.A项,选段没用起兴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是直接叙述,而非对他物的描绘。故选A。3. (1)内容:由驻防地盛开棠棣之花的环境,引出将帅所乘的高大兵车。艺术手法:以环境的优美反衬战争的激烈;设问手法,自问自答,引出描写对象。4. 本诗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诗人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马“业业”,“骙骙”“翼翼”,写“象弭”“鱼服”,让人想象到战争的惨烈。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无衣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8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无衣优秀课件ppt</a>,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了解背景助力赏析,出示诗文指导朗读,名家范读学习朗读,吟咏战歌梳通诗意,艺术手法重章叠唱,品读战歌体会情感,人物分析,艺术手法分析,诗歌主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二 荷塘月色精品备课教学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08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二 荷塘月色精品备课教学习题课件ppt</a>,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维学习,教学重点难点,作者简介,整体感知,整体把握,结构层次,探究心情,时代背景,爱莲说,托荷言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无衣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a href="/yw/tb_c403708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无衣教学ppt课件</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文白对译,重点词语,课文简介,变化的部分是哪些,岂曰无衣,团结友爱不计困难,积极响应齐心备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