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3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练习)(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467/0-172078656256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3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练习)(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467/0-172078656260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1.3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练习)(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5971467/0-1720786562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同步训练题
展开1.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花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
2.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防止风吹到头部
3.为控制烟花爆竹的危害,德州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危害
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燃放后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在高考考场路段,在安静办公区域都有如图所示的警示图标,从控制噪声污染方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B.这是从控制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C.这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D.这是既从控制噪声传播又能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5.青岛市政府极为重视选拔人才的举措,爱护关心下一代.近几年来,政府在全市中考期间下令考场附近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以减弱噪声.这里主要是控制多少分贝以上的噪声( )
A.B.C.D.
6.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7.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8.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9.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指没有声音
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10.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某些地方标有禁鸣喇叭的标志
11.如图所示,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最高B.乙、丙声音的响度不相同
C.乙、丁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D.丁声音属于噪声
12.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填空题
13.“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变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广州市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环节,防治噪声;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途径。
14.在音乐、美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5.人们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___________分贝,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在___________分贝之间;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是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____分贝。
16.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17.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 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噪声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人们谈话时彼此能听见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带的________而产生声音,经_______传播到人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产生了听觉。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城市街道两旁的隔音板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19.图中a是示波器接收到音叉发声的示意图,对比所得波形图b和c可知________的响度要大;d和e是示波器中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其中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超声波能碎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20.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响度达到 110___________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它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戴上这种耳机,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___________ 就可以防止机床的噪声进入耳朵(说明 :振动周期和振动频率互为倒数。用公式表示为)。
三、实验题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_______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________(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22.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小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产生了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 隔声性能好一点。
2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声效果。某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
25.请阅读下列材料: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回答下列问题: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dB.
(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防止噪声__________;阻断噪声__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__.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声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m
1.5
3
0.5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
4
7
5
1.3 噪声的危害及其控制
一、单选题
1.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花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里汽车喇叭禁鸣
【答案】B
【解析】
A.限制建筑工地的工作时间是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种草植树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可以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防止风吹到头部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可以减弱即将传入人耳的噪声,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为控制烟花爆竹的危害,德州市公布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防止噪声产生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对人的听力造成危害
C.燃放中,用双手捂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燃放后烟雾弥漫,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产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燃放中,个别鞭炮的响度超过120分贝,超过人的听觉范围和耐受限度,它对听觉影响极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放鞭炮时,人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燃放后烟雾弥漫属于机械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的体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高考考场路段,在安静办公区域都有如图所示的警示图标,从控制噪声污染方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从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B.这是从控制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C.这是从防止噪声产生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D.这是既从控制噪声传播又能阻断噪声传播角度,控制噪声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控制噪声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早噪声进入耳朵。在高考考场路段,在安静的工作环境,汽车不鸣笛,人们不喧哗,就不会产生噪声。这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青岛市政府极为重视选拔人才的举措,爱护关心下一代.近几年来,政府在全市中考期间下令考场附近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以减弱噪声.这里主要是控制多少分贝以上的噪声( )
A.B.C.D.
【答案】C
【解析】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因此全国高考期间令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以减弱噪声,这里主要是控制70分贝以上的噪声,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6.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答案】B
【解析】
A.隔音板不能降低噪声的音调,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故B符合题意;
CD.利用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D不符合题意.
7.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噪声使人烦燥不安,有害于健康
【答案】B
【解析】
A. 乐音是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通常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故A正确;
B. 根据环保的概念,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休息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所以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可能是噪声,故B错误;
C. 乐音是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而噪声是由杂乱无章,无规律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 噪声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会使人烦燥不安,不利于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除了知道物理学中所指的乐音与噪声,还要清楚从环保的角度讲,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
8.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解析】
【分析】
A.高速路两旁建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接收处即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9.下列关于噪声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是指没有声音
B.的环境是人类最理想的声音环境
C.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锻炼人的听力
D.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
【答案】D
【解析】
A.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故A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故B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所以长期工作和生活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可使人失去听力,故C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使人烦躁不安,有害身心和身体健康,故D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10.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所示,这种下凹道路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相同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在某些地方标有禁鸣喇叭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道路修成凹形的,可以通过道路两旁较高的设施反射噪声,其作用相当于一个隔声板,是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某些地方标有禁鸣喇叭的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11.如图所示,是不同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音调最高B.乙、丙声音的响度不相同
C.乙、丁声音音色和音调均相同D.丁声音属于噪声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和乙声音振动的次数相同,丙声音振动的次数最多,丁声音振动的次数最少,因此丙的振动频率最快,音调最高,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错误;
