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图片ppt课件
展开1.能概述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和研究方法2.能从观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实验,并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
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生活中腐败变质的食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还是来自于肉汤自身?
路易·巴斯德(Luis Pasteur)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爱国化学家 。伟大的“微生物学之父”
我支持观点之二: 来自于空气
我可用实验证明鹅颈瓶实验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使鲜美的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来自于空气。
空气 、 微生物都可进入
精彩回顾 鹅颈瓶实验的巧妙设计
空气能进入,而微生物不能进入
思考:B瓶鹅颈妙在何处?
思考:加热煮沸的目的是什么?
肉汤放凉后,自然条件下观察
思考:两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变量:在科学试验中,能够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称为变量。
思考:鹅颈瓶实验对照组是哪一组?
思考:鹅颈瓶实验的变量是什么?
对照实验:为验证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对照试验中往往只有一个变量。理想状态下的一组为对照组;人为控制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
精彩回顾 巴斯德探究实验全过程
提出问题: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空气还是肉汤本身?
作出假设: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
一定要设置对照试验,而且变量只能有一个
现象:A装置肉汤变酸,B装置肉汤不变酸
得出结论:
使肉汤变酸的微生物来自空气。
交流实验心得,以达成共识,获得科学结论
思考: 探究成功的前提是什么?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若得出结论与作出的假设不相符,应重新假设,再次进行科学探究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多种方法并用。
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利用特定的材料和用具,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利用尺子、秒表、温度计等工具,对确定对象的高度、速度、温度等进行测量,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为达到设想的目的,制订计划,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实地调查是生物学研究常用调查方法。
以下运用了哪种科学探究法?
1.下列属于对照实验中的一组对照的是( )A.低温和干燥 B.低温和潮湿 C.高温和干燥 D.低温和室温 2.探究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和测量法 D.以上多种方法灵活运用3. 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的关键是( )A. 运气好 B. 设计了曲颈瓶 C. 观察时认真 D. 实验用具好看
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济南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40510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研究生物学需要特定的器具试讲课ppt课件</a>,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显微镜的构造,载物台,通光孔,遮光器,反光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压片夹,数码显微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济南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718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评课课件ppt</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自学检测,小组纠错,质疑拓展-合作探究,拓展应用-植物分类,拓展应用-动物分类,金丝猴蝙蝠,海龟鲫鱼青蛙,心脏四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a href="/sw/tb_c7718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方法教案配套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堂导入,尝试对生物分类,新知探究,荚果蕨,典例分析,果实种子,形态结构特点,试试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