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优秀ppt课件
展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幼年贫穷,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成人,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以复古为名的文风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言贵创新”,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代实用散文的基础。
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文体,骈文也有其地位与魅力。王勃《滕王阁序》、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吴筠《与朱元思书》、庾信《哀江南赋序》等都是值得一读的骈文名篇,其中《滕王阁序》更是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滕王阁序》(节选)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一般陈述自己对某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先议后叙。比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这种文体。 “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与“论”相比较,“说”较偏重于说明,而且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同时,“说”的内容、写法和风格较为灵活多样,所以后世对于论说文中的“说”,又有所谓“杂说”的称呼。
本文标题“师说”,“说”古文为陈述和解说,即“解说……的道理”之意。“师说”的意思应为“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肆虐横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释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得不到解答了。
古:求学的人 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庸:表反问语气庸知:哪里知道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老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师的必要性。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总结并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人非生而知之者……惑而不从师……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多了,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的人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人们)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文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懂得文章的断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不知句读的)向老师学习,有的(解不开疑难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了,我没能看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儿童初等教育的学校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聚集在一起讥笑他。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他和他(指老师和学生)年龄相近,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代词,当老师的(或当学生的)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是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真是奇怪啊!
不屑与之同列与“不耻”区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①此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②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对其子,择师而教;对其身,耻学于师。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通过正反对比,论证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抨击“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只是)如此罢了。
(1)孔子从师的行为。(2)孔子从师的言论。
②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补充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被(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的从师之道,(所以)写(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说明写作缘由,作《师说》赠李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从师的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那么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
作者对于耻学于师的风气持什么态度?你通过文中哪些词句读出的?
句句都是感叹号,可见感情之深沉浓烈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3、巫医、乐师等与士大夫对比
以孔子为例,论证从师的正确态度
交代写作的缘由,委婉发出倡议:好古文,行古道!
阐述道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作用:前后紧凑,气势通畅,前后事理有机联系,充分阐明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师说教学ppt课件</a>,共6页。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师说图片课件ppt</a>,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树目标,知作者,正字音,研文本,积字词,拓思维,训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三 师说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12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三 师说获奖ppt课件</a>,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