C.由图可知,丁声音的波形杂乱无章,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丁声音属于噪声,不能确定其音调和音色,无法与乙声音比较,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丁声音的波形杂乱无章,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丁声音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12.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B
【解析】
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故A错误,B正确;
C.声音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故C错误;
D.因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发声体是无规则振动产生,所以不能确定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3.“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变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广州市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环节,防治噪声;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途径。
【答案】 声音的产生 声源
【解析】
【分析】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1][2]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4.在音乐、美术素质测试的考场中,从扬声器传出优美的乐曲是通过________传到同学们耳中的,考场关闭门窗是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监考老师尽量减少走动,这是在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 空气 传播过程中 声源处
【解析】
【分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优美的乐曲是通过空气传到同学们耳中的。
[2]为了减少外界的干扰,考场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3]要求监考老师尽量不要走动发出声音,这种措施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人们能听到最弱的声音为___________分贝,较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在___________分贝之间;保证工作和学习的条件是噪声不超过___________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噪声应不超过___________分贝。
【答案】 0 30~40 70 90
【解析】
【分析】
[1][2][3][4] 声音的强弱等级用分贝来表示。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生活、影响工作;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超过150dB的噪声环境,会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16.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
【答案】 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解析】
解答:在敲击处垫上厚布可以减小振动幅度从而可以减小噪声,这样做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关紧门窗可以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点睛: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17.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 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减弱噪声,噪声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 dB 不能 不能
【解析】
由图知道,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此时的噪声的响度是54.4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因为一切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噪声也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18.人们谈话时彼此能听见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带的________而产生声音,经_______传播到人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产生了听觉。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城市街道两旁的隔音板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 振动 空气 声源 传播过程中
【解析】
【分析】
[1][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能传播声音,所以人们谈话时彼此能听见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带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经空气传播到人耳,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产生了听觉。
[3][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所以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城市街道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19.图中a是示波器接收到音叉发声的示意图,对比所得波形图b和c可知________的响度要大;d和e是示波器中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其中图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超声波能碎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
【答案】 b; d 能量.
【解析】
【分析】
(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从波形来看,乐音有振动是有规律的,而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律的、杂乱的.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b图中声波偏离中线位置较远,说明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d振动有规律,是乐音的波形,而图e振动无规律,是噪声的波形.超声波能碎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故答案为b;d;能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波形图对声音的特点、类型的判断与分析,是我们应该掌握的.
20.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的响度达到 110___________的声音,波形如图所示,降噪耳机能阻止特定频率的声音进入人耳,同时允许其它频率的声音(如工友的指令等)进入人耳。戴上这种耳机,工人在车间只要把耳机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为___________ 就可以防止机床的噪声进入耳朵(说明 :振动周期和振动频率互为倒数。用公式表示为)。
【答案】 分贝 12500Hz
【解析】
【分析】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车间机床工作时发出响度达110分贝(dB)的声音。
[2]由波形图知道, 机床工作时发出声音的周期T=8×10-5s,所以,阻止声音的频率值设置
三、实验题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_______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________(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答案】 转换法 袜子 阻断噪声传播
【解析】
(1)[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2)[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
(3)[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22.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小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产生了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回答问题:
(1)小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 _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
(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 隔声性能好一点。
【答案】 小 好 海绵
【解析】
(1)[1]在发声体的振幅一定的情况下,距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可以利用“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来比较材料的隔音性。
(2)[2]由上表的数据可知,由塑料袋、平装书、报纸、衣服到袜子的隔音性能逐渐增大,即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强,传出的声音的响度小,传播的距离小。所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
(3)[3]海绵内部有空隙,吸收声音的性能强,隔声性能比报纸好。
2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声效果。某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声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一定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声音的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 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材料种类 吸音性能 聚酯棉 弹性、厚度等
【解析】
(1)[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2)[2][3]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记录可知小明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材料种类,因变量是材料的吸音性能。
(3)[4]由表格四种材料中,仅从吸声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聚酯棉。
(4)[5]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弹性、厚度等。
2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___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__
(2)李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方案。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______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__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______。
(4)小红从家中也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______。
(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机械闹钟 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 B 泡沫塑料 调小 大 保持不变 控制变量法 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 羽绒服
【解析】
(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
(2)[3]A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
在B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
[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
(3)[5][6]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
[7]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8]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4)[9]材料的厚度对隔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
(5)[10]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四、综合题
25.请阅读下列材料: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
回答下列问题: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_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dB.
(2)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防止噪声__________;阻断噪声__________;防止噪声进入__________.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规则 90 产生 传播 耳朵 关上窗户;在教室周围植树种草;在教室附近设置禁止喧哗的标志.(合理即可)
【解析】
(1) 从物理学角度来讲,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即为噪声;由物理学角度对噪声定义的规定可知:噪声是由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 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接收处,由材料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校外如果有噪声源,找到它,阻止或设法减弱其发声;可在校园内、外广泛植树;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在人耳处塞棉花等.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声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材料
衣服
锡箔纸
泡沫塑料
响度
较响
较响
弱
距离/m
1.5
3
0.5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
音的距离/m
8
4
7
5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测试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683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声现象1.2 声音的特征测试题</a>,文件包含13噪声及其控制考点解读原卷版docx、13噪声及其控制考点解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1.3 噪声及其控制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a href="/wl/tb_c1683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3 噪声及其控制测试题</a>,文件包含13噪声及其控制专题训练四大题型原卷版docx、13噪声及其控制专题训练四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059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同步测试题</a>,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